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3卷  /  交通运输

2023卷

  • 航空运输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全区民用机场达到48个,其中,运输机场20个呼和浩特机场、包头机场、呼伦贝尔机场、鄂尔多斯机场、赤峰机场、通辽机场、锡林浩特机场、乌兰浩特机场、满洲里机场、乌海机场、二连浩特机场、阿尔山机场、巴彦淖尔机场、鄂伦春机场、阿拉善左旗机场、额济纳旗机场、阿拉善右旗机场、乌兰察布机场、扎兰屯机场、霍林郭勒机场、通用机场28个根河敖鲁古雅、乌拉特中旗、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阿鲁科尔沁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镶黄旗新宝拉格、达茂旗、突泉县、扎赉特旗12个A1级通用机场,满归、巴林右旗、奈曼旗、巴林左旗、鄂托克旗、乌审旗6个按A1级建设的通用机场待取证,锡林郭勒巴彦宝力格、呼伦贝尔巴彦库仁、锡林郭勒那仁宝拉格、鄂尔多斯响沙湾、鄂尔多斯恩格贝、巴彦淖尔市医院、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兴安盟五岔沟、阿拉善通古淖尔、牙克石兴安新城10个B类通用机场。全区引入53家航空公司,开通航线459条、通航城市106个,比2021年分别增加8家、45条和11个。全区运输机场保障运输飞行13.5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126万人次,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53.1%、40.6%。全区机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46亿元,新增5个通用机场,分别为突泉县、扎赉特旗、巴林左旗、鄂托克旗、乌审旗通用机场。  苏力德

    【航空通达性提升】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完善干线骨干网,12个区外城市实现“朝发夕返”。巩固支线基础网,累计运营互联互通航线31条,连接区内11个盟市,旅客吞吐量占集团总量十分之一。取消“经呼飞”无逾重行李旅客中转盖章环节。“经包飞”中转旅客比2021年增加11.9%。五家机场成为“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首批试点机场,共备案通程航班航线204条。首次开通呼伦贝尔—通辽—天津、包头—太原—杭州全货机航线,呼和浩特—杭州全货机航线首次实现大机型长期运营,全货机货邮吞吐量较2019年增长66.9%。实现“陆海”联运新模式,开辟北美跨境市场。

    【业务转型发展】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着力推进业务外包,合同制员工实现负增长。10家成员企业的15个保障性业务外包项目落地实施。加大科技赋能,调高创新项目奖金设置,同比翻番。投入创新奖励323.23万元,项目研发和推广投入1893.39万元。创新“张榜纳谏、揭榜挂帅”机制,挂榜发布问题20个,揭榜采纳方案9个,直击发展难点、痛点。“五小”在生产、保障、管理中有益于提高安全裕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申报468项,评选获奖214项。构建共享共创模式,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通辽机场设立基地,建立残损航空器搬移设备共享调剂机制,所属11家支线机场纳入航空情报集中服务。

    【营商环境优化】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依法合规为合约商“减负”,营造长期、稳定经营环境。出台纾困措施,缓解商户经营压力,为170家商户减免3700余万元租金。将合约商纳入服务创新管理委员会平台,实行同等奖励机制,提供同等资源支持。呼和浩特机场对合约商实施分类管控,降低管理风险和运形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严格落实“早、快、实”工作要求,成员机场制定安全运行底线应急保障机制,强化员工8小时内外管理。保障高校返乡学生2.05万人次。调用20台车辆支援地方防疫,申请紧急运输包机用时由7天缩短至12天,紧急运输保障每班最短用时25分钟。保障抗疫航班218架次、运送医疗人员1.49万人次、行李372.4吨、防疫物资438吨。保障首都机场分流国际航班70班、旅客1.24万人次、行李1.56万件。

    【通用机场建设】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落实自治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成立内蒙古民航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筹实施通用机场建设。扎赉特旗和突泉县通用机场实现当年审批、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运。

    【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  2022年,创新“建设运营一体化”工作机制,成立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现场指挥部,制定“建设运营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及定期交流机制。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楼结构工程完工,飞行区跑道土基实现全面贯通。

    【安全服务】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未发生严重事故征候、一般事故征候。呼和浩特机场放行正常率95.24%,高于行业均值0.07个百分点。呼和浩特机场旅客满意度ACI分值为4.95分,比2021年提升0.06分;支线机场旅客满意度平均分值为4.60分,比2021年提升0.03分。收到12326平台转送表扬信息240件,比2021年增长485%。呼和浩特机场成为华北地区首家实现“实体化”运作的运管委,放行正常率保持在行业均值以上。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  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运营管理机场22个。其中:集团出资机场9个,分别为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乌兰浩特、阿尔山、赤峰、通辽、锡林浩特、乌海机场;托管机场13个,分别为二连浩特、巴彦淖尔、乌兰察布、扎兰屯、霍林河、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乌拉特中旗、新巴尔虎右旗、镶黄旗、突泉县和扎赉特旗机场。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运输起降分别达到963.7万人次、4万吨和11.3万架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39.4%、55.9%和50.6%。营业收入6.85亿元亏损5.8亿元2021年增亏3.2亿元。  胡雅洁

    【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  截至2022年底,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在岗员工791人,其中在岗职工直接聘用制782人、派遣制人员9人。全年未发生公司原因造成的群体性服务事件;公司总体旅客满意度得分89.7分,在国航各考核单位中排名第四名,超过T3值杰出目标值,也称最高目标值3.1分,每月得分也均超过T3值;全年未发生有效投诉,有效投诉管控效果在国航各考核单位中位列第一名。

    生产运输  2022年,公司在册平均日生产飞行时长为3.79小时。执行定期航线合计27条,完成运输生产飞行时长1.52万小时,比2021年减少52.05%安全起降7534架次2021年减少52.16%运输总周转量7586.72万吨千米2021年减少58.75%旅客运输量69.22万人次2021年减少60.28%货邮运输量3292.36吨2021年减少61.55%营业总收入5.56亿元。应对疫情影响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坚持“长投”保生产基本盘稳定、“短调”保边际贡献最大,视疫情影响及时切换呼京运力资源。全年协调低收益航班686个,调整舱位100次,增收43.4万元。坚持“稳固高收入、提升中等收入、开发低收入”航班原则,争取腹舱货量,以客促货,以货补客。以呼和浩特—海口航线为试点,恢复冷鲜羊肉运输,单班载运量达6吨,创历史新高。

    飞行安全  公司全年自有飞机安全飞行1.09万小时、起落5743架次,湿租飞机安全飞行4315小时、起落1791架次,未发生一般差错及以上级别不安全事件,保持安全态势,年度安全考核指标达到T3值。

    飞行训练  全年完成晋级B类教员训练4人、晋级机长A2训练3人、晋级机长A1训练1人、晋级机长J训练1人、升级副驾驶F5训练4人,同时结合熟练检查和实践考试完成机长技术大检查及重点人员专业能力筛查任务。按季度组织飞行训练会暨飞行技术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3次飞行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会,聘任新机长和飞行检查员各1名,审议通过熟练检查员和飞行检查委任代表各1名。制定并发布《短期调动飞行员管理手册》,修订完善飞行技术管理相关手册内容,加强短期调动飞行员管理。

    区域特色餐食服务品牌创建  围绕传统节日、地域特点创新餐食呈现,开展“后山一绝”等特色餐食评比。全年呼和浩特出港机上餐食满意度83.4分,超过国航平均值0.9分。休息室餐食方面,巩固前期提升成果,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与餐食呈现的深度融合,升级高端旅客用餐体验。休息室餐食满意度91.1分2021年提升1.1分在国航各考核单位中位列第二名;完善现有营销产品体系,挖潜内外部大客户资源。扩展付费升舱产品适用范围,优化操作指南,全年销售692人次,增收26.6万元。优化“凤舞草原卡”产品,评估航线拓展的可行性,策划推进体验卡推广方案,全年服务旅客76人次。推进大客户发展工作,发布《国航内蒙古公司大客户发展促进办法》,优化信息传递渠道,发挥部门合力,助力提升公司的区域市场竞争力。  王力祥

    【天骄航空】  2022年底,天骄航空有限公司在岗员工352人,设有15个部门。公司运营中国商飞ARJ21-700型飞机5架累计开通呼和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赤峰、海拉尔、通辽、满洲里7个航点,包含“支支通”航线5条、独飞航线2条。至2022年12月31日,安全运行1255天,安全飞行9072.51小时执飞航班5838班航班正常率91.28%承运旅客35万余人次。在2022年全国民航班组短视频大赛中,公司各班组选送参赛作品5个,其中《航空梦》获最佳作品奖。公司工会获得“华北地区级先进职工之家”称号。公司承办内蒙古地区航空安全员2022年体技能竞赛,取得团体和个人好成绩。维修工程部创新工作室通过自治区行业工会创新工作室创建审核并获得命名。在2022年内蒙古创新方法大赛中,公司选送的《国产飞机ARJ21发动机滑油量的实时监控预警》创新项目,获得企业组三等奖。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建立、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系统性梳理安全政策。以安全文化为基础,建立安全责任、安全信息、风险管理等11项工作机制,把安全管理体系四大支柱十二要素理论指导转化为具体做法,将飞行运行、运行控制、适航维修、客舱安全、地面服务、运行标准、训练培训、安全保卫等安全管理全过程融入公司运行体系。依据安全管理政策,持续优化公司安全工作程序和各部门作业指导书,打通程序间、岗位间接口,确保安全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提升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联动性。

    双重预防机制  按照《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规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风险划分为核心风险、重要风险、岗位风险及一般风险,各部门建立岗位风险提示卡实现风控到岗。组织开展月度周期、专项风险评估,发布风险评估报告30期,识别危险源194个;针对疫情停止航班运行,开展专项风险评估3次,发布《航空安全通告》2期;发布冬季低温天气运行、中断起飞、前轮转弯故障等《航空安全通告》11期。通过月度安委会及专题安委会进行督办,全年排查安全隐患137项。

    监督检查  重点对运行过程的“文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全年对SOP标准喊话、飞行人员资质、签派放行、燃油管理、运行监控等关键环节开展公司级检查281次,发现问题283个;完成法定自查7075项发现问题176个。各部门监督自查发现问题268个,提升自查自纠能力。

    风险控制  严把“签派放行关”,严抓“航班运行监控”。建立AOC次日风险评估预警、会商决策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向机组提供技术支援,统筹做好航班安全保障工作。启动会商决策15次使用ACARS、ADS-B等方式监控22个关键运行要素,发布气象预报/预警365份,实现机场代理配载操作100%监控100%纠正,100%反馈。落实签派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累计修订风控系统风险库3次,改进系统问题14次。强化人员业务培训和资质管理,累计完成培训29次,参与451人次,培训时长120小时。针对EFB验证运行、夏秋换季、冬春换季、新开航线等工作召开风险评估会16次,其间识别危险源74项。优化应急管理体系,丰富专项应急预案种类,修订《应急管理手册》3次,针对各专业处置组和部门制定专项工作检查单,增强应急预案可操作性。

    飞行安全  把飞行安全目标融合在飞行人员日常管理、机队培养、飞行计划编排、飞行人员调度、飞行安全管理、飞行作风管理过程中。全年完成航线评估及检查27人次,完成副驾驶恢复机长资质带飞4人次,打造检查员3名、教员9名、机长16名、副驾驶15名的飞行实力梯队。保障年度换季全员培训及理论复训、危险品、PED/EFB、应急医疗、湿污跑道、ICAO等各类地面理论训练450余人次。保障飞行员定期复训、熟练检查、90天3个起落训练、Tb型别教员升级训练、副驾驶转机型训练及考试、公司检查员训练等各类模拟机训练108人次,飞行员资质有效率保持100%。发布安全周报52期,安全预警警示13期,安全提示30期。获取公司定期航班的有效QCVR数据867段,抽取其中592段航班的QCVR数据开展监控分析工作,定期航班QCVR监控率为68.3%。以季度为单位,开展“飞行人员思想动态问卷调查”活动,围绕现阶段党支部建设、疫情防控、公司各项政策、地面服务管理、飞行作风建设、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收集飞行人员的意见及建议。全年完成新雇员基础教育6人次,飞行员转机型改装训练6人次,恢复机长训练2人次,转升Ta教员训练1人次,转升Tb教员训练2人次,转升C1教员训练1人次,人工飞行专项训练39人次,换季教育47人次,飞行员航空专业英语培训51人次。分析研讨机队飞行品质数据、训练及航班飞行中存在的问题,持续修订完善训练课程内容。完成《飞行训练管理手册》,编写相关课件209个,制定更新训练记录单21个。不断加强飞行员资质管理和FOC系统应用工作,系统准确率和可用率均保持100%。全年发布“飞行员资质监控表”56份,发布“资格通告”28份,发布“飞行员实力表”19份,发布“FOC系统运行状态调整通知”55份,发布“任务派遣单”22份。2022年未发生人为责任原因的不安全事件。

    适航维修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新版《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则》CCAR-145R4及配套咨询通告,开展符合性自审评估工作,修订手册、程序,通过局方手册审批和现场审查,完成新版“维修许可证”换发工作。独立完成飞控5.2升级改装、SPC升级改装、航电系统PTC2.1改装以及燃油箱渗漏修理等重要维修工作项目,总结经验、完善优化施工方案,提升航线维修能力。处置飞机故障214项,评估处理机队QAR超限事件103项,确保机队飞机持续适航。结合自身维修保障经验,持续与中国商飞保持沟通,向中国商飞反馈改进建议2339项,助力国产民机设计、运行与适航文件的日益完善。

    服务质量管理  编制完成《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手册》《服务质量管理程序手册》和《服务标准》,梳理完成体系文件10个,体系程序23个,初步形成以质量控制循环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全年受理旅客投诉24起,结案率100%,未引起旅客的二次投诉。对旅客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制定投诉预警提醒措施,实现动态闭环管理。  田晨露

    【通用航空公司】  2022年,通用航空公司组织运营8条航线,运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拉特中旗—包头、乌拉特中旗—巴彦淖尔、巴彦淖尔—包头、海拉尔—莫旗、阿荣旗等航线。12月,公司与阿拉善盟政府签订通用航空服务合同,使用国王350飞机开展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往返短途运输业务。7月中旬,完成呼伦贝尔旅发大会出行包机任务。全年安全保障短途运输、通航作业、训练、调机等1600余架次。

    民航协调辐射区域扩大。民航方面,公司自治区内运行基地涉及20余个民航及通用机场,自治区外涉及8个民航及通用机场,民航协调范围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安徽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自治区,公司运行保障能力、行业资源进一步提升。

    全年各航线合计影响飞行约500天。截至年末飞行2588.43小时、1710架次、载客1803人次2021年同期飞行2288.43小时、1613架次、载客1377人次2021年分别增长13%、6%、31%。2022年市场经营收入3160万元2021年2957万元增幅为6.8%。通航作业收入2742万元2021年通航作业收入2536万元增长8.1%。

    新增巴彦淖尔人工降雨作业点。全年共完成呼伦贝尔、通辽、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以及吉林、广东、安徽7地人工增雨作业任务。2022年,人工增雨作业量超500小时,成为运12飞机增雨作业机队最大、单机型作业量最多的通航企业。公司上下共同努力运作,仅用3架航空器实现5项人工影响天气任务的准时开展;在南北季节更替期间,实施“北机南调”,继续保持广东、安徽人工影响天气任务,有效节约闲置期间的成本,开源增效,既保证作业质量,又提升航空器利用率,实现双赢。航空护林,根据护林效果及航线影响程度等条件,分别以锡林浩特机场和阿鲁科尔沁机场为中心,优化设计11条护林航线。完成锡林郭勒、赤峰林草巡护业务。航空摄影,保障霍林河、阿拉善盟、金昌三地航摄任务。  刘利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航空运输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全区民用机场达到48个,其中,运输机场20个呼和浩特机场、包头机场、呼伦贝尔机场、鄂尔多斯机场、赤峰机场、通辽机场、锡林浩特机场、乌兰浩特机场、满洲里机场、乌海机场、二连浩特机场、阿尔山机场、巴彦淖尔机场、鄂伦春机场、阿拉善左旗机场、额济纳旗机场、阿拉善右旗机场、乌兰察布机场、扎兰屯机场、霍林郭勒机场、通用机场28个根河敖鲁古雅、乌拉特中旗、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阿鲁科尔沁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镶黄旗新宝拉格、达茂旗、突泉县、扎赉特旗12个A1级通用机场,满归、巴林右旗、奈曼旗、巴林左旗、鄂托克旗、乌审旗6个按A1级建设的通用机场待取证,锡林郭勒巴彦宝力格、呼伦贝尔巴彦库仁、锡林郭勒那仁宝拉格、鄂尔多斯响沙湾、鄂尔多斯恩格贝、巴彦淖尔市医院、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兴安盟五岔沟、阿拉善通古淖尔、牙克石兴安新城10个B类通用机场。全区引入53家航空公司,开通航线459条、通航城市106个,比2021年分别增加8家、45条和11个。全区运输机场保障运输飞行13.5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126万人次,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53.1%、40.6%。全区机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46亿元,新增5个通用机场,分别为突泉县、扎赉特旗、巴林左旗、鄂托克旗、乌审旗通用机场。  苏力德

    【航空通达性提升】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完善干线骨干网,12个区外城市实现“朝发夕返”。巩固支线基础网,累计运营互联互通航线31条,连接区内11个盟市,旅客吞吐量占集团总量十分之一。取消“经呼飞”无逾重行李旅客中转盖章环节。“经包飞”中转旅客比2021年增加11.9%。五家机场成为“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首批试点机场,共备案通程航班航线204条。首次开通呼伦贝尔—通辽—天津、包头—太原—杭州全货机航线,呼和浩特—杭州全货机航线首次实现大机型长期运营,全货机货邮吞吐量较2019年增长66.9%。实现“陆海”联运新模式,开辟北美跨境市场。

    【业务转型发展】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着力推进业务外包,合同制员工实现负增长。10家成员企业的15个保障性业务外包项目落地实施。加大科技赋能,调高创新项目奖金设置,同比翻番。投入创新奖励323.23万元,项目研发和推广投入1893.39万元。创新“张榜纳谏、揭榜挂帅”机制,挂榜发布问题20个,揭榜采纳方案9个,直击发展难点、痛点。“五小”在生产、保障、管理中有益于提高安全裕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申报468项,评选获奖214项。构建共享共创模式,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通辽机场设立基地,建立残损航空器搬移设备共享调剂机制,所属11家支线机场纳入航空情报集中服务。

    【营商环境优化】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依法合规为合约商“减负”,营造长期、稳定经营环境。出台纾困措施,缓解商户经营压力,为170家商户减免3700余万元租金。将合约商纳入服务创新管理委员会平台,实行同等奖励机制,提供同等资源支持。呼和浩特机场对合约商实施分类管控,降低管理风险和运形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严格落实“早、快、实”工作要求,成员机场制定安全运行底线应急保障机制,强化员工8小时内外管理。保障高校返乡学生2.05万人次。调用20台车辆支援地方防疫,申请紧急运输包机用时由7天缩短至12天,紧急运输保障每班最短用时25分钟。保障抗疫航班218架次、运送医疗人员1.49万人次、行李372.4吨、防疫物资438吨。保障首都机场分流国际航班70班、旅客1.24万人次、行李1.56万件。

    【通用机场建设】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落实自治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成立内蒙古民航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筹实施通用机场建设。扎赉特旗和突泉县通用机场实现当年审批、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运。

    【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  2022年,创新“建设运营一体化”工作机制,成立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现场指挥部,制定“建设运营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及定期交流机制。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楼结构工程完工,飞行区跑道土基实现全面贯通。

    【安全服务】  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未发生严重事故征候、一般事故征候。呼和浩特机场放行正常率95.24%,高于行业均值0.07个百分点。呼和浩特机场旅客满意度ACI分值为4.95分,比2021年提升0.06分;支线机场旅客满意度平均分值为4.60分,比2021年提升0.03分。收到12326平台转送表扬信息240件,比2021年增长485%。呼和浩特机场成为华北地区首家实现“实体化”运作的运管委,放行正常率保持在行业均值以上。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  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运营管理机场22个。其中:集团出资机场9个,分别为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乌兰浩特、阿尔山、赤峰、通辽、锡林浩特、乌海机场;托管机场13个,分别为二连浩特、巴彦淖尔、乌兰察布、扎兰屯、霍林河、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乌拉特中旗、新巴尔虎右旗、镶黄旗、突泉县和扎赉特旗机场。2022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运输起降分别达到963.7万人次、4万吨和11.3万架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39.4%、55.9%和50.6%。营业收入6.85亿元亏损5.8亿元2021年增亏3.2亿元。  胡雅洁

    【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  截至2022年底,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在岗员工791人,其中在岗职工直接聘用制782人、派遣制人员9人。全年未发生公司原因造成的群体性服务事件;公司总体旅客满意度得分89.7分,在国航各考核单位中排名第四名,超过T3值杰出目标值,也称最高目标值3.1分,每月得分也均超过T3值;全年未发生有效投诉,有效投诉管控效果在国航各考核单位中位列第一名。

    生产运输  2022年,公司在册平均日生产飞行时长为3.79小时。执行定期航线合计27条,完成运输生产飞行时长1.52万小时,比2021年减少52.05%安全起降7534架次2021年减少52.16%运输总周转量7586.72万吨千米2021年减少58.75%旅客运输量69.22万人次2021年减少60.28%货邮运输量3292.36吨2021年减少61.55%营业总收入5.56亿元。应对疫情影响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坚持“长投”保生产基本盘稳定、“短调”保边际贡献最大,视疫情影响及时切换呼京运力资源。全年协调低收益航班686个,调整舱位100次,增收43.4万元。坚持“稳固高收入、提升中等收入、开发低收入”航班原则,争取腹舱货量,以客促货,以货补客。以呼和浩特—海口航线为试点,恢复冷鲜羊肉运输,单班载运量达6吨,创历史新高。

    飞行安全  公司全年自有飞机安全飞行1.09万小时、起落5743架次,湿租飞机安全飞行4315小时、起落1791架次,未发生一般差错及以上级别不安全事件,保持安全态势,年度安全考核指标达到T3值。

    飞行训练  全年完成晋级B类教员训练4人、晋级机长A2训练3人、晋级机长A1训练1人、晋级机长J训练1人、升级副驾驶F5训练4人,同时结合熟练检查和实践考试完成机长技术大检查及重点人员专业能力筛查任务。按季度组织飞行训练会暨飞行技术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3次飞行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会,聘任新机长和飞行检查员各1名,审议通过熟练检查员和飞行检查委任代表各1名。制定并发布《短期调动飞行员管理手册》,修订完善飞行技术管理相关手册内容,加强短期调动飞行员管理。

    区域特色餐食服务品牌创建  围绕传统节日、地域特点创新餐食呈现,开展“后山一绝”等特色餐食评比。全年呼和浩特出港机上餐食满意度83.4分,超过国航平均值0.9分。休息室餐食方面,巩固前期提升成果,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与餐食呈现的深度融合,升级高端旅客用餐体验。休息室餐食满意度91.1分2021年提升1.1分在国航各考核单位中位列第二名;完善现有营销产品体系,挖潜内外部大客户资源。扩展付费升舱产品适用范围,优化操作指南,全年销售692人次,增收26.6万元。优化“凤舞草原卡”产品,评估航线拓展的可行性,策划推进体验卡推广方案,全年服务旅客76人次。推进大客户发展工作,发布《国航内蒙古公司大客户发展促进办法》,优化信息传递渠道,发挥部门合力,助力提升公司的区域市场竞争力。  王力祥

    【天骄航空】  2022年底,天骄航空有限公司在岗员工352人,设有15个部门。公司运营中国商飞ARJ21-700型飞机5架累计开通呼和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赤峰、海拉尔、通辽、满洲里7个航点,包含“支支通”航线5条、独飞航线2条。至2022年12月31日,安全运行1255天,安全飞行9072.51小时执飞航班5838班航班正常率91.28%承运旅客35万余人次。在2022年全国民航班组短视频大赛中,公司各班组选送参赛作品5个,其中《航空梦》获最佳作品奖。公司工会获得“华北地区级先进职工之家”称号。公司承办内蒙古地区航空安全员2022年体技能竞赛,取得团体和个人好成绩。维修工程部创新工作室通过自治区行业工会创新工作室创建审核并获得命名。在2022年内蒙古创新方法大赛中,公司选送的《国产飞机ARJ21发动机滑油量的实时监控预警》创新项目,获得企业组三等奖。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建立、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系统性梳理安全政策。以安全文化为基础,建立安全责任、安全信息、风险管理等11项工作机制,把安全管理体系四大支柱十二要素理论指导转化为具体做法,将飞行运行、运行控制、适航维修、客舱安全、地面服务、运行标准、训练培训、安全保卫等安全管理全过程融入公司运行体系。依据安全管理政策,持续优化公司安全工作程序和各部门作业指导书,打通程序间、岗位间接口,确保安全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提升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联动性。

    双重预防机制  按照《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规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风险划分为核心风险、重要风险、岗位风险及一般风险,各部门建立岗位风险提示卡实现风控到岗。组织开展月度周期、专项风险评估,发布风险评估报告30期,识别危险源194个;针对疫情停止航班运行,开展专项风险评估3次,发布《航空安全通告》2期;发布冬季低温天气运行、中断起飞、前轮转弯故障等《航空安全通告》11期。通过月度安委会及专题安委会进行督办,全年排查安全隐患137项。

    监督检查  重点对运行过程的“文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全年对SOP标准喊话、飞行人员资质、签派放行、燃油管理、运行监控等关键环节开展公司级检查281次,发现问题283个;完成法定自查7075项发现问题176个。各部门监督自查发现问题268个,提升自查自纠能力。

    风险控制  严把“签派放行关”,严抓“航班运行监控”。建立AOC次日风险评估预警、会商决策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向机组提供技术支援,统筹做好航班安全保障工作。启动会商决策15次使用ACARS、ADS-B等方式监控22个关键运行要素,发布气象预报/预警365份,实现机场代理配载操作100%监控100%纠正,100%反馈。落实签派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累计修订风控系统风险库3次,改进系统问题14次。强化人员业务培训和资质管理,累计完成培训29次,参与451人次,培训时长120小时。针对EFB验证运行、夏秋换季、冬春换季、新开航线等工作召开风险评估会16次,其间识别危险源74项。优化应急管理体系,丰富专项应急预案种类,修订《应急管理手册》3次,针对各专业处置组和部门制定专项工作检查单,增强应急预案可操作性。

    飞行安全  把飞行安全目标融合在飞行人员日常管理、机队培养、飞行计划编排、飞行人员调度、飞行安全管理、飞行作风管理过程中。全年完成航线评估及检查27人次,完成副驾驶恢复机长资质带飞4人次,打造检查员3名、教员9名、机长16名、副驾驶15名的飞行实力梯队。保障年度换季全员培训及理论复训、危险品、PED/EFB、应急医疗、湿污跑道、ICAO等各类地面理论训练450余人次。保障飞行员定期复训、熟练检查、90天3个起落训练、Tb型别教员升级训练、副驾驶转机型训练及考试、公司检查员训练等各类模拟机训练108人次,飞行员资质有效率保持100%。发布安全周报52期,安全预警警示13期,安全提示30期。获取公司定期航班的有效QCVR数据867段,抽取其中592段航班的QCVR数据开展监控分析工作,定期航班QCVR监控率为68.3%。以季度为单位,开展“飞行人员思想动态问卷调查”活动,围绕现阶段党支部建设、疫情防控、公司各项政策、地面服务管理、飞行作风建设、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收集飞行人员的意见及建议。全年完成新雇员基础教育6人次,飞行员转机型改装训练6人次,恢复机长训练2人次,转升Ta教员训练1人次,转升Tb教员训练2人次,转升C1教员训练1人次,人工飞行专项训练39人次,换季教育47人次,飞行员航空专业英语培训51人次。分析研讨机队飞行品质数据、训练及航班飞行中存在的问题,持续修订完善训练课程内容。完成《飞行训练管理手册》,编写相关课件209个,制定更新训练记录单21个。不断加强飞行员资质管理和FOC系统应用工作,系统准确率和可用率均保持100%。全年发布“飞行员资质监控表”56份,发布“资格通告”28份,发布“飞行员实力表”19份,发布“FOC系统运行状态调整通知”55份,发布“任务派遣单”22份。2022年未发生人为责任原因的不安全事件。

    适航维修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新版《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则》CCAR-145R4及配套咨询通告,开展符合性自审评估工作,修订手册、程序,通过局方手册审批和现场审查,完成新版“维修许可证”换发工作。独立完成飞控5.2升级改装、SPC升级改装、航电系统PTC2.1改装以及燃油箱渗漏修理等重要维修工作项目,总结经验、完善优化施工方案,提升航线维修能力。处置飞机故障214项,评估处理机队QAR超限事件103项,确保机队飞机持续适航。结合自身维修保障经验,持续与中国商飞保持沟通,向中国商飞反馈改进建议2339项,助力国产民机设计、运行与适航文件的日益完善。

    服务质量管理  编制完成《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手册》《服务质量管理程序手册》和《服务标准》,梳理完成体系文件10个,体系程序23个,初步形成以质量控制循环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全年受理旅客投诉24起,结案率100%,未引起旅客的二次投诉。对旅客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制定投诉预警提醒措施,实现动态闭环管理。  田晨露

    【通用航空公司】  2022年,通用航空公司组织运营8条航线,运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拉特中旗—包头、乌拉特中旗—巴彦淖尔、巴彦淖尔—包头、海拉尔—莫旗、阿荣旗等航线。12月,公司与阿拉善盟政府签订通用航空服务合同,使用国王350飞机开展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往返短途运输业务。7月中旬,完成呼伦贝尔旅发大会出行包机任务。全年安全保障短途运输、通航作业、训练、调机等1600余架次。

    民航协调辐射区域扩大。民航方面,公司自治区内运行基地涉及20余个民航及通用机场,自治区外涉及8个民航及通用机场,民航协调范围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安徽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自治区,公司运行保障能力、行业资源进一步提升。

    全年各航线合计影响飞行约500天。截至年末飞行2588.43小时、1710架次、载客1803人次2021年同期飞行2288.43小时、1613架次、载客1377人次2021年分别增长13%、6%、31%。2022年市场经营收入3160万元2021年2957万元增幅为6.8%。通航作业收入2742万元2021年通航作业收入2536万元增长8.1%。

    新增巴彦淖尔人工降雨作业点。全年共完成呼伦贝尔、通辽、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以及吉林、广东、安徽7地人工增雨作业任务。2022年,人工增雨作业量超500小时,成为运12飞机增雨作业机队最大、单机型作业量最多的通航企业。公司上下共同努力运作,仅用3架航空器实现5项人工影响天气任务的准时开展;在南北季节更替期间,实施“北机南调”,继续保持广东、安徽人工影响天气任务,有效节约闲置期间的成本,开源增效,既保证作业质量,又提升航空器利用率,实现双赢。航空护林,根据护林效果及航线影响程度等条件,分别以锡林浩特机场和阿鲁科尔沁机场为中心,优化设计11条护林航线。完成锡林郭勒、赤峰林草巡护业务。航空摄影,保障霍林河、阿拉善盟、金昌三地航摄任务。  刘利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