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自治区信访工作呈现“五下降、三提升、一好转”态势(五项数据呈比2021年下降的良好态势;“三提升”即各级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重视程度普遍提升,网上信访占信访总量比重明显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化和“三率”水平稳步提升;“一好转”即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3次通报表扬。自治区信访局在2022年全国信访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兴安盟突泉县8个旗县(市、区)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自治区4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亲切会见,2个集体、14名个人获得全国“两先”“六优”称号。全区信访系统25个单位、115名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
【信访积案化解】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完成重点信访事项化解率99.87%,位居全国第六。部署开展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和住建领域信访积案“百日攻坚”行动;探索建立“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推动自治区50多个厅局、企事业单位实现交办积案“动态清零”;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联动,集中受理、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信访问题。一大批时间长、涉及面广、化解难度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骨头案”“钉子案”得到解决。其中,长达23年的兴安盟某某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受到中央信访联席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肯定。《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发内蒙古着力化解信访积案经验做法。
【基层责任压实】 2022年,自治区信访局完善加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和阅批群众来信工作制度机制,定期通报接访情况,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36位省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并带动盟市、旗县(市、区)领导包案化解5000多件;各级领导干部接访群众近10万人次,推动解决大量信访事项,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属地。制定信访工作“三函一约谈”实施办法,以“一封信”形式不定期向盟市“一把手”通报情况、提出建议。2022年,全区累计发函、发信3000多件(封),约谈213次。
【《条例》“五进”活动】 2022年5月,自治区信访局开展《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传月活动、召开全区座谈会,持续开展《信访工作条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五进”活动。全区62支宣讲小分队宣讲《条例》820场。《内蒙古日报》和盟市党委机关报开设专栏,刊发盟市、厅局和旗县(市、区)“一把手”学习贯彻《条例》心得体会,中央和自治区主流媒体刊播自治区学用《条例》动态2300余篇(条),点击量近200万次。在全国信访系统《条例》网络正能量作品创作大赛中,全区2部参赛作品获得“优秀奖”,自治区信访局获得“优秀组织奖”。
【基层基础建设】 2022年,全区初次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得到提升,解决一大批初信初访事项。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等8个旗县(市、区)被评为2022年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强化盟市、旗县(市、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全区1081个苏木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王逸涵)
【概况】 2022年,自治区信访工作呈现“五下降、三提升、一好转”态势(五项数据呈比2021年下降的良好态势;“三提升”即各级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重视程度普遍提升,网上信访占信访总量比重明显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化和“三率”水平稳步提升;“一好转”即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3次通报表扬。自治区信访局在2022年全国信访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兴安盟突泉县8个旗县(市、区)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自治区4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亲切会见,2个集体、14名个人获得全国“两先”“六优”称号。全区信访系统25个单位、115名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
【信访积案化解】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完成重点信访事项化解率99.87%,位居全国第六。部署开展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和住建领域信访积案“百日攻坚”行动;探索建立“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推动自治区50多个厅局、企事业单位实现交办积案“动态清零”;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联动,集中受理、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信访问题。一大批时间长、涉及面广、化解难度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骨头案”“钉子案”得到解决。其中,长达23年的兴安盟某某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受到中央信访联席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肯定。《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发内蒙古着力化解信访积案经验做法。
【基层责任压实】 2022年,自治区信访局完善加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和阅批群众来信工作制度机制,定期通报接访情况,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36位省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并带动盟市、旗县(市、区)领导包案化解5000多件;各级领导干部接访群众近10万人次,推动解决大量信访事项,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属地。制定信访工作“三函一约谈”实施办法,以“一封信”形式不定期向盟市“一把手”通报情况、提出建议。2022年,全区累计发函、发信3000多件(封),约谈213次。
【《条例》“五进”活动】 2022年5月,自治区信访局开展《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传月活动、召开全区座谈会,持续开展《信访工作条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五进”活动。全区62支宣讲小分队宣讲《条例》820场。《内蒙古日报》和盟市党委机关报开设专栏,刊发盟市、厅局和旗县(市、区)“一把手”学习贯彻《条例》心得体会,中央和自治区主流媒体刊播自治区学用《条例》动态2300余篇(条),点击量近200万次。在全国信访系统《条例》网络正能量作品创作大赛中,全区2部参赛作品获得“优秀奖”,自治区信访局获得“优秀组织奖”。
【基层基础建设】 2022年,全区初次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得到提升,解决一大批初信初访事项。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等8个旗县(市、区)被评为2022年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强化盟市、旗县(市、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全区1081个苏木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王逸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