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位于绥远省境内的阴山山脉中段,东西长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大青山地区系指大青山脉南北绥远省中部和东部的广大地区。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平绥铁路横贯东西,成为连接中国华北和西北的重要纽带。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地区对敌我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本占领绥察并建立起伪蒙疆政权后,即把大青山地区作为其殖民统治的心脏地带,将驻蒙军主力、特务机关以及伪蒙古军主力都集中在这里,企图控制这一地区,从而以蒙疆地区为后方基地,向东与伪满洲国相连,向西进军中国大西北,向北形成对外蒙古和苏联进行军事进攻的前沿阵地,向南对我晋西北根据地包围夹击,并威胁陕甘宁边区。
对中国的抗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来说,大青山地区的战略地位亦十分重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能够牵制日军兵力,阻止日军西进南下,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就能够保证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并推动整个晋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而与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呼应,形成更加广泛的敌后战场;就能够动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树立起蒙汉团结抗日的旗帜,粉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各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阴谋,在抗日反攻阶段到来之际,形成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同时,对于建立国际交通线,沟通与苏联、外蒙古的联系,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从抗战局势的发展和战略需要出发,适时地作出了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38年3月30日,毛泽东、滕代远致电贺龙、关向应等,询问能否在大同以北之兴和、商都、康保地区建立根据地,能否沿大青山脉组织一支游击性质的骑兵支队。4月18日,毛泽东、滕代远再次致电贺龙等,要求就能否在平绥路以北,包括丰镇、集宁、天镇、阳高之北部及兴和、尚义、商都、康保、新民(即化德)、陶林、武川直至张北等县这一广大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问题,迅速调查汇报。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及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明确指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6月10日,朱德、彭德怀将调查结果转报毛泽东,说明大青山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和气候寒冷等特点,建议组建骑兵或调陕北骑兵团前往,或由一二○师另派步兵。6月11日,毛泽东复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指出在大青山地区,“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
1938年6月,八路军一二○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着手组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准备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大青山支队由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连组成。由三五八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三五八旅参谋长姚喆任参谋长,三五八旅七一四团政委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组成后,在山西五寨举行誓师大会,而后出发进至平鲁、左云、右玉、怀仁、大同及长城沿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积极准备挺进大青山。
与此同时,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组建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主任武新宇),下辖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简称四支队,支队长刘镛如),准备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后,参加创建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斗争。为加强对总动委会工作的领导,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委组建中共大青山特委,领导绥远敌战区动委会的工作,并开展地方党的工作。大青山特委书记武新宇,委员有李维中、武达平、张晋勋。
1938年7月15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进军大青山的命令。7月底8月初,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总动委会及第四支队2300余人,开始向大青山进军。由于日伪军堵截围攻,主力部队经过两次北上才于9月初进入大青山腹地大滩一带。10月初,担任掩护任务的大青山支队一营也胜利越过平绥路,与主力部队会合于速勒图。至此,大青山支队及总动委会、四支队胜利完成挺进大青山的任务。不久,在面铺窑子与杨植霖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合。
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后,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在东起集宁灰腾梁,西到包头、固阳,北起达茂、四子王旗,南到黄河、长城的广大区域,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活动。9月3日,夜袭陶林县城(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歼灭伪军一部。9月9日,力克绥中重镇乌兰花,俘虏伪蒙军第七师1个加强连和四子王旗保安队180余人,缴获机枪9挺、步枪80余支、战马100匹。9月中旬,组织蜈蚣坝伏击战,击毁敌军车4辆,毙、伤敌80余人。大青山支队三战三捷,声威大振。所到之处,宣传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共同抗日的主张,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动委会组织,深受各族各界群众欢迎。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开辟了归(绥)武(川)公路以东,平绥铁路以北,集宁至土牧尔台一线以西的绥中游击区。而后又兵分两路,一路挺进绥西,一路挥师绥南。支队三营、二营五连、四支队二连及总动委会部分干部,在李井泉指挥下,进入武川、萨拉齐、固阳三县交界处的后脑包、官地一带,开辟绥西游击区。敌闻讯以4倍于我的兵力前来围剿。八路军与敌在后脑包激战一天,击退敌数次进攻,首战告捷。不久,三营又在王尚荣率领下,先后取得陶思浩、石拐镇两役的胜利。陶思浩一役消灭日伪军百余人,缴获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石拐镇之战俘敌300余,毙伤敌百余。绥西三战皆捷,顺利打开了工作局面。四支队密切配合部队开展群众工作,建立起动委会和救国会等群众团体,形成以巴总窑子为中心,归武公路以西,包括武川县、归绥县西部,萨拉齐县、固阳县全部,托克托县部分地区和包头以东地区的绥西游击区。开赴绥南的支队一营三连、四支队一连和部分动委会工作人员,在邹风山等率领下,以蛮汗山为中心,活动于平绥铁路以南,包括凉城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及归绥县、托克托县、丰镇县的部分地区。部队根据当地特点,由步兵转为骑兵,先后打击长期骚扰这一带的几股惯匪,除害安民,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很快站稳脚跟。此后,大青山支队又先后消灭康德胜、夏军川、红蚂蚁、三拐子、肖顺义等长期扰民的土匪武装,巩固刚刚开辟的游击根据地。到12月,八路军北上敌后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以绥中、绥西、绥南游击区的相继开辟为标志而胜利完成。
大青山位于绥远省境内的阴山山脉中段,东西长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大青山地区系指大青山脉南北绥远省中部和东部的广大地区。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平绥铁路横贯东西,成为连接中国华北和西北的重要纽带。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地区对敌我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本占领绥察并建立起伪蒙疆政权后,即把大青山地区作为其殖民统治的心脏地带,将驻蒙军主力、特务机关以及伪蒙古军主力都集中在这里,企图控制这一地区,从而以蒙疆地区为后方基地,向东与伪满洲国相连,向西进军中国大西北,向北形成对外蒙古和苏联进行军事进攻的前沿阵地,向南对我晋西北根据地包围夹击,并威胁陕甘宁边区。
对中国的抗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来说,大青山地区的战略地位亦十分重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能够牵制日军兵力,阻止日军西进南下,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就能够保证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并推动整个晋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而与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呼应,形成更加广泛的敌后战场;就能够动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树立起蒙汉团结抗日的旗帜,粉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各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阴谋,在抗日反攻阶段到来之际,形成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同时,对于建立国际交通线,沟通与苏联、外蒙古的联系,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从抗战局势的发展和战略需要出发,适时地作出了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38年3月30日,毛泽东、滕代远致电贺龙、关向应等,询问能否在大同以北之兴和、商都、康保地区建立根据地,能否沿大青山脉组织一支游击性质的骑兵支队。4月18日,毛泽东、滕代远再次致电贺龙等,要求就能否在平绥路以北,包括丰镇、集宁、天镇、阳高之北部及兴和、尚义、商都、康保、新民(即化德)、陶林、武川直至张北等县这一广大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问题,迅速调查汇报。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及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明确指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6月10日,朱德、彭德怀将调查结果转报毛泽东,说明大青山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和气候寒冷等特点,建议组建骑兵或调陕北骑兵团前往,或由一二○师另派步兵。6月11日,毛泽东复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指出在大青山地区,“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
1938年6月,八路军一二○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着手组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准备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大青山支队由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连组成。由三五八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三五八旅参谋长姚喆任参谋长,三五八旅七一四团政委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组成后,在山西五寨举行誓师大会,而后出发进至平鲁、左云、右玉、怀仁、大同及长城沿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积极准备挺进大青山。
与此同时,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组建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主任武新宇),下辖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简称四支队,支队长刘镛如),准备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后,参加创建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斗争。为加强对总动委会工作的领导,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委组建中共大青山特委,领导绥远敌战区动委会的工作,并开展地方党的工作。大青山特委书记武新宇,委员有李维中、武达平、张晋勋。
1938年7月15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进军大青山的命令。7月底8月初,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总动委会及第四支队2300余人,开始向大青山进军。由于日伪军堵截围攻,主力部队经过两次北上才于9月初进入大青山腹地大滩一带。10月初,担任掩护任务的大青山支队一营也胜利越过平绥路,与主力部队会合于速勒图。至此,大青山支队及总动委会、四支队胜利完成挺进大青山的任务。不久,在面铺窑子与杨植霖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合。
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后,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在东起集宁灰腾梁,西到包头、固阳,北起达茂、四子王旗,南到黄河、长城的广大区域,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活动。9月3日,夜袭陶林县城(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歼灭伪军一部。9月9日,力克绥中重镇乌兰花,俘虏伪蒙军第七师1个加强连和四子王旗保安队180余人,缴获机枪9挺、步枪80余支、战马100匹。9月中旬,组织蜈蚣坝伏击战,击毁敌军车4辆,毙、伤敌80余人。大青山支队三战三捷,声威大振。所到之处,宣传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共同抗日的主张,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动委会组织,深受各族各界群众欢迎。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开辟了归(绥)武(川)公路以东,平绥铁路以北,集宁至土牧尔台一线以西的绥中游击区。而后又兵分两路,一路挺进绥西,一路挥师绥南。支队三营、二营五连、四支队二连及总动委会部分干部,在李井泉指挥下,进入武川、萨拉齐、固阳三县交界处的后脑包、官地一带,开辟绥西游击区。敌闻讯以4倍于我的兵力前来围剿。八路军与敌在后脑包激战一天,击退敌数次进攻,首战告捷。不久,三营又在王尚荣率领下,先后取得陶思浩、石拐镇两役的胜利。陶思浩一役消灭日伪军百余人,缴获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石拐镇之战俘敌300余,毙伤敌百余。绥西三战皆捷,顺利打开了工作局面。四支队密切配合部队开展群众工作,建立起动委会和救国会等群众团体,形成以巴总窑子为中心,归武公路以西,包括武川县、归绥县西部,萨拉齐县、固阳县全部,托克托县部分地区和包头以东地区的绥西游击区。开赴绥南的支队一营三连、四支队一连和部分动委会工作人员,在邹风山等率领下,以蛮汗山为中心,活动于平绥铁路以南,包括凉城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及归绥县、托克托县、丰镇县的部分地区。部队根据当地特点,由步兵转为骑兵,先后打击长期骚扰这一带的几股惯匪,除害安民,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很快站稳脚跟。此后,大青山支队又先后消灭康德胜、夏军川、红蚂蚁、三拐子、肖顺义等长期扰民的土匪武装,巩固刚刚开辟的游击根据地。到12月,八路军北上敌后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以绥中、绥西、绥南游击区的相继开辟为标志而胜利完成。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