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获批林业科研项目18项,包括国家层面4项、自治区层面14项,获1342万元经费支持;开展在研的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2项,研究方向涵盖沙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技术、人工林保护技术、植物资源开发技术、机械化治沙技术、草原植物群落研究;2021年新组建的草原研究所,在2022年首次获草原修复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资金立项支持。
【重点研究领域】 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对呼伦贝尔沙地全域全面踏查,初步摸清呼伦贝尔沙化土地特征即时空格局动态特征,确定流动沙地林草融合型植被目标参照系2个。
森林碳汇领域 企业委托研究的横向服务项目“白音华露天矿排土场碳汇造林与生态修复一体化研究与示范”,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兼具高固碳增汇能力与生态修复效果的植被恢复方案,进行碳汇林示范建设,量化并提升矿区植被体系碳汇潜力,增加企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及自主碳中和能力。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绿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动态及影响机制”,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
遗传育种领域 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生态经济型灌木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人员开展黑果枸杞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研究和转化应用。完成“荣杞1号”“林杞5号”“林杞1号”3个新品种权的申报,均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的现场实质审查,结束内蒙古自治区黑果枸杞人工培育“零品种”现状;建立黑果枸杞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提高黑果枸杞的遗传转化率,从文献记载的10%~20%优化到本项目的60%~70%。成功获得40株黑果枸杞转基因植株。
【林业科技成果】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方面结题、验收项目7项;新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推广成果库入库2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1项;获授权专利16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2项;审定自治区良种1个;获全国林草工程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1项;科技人员1人参与取得的成果“中国北方城市植被调控大气颗粒污染物效能与作用机制研究”获2022年度国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研究人员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发表研究论文38篇;构建机械化治沙技术体系,研发灌木活沙障、植物纤维型网式沙障、生物基固沙剂、灌草种植包4大类新材料,配套活沙障建植机、植物纤维型网式沙障铺设机、植物纤维型网式沙障—灌木扦插造林一体机、灌草种子—固沙剂喷播一体机4类机械装备,辅以17项先进技术和生物基磺酸盐固沙剂制备工艺,实现可工业化生产、商业化供应、机械化施工的治沙模式。从1200余株沙地微生物菌种中初步构建出4种适沙型微生物合成群落。
【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 2022年,内蒙古林科院30名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推广沙质土壤改良技术、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技术、经济林异地繁殖技术、沙障铺设机械等技术成果9项,推广优良品种1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个,建立、改建生产线2条,推广示范面积123.33公顷,繁育苗木3.7万株,线上线下培训各1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45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50份。
【技术成果转让】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机械化治沙新技术研发与示范”机械研制团队,将研制的三款样机“网式材料沙障铺设机(专利)”“固沙剂与灌草种子一体化喷播机(专利)”和“网式沙障铺设—灌木扦插一体机”的技术成果以协议定价的方式转让给企业。
【北疆林草科技论坛】 2022年7月,内蒙古林科院举办第十六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分会暨首届北疆林草科技论坛。40个相关单位150人参加线上线下会议。论坛为促进自治区林草科技发展的多元交流、激发创新潜能、促进合作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崔全友)
表39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研成果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0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获得授权专利统计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1 2022年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出版专著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2 2022年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审定林木良种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3 2022年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发布地方标准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获批林业科研项目18项,包括国家层面4项、自治区层面14项,获1342万元经费支持;开展在研的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2项,研究方向涵盖沙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技术、人工林保护技术、植物资源开发技术、机械化治沙技术、草原植物群落研究;2021年新组建的草原研究所,在2022年首次获草原修复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资金立项支持。
【重点研究领域】 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对呼伦贝尔沙地全域全面踏查,初步摸清呼伦贝尔沙化土地特征即时空格局动态特征,确定流动沙地林草融合型植被目标参照系2个。
森林碳汇领域 企业委托研究的横向服务项目“白音华露天矿排土场碳汇造林与生态修复一体化研究与示范”,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兼具高固碳增汇能力与生态修复效果的植被恢复方案,进行碳汇林示范建设,量化并提升矿区植被体系碳汇潜力,增加企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及自主碳中和能力。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绿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动态及影响机制”,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
遗传育种领域 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生态经济型灌木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人员开展黑果枸杞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研究和转化应用。完成“荣杞1号”“林杞5号”“林杞1号”3个新品种权的申报,均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的现场实质审查,结束内蒙古自治区黑果枸杞人工培育“零品种”现状;建立黑果枸杞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提高黑果枸杞的遗传转化率,从文献记载的10%~20%优化到本项目的60%~70%。成功获得40株黑果枸杞转基因植株。
【林业科技成果】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方面结题、验收项目7项;新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推广成果库入库2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1项;获授权专利16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2项;审定自治区良种1个;获全国林草工程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1项;科技人员1人参与取得的成果“中国北方城市植被调控大气颗粒污染物效能与作用机制研究”获2022年度国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研究人员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发表研究论文38篇;构建机械化治沙技术体系,研发灌木活沙障、植物纤维型网式沙障、生物基固沙剂、灌草种植包4大类新材料,配套活沙障建植机、植物纤维型网式沙障铺设机、植物纤维型网式沙障—灌木扦插造林一体机、灌草种子—固沙剂喷播一体机4类机械装备,辅以17项先进技术和生物基磺酸盐固沙剂制备工艺,实现可工业化生产、商业化供应、机械化施工的治沙模式。从1200余株沙地微生物菌种中初步构建出4种适沙型微生物合成群落。
【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 2022年,内蒙古林科院30名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推广沙质土壤改良技术、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技术、经济林异地繁殖技术、沙障铺设机械等技术成果9项,推广优良品种1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个,建立、改建生产线2条,推广示范面积123.33公顷,繁育苗木3.7万株,线上线下培训各1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45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50份。
【技术成果转让】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机械化治沙新技术研发与示范”机械研制团队,将研制的三款样机“网式材料沙障铺设机(专利)”“固沙剂与灌草种子一体化喷播机(专利)”和“网式沙障铺设—灌木扦插一体机”的技术成果以协议定价的方式转让给企业。
【北疆林草科技论坛】 2022年7月,内蒙古林科院举办第十六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分会暨首届北疆林草科技论坛。40个相关单位150人参加线上线下会议。论坛为促进自治区林草科技发展的多元交流、激发创新潜能、促进合作交流、推动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崔全友)
表39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研成果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0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获得授权专利统计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1 2022年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出版专著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2 2022年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审定林木良种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表43 2022年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发布地方标准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