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曲青山
7月18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我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拉长时间段,用历史的眼光,将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作一个关键节点的回望。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几个节点令人瞩目、十分重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是“改革”;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这三次三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二十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毫无疑问,也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历史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决定》在论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时,提出了“三个面对”“六个必然要求”。“三个面对”就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决定》从制度建设、发展理念、价值立场、风险挑战、大国担当、党的建设等方面多角度阐述和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六个必然要求”,即“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概括起来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是一句话,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第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是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改革的发力点。《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牢牢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个首要任务展开。《决定》突出系统思维,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注重整体谋划,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决定》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可以说,改革越向纵深,新质生产力就越是活力迸发,为高质量发展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第三,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携手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同时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决定》立足倡导合作共赢,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强调必须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开放的领域更宽广,形式更多样,层次更丰富,必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愿向世界敞开怀抱,同各国携手并肩,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民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壮大的进程。我们期待与各国携手,推动世界走向繁荣和进步。
作者:曲青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在“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曲青山
7月18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我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拉长时间段,用历史的眼光,将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作一个关键节点的回望。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几个节点令人瞩目、十分重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是“改革”;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这三次三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二十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毫无疑问,也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历史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决定》在论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时,提出了“三个面对”“六个必然要求”。“三个面对”就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决定》从制度建设、发展理念、价值立场、风险挑战、大国担当、党的建设等方面多角度阐述和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六个必然要求”,即“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概括起来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是一句话,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第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是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改革的发力点。《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牢牢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个首要任务展开。《决定》突出系统思维,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注重整体谋划,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决定》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可以说,改革越向纵深,新质生产力就越是活力迸发,为高质量发展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第三,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携手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同时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决定》立足倡导合作共赢,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强调必须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开放的领域更宽广,形式更多样,层次更丰富,必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愿向世界敞开怀抱,同各国携手并肩,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民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壮大的进程。我们期待与各国携手,推动世界走向繁荣和进步。
作者:曲青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