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3卷  /  旅游业

2023卷

  • 旅游资源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完成自治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共查明旅游资源单体11029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200个,占1.81%四级旅游资源633个5.74%三级旅游资源1871个16.96%二级旅游资源3056个27.71%一级旅游资源3604个32.68%未获等级资源1665个15.10%。

    【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2022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建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491个,总投资超62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额40亿元。黄河麦野谷生态休闲旅游区二期建设项目、大黑河军事教育旅游乐园、恼包奥莱水世界建成投入运营,额尔古纳草原在这里旅游景区项目、阿尔山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项目、赤峰市大光顶子旅游项目等进展顺利。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由历史文化区、祭祀文化区、民俗文化区、草原观光区、休闲娱乐区5个功能分区组成。旅游区内文物和旅游景点34处,集中展示草原游牧文化、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开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进行全面提升,景区面貌焕然一新。2022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43万元。

    【鄂尔多斯市响沙湾旅游区】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达拉特旗南端库布齐沙漠中段,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响沙湾已构建起“一港四岛”沙漠度假新格局,建有入选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度假酒店——沙漠莲花酒店,可容纳400多人住宿,被誉为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2022年,响沙湾旅游景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景区上下砥砺前行,共克时艰,持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进一步完善度假区软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第二届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景区成功举办。2022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22.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49万元。

    【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  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由国门景区、套娃景区组成。国门景区是满洲里市标志性景观,有着百年悠久历史,被称为“东亚之窗”“中国的北大门”,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国门、41号界碑、红色旅游展厅、中共六大展览馆、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遗址等景观。套娃景区是全国唯一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形象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景区,是以满洲里和俄罗斯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为理念,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俄罗斯特色风情园,景区由主题园区、主题娱乐、主题酒店三部分组成。2022年,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接待游客30.77万人次旅游收入2971.21万元。受连续三年疫情冲击,2022年中俄边境旅游区全年仅运营时间不满3个月,营业收入、接待人数等各项经营指标大幅下滑,呈严重的入不敷出状态,为了稳住景区经营基本盘,兜底保障员工基本生活,中俄边境旅游区在重重压力下艰难前行。

    【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  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7个,分别是天池山天池、三潭峡、地池、石塘林、杜鹃湖、驼峰岭天池、大峡谷,附属景点3个,分别为不冻河、龟背岩、玫瑰峰。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拥有原始森林、火山遗迹、温泉矿泉、高山湿地、河流湖泊、峡谷奇峰、冰雪运动、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是集旅游观光、科研考察、度假疗养科普教育、娱乐探险于一体的最具中国北方鲜明特色的原生态旅游胜地。2022年,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旅游人数为42.65万人旅游收入为3925.2万元。2022年,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有效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在疫情封闭期间积极修炼“内功”,组织全员服务礼仪培训,丰富二消项目产品,开发文创旅游产品,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改变营销策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点对点营销模式,组织专人一对一服务旅行商,直至成团进入阿尔山,为2023年旅游市场复苏发展赢得契机。

    【阿斯哈图石林景区】  201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按照自然布局分为5个区域,草原石林景区、草原天柱景区、草原鲲鹏景区、草原石城景区、草原石堡景区,其中景观较为集中的是草原石林景区。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2022年,阿斯哈图石林景区游客接待量和经营效益得到了双双提升,2022年阿斯哈图石林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35.28万元,使景区成为赤峰地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旅游名片,为旅游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  201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胡杨林旅游区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现有天然胡杨林45万亩,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拥有千年古树最多、景观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胡杨林海。“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彰显胡杨精神。2022年,额济纳旗胡杨林旅游区受疫情影响严重,加之全国疫情多次反复,且额济纳旗地处边境区域,施行了较为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当年景区累计开放时间不超过2个月,景区上报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405人次,门票收入12.18万元。

    【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  2019年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观质量评审。地处“中国最美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核心腹地,是“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最美河段,同时兼具以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为典型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底蕴,开发建立以“莫尔格勒河实景展示”“天天那达慕”“非遗文化牧户游”等为主题的产品体系,包括草原文化、亲河体验、生态科普等主题产品,拓展勒勒车、骑马、骑行等多种体验方式,非遗产品、文化演艺、虚拟体验等业态入驻景区。2022年,景区自7月开始试运营,根据疫情防控政策,景区于8月闭园。同年12月启动冬季运营,开展“天天冰雪那达慕”“我在莫尔格勒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500万元。

    【鄂尔多斯亿利库布其七星湖生态旅游区】  2020年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观质量评审。以沙漠生态建设为主题,以沙漠、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为依托,主打生态、康养、休闲、娱乐、探险、会议等旅游产品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包含七星湖沙漠酒店及附属设施四季生态厅、可同时容纳1200人的会议中心、沙漠草堂、生态营地、南区广场、牧民新村和拥有全球200多种沙生植物的沙漠植物园、“沙漠之眼”摩天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出沙湖游船、沙漠冲浪、欢乐岛、大型演艺秀《大漠传奇》等旅游产品。2022年,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核心,加快推进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核,新增旅游演艺秀《大漠传奇》,露营、篝火晚会等夜间项目,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2022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9.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0万元。

     

    图片75.jpg 

    43  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  地处晋陕大峡谷的核心地段,河谷两岸壁立万仞,河道中碧波万顷,河岸上长城耸立,村落中古迹遍布。这里是长城、黄河唯一交会的地方,也是人文历史与自然遗迹完美融合之处。景区已建成启用码头、高端民宿、VR体验馆,完成自驾车营地、停车场改造、景区旅游厕所改造升级工程,完成神牛乐园建设项目、黄河集市改建项目。2022年,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全力推进首府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程,持续加大硬件建设、软件提升和景观打造力度,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景区整体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承办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仪式呼和浩特分会场活动,成功举办了“2022年黄河之夏—老牛湾音乐啤酒节”“星空露营节”系列活动、房车营地揭幕仪式、百家文旅企业旅游推介会2场,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持续擦亮“长城黄河握手地自然古韵清水河”金字招牌。2022年景区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5.2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旅游资源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完成自治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共查明旅游资源单体11029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200个,占1.81%四级旅游资源633个5.74%三级旅游资源1871个16.96%二级旅游资源3056个27.71%一级旅游资源3604个32.68%未获等级资源1665个15.10%。

    【文旅重点项目建设】  2022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建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491个,总投资超62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额40亿元。黄河麦野谷生态休闲旅游区二期建设项目、大黑河军事教育旅游乐园、恼包奥莱水世界建成投入运营,额尔古纳草原在这里旅游景区项目、阿尔山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项目、赤峰市大光顶子旅游项目等进展顺利。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由历史文化区、祭祀文化区、民俗文化区、草原观光区、休闲娱乐区5个功能分区组成。旅游区内文物和旅游景点34处,集中展示草原游牧文化、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开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进行全面提升,景区面貌焕然一新。2022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43万元。

    【鄂尔多斯市响沙湾旅游区】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达拉特旗南端库布齐沙漠中段,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响沙湾已构建起“一港四岛”沙漠度假新格局,建有入选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度假酒店——沙漠莲花酒店,可容纳400多人住宿,被誉为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2022年,响沙湾旅游景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景区上下砥砺前行,共克时艰,持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进一步完善度假区软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第二届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景区成功举办。2022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22.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49万元。

    【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  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由国门景区、套娃景区组成。国门景区是满洲里市标志性景观,有着百年悠久历史,被称为“东亚之窗”“中国的北大门”,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国门、41号界碑、红色旅游展厅、中共六大展览馆、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遗址等景观。套娃景区是全国唯一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形象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景区,是以满洲里和俄罗斯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为理念,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俄罗斯特色风情园,景区由主题园区、主题娱乐、主题酒店三部分组成。2022年,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接待游客30.77万人次旅游收入2971.21万元。受连续三年疫情冲击,2022年中俄边境旅游区全年仅运营时间不满3个月,营业收入、接待人数等各项经营指标大幅下滑,呈严重的入不敷出状态,为了稳住景区经营基本盘,兜底保障员工基本生活,中俄边境旅游区在重重压力下艰难前行。

    【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  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7个,分别是天池山天池、三潭峡、地池、石塘林、杜鹃湖、驼峰岭天池、大峡谷,附属景点3个,分别为不冻河、龟背岩、玫瑰峰。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拥有原始森林、火山遗迹、温泉矿泉、高山湿地、河流湖泊、峡谷奇峰、冰雪运动、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是集旅游观光、科研考察、度假疗养科普教育、娱乐探险于一体的最具中国北方鲜明特色的原生态旅游胜地。2022年,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旅游人数为42.65万人旅游收入为3925.2万元。2022年,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有效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在疫情封闭期间积极修炼“内功”,组织全员服务礼仪培训,丰富二消项目产品,开发文创旅游产品,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改变营销策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点对点营销模式,组织专人一对一服务旅行商,直至成团进入阿尔山,为2023年旅游市场复苏发展赢得契机。

    【阿斯哈图石林景区】  201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按照自然布局分为5个区域,草原石林景区、草原天柱景区、草原鲲鹏景区、草原石城景区、草原石堡景区,其中景观较为集中的是草原石林景区。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2022年,阿斯哈图石林景区游客接待量和经营效益得到了双双提升,2022年阿斯哈图石林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35.28万元,使景区成为赤峰地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旅游名片,为旅游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  201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胡杨林旅游区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现有天然胡杨林45万亩,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拥有千年古树最多、景观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胡杨林海。“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彰显胡杨精神。2022年,额济纳旗胡杨林旅游区受疫情影响严重,加之全国疫情多次反复,且额济纳旗地处边境区域,施行了较为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当年景区累计开放时间不超过2个月,景区上报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405人次,门票收入12.18万元。

    【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  2019年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观质量评审。地处“中国最美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核心腹地,是“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最美河段,同时兼具以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为典型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底蕴,开发建立以“莫尔格勒河实景展示”“天天那达慕”“非遗文化牧户游”等为主题的产品体系,包括草原文化、亲河体验、生态科普等主题产品,拓展勒勒车、骑马、骑行等多种体验方式,非遗产品、文化演艺、虚拟体验等业态入驻景区。2022年,景区自7月开始试运营,根据疫情防控政策,景区于8月闭园。同年12月启动冬季运营,开展“天天冰雪那达慕”“我在莫尔格勒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500万元。

    【鄂尔多斯亿利库布其七星湖生态旅游区】  2020年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观质量评审。以沙漠生态建设为主题,以沙漠、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为依托,主打生态、康养、休闲、娱乐、探险、会议等旅游产品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包含七星湖沙漠酒店及附属设施四季生态厅、可同时容纳1200人的会议中心、沙漠草堂、生态营地、南区广场、牧民新村和拥有全球200多种沙生植物的沙漠植物园、“沙漠之眼”摩天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出沙湖游船、沙漠冲浪、欢乐岛、大型演艺秀《大漠传奇》等旅游产品。2022年,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核心,加快推进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核,新增旅游演艺秀《大漠传奇》,露营、篝火晚会等夜间项目,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2022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9.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0万元。

     

    图片75.jpg 

    43  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  地处晋陕大峡谷的核心地段,河谷两岸壁立万仞,河道中碧波万顷,河岸上长城耸立,村落中古迹遍布。这里是长城、黄河唯一交会的地方,也是人文历史与自然遗迹完美融合之处。景区已建成启用码头、高端民宿、VR体验馆,完成自驾车营地、停车场改造、景区旅游厕所改造升级工程,完成神牛乐园建设项目、黄河集市改建项目。2022年,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全力推进首府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程,持续加大硬件建设、软件提升和景观打造力度,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景区整体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承办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仪式呼和浩特分会场活动,成功举办了“2022年黄河之夏—老牛湾音乐啤酒节”“星空露营节”系列活动、房车营地揭幕仪式、百家文旅企业旅游推介会2场,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持续擦亮“长城黄河握手地自然古韵清水河”金字招牌。2022年景区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5.2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