2023年以来,全区上下紧扣“两件大事”,锚定全年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提效能,推动自治区经济在2022年高基期基础上,延续稳进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预期、好于同期、快于疫前,呈现投资快速带动、工业稳定支撑、消费持续恢复的特点,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并取得更好结果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71.4亿元,同比增长7.3%,较第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较2022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0.2亿元,同比增长7.4%,居全国第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5535.3亿元,同比增长7.9%,居全国第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5045.8亿元,同比增长6.7%,居全国第9位。三次产业增速分别较第一季度加快1.0个、0.5个和2.4个百分点。
二、主要领域情况
(一)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从种养端看,截至6月末,全区牛、羊存栏分别达到913.6万头、6725.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3.8%和2.9%。2023年上半年,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增长11.4%和12.9%。在“奶九条”等政策带动下,全区牛奶产量275.3万吨,同比增长11.0%,比第一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从加工端看,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8%。
(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2023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1—5月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38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76.3%,较1—5月和第一季度分别提高2.6个和10.5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工业经济主要呈现“三个快于”。制造业持续快于其他门类。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5%、10.8%和9.3%。其中,制造业累计增速连续9个月快于其他两大门类,连续28个月快于规上工业增速,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连续3个月超过五成。非煤工业快于煤炭工业。非煤工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六成,较2022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快于煤炭行业增速5.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7.3%,较2022年同期提高22.3个百分点,高于煤炭行业贡献率54.6个百分点。新产业快于传统产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全区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1.0%、20.6%和18.7%,快于化学、建材等传统行业。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9.0%,较第一季度加快45.7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新能源装机量7023.9万千瓦,同比增长24.2%,占全部装机量的38.1%,较2022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2.6%,占全部发电量的21.5%,较2022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
(三)投资保持高位运行,新能源产业贡献凸显
2023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5%,高于全国30.7个百分点,回升至全国第2位。从先行指标看,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5.0%,比第一季度提高11.4个百分点,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输出。从主要支撑产业看,87.9%的贡献来自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0.7%,制造业投资增长58.1%,合计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0.4个百分点。投资高位运行,两个方面功不可没。新能源产业投资成为增长第一动力。2023年上半年,全区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4.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34.6%。其中,新能源制造业投资增长1.5倍;新能源电力投资增长95.0%。大项目投资贡献率提高。2023年上半年,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2142个,较2022年同期增加340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7.3%,高于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5.8%,较第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保持平稳,服务型消费表现亮眼
2023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3.8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7.8%,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6位。从历史维度看,除疫情3年间有9个月(2022年4—9月;2023年2—4月),自治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各月均低于全国,但在全国的位次仍高于疫情前十年。2023年上半年消费市场呈现四个特点。市场主体培育加快。6月末,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达4652家,较2022年同期增加708家。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全区餐饮收入恢复速度持续快于全区社零额增速,同比增长20.9%,较第一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近七成商品零售类值保持增长。其中,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1.0%)、金银珠宝类(23.9%)、日用品类(45.8%)、家电和音像器材类(26.2%)等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线上消费对市场销售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全区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呈逐月加快态势,同比增长102.0%,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6.6%,较2022年同期(2.9%)实现翻番,拉动全口径社零额增长1.1个百分点。
(五)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2023年上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1%,衣着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0%,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5%。2023年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7%。
三、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总体偏弱,主要行业承压运行
当前,需求总体偏弱、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对自治区工业生产后续稳增长尤其是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成较大压力,衍生出两方面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煤炭行业生产承压,供需矛盾凸显。在煤炭产能持续释放、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进口煤价低于本地煤的情况下,国内煤炭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煤炭供需形势持续走向宽松。2023年上半年,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较2022年同期放缓6.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22.7%,较2022年同期下降22.3个百分点。反映到企业端主要表现在,产销不畅。6月,煤炭行业产销率94.8%,较2022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1—5月,煤炭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2.4天,较2022年同期增加3.2天,为近年来最慢周转速度。另一方面,价格、利润持续走低,对企业盈利形成较大压力。2023年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分别较2022年同期下跌7.7个和5.7个百分点,跌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和2.7个百分点。传导到企业和行业端看,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涨而收入降,利润同比下降18.9%。其中,原材料制造业是受主要影响的产业,利润同比下降51.5%。
(二)房地产市场运行疲软,对相关产业形成较大拖累
占投资14.3%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0.9%,在年初短暂回暖后连续4个月走低,较第一季度回落4.7个百分点。全区新入库房地产开发项目93个,较2022年同期和2021年同期分别减少48和95个;项目平均建设规模2.9亿元,较2022年同期和2021年同期分别减少0.9和1.7亿元。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持续低迷,2023年上半年,建筑材料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0%,规模以上钢材和水泥产量同比增速分别由第一季度的40.0%和9.4%回落至7.5%和3.6%;下游消费端,限额以上家具类和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7.2%和36.0%。
(三)消费市场增长动力不足,大宗消费仍显低迷
2023年上半年,全区社零总额较1—5月放缓1.5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实体店铺经营承压。2023年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实体店铺零售额增速持续低于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增长1.9%,较1—5月回落0.9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大宗消费拉动力下降。6月,占全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三分之一的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2.8%,较5月和3月别减弱15.3个和24.0个百分点,对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拉动较3月减弱7.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虽保持较快增长,但份额依然较小。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总的看,2023年上半年全区经济增速好于年初预期目标,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并取得更好结果奠定坚实基础。但考虑当前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叠加部分行业国内市场需求偏弱对自治区主导产业形成一定拖累,加之大宗消费恢复滞后于聚集型接触型消费,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弱,完成全年目标虽有条件、有基础但仍不可放松。下一步,应多措并举,巩固当前经济运行较好形势。要坚持“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做好稳产保供,继续扩大制造业占比,兼顾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促进高技术产业做强做优。大力支持保交楼,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强人力资源虹吸,释放房地产刚性需求。通过增加有效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方式方法,顺应居民消费趋势,抢抓市场复苏、消费升温的窗口期,统筹消费市场布局,升级消费载体,创新消费模式,拓展消费空间,让“近者悦,远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