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可食牧草产量2980万吨;苜蓿、青储玉米种植121.33万公顷;饲草加工企业402家。2022年末,生猪存栏597.1万头、牛存栏820.4万头(奶牛存栏159.0万头)、羊存栏6124.1万只、家禽存栏5496.8万羽。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277.8万吨,其中猪肉73.7万吨、牛肉71.9万吨、羊肉110.2万吨、禽肉22.1万吨,牛奶产量733.8万吨,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15.2万吨。
【生猪产能调控】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确定自治区第一批65个国家级和38个自治区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通过监测产能调控基地规模猪场生产情况,适时调节产能,合理平缓“猪周期”波动,稳定生猪产能。内蒙古畜牧业协会组织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成立“生猪产能调控联盟”,加强价格、产能等市场信息沟通,推动养殖企业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肉羊养殖】 2022年,自治区肉羊养殖规模1.27亿只,出栏6598万只,肉产量110.2万吨。国际级加工企业7户,自治区级60户,新三板挂牌肉羊加工企业3户,羊肉产品注册商标2.27万个,绿色认证产品146个,有机认证产品13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级保护产品20个。
【肉牛养殖】 2022年,自治区肉牛全产业链产值650亿元。年末存栏658.9万头,全年牛肉产量71.9万吨。CBI前100头种公牛32头,国家级肉牛企业6家,自治区级71家;入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进入“全国名优特新产品”16个,“科尔沁牛”“兴安盟牛肉”进入“国家和自治区农业品牌目录”。
【奶牛养殖】 2022年,自治区奶牛存栏达到159万头,比2021年增长10.9%。培育国内排名前100的荷斯坦种公牛36头,占全国总量的18%。推广使用性控胚胎1.3万枚以上、性控冻精15万头以上。2022年底全区百头以上荷斯坦奶牛规模养殖场567个,建成56个3000头规模化养殖场。
【饲草生产】 2022年,自治区天然草场可食牧草产量2980万吨。苜蓿、青储玉米121.33万公顷,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饲草加工企业有402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4家。稳定优质饲草种植规模,青储玉米种植94.8万公顷、苜蓿19.4万公顷、饲用燕麦7.27万公顷,均居全国前列,饲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20亿元。
【畜禽标准化养殖】 2022年,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现代养殖体系,2022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18家规模养殖场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选种选配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母牛繁殖率,有效扩大养殖规模,动中小散户标准化养殖水平提升。
【畜禽屠宰管理】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制定《2022年生猪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动态掌握全区屠宰环节中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情况和趋势,分析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和危害来源,掌握全区屠宰企业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和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抽样采集屠宰环节肉品347批次,均未发现不合格样品。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以下简称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制定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度计划,及时建立台账,准确记录粪污收集、处理等关键信息,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组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户,法律法规及技术指导,因地制宜推广堆沤肥还田、液体粪污贮存还田等技术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2022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兽药质量安全监督】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落实养殖场户执业兽医和处方制度,提升安全用药水平。开展兽药质量安全监督抽检1035批次,畜产品兽药残留421批次,合格率均98%以上,对全区28家兽药生产企业和2500家兽药经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实地检查工作,完成问题整改237条,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动物防疫】 2022年,自治区人大修正《内蒙古动物防疫条例》,自治区政府出台《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改革意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年规范处置5起突发炭疽疫情未造成扩散蔓延,3个动物无疫小区通过国家验收,共计免疫动物73234.28万只羽次,监测动物样品11.18万份次;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年内监测牛羊213万头只,畜间布病阳性率比2021年下降0.12个百分点,人间报告病例比2021年下降13%,布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强化奶牛“两病”防控,奶牛布病免疫和监测85.5万头,结核病监测81.9万头,做到“应免应检”全覆盖,发放规模牛场“两病”净化补贴1377.8万元;推进20个牛羊养殖大县兽医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19个旗县,覆盖全区40%的牛羊养殖,并总结提炼的“1+N”菜单式、“公司+农户”打包式、“防疫·诊疗+”拓展式3种典型模式被刊发在《农民日报》,在各地推广应用。建成11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和2家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
【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对实验室建设要求、运行管理、监督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规定。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升级改造12个盟市、74个旗县实验室,全部通过兽医实验室考核,均可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为全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2022年,通辽奈曼牧原、科左中旗牧原、扎鲁特旗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先后通过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农业农村部评估专家组现场评审。其间,评估专家组对于3个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检测开展情况、应急物资储存情况以及生猪无害化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兽医社会化服务】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投入专项资金5328万元,全力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兽医服务和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格局。全年,在37个牛羊养殖大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区域内60%牛羊养殖户,牲畜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基层兽医服务人员收入增加。服务实践中总结出“1+N”订单模式、“公司+农户”打包模式、“诊疗+防疫”拓展模式、“三位一体”和“四化同步”模式4种典型模式。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印发】 2022年,自治区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2022年版)》,分别对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风险防控、预警、监测、报告、应急响应与终止、善后处理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流程示意图》形象直观地呈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程序以及防治技术规范。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试点建设】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选取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通辽市扎鲁特旗、兴安盟扎赉特旗3个旗县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每个旗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00万元。推进肉牛、肉羊发展五年行动,在8个旗县实施肉牛“扩群提质”项目,基础母牛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区肉羊、肉牛良种率稳定在90%和85%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印发】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接国家“牧运通”系统,对申领无害化处理补贴的养殖场户实施信息化监管,探索资源化利用试点,力争到2025年逐步建立以集中处理为主,自行分散处理为辅的,涵盖养殖、经营、屠宰、运输等环节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
【奶牛疫病防控】 2022年,内蒙古全面落实奶牛“两病”(布病、结核病)免疫监测,完成规模化养殖场布病免疫135.4万头,布病免疫达到“应免尽免”;结核病监测80.7万头,规模化养殖场结核病监测达到“应检尽检”。同时,10余种奶牛疫苗研发取得进展。 (董荣奎 赵丽)
【概况】 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可食牧草产量2980万吨;苜蓿、青储玉米种植121.33万公顷;饲草加工企业402家。2022年末,生猪存栏597.1万头、牛存栏820.4万头(奶牛存栏159.0万头)、羊存栏6124.1万只、家禽存栏5496.8万羽。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277.8万吨,其中猪肉73.7万吨、牛肉71.9万吨、羊肉110.2万吨、禽肉22.1万吨,牛奶产量733.8万吨,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15.2万吨。
【生猪产能调控】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确定自治区第一批65个国家级和38个自治区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通过监测产能调控基地规模猪场生产情况,适时调节产能,合理平缓“猪周期”波动,稳定生猪产能。内蒙古畜牧业协会组织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成立“生猪产能调控联盟”,加强价格、产能等市场信息沟通,推动养殖企业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肉羊养殖】 2022年,自治区肉羊养殖规模1.27亿只,出栏6598万只,肉产量110.2万吨。国际级加工企业7户,自治区级60户,新三板挂牌肉羊加工企业3户,羊肉产品注册商标2.27万个,绿色认证产品146个,有机认证产品13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级保护产品20个。
【肉牛养殖】 2022年,自治区肉牛全产业链产值650亿元。年末存栏658.9万头,全年牛肉产量71.9万吨。CBI前100头种公牛32头,国家级肉牛企业6家,自治区级71家;入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进入“全国名优特新产品”16个,“科尔沁牛”“兴安盟牛肉”进入“国家和自治区农业品牌目录”。
【奶牛养殖】 2022年,自治区奶牛存栏达到159万头,比2021年增长10.9%。培育国内排名前100的荷斯坦种公牛36头,占全国总量的18%。推广使用性控胚胎1.3万枚以上、性控冻精15万头以上。2022年底全区百头以上荷斯坦奶牛规模养殖场567个,建成56个3000头规模化养殖场。
【饲草生产】 2022年,自治区天然草场可食牧草产量2980万吨。苜蓿、青储玉米121.33万公顷,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饲草加工企业有402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4家。稳定优质饲草种植规模,青储玉米种植94.8万公顷、苜蓿19.4万公顷、饲用燕麦7.27万公顷,均居全国前列,饲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20亿元。
【畜禽标准化养殖】 2022年,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现代养殖体系,2022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18家规模养殖场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选种选配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母牛繁殖率,有效扩大养殖规模,动中小散户标准化养殖水平提升。
【畜禽屠宰管理】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制定《2022年生猪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动态掌握全区屠宰环节中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情况和趋势,分析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和危害来源,掌握全区屠宰企业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和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抽样采集屠宰环节肉品347批次,均未发现不合格样品。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以下简称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制定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度计划,及时建立台账,准确记录粪污收集、处理等关键信息,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组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户,法律法规及技术指导,因地制宜推广堆沤肥还田、液体粪污贮存还田等技术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2022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兽药质量安全监督】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落实养殖场户执业兽医和处方制度,提升安全用药水平。开展兽药质量安全监督抽检1035批次,畜产品兽药残留421批次,合格率均98%以上,对全区28家兽药生产企业和2500家兽药经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实地检查工作,完成问题整改237条,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动物防疫】 2022年,自治区人大修正《内蒙古动物防疫条例》,自治区政府出台《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改革意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年规范处置5起突发炭疽疫情未造成扩散蔓延,3个动物无疫小区通过国家验收,共计免疫动物73234.28万只羽次,监测动物样品11.18万份次;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年内监测牛羊213万头只,畜间布病阳性率比2021年下降0.12个百分点,人间报告病例比2021年下降13%,布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强化奶牛“两病”防控,奶牛布病免疫和监测85.5万头,结核病监测81.9万头,做到“应免应检”全覆盖,发放规模牛场“两病”净化补贴1377.8万元;推进20个牛羊养殖大县兽医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19个旗县,覆盖全区40%的牛羊养殖,并总结提炼的“1+N”菜单式、“公司+农户”打包式、“防疫·诊疗+”拓展式3种典型模式被刊发在《农民日报》,在各地推广应用。建成11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和2家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
【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对实验室建设要求、运行管理、监督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规定。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升级改造12个盟市、74个旗县实验室,全部通过兽医实验室考核,均可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为全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2022年,通辽奈曼牧原、科左中旗牧原、扎鲁特旗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先后通过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农业农村部评估专家组现场评审。其间,评估专家组对于3个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检测开展情况、应急物资储存情况以及生猪无害化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兽医社会化服务】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投入专项资金5328万元,全力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兽医服务和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格局。全年,在37个牛羊养殖大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区域内60%牛羊养殖户,牲畜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基层兽医服务人员收入增加。服务实践中总结出“1+N”订单模式、“公司+农户”打包模式、“诊疗+防疫”拓展模式、“三位一体”和“四化同步”模式4种典型模式。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印发】 2022年,自治区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2022年版)》,分别对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风险防控、预警、监测、报告、应急响应与终止、善后处理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流程示意图》形象直观地呈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程序以及防治技术规范。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试点建设】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选取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通辽市扎鲁特旗、兴安盟扎赉特旗3个旗县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每个旗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00万元。推进肉牛、肉羊发展五年行动,在8个旗县实施肉牛“扩群提质”项目,基础母牛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区肉羊、肉牛良种率稳定在90%和85%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印发】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接国家“牧运通”系统,对申领无害化处理补贴的养殖场户实施信息化监管,探索资源化利用试点,力争到2025年逐步建立以集中处理为主,自行分散处理为辅的,涵盖养殖、经营、屠宰、运输等环节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
【奶牛疫病防控】 2022年,内蒙古全面落实奶牛“两病”(布病、结核病)免疫监测,完成规模化养殖场布病免疫135.4万头,布病免疫达到“应免尽免”;结核病监测80.7万头,规模化养殖场结核病监测达到“应检尽检”。同时,10余种奶牛疫苗研发取得进展。 (董荣奎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