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卷
【领导名录】
中共乌海市委员会 |
|
书记 |
史万钧(蒙古族) |
乌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
副主任 |
任文义(1月任职) |
|
刘洪运(1月任职) |
|
刘继高(1月任职) |
|
白海融(1月任职) |
|
邬晓惠(女 1月任职) |
|
王进(1月任职) |
乌海市人民政府 |
|
副市长 |
全觉民 |
|
郭大勇(蒙古族 11月离任) |
|
曹红(女 5月任职) |
|
康文胜(1月离任) |
|
梁树平(1月任职) |
|
刘素红(1月任职) |
|
武也文(1月任职) |
|
包野(蒙古族) |
|
明友 |
政协乌海市委员会 |
|
主席 |
王文杰(1月任职) |
副主席 |
王华峰(1月任职) |
|
康文胜(1月任职) |
|
张建国(1月任职) |
|
宋晓春(1月任职) |
|
傅庭琳(1月任职) |
|
王有军(1月任职) |
|
丁毅(1月任职) |
|
王贤纲(1月任职) |
【概况】 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2018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56.33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5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95.0%,农区人口2.83万人,男女性别比107.78(以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0.47万人,出生率8.35‰,死亡人口0.26万人,死亡率4.64‰,自然增长率3.71‰。
乌海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拥有煤、铁、铅、电石灰岩、水泥灰岩、耐火黏土等37种,矿产地82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8处,中型21处,小型25处。乌海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多山,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扬水灌溉,是发展灌溉式、绿洲式、观赏型农业的良好地带。乌海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市区10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乌海市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69种、181属、279种。森林面积1.47万公顷。乌海景观资源独特。既有雄浑壮阔的黄河景观,又有突兀陡峭的高山峻岭,还有沙漠、草原等塞外独特风光,以及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0%,第二产业增长18.3%,第三产业增长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57.7∶41.1调整为1.0∶61.9∶37.1。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7.78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0亿元,同比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23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7亿元,同比增长13.9%;教育支出11.30亿元,同比增长5.7%;农林水事务支出7.13亿元,同比下降1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14亿元,同比下降6.1%。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80.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2.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8.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0.5∶55.5∶44.0。
【农业】 2018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33.72公顷,同比下降14.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35公顷,同比下降4.5%。粮食总产量3.60万吨,同比下降10.0%。
【畜牧业】 2018年,乌海市牲畜存栏头数12.54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存栏10.65万头只、生猪存栏1.89万头。蛋鸡存栏50万羽。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12891吨,同比下降7.5%,其中:猪肉产量达到8701吨,同比下降14.1%;牛肉产量达到749吨,同比增长19.1%;羊肉产量达到3441吨,同比增长8.3%。生牛奶产量2224吨,同比增长1.8%;禽蛋产量4053吨,同比增长22.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3.0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
【林业】 2018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0.1万公顷,完成重点区域绿化780公顷。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结合,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全年完成5个村的绿化、面积116.13公顷。全市义务植树累计参加17万人次,栽植各类苗木83万株。严格林地使用许可制度,全年审核审批工程使用林地项目6项、面积34.3公顷,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491.2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剑2018”“双清理”“打击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保护候鸟”等专项行动,2018年接处警130起,立案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1起,受理涉林刑事案件1起,行政处罚10人次,罚款5.8万元。加强监测预报,依法实施森林植物检疫,抽检苗木88.7万株,查获违章调运苗木案件1起,全年完成各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666.67公顷,成灾率0,无公害防治率100%,测报准确率91%,检疫苗圃地487.53公顷,产地检疫率100%。
【水利】 2018年,全年用水量为2.32亿立方米(不含中水利用量)。完成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年度任务,全年计划封闭自备井90眼,截至2018年底,完成92眼。完成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乌海段)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全年争取到位资金4576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乌海市2017—2018年度节水增效项目,争取党中央资金2230万元,建设高效节水面积1420公顷。农业综合开发巴音陶亥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2736万元,其中国家及自治区资金1346万元,建设总提水量35万吨/天的泵站1座。推进水利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乌达区2018年农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乌达区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市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02.4公顷,加强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7066万元。
【工业】 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13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2%,其中:轻工业同比下降100.0%,重工业同比增长32.6%;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34.2%,非公有制企业同比增长29.6%,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21.9%。产品销售率99.4%,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12.47亿元,同比增长37.8%;利润总额76.55亿元,同比增长99.2%;亏损企业亏损额13.10亿元,同比下降46.2%。全年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57家,比上年增加2家,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4%。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152个,开复工率达86.9%。强化民营企业帮扶,减免税费13.9亿元,帮助企业转续贷128.6亿元,电力多边交易为企业节约成本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2%。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引入北京建龙集团,对包钢万腾200万吨钢铁项目实施重组。精细化工产值增长6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1%,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中广核等7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中钰镁合金轮毂及板材、京运通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成试生产。乌海市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年度考核七个优秀城市之一。
【城镇建设】 2018年,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加紧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16个专项规划。省道217线绕城段引线工程、甘德尔公铁立交桥开工,国道110乌海黄河特大桥主体合龙,荣乌高速乌海段建成。乌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8.1万人次,同比增长5.9%。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新改建街路14条,打通市民中心南路等9条断头路,改造人行道4.5万平方米。启动公交体制改革,购置新能源电动公交车100辆。新建改造供热、供气等管网156公里,环卫机械化清扫率85%以上。建成便民市场21个,新增停车位近2万个,新改建公共厕所24个。乌达和海南净水厂主体完工,海勃湾北部净水厂进展顺利。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9.65亿元,同比增长44.8%。商品房施工面积49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其中住宅296.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商品房竣工面积91.8万平方米,增长87倍。商品房销售面积4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18.78亿元,同比下降24.5%;其中住宅销售额14.7亿元,同比下降25%。
【环境保护】 2018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1%,乌海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剔除沙尘天气36天,达标率76.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与上年持平。人均公园绿地19.5平方米。全年组织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213个。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为13907公顷。推进党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实施污染防治项目244个。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76.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矸石、煤层自燃火点治理328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44个。推进矿区排土场集中连片治理,完成4家企业6个排土场整治。制订自治区首个矿区环境治理地方标准,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个,隆昌工贸骆驼山煤矿成为全区首个绿色矿山,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完成电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建筑工地达到绿色施工标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三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黄河流域水质持续好转。投入近3亿元,实施乌海湖两岸等10个重点绿化项目,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
【社会治理】 2018年,强化交通秩序管控,主要交通路口通行效率提升30%。完成城市管理执法改革,实现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统一执法。在自治区十二盟市率先制订出台《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处罚规定》(政府令第1号),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违法违规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量化。采取洒水降尘、高压冲洗、反复洗扫“三位一体”作业方式,对主要街路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80%以上,实现主要路段每平方米路面尘土不超过5克,瞬间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目标;各区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完善公共设施,实施公厕保洁“24小时专人值守”新标准,全市共增加果皮箱、垃圾桶1.22万个,由每200米1个投放到每80米一个,完善公厕内外设施及标识3200余处。深入实施城管执法与环卫保洁一体化管理。在滨河区主要街路设立“城管环卫一体化路长责任制公示牌”,实现城管执法与环卫保洁等一体化、网格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巡查监管覆盖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5%以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整治占道经营、店外摆放、流动经营8.5万余处。开展静态停车专项整治行动。共发放规范停车《温馨提示卡》1.4万余次,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4.5万余次。开展门店牌匾、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门店牌匾进行集中整治,共整理规范门店牌匾1.6万余处,清理整治户外广告1万余处。对全市69个评审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监管。对全市历年形成的3300平方米建成区违法建设完成立案查处工作,完成进度75%。
【脱贫攻坚】 2018年,精准制订帮扶措施,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297户,2959人已全部脱贫,脱贫率100%,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巩固提升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依托葡萄种植、光伏农业等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6357元。贫困群众医保实行全额补贴,大病集中救治、低保救助实现全覆盖。2018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22万元(自治区级132万元,市级1000万元,区级790万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18年,乌海市采取债券置换、审计核销、国有资产盘活等措施,化解政府债务57.4亿元,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的146%。引导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债务结构,企业债务水平有效降低。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行动,一批信访案件得到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食品药品卫生安全监管】 2018年,开展酒类、食用植物、标签标识、小作坊等专项整治,共查食品生产企业3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56户,对存在瑕疵问题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全部整改到位。对三区3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0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督查。共检查各类食品批发市场17个次,集贸市场37个次,生肉及肉制品经营店303户次,大中型商超市、食杂店等各类个体食品经营户2021户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4份,查处取缔非法流动摊贩2个。开展量化分级提档升级工程。全市共有持《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2631户,量化等级评定2499户,量化率95%,其中A级545户(量化率21.7%)、B级1595户(量化率60.6 %)、C级358户(量化率13.6%)。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4119户,“明厨亮灶”改造的餐饮服务单位有3041户,“明厨亮灶”完成率达74% 。对共有的3家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进行约谈,清理网络小餐饮998户次,超范围经营2家,截至2018年底,乌海市入网餐饮服务单位有1129户,检查入网餐饮服务单位 2192户次,排查隐患问题773条,责令整改260户次。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63户次,食品流通环节1486户次,保健食品经营环节126户次。共立案22起,累计货值金额9.02万元,累计罚款金额46.82万元,全部结案。
【交通】 201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601.7万吨,同比增长19.2%。其中:铁路货物运输1378.13万吨,同比增长9.5%;公路货运量7223.5万吨,同比增长21.3%;民航货邮吞吐量完成0.07万吨,同比增长10.1%。旅客运输总量286.72万人次,同比下降3.5%。其中:铁路客运161.30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公路客运77.29万人次,同比下降21.9%;民航旅客吞吐量48.13万人次,同比增长6.0%。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56.3%、26.9%、16.8%。2018年末,全市公交汽车线路达到49条,全市共有公交汽车营运车辆366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599万人次(不含出租车),同比下降3.2%。营运出租客运汽车1117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8.87万辆,比上年增加1.39万辆,同比增长8.0%。汽车保有量18.40万辆,比上年增加1.35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营运汽车1.62万辆,比上年增加0.17万辆,同比增长11.7%;载客汽车15.34万辆,比上年增加1.12万辆,同比增长7.9%。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6.77万辆,比上年增加1.17万辆,同比增长7.5%。其中,私人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4.40万辆,比上年增加1.08万辆,同比增长8.1%。
【电信】 2018年,固网用户19.99万户,同比下降5.3%;年末移动电话在网用户84.14万户,同比下降1.4%,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62.15万户,同比增长3.2%;宽带用户20.05万户,同比增长18.9%。
【商业】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03亿元,同比增长6.3%。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2.6%,日用品类下降1.8%,金银珠宝类下降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1%,中西药品类增长5.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6.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0.8%,汽车类下降1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7%,书报杂志类增长18.8%。全年进出口总额达7.40亿元,同比增长79.5%。其中出口额7.13亿元,同比增长82.6%;进口额0.28亿元,同比增长24.0%。全年参加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共有6家。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06.68亿元,同比下降21.9%;实际利用外资额1317万美元,同比增长53.5%。
【旅游业】 2018年,旅游业加快发展,乌海湖获评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龙游湾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内蒙古花季·乌海葡萄旅游季”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分别增长20%、17.5%。
【服务业】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7%。乌海北站货场基本建成,中储南京智慧物流项目成为全区首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乌海化工产业服务平台入选国家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937.13万元,同比增长34.0%,业务量累计完成257.03万件,同比增长33.3%。
【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14.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6.6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04.78亿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7.59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1.21亿元,同比下降0.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86.38亿元,同比下降6.6%。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230.74亿元,同比下降13.8%。全年股民开户62827户,比上年增加3109户。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不良率实现“双降”。推进乌海银行增资扩股,设立自治区首家旗县级股权交易工作站,乌海市首家孵化板企业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形成。
【保险业】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行业机构74家,较上年增加5家。全年财寿险保费收入23.11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13.9%;寿险保费收入18.01亿元,同比增长19.4%。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5.50亿元,赔付率为23.8%。其中:财产险赔付2.38亿元,赔付率为46.6%;寿险赔付3.12亿元,赔付率为17.4%。
【科技】 全年申请专利319件,取得授权专利233件,拥有效发明专利95件。组织推荐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7项,其中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项、自治区第二批科技重大专项9项。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含2家重新认定企业),实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至年底乌海市建成高新技术企业23家。
【教育】 2018年,全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在校生5191人,比上年增加161人;中职在校生1409人;专任教师247人。全市有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在校生1898人,比上年减少639人;专任教师131人。普通高级中学6所,在校生9554人,比上年减少641人;专任教师896人。全市共有普通初级中学15所,在校生13297人,比上年增加111人;专任教师1325人。小学24所,在校生28595人,比上年减少79人;专任教师206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0人,比上年减少2人;专任教师51人。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14366人,比上年增加67人;专任教师1169人。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海勃湾区六幼等5所幼儿园建成使用,全市标准园入园率提高到93%。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达82.6%,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与兰州大学开展战略合作,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乌海城乡社区大学、乌海老年开放大学挂牌。
【文化】 2018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71.15万册。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举办演出123场。拥有文物站、博物馆3个,文物藏品8245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15%和99.33%。《乌海日报》年发行量2.6万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27场次,涌现出《乌海人家》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卫生】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06个。其中,医院2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卫生院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26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4个,健康教育所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544张。其中,医院308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张,卫生院88张,妇幼保健院286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5925人,其中,执业医师1544人,注册护士2118人。全年共有养老机构9家,床位1799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530张;民办养老机构6家,床位1269张。平均年入住率66%。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0个,床位691张;农区养老服务中心10个,床位130张。农区互助养老幸福院2个,床位30张。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59%、77%,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市人民医院晋级为三甲医院。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医院1.6万家,付费病种范围扩大到205个。蒙中医院二期主体完工,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启动。
【体育】 年末,体育健身场地共1114个,室内体育设施201个,室外体育设施913个。体育用地面积97.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全市共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75个。三个行政辖区共建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个,其中海勃湾区4个、海南区1个、乌达区2个;全市13个行政村都建有文体活动室和健身广场,其中9个建有农民健身工程。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30天以上。2018年体彩销售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64.1%。全年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62亿元,同比增长4.4%。举办国际帆板大赛、全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总决赛等重大赛事。
【社会保障】 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52万人,同比增长2.7%;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2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59万人,同比下降11.4%;失业保险参保8.40万人,同比下降6.8%;工伤保险参保13.02万人,同比增长3.9%;生育保险参保13.23万人,同比下降6.8%。社会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由上年的635元提高到680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6088户,惠及居民10132人。城镇新增就业77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等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连续14年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五连涨”。困难供养人员集中、分散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600元、1260元,均居自治区前列。开工建设棚改住房8899套,基本建成10497套。实施问题楼盘治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群众高度关注的入住难、回迁难问题逐步解决。有序解决房产证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2.2万户。
【人民生活】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医疗保健类上涨1.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1%。全市城乡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1551元,同比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2301元,同比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8418元,同比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9182元,同比增长3.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5494元,同比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9%。
(撰稿人:高雁飞)
【领导名录】
中共乌海市委员会 |
|
书记 |
史万钧(蒙古族) |
乌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
副主任 |
任文义(1月任职) |
|
刘洪运(1月任职) |
|
刘继高(1月任职) |
|
白海融(1月任职) |
|
邬晓惠(女 1月任职) |
|
王进(1月任职) |
乌海市人民政府 |
|
副市长 |
全觉民 |
|
郭大勇(蒙古族 11月离任) |
|
曹红(女 5月任职) |
|
康文胜(1月离任) |
|
梁树平(1月任职) |
|
刘素红(1月任职) |
|
武也文(1月任职) |
|
包野(蒙古族) |
|
明友 |
政协乌海市委员会 |
|
主席 |
王文杰(1月任职) |
副主席 |
王华峰(1月任职) |
|
康文胜(1月任职) |
|
张建国(1月任职) |
|
宋晓春(1月任职) |
|
傅庭琳(1月任职) |
|
王有军(1月任职) |
|
丁毅(1月任职) |
|
王贤纲(1月任职) |
【概况】 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2018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56.33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5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95.0%,农区人口2.83万人,男女性别比107.78(以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0.47万人,出生率8.35‰,死亡人口0.26万人,死亡率4.64‰,自然增长率3.71‰。
乌海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拥有煤、铁、铅、电石灰岩、水泥灰岩、耐火黏土等37种,矿产地82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8处,中型21处,小型25处。乌海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多山,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扬水灌溉,是发展灌溉式、绿洲式、观赏型农业的良好地带。乌海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市区10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乌海市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69种、181属、279种。森林面积1.47万公顷。乌海景观资源独特。既有雄浑壮阔的黄河景观,又有突兀陡峭的高山峻岭,还有沙漠、草原等塞外独特风光,以及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0%,第二产业增长18.3%,第三产业增长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57.7∶41.1调整为1.0∶61.9∶37.1。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7.78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0亿元,同比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23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7亿元,同比增长13.9%;教育支出11.30亿元,同比增长5.7%;农林水事务支出7.13亿元,同比下降1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14亿元,同比下降6.1%。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80.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2.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8.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0.5∶55.5∶44.0。
【农业】 2018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33.72公顷,同比下降14.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35公顷,同比下降4.5%。粮食总产量3.60万吨,同比下降10.0%。
【畜牧业】 2018年,乌海市牲畜存栏头数12.54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存栏10.65万头只、生猪存栏1.89万头。蛋鸡存栏50万羽。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12891吨,同比下降7.5%,其中:猪肉产量达到8701吨,同比下降14.1%;牛肉产量达到749吨,同比增长19.1%;羊肉产量达到3441吨,同比增长8.3%。生牛奶产量2224吨,同比增长1.8%;禽蛋产量4053吨,同比增长22.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3.0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
【林业】 2018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0.1万公顷,完成重点区域绿化780公顷。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结合,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全年完成5个村的绿化、面积116.13公顷。全市义务植树累计参加17万人次,栽植各类苗木83万株。严格林地使用许可制度,全年审核审批工程使用林地项目6项、面积34.3公顷,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491.2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剑2018”“双清理”“打击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保护候鸟”等专项行动,2018年接处警130起,立案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1起,受理涉林刑事案件1起,行政处罚10人次,罚款5.8万元。加强监测预报,依法实施森林植物检疫,抽检苗木88.7万株,查获违章调运苗木案件1起,全年完成各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666.67公顷,成灾率0,无公害防治率100%,测报准确率91%,检疫苗圃地487.53公顷,产地检疫率100%。
【水利】 2018年,全年用水量为2.32亿立方米(不含中水利用量)。完成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年度任务,全年计划封闭自备井90眼,截至2018年底,完成92眼。完成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乌海段)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全年争取到位资金4576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乌海市2017—2018年度节水增效项目,争取党中央资金2230万元,建设高效节水面积1420公顷。农业综合开发巴音陶亥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2736万元,其中国家及自治区资金1346万元,建设总提水量35万吨/天的泵站1座。推进水利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乌达区2018年农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乌达区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市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02.4公顷,加强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7066万元。
【工业】 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13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2%,其中:轻工业同比下降100.0%,重工业同比增长32.6%;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34.2%,非公有制企业同比增长29.6%,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21.9%。产品销售率99.4%,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12.47亿元,同比增长37.8%;利润总额76.55亿元,同比增长99.2%;亏损企业亏损额13.10亿元,同比下降46.2%。全年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57家,比上年增加2家,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4%。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152个,开复工率达86.9%。强化民营企业帮扶,减免税费13.9亿元,帮助企业转续贷128.6亿元,电力多边交易为企业节约成本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2%。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引入北京建龙集团,对包钢万腾200万吨钢铁项目实施重组。精细化工产值增长6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1%,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中广核等7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中钰镁合金轮毂及板材、京运通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成试生产。乌海市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年度考核七个优秀城市之一。
【城镇建设】 2018年,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加紧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16个专项规划。省道217线绕城段引线工程、甘德尔公铁立交桥开工,国道110乌海黄河特大桥主体合龙,荣乌高速乌海段建成。乌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8.1万人次,同比增长5.9%。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新改建街路14条,打通市民中心南路等9条断头路,改造人行道4.5万平方米。启动公交体制改革,购置新能源电动公交车100辆。新建改造供热、供气等管网156公里,环卫机械化清扫率85%以上。建成便民市场21个,新增停车位近2万个,新改建公共厕所24个。乌达和海南净水厂主体完工,海勃湾北部净水厂进展顺利。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9.65亿元,同比增长44.8%。商品房施工面积49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其中住宅296.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商品房竣工面积91.8万平方米,增长87倍。商品房销售面积4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18.78亿元,同比下降24.5%;其中住宅销售额14.7亿元,同比下降25%。
【环境保护】 2018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1%,乌海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剔除沙尘天气36天,达标率76.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与上年持平。人均公园绿地19.5平方米。全年组织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213个。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为13907公顷。推进党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实施污染防治项目244个。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76.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矸石、煤层自燃火点治理328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44个。推进矿区排土场集中连片治理,完成4家企业6个排土场整治。制订自治区首个矿区环境治理地方标准,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个,隆昌工贸骆驼山煤矿成为全区首个绿色矿山,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完成电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建筑工地达到绿色施工标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三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黄河流域水质持续好转。投入近3亿元,实施乌海湖两岸等10个重点绿化项目,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
【社会治理】 2018年,强化交通秩序管控,主要交通路口通行效率提升30%。完成城市管理执法改革,实现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统一执法。在自治区十二盟市率先制订出台《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处罚规定》(政府令第1号),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违法违规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量化。采取洒水降尘、高压冲洗、反复洗扫“三位一体”作业方式,对主要街路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80%以上,实现主要路段每平方米路面尘土不超过5克,瞬间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目标;各区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完善公共设施,实施公厕保洁“24小时专人值守”新标准,全市共增加果皮箱、垃圾桶1.22万个,由每200米1个投放到每80米一个,完善公厕内外设施及标识3200余处。深入实施城管执法与环卫保洁一体化管理。在滨河区主要街路设立“城管环卫一体化路长责任制公示牌”,实现城管执法与环卫保洁等一体化、网格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巡查监管覆盖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5%以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整治占道经营、店外摆放、流动经营8.5万余处。开展静态停车专项整治行动。共发放规范停车《温馨提示卡》1.4万余次,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4.5万余次。开展门店牌匾、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门店牌匾进行集中整治,共整理规范门店牌匾1.6万余处,清理整治户外广告1万余处。对全市69个评审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监管。对全市历年形成的3300平方米建成区违法建设完成立案查处工作,完成进度75%。
【脱贫攻坚】 2018年,精准制订帮扶措施,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297户,2959人已全部脱贫,脱贫率100%,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巩固提升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依托葡萄种植、光伏农业等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6357元。贫困群众医保实行全额补贴,大病集中救治、低保救助实现全覆盖。2018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22万元(自治区级132万元,市级1000万元,区级790万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18年,乌海市采取债券置换、审计核销、国有资产盘活等措施,化解政府债务57.4亿元,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的146%。引导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债务结构,企业债务水平有效降低。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行动,一批信访案件得到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食品药品卫生安全监管】 2018年,开展酒类、食用植物、标签标识、小作坊等专项整治,共查食品生产企业3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56户,对存在瑕疵问题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全部整改到位。对三区3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0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督查。共检查各类食品批发市场17个次,集贸市场37个次,生肉及肉制品经营店303户次,大中型商超市、食杂店等各类个体食品经营户2021户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4份,查处取缔非法流动摊贩2个。开展量化分级提档升级工程。全市共有持《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2631户,量化等级评定2499户,量化率95%,其中A级545户(量化率21.7%)、B级1595户(量化率60.6 %)、C级358户(量化率13.6%)。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4119户,“明厨亮灶”改造的餐饮服务单位有3041户,“明厨亮灶”完成率达74% 。对共有的3家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进行约谈,清理网络小餐饮998户次,超范围经营2家,截至2018年底,乌海市入网餐饮服务单位有1129户,检查入网餐饮服务单位 2192户次,排查隐患问题773条,责令整改260户次。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63户次,食品流通环节1486户次,保健食品经营环节126户次。共立案22起,累计货值金额9.02万元,累计罚款金额46.82万元,全部结案。
【交通】 201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601.7万吨,同比增长19.2%。其中:铁路货物运输1378.13万吨,同比增长9.5%;公路货运量7223.5万吨,同比增长21.3%;民航货邮吞吐量完成0.07万吨,同比增长10.1%。旅客运输总量286.72万人次,同比下降3.5%。其中:铁路客运161.30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公路客运77.29万人次,同比下降21.9%;民航旅客吞吐量48.13万人次,同比增长6.0%。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56.3%、26.9%、16.8%。2018年末,全市公交汽车线路达到49条,全市共有公交汽车营运车辆366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599万人次(不含出租车),同比下降3.2%。营运出租客运汽车1117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8.87万辆,比上年增加1.39万辆,同比增长8.0%。汽车保有量18.40万辆,比上年增加1.35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营运汽车1.62万辆,比上年增加0.17万辆,同比增长11.7%;载客汽车15.34万辆,比上年增加1.12万辆,同比增长7.9%。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6.77万辆,比上年增加1.17万辆,同比增长7.5%。其中,私人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4.40万辆,比上年增加1.08万辆,同比增长8.1%。
【电信】 2018年,固网用户19.99万户,同比下降5.3%;年末移动电话在网用户84.14万户,同比下降1.4%,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62.15万户,同比增长3.2%;宽带用户20.05万户,同比增长18.9%。
【商业】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03亿元,同比增长6.3%。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2.6%,日用品类下降1.8%,金银珠宝类下降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1%,中西药品类增长5.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6.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0.8%,汽车类下降1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7%,书报杂志类增长18.8%。全年进出口总额达7.40亿元,同比增长79.5%。其中出口额7.13亿元,同比增长82.6%;进口额0.28亿元,同比增长24.0%。全年参加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共有6家。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06.68亿元,同比下降21.9%;实际利用外资额1317万美元,同比增长53.5%。
【旅游业】 2018年,旅游业加快发展,乌海湖获评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龙游湾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内蒙古花季·乌海葡萄旅游季”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分别增长20%、17.5%。
【服务业】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7%。乌海北站货场基本建成,中储南京智慧物流项目成为全区首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乌海化工产业服务平台入选国家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937.13万元,同比增长34.0%,业务量累计完成257.03万件,同比增长33.3%。
【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14.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6.6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04.78亿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7.59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1.21亿元,同比下降0.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86.38亿元,同比下降6.6%。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230.74亿元,同比下降13.8%。全年股民开户62827户,比上年增加3109户。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不良率实现“双降”。推进乌海银行增资扩股,设立自治区首家旗县级股权交易工作站,乌海市首家孵化板企业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形成。
【保险业】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行业机构74家,较上年增加5家。全年财寿险保费收入23.11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13.9%;寿险保费收入18.01亿元,同比增长19.4%。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5.50亿元,赔付率为23.8%。其中:财产险赔付2.38亿元,赔付率为46.6%;寿险赔付3.12亿元,赔付率为17.4%。
【科技】 全年申请专利319件,取得授权专利233件,拥有效发明专利95件。组织推荐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7项,其中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项、自治区第二批科技重大专项9项。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含2家重新认定企业),实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至年底乌海市建成高新技术企业23家。
【教育】 2018年,全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在校生5191人,比上年增加161人;中职在校生1409人;专任教师247人。全市有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在校生1898人,比上年减少639人;专任教师131人。普通高级中学6所,在校生9554人,比上年减少641人;专任教师896人。全市共有普通初级中学15所,在校生13297人,比上年增加111人;专任教师1325人。小学24所,在校生28595人,比上年减少79人;专任教师206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0人,比上年减少2人;专任教师51人。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14366人,比上年增加67人;专任教师1169人。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海勃湾区六幼等5所幼儿园建成使用,全市标准园入园率提高到93%。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达82.6%,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与兰州大学开展战略合作,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乌海城乡社区大学、乌海老年开放大学挂牌。
【文化】 2018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71.15万册。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举办演出123场。拥有文物站、博物馆3个,文物藏品8245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15%和99.33%。《乌海日报》年发行量2.6万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27场次,涌现出《乌海人家》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卫生】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06个。其中,医院2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卫生院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26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4个,健康教育所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544张。其中,医院308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张,卫生院88张,妇幼保健院286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5925人,其中,执业医师1544人,注册护士2118人。全年共有养老机构9家,床位1799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530张;民办养老机构6家,床位1269张。平均年入住率66%。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0个,床位691张;农区养老服务中心10个,床位130张。农区互助养老幸福院2个,床位30张。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59%、77%,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市人民医院晋级为三甲医院。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医院1.6万家,付费病种范围扩大到205个。蒙中医院二期主体完工,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启动。
【体育】 年末,体育健身场地共1114个,室内体育设施201个,室外体育设施913个。体育用地面积97.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全市共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75个。三个行政辖区共建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个,其中海勃湾区4个、海南区1个、乌达区2个;全市13个行政村都建有文体活动室和健身广场,其中9个建有农民健身工程。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30天以上。2018年体彩销售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64.1%。全年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62亿元,同比增长4.4%。举办国际帆板大赛、全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总决赛等重大赛事。
【社会保障】 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52万人,同比增长2.7%;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2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59万人,同比下降11.4%;失业保险参保8.40万人,同比下降6.8%;工伤保险参保13.02万人,同比增长3.9%;生育保险参保13.23万人,同比下降6.8%。社会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由上年的635元提高到680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6088户,惠及居民10132人。城镇新增就业77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等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连续14年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五连涨”。困难供养人员集中、分散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600元、1260元,均居自治区前列。开工建设棚改住房8899套,基本建成10497套。实施问题楼盘治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群众高度关注的入住难、回迁难问题逐步解决。有序解决房产证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2.2万户。
【人民生活】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医疗保健类上涨1.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1%。全市城乡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1551元,同比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2301元,同比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8418元,同比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9182元,同比增长3.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5494元,同比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9%。
(撰稿人:高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