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3卷  /  金融业

2023卷

  • 银行业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04家。其中,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内蒙古分行3家,大型银行内蒙古分行6家,股份制银行呼和浩特分行1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蒙古分公司3家,外资银行分行1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公司1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农合机构94家含自治区联社,村镇银行73家,信托公司2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5家,消费金融公司1家。各机构支行及支行以下营业网点5298个。银行业从业人员9.47万人。截至2022年底,全区银行业资产总额41086.87亿元,负债总额39912.35亿元。全区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31430.56亿元。储蓄存款全年增加3037.03亿元2021年增长17.65%。单位存款全年增加1375.32亿元2021年增长14.93%。定期存款,全年个人定期存款增长18.98%,企业部门单位协议存款增长47.68%。截至2022年底,全区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26919亿元,还原不良处置后实际贷款增量达2768.79亿元。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发挥稳定器作用,全年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各项贷款分别增加226.68亿元、1330.94亿元和120.73亿元。

    【助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2022年,自治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贷款分别增加210.01亿元、344.95亿元和62.28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3058.56亿元。交通行业的重大项目有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金盛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南段+北段S43呼和浩特新机场高速公路项目。电力行业的重大项目有上海庙煤电项目和鄂托克前旗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上海庙电厂2×10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水利行业的重大项目有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建设项目。

    【支持小微企业】  2022年,全区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5.3亿元较年初增加236.47亿元;有贷款余额户数55.01万户,较年初增加4.89万户。其中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63.61亿元。  杨煜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  截至2022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管理资产余额4912亿元,信贷资产余额339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338亿元。全年发放各类贷款516亿元。分行本外币贷款、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市场份额等指标连续35个季度居区内同业首位。年内积极帮助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全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38亿元、转贷款25.1亿元通过降息、减费、减免房租等方式,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支持3000余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牧户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复工复产达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年发放乡村振兴贷款223.76亿元,分行连续两年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全年,围绕“两个屏障”建设,发放绿色产业贷款295亿元;围绕“两个基地”建设,发放能源领域贷款254亿元,其中发放碳减排以及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113.57亿元;向伊利集团、蒙牛集团、鄂尔多斯资源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放贷款65.56亿元;围绕“一个桥头堡”建设,发放外汇贷款0.6亿美元、跨境人民币贷款0.34亿元。自治区发挥开发性金融“三融”优势,发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贷款95.46亿元,助力建设沿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发放东北振兴贷款107.92亿元,服务蒙东振兴。2022年,自治区围绕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贷款176.77亿元,助力自治区提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服务自治区能源基地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贷款17.25亿元,提升地方公共基础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开设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业务,成立工作专班,24小时全天候推进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工作。先后梳理对接6批上报项目,实现承诺项目23个、金额88.64亿元,累计实现投放项目11个、金额34.32亿元。2022年度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信贷管理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郭浩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  2022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内蒙古分行有分支机构84个,员工1776人。其中,自治区分行机关1个,12个盟市分行,1个直属支行,70个旗县级支行。全年累计投放贷款181.42亿元贷款余额1243.51亿元;投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10.2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亿元,日均存款余额175.54亿元。年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累计投放贷款8.5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7.5亿元,较年初净增2900万元,减免各类收费2810万元。助力农牧业现代化,全年累计投放贷款30亿元,助推羊绒、肉、乳业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

    2022年,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累放粮油贷款112.04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02.2亿千克。及时足额保障政策性收储资金需要,累放储备贷款58.2亿元,支持收购粮油17.9亿千克。支持粮油市场化收购,累放贷款45.37亿元,支持收购粮食73.9亿千克。累放粮油产业链贷款8.5亿元,助力恒丰、伊品等“蒙”字号企业发展壮大。协调增加政府信用保证基金缴存额度,基金规模达11.2亿元,投放基金项下贷款41.74亿元,占市场化收购贷款投放总量的91.1%。

    2022年,累放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贷款115.2亿元,累放帮扶贷款98.29亿元。其中,累放脱贫旗县贷款47.93亿元,累放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贷款17.01亿元,累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5.14亿元。

    2022年,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累放贷款39.37亿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农村交通、水利、城乡一体化等重点项目27个。投放贷款28.67亿元,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项目24个。聚焦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审批新能源贷款15亿元,投放绿色贷款余额199.3亿元。投放基础设施基金10.25亿元,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供热供水管网工程、中储粮还建等6个项目,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

    “农发行之所能与相关部门之所需”对接会  2022年4月,自治区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召开“农发行之所能与相关部门之所需”对接会,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向自治区农牧厅、商务厅、文旅厅、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介绍了政策性金融支持自治区粮食安全、生态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方案。与会各方就如何运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活水支持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对接合作方式。  李晓昇

     

    图片77.jpg 

    46  2022年4月,自治区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召开

    “农发行之所能与相关部门之所需”对接会  (农发行内蒙古分行  供图)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2022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工行内蒙古分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设立13家二级分行。在自治区辖内对外服务的营业网点有351家员工10465人。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2021年增长7%拨备前利润56亿元,比2021年增长12%净利润35亿元2021年增长16%拨备覆盖率310%2021年提高42.65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贷款余额3001亿元同业占比27.43%2021年提升0.8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增量403亿元,比2021年增长82.74亿元2021年增长16%;各项贷款增量同业占比34.48%,同业排名第一位。不良贷款余额27.54亿元较年初减少5.14亿元,不良率0.92%,较年初减少0.34个百分点,实现不良额、不良率连续6年双降,达到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人民币各项存款时点余额3971.83亿元。日均余额3622.77亿元,同业占比较2021年提升0.42个百分点。个人客户规模超1450万户2021年增加52.5万户。净增对公结算账户15142户,同业排名第一位;日均金融资产1万元以上公司客户净增4336户2021年增长35%。日均金融资产1万元以上机构客户12645户2021年净增811户。

    2022年,工行内蒙古分行出台助力稳定自治区经济大盘十八条措施,聚焦暂时经营困难的行业企业,支持扩内需、保畅通,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动员全行干部员工进园区、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农村,助力“六稳”“六保”。累计投放公司贷款962.32亿元,较2021年多投16亿元。公司贷款余额2004亿元增加235亿元余额和增量均同业排名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信贷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关键领域,绿色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领域贷款均完成总行和监管指标,实现增长。完成自治区政府11个批次地方政府债承销工作,承销债券201亿元,占比14.53%同业排名第一。

    2022年,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作为全区先进制造业板块牵头行,围绕自治区转型发展方向,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新一重等领域,服务超500户区内制造业企业,承办自治区“十四五”金融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启动仪式暨2022年度推进会和“自治区企业上市‘天骏服务计划’工作推进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助力自治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由黑向绿转变、结构由初级产品加工走向多元化发展。制造业贷款投放较2021年增加161亿元,增长41.3%

    2022年,围绕自治区经济结构特点,既服务好传统的“羊煤土气”,又抓住契机支持新能源“追风逐日”,重点加大对煤炭、煤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源网荷储”等项目支持力度,助力自治区壮大服务区内外的“动力源”“光明源”。清洁能源板块信贷投入,关注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重点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加大清洁能源板块信贷投入,重点支持三峡新能源、国电电力等清洁能源项目,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绿色贷款较2021年增加173.97亿元增长40.63%。

    2022年,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服务超过2800户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00亿元。创新线上信用类贷款产品,聚焦数字供应链发展,服务小微企业,重点围绕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乡村振兴、交通物流畅通循环、普惠小微纾困解难等方面持续发力,累计为超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做到“普百业、惠万企”。完成人行和银保监口径普惠贷款任务目标增幅分别达到66%和58%均排同业第一位,增量排同业第二位。

    2022年开展“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完成贫困地区农产品助销扶贫超1.4亿元,累计派出85名专兼职扶贫干部,帮扶50余个贫困村、2500余人,助力自治区完成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四个不摘”,推动定点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接716户国家和自治区级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奶业振兴、种业振兴、玉米大豆等主粮生产、农产品加工贸易等领域,满足优势特色产业带、40个产粮大县的重点区域金融需求。为蒙西8个盟市贫困旗县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供30余亿元融资支持,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聚焦10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重点帮扶县、31个脱贫旗县,下沉服务网络、加大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2022年涉农贷款余额超过850亿元,涉农贷款较2021年增加153.89亿元增长20.79%增量同业排名第1位。

    2022年,支持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旅游等幸福产业发展,为新市民、退役军人等重点客户群体推出从开户、发卡到理财、贷款的一系列创新产品,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作,推动银行App二维码等移动收付方式普及,服务超过10万商户。坚持“房住不炒”,助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2022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居同业第一,其中支持居民首套房占比达94%。全口径个人贷款余额642.39亿元2021年增加50.47亿元增长8.53%。强化“一体化”经营融合发力,推进普惠业务下沉,普惠贷款网点参与率96%2021年提升23个百分点。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全年挂牌116家,提升“兴农快贷”品牌美誉度。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个人养老金开户量达到4.7万户四行占比47.52%。传承服务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开展退役军人优待证发放工作,退役军人优待证提交制卡量达到21万张,市场占比超55%。  格根塔娜

     

    图片78.jpg 

    47  2022年7月11日,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承办自治区企业上市“天骏服务

    计划”工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格根塔娜  供图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2022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内蒙古分行辖属14个二级分行,129个一级支行,514个营业网点,在岗员工10819人,是自治区唯一一家在103个旗县均设有固定营业机构和服务人员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年内推进中国农业银行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助力自治区“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年末,分行各项存款余额3914亿元、增量6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10亿元、增量307亿元。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出台《农行内蒙古分行关于金融助力稳住区域经济大盘、支持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的工作意见》,与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编制《政银落实意见方案》、建立完善“三张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程清单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团队分包”推动机制,围绕地方国企发展壮大、地方特色资源有效盘活、农牧业行业培育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创新性。支持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大区属国企重点客户、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绿色信贷和新能源重点项目支持力度,黄河流域7盟市各项贷款新增212亿元;支持筑牢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加大设备更新贷款投放力度,累计投放贷款9546万元,投放量居地区同业第二位。其中,为春雪羊绒发放机器设备更新改造贷款8000万元,支持做优羊绒产业;支持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加大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三农”县域贷款余额1495亿元增量270亿元支持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能源保供名单内贷款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实现“双提升”,分别比2021年增加12亿元、46亿元;支持建设中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自治区748户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办理融资融信业务26亿元;为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新投放贷款20亿元,累计投放贷款88.5亿元。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持续扩大地区融资投放总量,累计投放各类融资2468亿元,贷款增量创近5年新高;新承销地方债201亿元,承销总额连续七年居同业首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客户发展,完成“双碳”目标下自治区首个火电项目贷款审批和投放;投放央企首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碳减排专项再贷款申报金额排名全国农行系统第四位。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用力服务绿色、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新能源领域金融服务,实现绿色、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比逐年提升,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达47.3%,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贷款增速7.6%。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搭建“1+8”组织框架,编制《金穗黄河“几”字弯·乡村振兴重点产品手册》,推广“共同富裕类、乡村建设宜居类、农牧业产业类、绿色低碳类、新产业新业态类”五大领域专项产品。建立粮食安全领域重点客户名录,创新“复合种植贷”,丰富“粮食收储贷”,推广“智慧畜牧贷”,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助力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脱贫县贷款增速24.2%,高于县域各项贷款增速2.2个百分点;15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帮扶县支行各项贷款增速36.6%,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24.8个百分点。强化对伊利、蒙牛核心乳企服务,提升奶业产业链、供应链、奶源基地、牧场金融服务力度,为伊利集团发行乡村振兴债券70亿元,份额占比居系统内首位。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出台《网点对公客户经理年度管户效能分级评价实施细则》及《小微企业客户分级管理工作指南》,持续提升普惠服务质效。推广利用“微捷贷”“政采e贷”等“小微e贷”优势特色产品,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贷款获得率,监管口径、降准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量分别为23.7亿元、56.3亿元是自治区唯一连续14年落实监管要求的金融机构。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新发放实体贷款1322亿元,加权利率同比下降46个基点,为实体经济主体让利6.1亿元,减免支付手续费1508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0万户。  魏国慧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截至2022年底,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简称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人民币日均存款新增273亿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贷款新增138亿元,比2021年增加36亿元,累计投放公司贷款558亿元2021年增加59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分别实现56亿元、50亿元、3.8亿元,其中营收、净利息收入比2021年增幅3%、5.3%均达近三年最高水平。推动“双户双基”,累计新开对公结算账户2.37万户,新增账户1.48万户,网均新增四行排名第一。铁路E卡通新开户增长619%中行系统第一。不良额15.99亿元,较年初减少4.77亿元;不良率0.82%较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不良规模低于四行平均水平。

    2022年,围绕包头钢铁集团、蒙牛集团、伊利集团、蒙能集团、内蒙古电力、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地方产业龙头企业,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支持,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底,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91.36亿元,较年初新增8.6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42.92亿元,较年初新增60.09亿元。

    2022年投产上线61个项目其中自主研发项目23个。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97.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115亿元,位列四行首位,精准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进出口等有自主创新的生产经营企业。与自治区教育厅签署《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聚合银校优势,服务职业院校金融需求,共同推动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29日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和林格尔园区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助力“东数西算”战略,促进现代金融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9月17日,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作为银行业独家参展单位,“个人数字金融”展厅精彩亮相2022年全国科普日内蒙古主场活动,获得中国科协办公厅通报表扬。

    2022年,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贯彻“绿色金融,中行先行”战略远景,深化与北联电、华电、三峡、国电新能源等头部企业合作,打造绿色金融首选银行,获批首笔新能源设备租赁保理项目,实现新能源贷款倍增,“双碳工具”累计投放94亿元,系统第二,绿色信贷新增137.6亿元,占比增幅四行排名第一。承办自治区第一届氢能产业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与华能蒙东、华电内蒙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2年,自治区重点围绕自治区9个百亿级产业、12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打出金融政策“组合拳”,擦亮“粮仓”“奶罐”“肉库”“绒都”4张名片,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大对粮食安全、种业产业链现代化等重点领域支持,持续推广线上“种植贷”“惠牛贷”“兴农贷”“青贮贷”等产品,惠及农牧户上万户。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平台”,94家企业通过平台实现有效融资8亿元。以水发、中化等12家涉农龙头企业为核心,累计投放贷款30亿元。中标自治区奶业基金资金监管合作银行率先支持自治区奶业振兴领域。推广乡村振兴消费贷,“高标准农田贷款”作为中行四个案例之一入选全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涉农贷款新增106亿元。2022年获得人民网评选的“第十七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乡村振兴奖”。

    2022年,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持续发挥国际业务优势,成为自治区首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试点银行,在8个盟市实现落地。推出“内保外贷—NRA账户”“海外直贷+融资租赁”等境内外组合产品,累计提供人民币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境外放款业务超300亿元,助力熊猫债发行超150亿元。加强产品创新,独家参与自治区“蒙贸通”外贸平台建设,自主研发“蒙采通”系统,实现全区首笔市场采购业务落地,跨境业务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同业第一。全方位服务进博会,开展政策培训、跨境撮合,为区内近60%的进出口客群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自治区涉外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的主渠道银行。

    截至2022年底,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65.11亿元,较年初新增34.01亿元。

    2022年,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实现社保卡一站式发卡,构筑“人社·银行一体化”格局。落户呼和浩特市首个公积金业务延伸柜台,实现首府市民“家门口”的公积金服务。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着力提升房贷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全方位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助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消费贷款新增10亿元,四行排名第二。  刘其鑫

     

    图片79.jpg 

    48  2022年8月27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承办自治区

    第一届氢能产业发展论坛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  供图)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截至202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简称建行内蒙古分行一般性存款日均余额4177亿元,较年初新增498亿元,增幅14%。一般性存款时点余额4599亿元,较年初新增690亿元,增幅18%。年内建行内蒙古分形成为自治区首家时点、日均余额双双突破4000亿元大关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074亿元,较年初新增325亿元,达到2017年以来新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70亿元,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12.82亿元。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总量、新开立账户总量保持四行第一。社保账户存款时点、日均新增双双突破4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

    2022年,建行内蒙古分行累计向自治区基础设施、现代能源、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放贷款1422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新增93亿元,增幅41%;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154亿元增幅101%涉农贷款新增90亿元,增幅12%。通过资管投行手段提供融资264亿元,承销认购地方政府债券183亿元。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及时启动实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抗疫情、保运转”应急值守机制,开展业务持续性管理,保障全行业务正常运转。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客户白名单,申请差别化信贷政策。主动向企业减费让利3.02亿元。为152家大中型企业调整贷款利率,涉及金额716亿元;为3404户普惠贷款客户办理延期贷款11.58亿元。新发生对公非贴贷款利率较2021年下降50个基点。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福费廷业务累计投放37亿元,较2021年增长184%。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量54亿元,较2021年增长34%。落地全区首笔跨境快贷——信保贷业务。连续四年在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中获评A类。

    2022年,建行内蒙古分行科技平台转化新增获客2万户,为自治区住建厅上线省辖“智慧建筑”系统。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60亿元,新增47亿元,增幅42%。普惠客户新增1.8万户,“惠懂你”授信客户新增1.18万户。打造12个特色“劳动者港湾”,全年开展港湾主题活动1700余场,公众参与数量超3万人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智慧政务覆盖面持续扩展,政融支付交易额新增30亿元,较2021年增长273%。“军建安鑫”平台实现破零。拓展乡村振兴,农户生产经营贷款新增25.9亿元,客户新增3.8万户。承销乡村振兴债券10亿元。“裕农通内蒙奶融通”App新增注册用户9.7万户。在全区43个旗县上线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平台,累计服务农户20.4万户,服务农企2.14万个。与自治区农牧厅共同打造内蒙古数字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启动“金融副村主任推广‘三个一’工程”,聘任金融副村主任2008名,成立“亮建北疆”乡村振兴共建基地13所,拓建“裕农学堂”105所。绿色金融持续发力。制定21项支持绿色信贷发展措施,着力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发展。绿色信贷余额554亿元,新增151亿元,增幅37%。全年累计投放能源领域贷款325亿元。  尹昕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2022年,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以下简称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主动深入区域发展布局,围绕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的能力,助力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投放实质性贷款275.4亿元2021年同期增加92.19亿元增长50.32%。机构网点总数26个,全辖人员总数825人,网点覆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锡林郭勒、乌海和赤峰6个盟市。全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落实党中央稳经济大盘决策部署和自治区“221”发展战略,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担当作为,在支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支持奶业振兴战略等方面取得实质成效,其中独家支持自治区“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头号工程——伊利智慧健康谷项目。对接联系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厅局和各盟市党委、政府部门,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包头稀土高新区开展战略合作,成立稀土特色支行,为稀土产业链核心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成为自治区稀土产业链主办行。建立与各类开发区、园区入园企业地对接合作机制,全年共为60余家开发区、园区客户提供授信支持197亿元。做好地方债服务,全年承销地方政府债33.8亿元。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投放275.4亿元,比2021年增长50.32%。截至2022年底制造业贷款余额108.73亿元,较年初增长39.88%;科技金融贷款余额66.06亿元较年初增长108.18%绿色信贷余额62.28亿元,较年初增长41%。支持保障自治区能源安全,为能源保供类企业投放35.09亿元,信贷资源持续向能源保供类企业倾斜并给予利率优惠政策。提升制造业服务质效,加深同自治区钢铁、稀土、军工及乳业龙头企业的授信业务合作,为上述重点企业共发放贷款42.95亿元。加大对碳减排、煤炭清洁利用及新能源领域信贷支持,支持清洁能源投放量比2021年增长164%。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普惠“两增”口径贷款较年初净增6.35亿元,“两增”贷款客户较年初增加266户。践行金融稳定房地产市场责任,对接重点房企,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9.62亿元。全年为实体经济让利1.53亿元,为200余户小微客户办理延期还本,涉及金额1.61亿元。聚焦居民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加大消费场景建设投入,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三期疫情后消费券的发放工作,开展“最红星期五”餐饮及一分钱乘公交等活动,全年累计投入500余万元,较2021年增加150%。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对接自治区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做优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服务。成立各类业务专班,以“客群+场景+工具”提高金融服务适配度,产业链金融业务量较2021年末增长超27%,其中线上链金融业务发生额比2021年增长757.24%产业链核心企业35户,链属企业484户。推动债券业务发展,助力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为伊利集团承销发行超短期融资券30亿元,为相关企业提供租赁融资支持10亿元,投放并购贷款5亿元。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对重点帮扶的乌鲁布铁镇新发村捐赠资金28.25万元,用于帮助该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帮销食用菌产品近9万元。帮助山西浑源县引进社会帮扶资金25万元,帮销山西浑源县农产品17.28万元,帮助山西浑源县人民医院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建立“医疗联合”帮扶机制,搭建医疗共享平台,切实助力帮扶县人民提高医疗水平;帮销甘肃天祝县农产品53.77万元;交通银行总行向乌兰察布兴和县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兴和县乡村教育设施改善项目;向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二道拐村、正镶白旗巴彦奎苏嘎查捐赠14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张晶华

    【内蒙古银行】  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银行总股份数57.25亿股,自治区本级财政和财信集团计持股21.48亿股占比37.52%为内蒙古银行最大股东;其他国有法人股东18户股份占比11.74%。完成定向增资工作,定向发行股份10.79亿股,募集资本金15亿元,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占比达到49.26%。全行持牌机构143家,覆盖自治区8个盟市,其中,区内设10家分行、1家直属支行和1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区外在哈尔滨设1家分行。在全区103个旗县区中,内蒙古银行机构覆盖44个旗县区,覆盖率42.72%。全行员工2883人。主发起设立31家村镇银行,其中区内22家区外9家。资产总额1467亿元,较年初增加115亿元,增幅8.49%各项贷款余额822亿元其中全年一般性贷款余额622.71亿元,增幅14.29%,投放额与净增额均创历史新高;存款总额1108亿元,较年初增加49亿元增幅4.66%拨备覆盖率122.93%,资本充足率11.04%全年共缴纳税金3.20亿元。

    2022年,内蒙古银行全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347.28亿元不含贴现,认购地方政府债券21亿元。落实各项减费让利政策,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年末贷款平均利率降至5.5%2021年下降0.63个百分点,真金白银让利企业0.48亿元;落实应延尽延、应减尽减、应免尽免政策要求,累计延期还本付息71亿元,减免利息罚息0.8亿元。出台《内蒙古银行关于金融支持“稳经济、促发展”实施方案》,开展高层营销、伙伴计划和牵手行动,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重点国企、同业机构走访对接和业务合作,全年绿色信贷增幅61%,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幅183.81%,科创金融贷款增幅54.76%,制造业贷款增幅26.32%。

    2022年,内蒙古银行通过用好再贷款、再贴现、转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利率持续降低,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小再贷款资金23.68亿元,向国开行申请使用转贷款3.43亿元,支小再贷款使用金额为历年来最高。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9%2021年下降0.2个百分点。减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29项手续费用,采取展期、续贷、调整还款方式、延后还款期限等形式给予受疫情影响客户支持,减轻企业负担。自9月28日至2022年12月,快速响应,实施“容缺办理,事后补办”,发放小微企业纾困帮扶贷款2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总额超3亿元。

    2022年,内蒙古银行制定实施“驻园区、入商会”双百人行动计划,针对园区和商会企业择优选派近200名金融服务专员组成89支金融服务工作队,到园区、商会企业靠前服务。全年进园区87个,入商会122家累计走访企业3249家落地授信250户投放金额71.57亿元。

    内蒙古银行推进“1+3+N”特色支行建设在呼和浩特地区打造1家党建引领标杆支行;建立“蒙银‘心’驿站示范支行、适老化服务特色支行、零售型支行”3家业务示范支行网点“N”以“1+3”为标杆典范,形成带动效应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延伸及蒙银“心”驿站,在全行开展“蒙银‘心’驿站服务我先行”主题活动;推动“驿站”,助力全行网点提质创新,深化产品业务与网点服务深层融合,实现业务与服务充分融合;成功注册“蒙银‘心’驿站”商标。截至2022年底全行建成141个蒙银“心”驿站,蒙银“心”驿站、适老化特色支行推广达标率完成93.7%,全行营业网点接待客户900246人次开展上门服务7231人次。  张宇晗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2022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分行简称“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贯彻国家稳经济大盘决策部署,落实总行出台的7方面36条举措,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全年投放各项贷款479.57亿元2021年多投放112.5亿元增长30.7%。全年实现收入31.14亿元2021年增长6.39%利润总额11.2亿元2021年增长13.58%各项贷款余额685.8亿元2021年增长12.08%各项存款余额1299亿元2021年增长18.71%不良率1.34%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聚焦自治区“五大任务”战略,围绕能源、交通、制造业、涉农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储备与资金支持。全年新增公司项目授信金额187亿元2021年增长130%。绿色信贷余额70.4亿元2021年增长86.89%,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0.79亿元2021年增长93.34%,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5个百分点和81个百分点。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持续推进“百村万户示范工程”项目,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全年累计为3500余户农牧民提供“乡村振兴助农贷”资金支持2.3亿元。以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信贷直通车活动为契机,深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投放贷款2亿元。全年投放涉农贷款158亿元,比2021年增长59%贷款余额228亿元2021年增长21%。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27亿元2021年增长11.17%监管计划完成率142.39%。结余户数4.36万户,净增3865户。累计为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92亿元。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授信29户,金额4.14亿元。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开展127个网点内外部形象改造,持续优化柜面及设备运营,自助设备可分流交易离柜率97.86%,排名全国第一。推进网点运营人员综合化,推行对客“感动服务”,推广智能排队系统,不断提升客户体验。网点服务类有责投诉比2021年压降92%。完成5个低效网点治理。推动业务库、函证业务集约化运营。全年建设信息化项目30个,顺利完成新一代个人核心系统省内推广上线,与中间业务平台等26支业务新旧系统迁移对接。社保卡白名单项目在全国做经验介绍。推进老旧设备更新,完善网络安全架构,自助设备完好率较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质升级活动圆满收官,生产终端病毒感染率从5.10%下降至0.09%。  李雪清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自治区农信联社”全区农信系统有法人机构93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37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村信用联社5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1家,营业网点2192个,从业人员3万余人。截至年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7626.7亿元、负债总额7122.3亿元分别增长11.6%、12.4%各项存款余额6228.5亿元增长13%增量为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最高;各项贷款余额3926.7亿元增加154.8亿元、增长4%。缴纳税款15亿元。全区农信社统算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明显改善,防范化解风险取得实质性成效。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发挥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作用,开展“春天行动”“丰收行动”,围绕自治区乳、肉、薯、绒等千亿级、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强金融供给,全年发放各项贷款4836亿元、比2021年增长10%涉农贷款余额2456亿元、占全区2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65亿元、占全区26%,助力建优建强“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小额贷款余额占全区67%。全渠道有效客户突破1000万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完成“两增”目标,余额占全区74%。支持绿色、专精特新、能源保供、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出台支持小微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等一揽子措施,精准传导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延期还本付息,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64个百分点。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畅通申贷渠道,拓宽抵质押范围,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抵押、活体牲畜抵押解决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额贷款难”问题。完善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推广Pad小额移动办贷和手机全流程线上办贷,优化“无纸化、零接触”信贷服务,提升线上用信率,解决“贷款慢”问题。加强差异化定价,调低农牧户整体贷款利率,为客户“减费让利”,解决“贷款贵”问题。开展普惠大走访,实施整村授信,融入社区服务,完善信用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信社建档农牧户388万户,评定信用乡镇262个、信用村4706个、信用户168.7万户授信农牧户158万户,授信金额达2051亿元;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31.49万户、占全区57%,普惠型小微企业30.49万户、占全区85%。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拓展银政、银企、银银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局面。与工信厅签订支持制造业和重点区域合作协议,支持重点企业153户,投放信贷资金30亿元;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68家法人机构获得转贷款授信110亿元,促进降低“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拓展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28家法人机构获得准入资格,为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增信,贷款可获得性进一步增强;强化与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系统对接,61家法人机构接入不动产登记系统,44家机构接入工商注册登记系统,居民在营业网点即实现线上不动产抵押登记和工商注册服务。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落实好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主动为5.86万户受疫情影响贷户办理展期、续贷、延期付息,涉及金额666亿元,缓解其资金压力。开展利农商城直播带货活动,签约合作商户699户,上架产品2070款,销量27万件,销售额882万元,产品销往19个省市,帮助企业解决产销难题。着力推广发行第三代社保卡,推出生存认证、上门服务等适老化服务,建成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1055个,发行社保卡1050万张,覆盖全区100个旗县市区、43%以上常住人口。完成反洗钱首次监管评估,开展涉赌涉诈“资金链”专项治理,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  周黎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银行业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04家。其中,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内蒙古分行3家,大型银行内蒙古分行6家,股份制银行呼和浩特分行1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蒙古分公司3家,外资银行分行1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公司1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农合机构94家含自治区联社,村镇银行73家,信托公司2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5家,消费金融公司1家。各机构支行及支行以下营业网点5298个。银行业从业人员9.47万人。截至2022年底,全区银行业资产总额41086.87亿元,负债总额39912.35亿元。全区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31430.56亿元。储蓄存款全年增加3037.03亿元2021年增长17.65%。单位存款全年增加1375.32亿元2021年增长14.93%。定期存款,全年个人定期存款增长18.98%,企业部门单位协议存款增长47.68%。截至2022年底,全区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26919亿元,还原不良处置后实际贷款增量达2768.79亿元。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发挥稳定器作用,全年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各项贷款分别增加226.68亿元、1330.94亿元和120.73亿元。

    【助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2022年,自治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贷款分别增加210.01亿元、344.95亿元和62.28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3058.56亿元。交通行业的重大项目有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金盛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南段+北段S43呼和浩特新机场高速公路项目。电力行业的重大项目有上海庙煤电项目和鄂托克前旗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上海庙电厂2×10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水利行业的重大项目有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建设项目。

    【支持小微企业】  2022年,全区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5.3亿元较年初增加236.47亿元;有贷款余额户数55.01万户,较年初增加4.89万户。其中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63.61亿元。  杨煜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  截至2022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管理资产余额4912亿元,信贷资产余额339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338亿元。全年发放各类贷款516亿元。分行本外币贷款、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市场份额等指标连续35个季度居区内同业首位。年内积极帮助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全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38亿元、转贷款25.1亿元通过降息、减费、减免房租等方式,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支持3000余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牧户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复工复产达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年发放乡村振兴贷款223.76亿元,分行连续两年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全年,围绕“两个屏障”建设,发放绿色产业贷款295亿元;围绕“两个基地”建设,发放能源领域贷款254亿元,其中发放碳减排以及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113.57亿元;向伊利集团、蒙牛集团、鄂尔多斯资源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放贷款65.56亿元;围绕“一个桥头堡”建设,发放外汇贷款0.6亿美元、跨境人民币贷款0.34亿元。自治区发挥开发性金融“三融”优势,发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贷款95.46亿元,助力建设沿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发放东北振兴贷款107.92亿元,服务蒙东振兴。2022年,自治区围绕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贷款176.77亿元,助力自治区提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服务自治区能源基地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贷款17.25亿元,提升地方公共基础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开设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业务,成立工作专班,24小时全天候推进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工作。先后梳理对接6批上报项目,实现承诺项目23个、金额88.64亿元,累计实现投放项目11个、金额34.32亿元。2022年度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信贷管理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郭浩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  2022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内蒙古分行有分支机构84个,员工1776人。其中,自治区分行机关1个,12个盟市分行,1个直属支行,70个旗县级支行。全年累计投放贷款181.42亿元贷款余额1243.51亿元;投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10.2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亿元,日均存款余额175.54亿元。年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累计投放贷款8.5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7.5亿元,较年初净增2900万元,减免各类收费2810万元。助力农牧业现代化,全年累计投放贷款30亿元,助推羊绒、肉、乳业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

    2022年,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累放粮油贷款112.04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02.2亿千克。及时足额保障政策性收储资金需要,累放储备贷款58.2亿元,支持收购粮油17.9亿千克。支持粮油市场化收购,累放贷款45.37亿元,支持收购粮食73.9亿千克。累放粮油产业链贷款8.5亿元,助力恒丰、伊品等“蒙”字号企业发展壮大。协调增加政府信用保证基金缴存额度,基金规模达11.2亿元,投放基金项下贷款41.74亿元,占市场化收购贷款投放总量的91.1%。

    2022年,累放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贷款115.2亿元,累放帮扶贷款98.29亿元。其中,累放脱贫旗县贷款47.93亿元,累放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贷款17.01亿元,累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5.14亿元。

    2022年,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累放贷款39.37亿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农村交通、水利、城乡一体化等重点项目27个。投放贷款28.67亿元,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项目24个。聚焦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审批新能源贷款15亿元,投放绿色贷款余额199.3亿元。投放基础设施基金10.25亿元,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供热供水管网工程、中储粮还建等6个项目,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

    “农发行之所能与相关部门之所需”对接会  2022年4月,自治区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召开“农发行之所能与相关部门之所需”对接会,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向自治区农牧厅、商务厅、文旅厅、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介绍了政策性金融支持自治区粮食安全、生态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方案。与会各方就如何运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活水支持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对接合作方式。  李晓昇

     

    图片77.jpg 

    46  2022年4月,自治区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召开

    “农发行之所能与相关部门之所需”对接会  (农发行内蒙古分行  供图)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2022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工行内蒙古分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设立13家二级分行。在自治区辖内对外服务的营业网点有351家员工10465人。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2021年增长7%拨备前利润56亿元,比2021年增长12%净利润35亿元2021年增长16%拨备覆盖率310%2021年提高42.65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贷款余额3001亿元同业占比27.43%2021年提升0.8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增量403亿元,比2021年增长82.74亿元2021年增长16%;各项贷款增量同业占比34.48%,同业排名第一位。不良贷款余额27.54亿元较年初减少5.14亿元,不良率0.92%,较年初减少0.34个百分点,实现不良额、不良率连续6年双降,达到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人民币各项存款时点余额3971.83亿元。日均余额3622.77亿元,同业占比较2021年提升0.42个百分点。个人客户规模超1450万户2021年增加52.5万户。净增对公结算账户15142户,同业排名第一位;日均金融资产1万元以上公司客户净增4336户2021年增长35%。日均金融资产1万元以上机构客户12645户2021年净增811户。

    2022年,工行内蒙古分行出台助力稳定自治区经济大盘十八条措施,聚焦暂时经营困难的行业企业,支持扩内需、保畅通,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动员全行干部员工进园区、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农村,助力“六稳”“六保”。累计投放公司贷款962.32亿元,较2021年多投16亿元。公司贷款余额2004亿元增加235亿元余额和增量均同业排名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信贷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关键领域,绿色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领域贷款均完成总行和监管指标,实现增长。完成自治区政府11个批次地方政府债承销工作,承销债券201亿元,占比14.53%同业排名第一。

    2022年,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作为全区先进制造业板块牵头行,围绕自治区转型发展方向,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新一重等领域,服务超500户区内制造业企业,承办自治区“十四五”金融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启动仪式暨2022年度推进会和“自治区企业上市‘天骏服务计划’工作推进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助力自治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由黑向绿转变、结构由初级产品加工走向多元化发展。制造业贷款投放较2021年增加161亿元,增长41.3%

    2022年,围绕自治区经济结构特点,既服务好传统的“羊煤土气”,又抓住契机支持新能源“追风逐日”,重点加大对煤炭、煤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源网荷储”等项目支持力度,助力自治区壮大服务区内外的“动力源”“光明源”。清洁能源板块信贷投入,关注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重点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加大清洁能源板块信贷投入,重点支持三峡新能源、国电电力等清洁能源项目,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绿色贷款较2021年增加173.97亿元增长40.63%。

    2022年,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服务超过2800户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00亿元。创新线上信用类贷款产品,聚焦数字供应链发展,服务小微企业,重点围绕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乡村振兴、交通物流畅通循环、普惠小微纾困解难等方面持续发力,累计为超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做到“普百业、惠万企”。完成人行和银保监口径普惠贷款任务目标增幅分别达到66%和58%均排同业第一位,增量排同业第二位。

    2022年开展“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完成贫困地区农产品助销扶贫超1.4亿元,累计派出85名专兼职扶贫干部,帮扶50余个贫困村、2500余人,助力自治区完成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四个不摘”,推动定点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接716户国家和自治区级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奶业振兴、种业振兴、玉米大豆等主粮生产、农产品加工贸易等领域,满足优势特色产业带、40个产粮大县的重点区域金融需求。为蒙西8个盟市贫困旗县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供30余亿元融资支持,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聚焦10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重点帮扶县、31个脱贫旗县,下沉服务网络、加大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2022年涉农贷款余额超过850亿元,涉农贷款较2021年增加153.89亿元增长20.79%增量同业排名第1位。

    2022年,支持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旅游等幸福产业发展,为新市民、退役军人等重点客户群体推出从开户、发卡到理财、贷款的一系列创新产品,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作,推动银行App二维码等移动收付方式普及,服务超过10万商户。坚持“房住不炒”,助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2022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居同业第一,其中支持居民首套房占比达94%。全口径个人贷款余额642.39亿元2021年增加50.47亿元增长8.53%。强化“一体化”经营融合发力,推进普惠业务下沉,普惠贷款网点参与率96%2021年提升23个百分点。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全年挂牌116家,提升“兴农快贷”品牌美誉度。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个人养老金开户量达到4.7万户四行占比47.52%。传承服务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开展退役军人优待证发放工作,退役军人优待证提交制卡量达到21万张,市场占比超55%。  格根塔娜

     

    图片78.jpg 

    47  2022年7月11日,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承办自治区企业上市“天骏服务

    计划”工作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格根塔娜  供图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2022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内蒙古分行辖属14个二级分行,129个一级支行,514个营业网点,在岗员工10819人,是自治区唯一一家在103个旗县均设有固定营业机构和服务人员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年内推进中国农业银行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助力自治区“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年末,分行各项存款余额3914亿元、增量6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10亿元、增量307亿元。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出台《农行内蒙古分行关于金融助力稳住区域经济大盘、支持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的工作意见》,与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编制《政银落实意见方案》、建立完善“三张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程清单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团队分包”推动机制,围绕地方国企发展壮大、地方特色资源有效盘活、农牧业行业培育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创新性。支持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大区属国企重点客户、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绿色信贷和新能源重点项目支持力度,黄河流域7盟市各项贷款新增212亿元;支持筑牢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加大设备更新贷款投放力度,累计投放贷款9546万元,投放量居地区同业第二位。其中,为春雪羊绒发放机器设备更新改造贷款8000万元,支持做优羊绒产业;支持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加大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三农”县域贷款余额1495亿元增量270亿元支持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能源保供名单内贷款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实现“双提升”,分别比2021年增加12亿元、46亿元;支持建设中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自治区748户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办理融资融信业务26亿元;为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新投放贷款20亿元,累计投放贷款88.5亿元。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持续扩大地区融资投放总量,累计投放各类融资2468亿元,贷款增量创近5年新高;新承销地方债201亿元,承销总额连续七年居同业首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客户发展,完成“双碳”目标下自治区首个火电项目贷款审批和投放;投放央企首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碳减排专项再贷款申报金额排名全国农行系统第四位。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用力服务绿色、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新能源领域金融服务,实现绿色、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比逐年提升,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达47.3%,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贷款增速7.6%。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搭建“1+8”组织框架,编制《金穗黄河“几”字弯·乡村振兴重点产品手册》,推广“共同富裕类、乡村建设宜居类、农牧业产业类、绿色低碳类、新产业新业态类”五大领域专项产品。建立粮食安全领域重点客户名录,创新“复合种植贷”,丰富“粮食收储贷”,推广“智慧畜牧贷”,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助力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脱贫县贷款增速24.2%,高于县域各项贷款增速2.2个百分点;15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帮扶县支行各项贷款增速36.6%,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24.8个百分点。强化对伊利、蒙牛核心乳企服务,提升奶业产业链、供应链、奶源基地、牧场金融服务力度,为伊利集团发行乡村振兴债券70亿元,份额占比居系统内首位。

    2022年,农行内蒙古分行出台《网点对公客户经理年度管户效能分级评价实施细则》及《小微企业客户分级管理工作指南》,持续提升普惠服务质效。推广利用“微捷贷”“政采e贷”等“小微e贷”优势特色产品,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贷款获得率,监管口径、降准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量分别为23.7亿元、56.3亿元是自治区唯一连续14年落实监管要求的金融机构。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新发放实体贷款1322亿元,加权利率同比下降46个基点,为实体经济主体让利6.1亿元,减免支付手续费1508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0万户。  魏国慧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截至2022年底,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简称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人民币日均存款新增273亿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贷款新增138亿元,比2021年增加36亿元,累计投放公司贷款558亿元2021年增加59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分别实现56亿元、50亿元、3.8亿元,其中营收、净利息收入比2021年增幅3%、5.3%均达近三年最高水平。推动“双户双基”,累计新开对公结算账户2.37万户,新增账户1.48万户,网均新增四行排名第一。铁路E卡通新开户增长619%中行系统第一。不良额15.99亿元,较年初减少4.77亿元;不良率0.82%较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不良规模低于四行平均水平。

    2022年,围绕包头钢铁集团、蒙牛集团、伊利集团、蒙能集团、内蒙古电力、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地方产业龙头企业,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支持,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底,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91.36亿元,较年初新增8.6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42.92亿元,较年初新增60.09亿元。

    2022年投产上线61个项目其中自主研发项目23个。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97.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115亿元,位列四行首位,精准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进出口等有自主创新的生产经营企业。与自治区教育厅签署《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聚合银校优势,服务职业院校金融需求,共同推动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29日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和林格尔园区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助力“东数西算”战略,促进现代金融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9月17日,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作为银行业独家参展单位,“个人数字金融”展厅精彩亮相2022年全国科普日内蒙古主场活动,获得中国科协办公厅通报表扬。

    2022年,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贯彻“绿色金融,中行先行”战略远景,深化与北联电、华电、三峡、国电新能源等头部企业合作,打造绿色金融首选银行,获批首笔新能源设备租赁保理项目,实现新能源贷款倍增,“双碳工具”累计投放94亿元,系统第二,绿色信贷新增137.6亿元,占比增幅四行排名第一。承办自治区第一届氢能产业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与华能蒙东、华电内蒙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2年,自治区重点围绕自治区9个百亿级产业、12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打出金融政策“组合拳”,擦亮“粮仓”“奶罐”“肉库”“绒都”4张名片,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大对粮食安全、种业产业链现代化等重点领域支持,持续推广线上“种植贷”“惠牛贷”“兴农贷”“青贮贷”等产品,惠及农牧户上万户。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平台”,94家企业通过平台实现有效融资8亿元。以水发、中化等12家涉农龙头企业为核心,累计投放贷款30亿元。中标自治区奶业基金资金监管合作银行率先支持自治区奶业振兴领域。推广乡村振兴消费贷,“高标准农田贷款”作为中行四个案例之一入选全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涉农贷款新增106亿元。2022年获得人民网评选的“第十七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乡村振兴奖”。

    2022年,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持续发挥国际业务优势,成为自治区首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试点银行,在8个盟市实现落地。推出“内保外贷—NRA账户”“海外直贷+融资租赁”等境内外组合产品,累计提供人民币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境外放款业务超300亿元,助力熊猫债发行超150亿元。加强产品创新,独家参与自治区“蒙贸通”外贸平台建设,自主研发“蒙采通”系统,实现全区首笔市场采购业务落地,跨境业务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同业第一。全方位服务进博会,开展政策培训、跨境撮合,为区内近60%的进出口客群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自治区涉外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的主渠道银行。

    截至2022年底,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65.11亿元,较年初新增34.01亿元。

    2022年,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实现社保卡一站式发卡,构筑“人社·银行一体化”格局。落户呼和浩特市首个公积金业务延伸柜台,实现首府市民“家门口”的公积金服务。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着力提升房贷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全方位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助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消费贷款新增10亿元,四行排名第二。  刘其鑫

     

    图片79.jpg 

    48  2022年8月27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承办自治区

    第一届氢能产业发展论坛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  供图)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截至202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简称建行内蒙古分行一般性存款日均余额4177亿元,较年初新增498亿元,增幅14%。一般性存款时点余额4599亿元,较年初新增690亿元,增幅18%。年内建行内蒙古分形成为自治区首家时点、日均余额双双突破4000亿元大关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074亿元,较年初新增325亿元,达到2017年以来新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70亿元,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12.82亿元。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总量、新开立账户总量保持四行第一。社保账户存款时点、日均新增双双突破4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

    2022年,建行内蒙古分行累计向自治区基础设施、现代能源、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放贷款1422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新增93亿元,增幅41%;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154亿元增幅101%涉农贷款新增90亿元,增幅12%。通过资管投行手段提供融资264亿元,承销认购地方政府债券183亿元。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及时启动实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抗疫情、保运转”应急值守机制,开展业务持续性管理,保障全行业务正常运转。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客户白名单,申请差别化信贷政策。主动向企业减费让利3.02亿元。为152家大中型企业调整贷款利率,涉及金额716亿元;为3404户普惠贷款客户办理延期贷款11.58亿元。新发生对公非贴贷款利率较2021年下降50个基点。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福费廷业务累计投放37亿元,较2021年增长184%。实现跨境人民币业务量54亿元,较2021年增长34%。落地全区首笔跨境快贷——信保贷业务。连续四年在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中获评A类。

    2022年,建行内蒙古分行科技平台转化新增获客2万户,为自治区住建厅上线省辖“智慧建筑”系统。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60亿元,新增47亿元,增幅42%。普惠客户新增1.8万户,“惠懂你”授信客户新增1.18万户。打造12个特色“劳动者港湾”,全年开展港湾主题活动1700余场,公众参与数量超3万人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智慧政务覆盖面持续扩展,政融支付交易额新增30亿元,较2021年增长273%。“军建安鑫”平台实现破零。拓展乡村振兴,农户生产经营贷款新增25.9亿元,客户新增3.8万户。承销乡村振兴债券10亿元。“裕农通内蒙奶融通”App新增注册用户9.7万户。在全区43个旗县上线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平台,累计服务农户20.4万户,服务农企2.14万个。与自治区农牧厅共同打造内蒙古数字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启动“金融副村主任推广‘三个一’工程”,聘任金融副村主任2008名,成立“亮建北疆”乡村振兴共建基地13所,拓建“裕农学堂”105所。绿色金融持续发力。制定21项支持绿色信贷发展措施,着力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发展。绿色信贷余额554亿元,新增151亿元,增幅37%。全年累计投放能源领域贷款325亿元。  尹昕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  2022年,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以下简称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主动深入区域发展布局,围绕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的能力,助力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投放实质性贷款275.4亿元2021年同期增加92.19亿元增长50.32%。机构网点总数26个,全辖人员总数825人,网点覆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锡林郭勒、乌海和赤峰6个盟市。全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落实党中央稳经济大盘决策部署和自治区“221”发展战略,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担当作为,在支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支持奶业振兴战略等方面取得实质成效,其中独家支持自治区“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头号工程——伊利智慧健康谷项目。对接联系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厅局和各盟市党委、政府部门,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包头稀土高新区开展战略合作,成立稀土特色支行,为稀土产业链核心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成为自治区稀土产业链主办行。建立与各类开发区、园区入园企业地对接合作机制,全年共为60余家开发区、园区客户提供授信支持197亿元。做好地方债服务,全年承销地方政府债33.8亿元。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投放275.4亿元,比2021年增长50.32%。截至2022年底制造业贷款余额108.73亿元,较年初增长39.88%;科技金融贷款余额66.06亿元较年初增长108.18%绿色信贷余额62.28亿元,较年初增长41%。支持保障自治区能源安全,为能源保供类企业投放35.09亿元,信贷资源持续向能源保供类企业倾斜并给予利率优惠政策。提升制造业服务质效,加深同自治区钢铁、稀土、军工及乳业龙头企业的授信业务合作,为上述重点企业共发放贷款42.95亿元。加大对碳减排、煤炭清洁利用及新能源领域信贷支持,支持清洁能源投放量比2021年增长164%。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普惠“两增”口径贷款较年初净增6.35亿元,“两增”贷款客户较年初增加266户。践行金融稳定房地产市场责任,对接重点房企,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9.62亿元。全年为实体经济让利1.53亿元,为200余户小微客户办理延期还本,涉及金额1.61亿元。聚焦居民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加大消费场景建设投入,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三期疫情后消费券的发放工作,开展“最红星期五”餐饮及一分钱乘公交等活动,全年累计投入500余万元,较2021年增加150%。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对接自治区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做优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服务。成立各类业务专班,以“客群+场景+工具”提高金融服务适配度,产业链金融业务量较2021年末增长超27%,其中线上链金融业务发生额比2021年增长757.24%产业链核心企业35户,链属企业484户。推动债券业务发展,助力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为伊利集团承销发行超短期融资券30亿元,为相关企业提供租赁融资支持10亿元,投放并购贷款5亿元。

    2022年,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对重点帮扶的乌鲁布铁镇新发村捐赠资金28.25万元,用于帮助该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帮销食用菌产品近9万元。帮助山西浑源县引进社会帮扶资金25万元,帮销山西浑源县农产品17.28万元,帮助山西浑源县人民医院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建立“医疗联合”帮扶机制,搭建医疗共享平台,切实助力帮扶县人民提高医疗水平;帮销甘肃天祝县农产品53.77万元;交通银行总行向乌兰察布兴和县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兴和县乡村教育设施改善项目;向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二道拐村、正镶白旗巴彦奎苏嘎查捐赠14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张晶华

    【内蒙古银行】  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银行总股份数57.25亿股,自治区本级财政和财信集团计持股21.48亿股占比37.52%为内蒙古银行最大股东;其他国有法人股东18户股份占比11.74%。完成定向增资工作,定向发行股份10.79亿股,募集资本金15亿元,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占比达到49.26%。全行持牌机构143家,覆盖自治区8个盟市,其中,区内设10家分行、1家直属支行和1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区外在哈尔滨设1家分行。在全区103个旗县区中,内蒙古银行机构覆盖44个旗县区,覆盖率42.72%。全行员工2883人。主发起设立31家村镇银行,其中区内22家区外9家。资产总额1467亿元,较年初增加115亿元,增幅8.49%各项贷款余额822亿元其中全年一般性贷款余额622.71亿元,增幅14.29%,投放额与净增额均创历史新高;存款总额1108亿元,较年初增加49亿元增幅4.66%拨备覆盖率122.93%,资本充足率11.04%全年共缴纳税金3.20亿元。

    2022年,内蒙古银行全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347.28亿元不含贴现,认购地方政府债券21亿元。落实各项减费让利政策,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年末贷款平均利率降至5.5%2021年下降0.63个百分点,真金白银让利企业0.48亿元;落实应延尽延、应减尽减、应免尽免政策要求,累计延期还本付息71亿元,减免利息罚息0.8亿元。出台《内蒙古银行关于金融支持“稳经济、促发展”实施方案》,开展高层营销、伙伴计划和牵手行动,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重点国企、同业机构走访对接和业务合作,全年绿色信贷增幅61%,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幅183.81%,科创金融贷款增幅54.76%,制造业贷款增幅26.32%。

    2022年,内蒙古银行通过用好再贷款、再贴现、转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利率持续降低,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小再贷款资金23.68亿元,向国开行申请使用转贷款3.43亿元,支小再贷款使用金额为历年来最高。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9%2021年下降0.2个百分点。减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29项手续费用,采取展期、续贷、调整还款方式、延后还款期限等形式给予受疫情影响客户支持,减轻企业负担。自9月28日至2022年12月,快速响应,实施“容缺办理,事后补办”,发放小微企业纾困帮扶贷款2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总额超3亿元。

    2022年,内蒙古银行制定实施“驻园区、入商会”双百人行动计划,针对园区和商会企业择优选派近200名金融服务专员组成89支金融服务工作队,到园区、商会企业靠前服务。全年进园区87个,入商会122家累计走访企业3249家落地授信250户投放金额71.57亿元。

    内蒙古银行推进“1+3+N”特色支行建设在呼和浩特地区打造1家党建引领标杆支行;建立“蒙银‘心’驿站示范支行、适老化服务特色支行、零售型支行”3家业务示范支行网点“N”以“1+3”为标杆典范,形成带动效应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延伸及蒙银“心”驿站,在全行开展“蒙银‘心’驿站服务我先行”主题活动;推动“驿站”,助力全行网点提质创新,深化产品业务与网点服务深层融合,实现业务与服务充分融合;成功注册“蒙银‘心’驿站”商标。截至2022年底全行建成141个蒙银“心”驿站,蒙银“心”驿站、适老化特色支行推广达标率完成93.7%,全行营业网点接待客户900246人次开展上门服务7231人次。  张宇晗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2022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分行简称“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贯彻国家稳经济大盘决策部署,落实总行出台的7方面36条举措,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全年投放各项贷款479.57亿元2021年多投放112.5亿元增长30.7%。全年实现收入31.14亿元2021年增长6.39%利润总额11.2亿元2021年增长13.58%各项贷款余额685.8亿元2021年增长12.08%各项存款余额1299亿元2021年增长18.71%不良率1.34%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聚焦自治区“五大任务”战略,围绕能源、交通、制造业、涉农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储备与资金支持。全年新增公司项目授信金额187亿元2021年增长130%。绿色信贷余额70.4亿元2021年增长86.89%,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0.79亿元2021年增长93.34%,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5个百分点和81个百分点。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持续推进“百村万户示范工程”项目,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全年累计为3500余户农牧民提供“乡村振兴助农贷”资金支持2.3亿元。以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信贷直通车活动为契机,深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投放贷款2亿元。全年投放涉农贷款158亿元,比2021年增长59%贷款余额228亿元2021年增长21%。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27亿元2021年增长11.17%监管计划完成率142.39%。结余户数4.36万户,净增3865户。累计为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92亿元。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授信29户,金额4.14亿元。

    2022年,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开展127个网点内外部形象改造,持续优化柜面及设备运营,自助设备可分流交易离柜率97.86%,排名全国第一。推进网点运营人员综合化,推行对客“感动服务”,推广智能排队系统,不断提升客户体验。网点服务类有责投诉比2021年压降92%。完成5个低效网点治理。推动业务库、函证业务集约化运营。全年建设信息化项目30个,顺利完成新一代个人核心系统省内推广上线,与中间业务平台等26支业务新旧系统迁移对接。社保卡白名单项目在全国做经验介绍。推进老旧设备更新,完善网络安全架构,自助设备完好率较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质升级活动圆满收官,生产终端病毒感染率从5.10%下降至0.09%。  李雪清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自治区农信联社”全区农信系统有法人机构93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37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村信用联社5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1家,营业网点2192个,从业人员3万余人。截至年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7626.7亿元、负债总额7122.3亿元分别增长11.6%、12.4%各项存款余额6228.5亿元增长13%增量为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最高;各项贷款余额3926.7亿元增加154.8亿元、增长4%。缴纳税款15亿元。全区农信社统算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明显改善,防范化解风险取得实质性成效。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发挥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作用,开展“春天行动”“丰收行动”,围绕自治区乳、肉、薯、绒等千亿级、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强金融供给,全年发放各项贷款4836亿元、比2021年增长10%涉农贷款余额2456亿元、占全区2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65亿元、占全区26%,助力建优建强“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小额贷款余额占全区67%。全渠道有效客户突破1000万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完成“两增”目标,余额占全区74%。支持绿色、专精特新、能源保供、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出台支持小微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等一揽子措施,精准传导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延期还本付息,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64个百分点。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畅通申贷渠道,拓宽抵质押范围,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抵押、活体牲畜抵押解决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额贷款难”问题。完善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推广Pad小额移动办贷和手机全流程线上办贷,优化“无纸化、零接触”信贷服务,提升线上用信率,解决“贷款慢”问题。加强差异化定价,调低农牧户整体贷款利率,为客户“减费让利”,解决“贷款贵”问题。开展普惠大走访,实施整村授信,融入社区服务,完善信用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信社建档农牧户388万户,评定信用乡镇262个、信用村4706个、信用户168.7万户授信农牧户158万户,授信金额达2051亿元;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31.49万户、占全区57%,普惠型小微企业30.49万户、占全区85%。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拓展银政、银企、银银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局面。与工信厅签订支持制造业和重点区域合作协议,支持重点企业153户,投放信贷资金30亿元;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68家法人机构获得转贷款授信110亿元,促进降低“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拓展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28家法人机构获得准入资格,为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增信,贷款可获得性进一步增强;强化与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系统对接,61家法人机构接入不动产登记系统,44家机构接入工商注册登记系统,居民在营业网点即实现线上不动产抵押登记和工商注册服务。

    2022年,自治区农信联社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落实好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主动为5.86万户受疫情影响贷户办理展期、续贷、延期付息,涉及金额666亿元,缓解其资金压力。开展利农商城直播带货活动,签约合作商户699户,上架产品2070款,销量27万件,销售额882万元,产品销往19个省市,帮助企业解决产销难题。着力推广发行第三代社保卡,推出生存认证、上门服务等适老化服务,建成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1055个,发行社保卡1050万张,覆盖全区100个旗县市区、43%以上常住人口。完成反洗钱首次监管评估,开展涉赌涉诈“资金链”专项治理,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  周黎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