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林(1907—2001),男,汉族。原名高文敏,又名高子谦、王子和,陕西渭南人。
民国13年(1924)秋,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4年(1925)7月26日,参加三原召开的陕西全省学代会,期间,西安的团员(包括北京、天津、陕北、三原等地来的团员)召开会议,决定并成立共青团西安临时支部干事会,高克林任书记。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3—17年(1924—1928),先后任共青团(社会主义青年团)西安市支部书记,国民党第五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国民联军第二军驻陕总司令部中山军事学校组织科科长、党总支书记,国民联军第二军第三旅(即许权中旅,该旅为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一支武装,是渭华起义的中坚力量)教导营教导员、旅党委书记,积极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民国16年(1927)3月,陕西华县农民协会成立,高克林被选为农民协会委员,组织和领导华县农民运动。民国17年(1928),参加渭华起义。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军委秘书兼天津市委书记,中共大名县中心县委书记。5月,渭华起义爆发,高克林随刘志丹、唐澍率许权中旅由潼关十二连城开赴华县高塘,途经瓜坡,摘掉国民党帽徽、领章,佩带红领带,宣布起义。5月中旬,高塘镇举行盛大军民联欢会,成立工农革命军,高克林任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主任,在起义高潮时期,多次率部击退敌人武装围剿。渭华起义失败后,离开华县坚持对敌斗争。10月到陕北,先后在榆林、清涧等地从事党的工作。
民国19年(1930)后,高克林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河北省直南特委军委书记兼大名中心县委书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民国22年(1933)春,在抗日同盟军十八师做军事工作。民国23年(1934)10月,中共西安中心市委书记魏光波等被捕,其他委员转移外地,各地党组织处于无领导状态。为继续领导各地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高克林与崔廷儒、孙作宾等于民国24年(1935)8月重新组建中共临时陕西省委,高克林任书记。
民国25年(1936)5月中旬,他秘密回到华县,在赤水三涨村刘玉堂姑母家,召开华县党的秘密会议,向华县地下党员传达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如何打开华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等问题。因有人叛变,会议中断,高克林、刘玉堂被迫离开华县。高克林后进入陕甘宁苏区,任华池县东北军委员会书记,从事党对东北军的团结争取工作。
民国26—31年(1937—1942),担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中共洛川工作委员会、中共洛川特委会书记,延安民族学院副院长。民国29年(1940)1月,到延安学习,参加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民国30年(1941)9月,他在延安写下《鲁忠才长征记》一文,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
民国31—37年(1942—1948),担任中共塞北工委书记、雁门区党委书记、绥察区和绥蒙区党委书记、一二〇师大青山骑兵大队政委。在晋西北和绥蒙地区,于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和解放战争非常时期,他牢记党的嘱托,团结各族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战略和各项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驰骋于长城内外,战斗在千里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