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增速居全国第三位,连续8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67户,增长9.5%。制造业快速增长。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5%左右,较2021年度提高2个百分点。
【制造业智能化】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成效,新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乳业集群申报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重点产业链项目180个、5G基站2.1万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智能化工厂27个。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突破6000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1/3以上。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能源工业发展】 2022年,自治区能源工业“压舱石”作用突出。全区煤炭产量11.7亿吨,增长10.1%,发电量6440.3亿千瓦·时,增长7%,均居全国首位。外调煤炭超7亿吨,外送电量2631.3亿千瓦·时,为全国煤电保供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图32 2022年,包头市稀土行业实施产值677.5亿元,增速连续两年保持70%。
图为包头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全貌 (自治区工信厅 供图)
【产业集群】 2022年,自治区制定出台《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30条政策清单》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5个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争取呼和浩特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增长8%、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增长43%(电动重卡增长2倍、新能源装备增长58%)、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增长5%(现代煤化工增长18.4%、精细化工增长13.5%)、新材料产业集群增长35%(硅材料增长42%、稀土新材料增长18%、正负极材料增长1.3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增长3%。
【工业企业发展】 2022年,自治区壮大市场主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67户,增长9.5%;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9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9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户。全年,安排专项资金25亿元,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工业投资】 2022年,自治区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040个,总投资1.26万亿元。全区工业投资增长44.6%,居全国首位,工业投资占全区投资的53.3%,较2021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2.6%。重大项目带动明显。全年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8个,完成投资168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4%。重点行业拉动明显。紧盯新能源和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新能源开发项目149个、农畜产品加工项目102个、现代装备制造项目94个、新型化工项目90个、新材料项目148个、生物医药项目44个,能源开发投资增长49.6%、农畜产品加工业投资增长5.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0.2%、化工业投资增长20.3%、冶金建材行业投资增长51.4%、高新行业投资增长81.8%。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大幅增加。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590个,是2021年度的2.7倍;新竣工项目340个,是2021年度的4.5倍。新增新能源装机1300万千瓦、大宗化工产品450万吨、风电整机2000套、光伏组件200万千瓦、单(多)晶硅27.4万吨、稀土功能材料2.5万吨、铝加工55万吨、鲜奶加工120万吨、疫苗2.4亿头份。
表13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注:原煤、焦炭、发电量、原油为全社会口径(数据为上报数),其余指标为规模以上口径。
(表格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表14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统计表(一)
注:1.按照2019年国家最新制度,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为增减变动百分点(千分点)。
(表格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表15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统计表(二)
注:2022年以前指标名称为国有控股,根据控股类型划分;2022年后指标名称变为国有经济,根据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类型划分,集体经济划分方式相同。
(表格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十四五”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印发实施《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并配套资金支持政策,“十四五”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重点用能企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超过30%。2022年完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90个,节能量150万吨标准煤。自治区提升绿色化水平,着力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全年完成节能改造项目90个、节水改造项目36个,实现节能量150万吨标准煤、节水量2000万吨。开展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新创建绿色工厂76个、绿色产品15个、绿色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7个。推广冶金、化工、建材、通信等行业286项节能、113项节水、44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产品。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实质性运行,推出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24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9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新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实施细胞培养基、高性能稀土永磁关键技术等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15项。
图33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完工节能技术改造90个项目。
图为绿色工厂厂区一角
【冶金化工非金属行业结构调整】 2022年,自治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管控目录》,对石化、焦化、化工、煤化工、建材五大类18个小类产品,从产业准入、淘汰退出、节能、环保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引性规定,强化源头和过程节能降碳、减排治污,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44.3%下降到2022年38.3%。坚持“稳存量”的同时,着力“优增量”,引进一批铝后加工、化工、非金属加工优质项目,单多晶硅产能全国第一,通辽霍林河地区表观铝后加工率达到100%。
【智能制造】 2022年,自治区在伊利集团、蒙牛集团、通辽锦联、中煤蒙大等示范试点项目和标杆企业的带动下,部分行业和企业智能化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作为自治区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智能化成效较为突出的行业,乳品行业正在推进全产业链智能化发展,通过数据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大数据标准化处理,打造绿色智能牧场,实现奶牛养殖及牧场管理各环节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生产过程准确实时监控、设备实时巡检维护和故障预警,使生产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安全稳定生产;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创造更多符合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对质量管理的智能化,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
【工业科技创新】 2022年,自治区推出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24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9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新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实施细胞培养基、高性能稀土永磁关键技术等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15项。 (付成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增速居全国第三位,连续8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67户,增长9.5%。制造业快速增长。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5%左右,较2021年度提高2个百分点。
【制造业智能化】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成效,新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乳业集群申报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重点产业链项目180个、5G基站2.1万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智能化工厂27个。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突破6000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1/3以上。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能源工业发展】 2022年,自治区能源工业“压舱石”作用突出。全区煤炭产量11.7亿吨,增长10.1%,发电量6440.3亿千瓦·时,增长7%,均居全国首位。外调煤炭超7亿吨,外送电量2631.3亿千瓦·时,为全国煤电保供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图32 2022年,包头市稀土行业实施产值677.5亿元,增速连续两年保持70%。
图为包头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全貌 (自治区工信厅 供图)
【产业集群】 2022年,自治区制定出台《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30条政策清单》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5个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争取呼和浩特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增长8%、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增长43%(电动重卡增长2倍、新能源装备增长58%)、新型化工产业集群增长5%(现代煤化工增长18.4%、精细化工增长13.5%)、新材料产业集群增长35%(硅材料增长42%、稀土新材料增长18%、正负极材料增长1.3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增长3%。
【工业企业发展】 2022年,自治区壮大市场主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67户,增长9.5%;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9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9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户。全年,安排专项资金25亿元,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工业投资】 2022年,自治区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040个,总投资1.26万亿元。全区工业投资增长44.6%,居全国首位,工业投资占全区投资的53.3%,较2021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2.6%。重大项目带动明显。全年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8个,完成投资168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4%。重点行业拉动明显。紧盯新能源和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新能源开发项目149个、农畜产品加工项目102个、现代装备制造项目94个、新型化工项目90个、新材料项目148个、生物医药项目44个,能源开发投资增长49.6%、农畜产品加工业投资增长5.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0.2%、化工业投资增长20.3%、冶金建材行业投资增长51.4%、高新行业投资增长81.8%。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大幅增加。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590个,是2021年度的2.7倍;新竣工项目340个,是2021年度的4.5倍。新增新能源装机1300万千瓦、大宗化工产品450万吨、风电整机2000套、光伏组件200万千瓦、单(多)晶硅27.4万吨、稀土功能材料2.5万吨、铝加工55万吨、鲜奶加工120万吨、疫苗2.4亿头份。
表13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注:原煤、焦炭、发电量、原油为全社会口径(数据为上报数),其余指标为规模以上口径。
(表格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表14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统计表(一)
注:1.按照2019年国家最新制度,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为增减变动百分点(千分点)。
(表格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表15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统计表(二)
注:2022年以前指标名称为国有控股,根据控股类型划分;2022年后指标名称变为国有经济,根据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类型划分,集体经济划分方式相同。
(表格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十四五”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印发实施《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并配套资金支持政策,“十四五”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重点用能企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超过30%。2022年完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90个,节能量150万吨标准煤。自治区提升绿色化水平,着力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全年完成节能改造项目90个、节水改造项目36个,实现节能量150万吨标准煤、节水量2000万吨。开展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新创建绿色工厂76个、绿色产品15个、绿色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7个。推广冶金、化工、建材、通信等行业286项节能、113项节水、44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产品。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实质性运行,推出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24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9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新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实施细胞培养基、高性能稀土永磁关键技术等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15项。
图33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完工节能技术改造90个项目。
图为绿色工厂厂区一角
【冶金化工非金属行业结构调整】 2022年,自治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管控目录》,对石化、焦化、化工、煤化工、建材五大类18个小类产品,从产业准入、淘汰退出、节能、环保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引性规定,强化源头和过程节能降碳、减排治污,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44.3%下降到2022年38.3%。坚持“稳存量”的同时,着力“优增量”,引进一批铝后加工、化工、非金属加工优质项目,单多晶硅产能全国第一,通辽霍林河地区表观铝后加工率达到100%。
【智能制造】 2022年,自治区在伊利集团、蒙牛集团、通辽锦联、中煤蒙大等示范试点项目和标杆企业的带动下,部分行业和企业智能化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作为自治区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智能化成效较为突出的行业,乳品行业正在推进全产业链智能化发展,通过数据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大数据标准化处理,打造绿色智能牧场,实现奶牛养殖及牧场管理各环节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生产过程准确实时监控、设备实时巡检维护和故障预警,使生产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安全稳定生产;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创造更多符合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对质量管理的智能化,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
【工业科技创新】 2022年,自治区推出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24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9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新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实施细胞培养基、高性能稀土永磁关键技术等产业化成果转化项目15项。 (付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