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3卷  /   科学技术

2023卷

  • 科技成果
  • 发布时间:11-20
  • 来源:
  • 【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  2022年,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于内蒙古自治区落地。内蒙古久泰馨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内蒙古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催化剂和成套工业技术,在鄂尔多斯市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主要产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及军工等高科技领域。

    “源网荷储”科研成果创多项纪录】  2022年,乌兰察布市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建成投产,其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投运三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创下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

    【煤基特种燃料降碳增效技术世界前列】  2022年,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提升煤炭热值入手创新,利用自产煤研发出纳米碳氢煤基特种燃料,并用于火力发电。该燃料的工业化制备技术和火力发电技术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专家鉴定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

    【氧化钪高纯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  2022年,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科研人员在没有任何技术参考的前提下,先后攻克大量科研课题,共完成技术升级改造67项,研制出从复杂硅酸盐中提取高纯度氧化钪中试工艺技术,并打通中试全流程,成功提取出99.9%的高纯氧化钪,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推动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延伸,保障中国稀有金属钪等战略资源的安全性和开发利用。

    【原创抗癌药进行中试量产】  2022年,中国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尚德艾康药业抗癌药物研发与中试基地实现临床用药的批量生产。ACT001通过化学结构改进创制而成的新结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水溶性良好,口服即可进入血液,并可突破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肿瘤病灶,抑瘤率高达87%,生存期延长超过172%。

    “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2022年11月,以黑头杜泊羊为父本,蒙古羊为母本,历时18年,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成功选育出适合荒漠半荒漠化草原放牧,兼具舍饲与半舍饲等多种养殖方式的肉羊新品种“杜蒙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杜蒙羊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显著、繁殖率高等特点4月龄体重可达8090斤繁殖率为140%150%屠宰率为52%55%母羊养殖年纯利润8001000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填补了中国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无专门化肉用品种的空白。

    【奶牛养殖新型营养调控技术】  2022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优然牧业等单位针对奶牛养殖过程中营养调控不合理导致的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量低、饲养成本高、代谢病高发等产业共性难题,对犊牛、后备牛以及成年母牛全程营养调控开展研究与应用,创新集成出犊牛无抗日粮、犊牛抗腹泻、后备牛蛋白调控以及成母牛营养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犊牛阶段生长发育不达标、淘汰率高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奶牛日均单产41千克以上,育成牛不同日龄阶段体重显著提升。

    【华西牛在乌拉盖草原培育成功】  2022年,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自治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在锡林郭勒盟的乌拉盖草原成功育成体形外貌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华西牛”的成功培育,打破中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千克,成年母牛体重达550千克以上,净肉率高达53.95%,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能适应中国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又能适应南方草山草坡。

    【密植高产示范创造东北春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  2022年,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玉米主产旗县开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通过签订“科技包县”技术推广协议,建立10个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6.67万公顷,辐射带动面积20万公顷。2022年,经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实测,通辽市3次刷新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该技术的推广可为当地增产玉米4亿—5亿千克。

    “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通过验收】  2022年,“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年通过验收,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厘清“一湖两海”水生态退化机制;突破内源和点源污染防控、面源污染削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关键技术,在呼伦湖研发推广适用于湖泊水环境改善和土著鱼类适度恢复的水生生物操纵技术,在岱海流域研发推广水资源承载力“四层三级”表征指标诊断技术,在乌梁素海推广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被自治区和地方有关部门采纳推广应用,支撑“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为自治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参考与经验模式借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科技成果
  • 发布时间:11-20
  • 来源:
  • 【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  2022年,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于内蒙古自治区落地。内蒙古久泰馨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内蒙古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制芳烃催化剂和成套工业技术,在鄂尔多斯市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主要产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航天及军工等高科技领域。

    “源网荷储”科研成果创多项纪录】  2022年,乌兰察布市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建成投产,其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投运三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创下多个“国内之最”和“行业首次”纪录。

    【煤基特种燃料降碳增效技术世界前列】  2022年,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提升煤炭热值入手创新,利用自产煤研发出纳米碳氢煤基特种燃料,并用于火力发电。该燃料的工业化制备技术和火力发电技术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专家鉴定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

    【氧化钪高纯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  2022年,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科研人员在没有任何技术参考的前提下,先后攻克大量科研课题,共完成技术升级改造67项,研制出从复杂硅酸盐中提取高纯度氧化钪中试工艺技术,并打通中试全流程,成功提取出99.9%的高纯氧化钪,提取工艺填补行业空白,推动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延伸,保障中国稀有金属钪等战略资源的安全性和开发利用。

    【原创抗癌药进行中试量产】  2022年,中国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尚德艾康药业抗癌药物研发与中试基地实现临床用药的批量生产。ACT001通过化学结构改进创制而成的新结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水溶性良好,口服即可进入血液,并可突破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肿瘤病灶,抑瘤率高达87%,生存期延长超过172%。

    “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2022年11月,以黑头杜泊羊为父本,蒙古羊为母本,历时18年,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成功选育出适合荒漠半荒漠化草原放牧,兼具舍饲与半舍饲等多种养殖方式的肉羊新品种“杜蒙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杜蒙羊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显著、繁殖率高等特点4月龄体重可达8090斤繁殖率为140%150%屠宰率为52%55%母羊养殖年纯利润8001000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填补了中国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无专门化肉用品种的空白。

    【奶牛养殖新型营养调控技术】  2022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优然牧业等单位针对奶牛养殖过程中营养调控不合理导致的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量低、饲养成本高、代谢病高发等产业共性难题,对犊牛、后备牛以及成年母牛全程营养调控开展研究与应用,创新集成出犊牛无抗日粮、犊牛抗腹泻、后备牛蛋白调控以及成母牛营养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犊牛阶段生长发育不达标、淘汰率高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奶牛日均单产41千克以上,育成牛不同日龄阶段体重显著提升。

    【华西牛在乌拉盖草原培育成功】  2022年,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自治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在锡林郭勒盟的乌拉盖草原成功育成体形外貌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华西牛”的成功培育,打破中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千克,成年母牛体重达550千克以上,净肉率高达53.95%,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能适应中国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又能适应南方草山草坡。

    【密植高产示范创造东北春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  2022年,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玉米主产旗县开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通过签订“科技包县”技术推广协议,建立10个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6.67万公顷,辐射带动面积20万公顷。2022年,经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实测,通辽市3次刷新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该技术的推广可为当地增产玉米4亿—5亿千克。

    “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通过验收】  2022年,“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年通过验收,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厘清“一湖两海”水生态退化机制;突破内源和点源污染防控、面源污染削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关键技术,在呼伦湖研发推广适用于湖泊水环境改善和土著鱼类适度恢复的水生生物操纵技术,在岱海流域研发推广水资源承载力“四层三级”表征指标诊断技术,在乌梁素海推广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被自治区和地方有关部门采纳推广应用,支撑“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为自治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参考与经验模式借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