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3卷  /  农牧业

2023卷

  • 种业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截至2022年12月内蒙古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有9家,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6.67万公顷以上。有519家种育场2022年开展黄河鲤、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和大鳍鼓鳔鳅人工繁育,累计育苗种8299.5万尾。推进林草种苗种质资源保存库内蒙古分库建设,收集林草种质资源2000余份。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涉及羊草、冰草、乡土草、苜蓿、肉牛、奶牛、肉羊等投资近60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蒙古牛保种场完成“蒙古牛冷冻胚胎制作工作”预试验,试验选择供体母牛12头,共获得胚胎或卵子61枚其中可用胚胎36枚、退化18枚、未受精卵7枚。召开骆驼产业发展座谈会,加强特有种群种质资源保护。肉羊、肉牛良种率稳定在90%和85%以上。启动河套大耳猪濒危物种保种工作,开展精准鉴定样品采集与生产性能测定。

    【农作物种业】  截至2022年,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为国家级大豆制种基地,赤峰市松山区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察右前旗为国家级马铃薯区域性良繁基地,赤峰市敖汉旗为国家级谷子区域性良繁基地,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燕麦区域性良繁基地。2022年,全区建设“看禾选种”平台60个,重点打造5个区域性展示示范点通辽玉米、呼伦贝尔大豆、乌兰察布马铃薯、赤峰杂粮杂豆、巴彦淖尔向日葵。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3家,分别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河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内蒙古华颂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

    【畜禽种业】  截至2022年12月全区共有519家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其中羊场247家、肉牛场81家、奶牛场34家、马场42家、猪场80家、禽类场35家。《内蒙古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志》中有20个地方品种、21个培育品种、17个引进品种,其中边鸡、蒙古牛、蒙古马、鄂伦春马、德州驴、阿拉善双峰驼、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阿拉善型、二狼山型、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滩羊、敖鲁古雅驯鹿11个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国家级保种场区、库1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0家、种公牛站5家;自治区级保种场区、库14个、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19家。2022年对面上普查确认存在的全区52个主要畜禽品种类群6个蚕资源品种开展基本信息登记、影像采集以及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等测定,科学评估其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的变化情况,完成畜禽遗传资源系统调查表填报和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报告编写等工作。

    【水产种业】  2022年,自治区在口县纳林湖黄河鲤种质资源繁育场开展黄河鲤人工繁育,繁育黄河鲤夏花30万尾,并建立池塘养殖示范面积26.67公顷。在赤峰市开展了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累计收集瓦氏雅罗鱼卵12851.6万粒,出苗量为8219.5万尾孵化率为64%。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蒙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大鳍鼓鳔鳅人工繁育,繁育大鳍鼓鳔鳅鱼苗50万尾。同时,引进新品种并构建福瑞鲤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异育银鲫“中科五号”高效健康养殖模式、鱼—虾混养模式、团头鲂“华海一号”池塘养殖模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虹鳟鱼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效益较往年增加1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

    【林草种苗】  2022年,自治区推进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建设,内蒙古分库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政府以及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保存林草种质资源80万份,将成为全国容量最大、设施最先进、技术最领先的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并成为全国林草种质资源保存研发中心和自治区林草科普教育基地。全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累计完成调查线路长度超10万千米,收集林草种质资源2000余份,制作标本1.7万份。

    【选种平台建设】  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建立“看禾选种平台”60个,其中自治区级平台10个、盟市级50个,集中展示示范农作物优良品种2190个。落实基地面积409公顷,遴选包括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栽作物品种2190个。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制定《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完成81个旗县的种质资源征集任务。实施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优良品种奖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助资金1000万元。认定19家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4家自治区级保种场和2个自治区级制种大县。

    【种子市场监管】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检工作的通知》,对全区12个盟市、68个旗县区、300多家种子经营门店开展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全区抽取样品797个,涵盖玉米、大豆、向日葵、水稻等14个作物种类,代表种子数量约335万公斤。对抽检样品进行水分、净度、发芽率、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和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四项指标合格率97.1%,对不合格样品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100%查处。  薛彦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种业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截至2022年12月内蒙古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有9家,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6.67万公顷以上。有519家种育场2022年开展黄河鲤、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和大鳍鼓鳔鳅人工繁育,累计育苗种8299.5万尾。推进林草种苗种质资源保存库内蒙古分库建设,收集林草种质资源2000余份。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涉及羊草、冰草、乡土草、苜蓿、肉牛、奶牛、肉羊等投资近60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蒙古牛保种场完成“蒙古牛冷冻胚胎制作工作”预试验,试验选择供体母牛12头,共获得胚胎或卵子61枚其中可用胚胎36枚、退化18枚、未受精卵7枚。召开骆驼产业发展座谈会,加强特有种群种质资源保护。肉羊、肉牛良种率稳定在90%和85%以上。启动河套大耳猪濒危物种保种工作,开展精准鉴定样品采集与生产性能测定。

    【农作物种业】  截至2022年,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为国家级大豆制种基地,赤峰市松山区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察右前旗为国家级马铃薯区域性良繁基地,赤峰市敖汉旗为国家级谷子区域性良繁基地,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燕麦区域性良繁基地。2022年,全区建设“看禾选种”平台60个,重点打造5个区域性展示示范点通辽玉米、呼伦贝尔大豆、乌兰察布马铃薯、赤峰杂粮杂豆、巴彦淖尔向日葵。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3家,分别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河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内蒙古华颂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

    【畜禽种业】  截至2022年12月全区共有519家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其中羊场247家、肉牛场81家、奶牛场34家、马场42家、猪场80家、禽类场35家。《内蒙古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志》中有20个地方品种、21个培育品种、17个引进品种,其中边鸡、蒙古牛、蒙古马、鄂伦春马、德州驴、阿拉善双峰驼、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阿拉善型、二狼山型、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滩羊、敖鲁古雅驯鹿11个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国家级保种场区、库1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0家、种公牛站5家;自治区级保种场区、库14个、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19家。2022年对面上普查确认存在的全区52个主要畜禽品种类群6个蚕资源品种开展基本信息登记、影像采集以及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等测定,科学评估其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的变化情况,完成畜禽遗传资源系统调查表填报和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报告编写等工作。

    【水产种业】  2022年,自治区在口县纳林湖黄河鲤种质资源繁育场开展黄河鲤人工繁育,繁育黄河鲤夏花30万尾,并建立池塘养殖示范面积26.67公顷。在赤峰市开展了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累计收集瓦氏雅罗鱼卵12851.6万粒,出苗量为8219.5万尾孵化率为64%。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蒙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大鳍鼓鳔鳅人工繁育,繁育大鳍鼓鳔鳅鱼苗50万尾。同时,引进新品种并构建福瑞鲤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异育银鲫“中科五号”高效健康养殖模式、鱼—虾混养模式、团头鲂“华海一号”池塘养殖模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虹鳟鱼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效益较往年增加1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

    【林草种苗】  2022年,自治区推进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建设,内蒙古分库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政府以及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保存林草种质资源80万份,将成为全国容量最大、设施最先进、技术最领先的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并成为全国林草种质资源保存研发中心和自治区林草科普教育基地。全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累计完成调查线路长度超10万千米,收集林草种质资源2000余份,制作标本1.7万份。

    【选种平台建设】  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建立“看禾选种平台”60个,其中自治区级平台10个、盟市级50个,集中展示示范农作物优良品种2190个。落实基地面积409公顷,遴选包括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栽作物品种2190个。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制定《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完成81个旗县的种质资源征集任务。实施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优良品种奖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助资金1000万元。认定19家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4家自治区级保种场和2个自治区级制种大县。

    【种子市场监管】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检工作的通知》,对全区12个盟市、68个旗县区、300多家种子经营门店开展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全区抽取样品797个,涵盖玉米、大豆、向日葵、水稻等14个作物种类,代表种子数量约335万公斤。对抽检样品进行水分、净度、发芽率、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和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四项指标合格率97.1%,对不合格样品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100%查处。  薛彦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