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若干措施》和《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发布“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十五条”。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对人才类项目、自然基金、软科学项目经费管理实施“包干制+负面清单”,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对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验动物行政许可等“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实现群众“零跑腿”“无接触”“一次性”办结。下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认定管理等权限,实现全程网办。
【研发投入】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比2021年增长36.9%,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进入全国中等创新地区梯队。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8项,争取资金近1亿元。8个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项目资助,获得经费支持2045万元,吸引11个区外单位和团队参与自治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投入6000万元,组织实施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1项。2家实验室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5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落户农科院,8家企业成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60家。引进院士5人。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示范工程项目26项,取得一批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成果。
【科技人才建设】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以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杰出人才、青年人才为主体的科技人才梯次队伍,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实现量质齐升。5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培育7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和4个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团队。培养10名自治区杰出青年、343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0名青年人才被列入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全区4个单位被人社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3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吸引近200家区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400余个团队深度融入自治区创新发展,带动培养区内科技人才2600余名。新建自治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家,支持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3项,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70余名,在自治区工作外国专家193名。由自治区推荐的比利时马铃薯专家弗朗索瓦·塞黑尼尔获得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三区两中心”建设】 2022年,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凸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园区总产值达到118亿元。乳创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部务会审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建设。稀土创新中心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刘宏波 孙云霞)
【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若干措施》和《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发布“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十五条”。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对人才类项目、自然基金、软科学项目经费管理实施“包干制+负面清单”,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对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验动物行政许可等“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实现群众“零跑腿”“无接触”“一次性”办结。下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认定管理等权限,实现全程网办。
【研发投入】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比2021年增长36.9%,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进入全国中等创新地区梯队。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8项,争取资金近1亿元。8个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项目资助,获得经费支持2045万元,吸引11个区外单位和团队参与自治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投入6000万元,组织实施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1项。2家实验室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5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落户农科院,8家企业成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60家。引进院士5人。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示范工程项目26项,取得一批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成果。
【科技人才建设】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以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杰出人才、青年人才为主体的科技人才梯次队伍,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实现量质齐升。5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培育7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和4个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团队。培养10名自治区杰出青年、343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0名青年人才被列入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全区4个单位被人社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3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吸引近200家区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400余个团队深度融入自治区创新发展,带动培养区内科技人才2600余名。新建自治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家,支持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3项,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70余名,在自治区工作外国专家193名。由自治区推荐的比利时马铃薯专家弗朗索瓦·塞黑尼尔获得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三区两中心”建设】 2022年,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凸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园区总产值达到118亿元。乳创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部务会审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建设。稀土创新中心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刘宏波 孙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