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依托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内蒙古组建16支农业重大技术协同团队,建立80个科技小分队,发布农牧业主推技术56项、农牧科技“云讲堂”视频52期,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培育入库高素质农牧民14.5万人。
【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2022年,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有国审利禾玉米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抗病食用向日葵系列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减肥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基于全程机械化的甜菜节水减肥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智慧测报及减药控害技术、授粉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内蒙古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分区建设与绿色高效配套技术、内蒙古及河北坝上地区马铃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饲用燕麦系列新品种引进与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内蒙古啤饲兼用型大麦提质增效技术、内蒙古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集成,马铃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技术,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等。
【新品种选育推广成果获奖】 2022年,自治区国审利禾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优质高产抗病食用向日葵系列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减肥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等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基于全程机械化的甜菜节水减肥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推广与应用、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智慧测报及减药控害技术的应用推广、授粉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三等奖。
【畜牧业技术推广】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北方牧区绵羊母子一体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草原短尾羊新品种推广应用、绒山羊提质增效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安全高效机械化挤奶技术推广模式创建及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2022年,对内蒙古特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进行收集评价、保护利用、种质创新。重点强化作物、饲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动植物基因资源库。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实施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和育种联合攻关,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建立种质和遗传物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全区种质和基因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平台,保证良种质量安全。农牧业国家级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组织申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好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支持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牵头,以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等为基础,整合资源申建“草原畜牧业内蒙古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能力建设。在生物育种、微生物投入品创制、耕地质量、绿色种植养殖、农机装备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加强区、部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和科研创新能力条件建设,提前谋划农业农村部各科研平台条件能力建设项目论证入库,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条件能力。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国家科技园区、示范园及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平台等有效衔接,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共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小院。
表12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畜牧机械地方标准清单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农牧厅)
【农牧业科技下乡】 2022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统筹推进与巴彦淖尔市等4个科技示范市及巴林右旗、杭锦后旗、察右中旗等11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县共建工程。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技术对口单位,围绕主导产业在巴林右旗部署10个科技专项,开展的肉羊高效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使羔羊出栏体重平均提高5千克;肉牛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使群体繁殖率提高10%、发病率下降50%;罕山白绒山羊提质增效技术使羔羊日增重平均提高42.6克;通过技术示范与辐射带动,合计新增经济效益10亿元。在科右中旗设立肉牛、玉米和大葱产业的4个专项,示范推广适宜品种和种养技术,为科右中旗乡村振兴包联帮扶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22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鄂伦春旗、鄂托克旗签署“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旗(县)建设五年行动”合作协议,开展技术推广与科技培训。选派15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参加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其中3人分别担任商都县、四子王旗、科右前旗科技特派团团长,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助推帮扶县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为呼和浩特市第三家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选派19名高层次专家担任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完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任务。
【农牧民技术培训】 2022年,自治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和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其中,“头雁”项目以3所高校作为培育依托,采取“4个一”方式(用一个月时间在大学集中授课,一个学期在线上学习,组织学员开展一系列考察互访活动,确定一名导师对学员进行为期一年的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对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投入资金1560万元,培育“头雁”780名;实用人才项目通过“村庄是教室、村干部是教师、现场是教材”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村两委干部、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等农村牧区的“能人”,投入资金90万元,培训带头人300名。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针对小麦播种关键技术、一穴双株玉米套种大豆、向日葵田间管理、蔬菜品种选择、优质牧草新品种、母牛饲养管理技术、羔羊腹泻防治等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录制培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农牧民和技术人员52万余人次。春耕期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组织开展第四期《科技云讲堂助力农牧业》,63名专家累计录制73条成果介绍及技术培训视频,并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公众号的视频号、内蒙古农牧通小程序、呼和浩特农牧局官方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同步播出,浏览点击量达49.1万次。 (安西龙)
【概况】 2022年,依托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内蒙古组建16支农业重大技术协同团队,建立80个科技小分队,发布农牧业主推技术56项、农牧科技“云讲堂”视频52期,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培育入库高素质农牧民14.5万人。
【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2022年,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有国审利禾玉米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抗病食用向日葵系列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减肥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基于全程机械化的甜菜节水减肥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智慧测报及减药控害技术、授粉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内蒙古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分区建设与绿色高效配套技术、内蒙古及河北坝上地区马铃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饲用燕麦系列新品种引进与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内蒙古啤饲兼用型大麦提质增效技术、内蒙古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集成,马铃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技术,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等。
【新品种选育推广成果获奖】 2022年,自治区国审利禾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优质高产抗病食用向日葵系列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减肥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等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基于全程机械化的甜菜节水减肥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推广与应用、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智慧测报及减药控害技术的应用推广、授粉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三等奖。
【畜牧业技术推广】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北方牧区绵羊母子一体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草原短尾羊新品种推广应用、绒山羊提质增效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安全高效机械化挤奶技术推广模式创建及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2022年,对内蒙古特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进行收集评价、保护利用、种质创新。重点强化作物、饲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动植物基因资源库。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实施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和育种联合攻关,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建立种质和遗传物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全区种质和基因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平台,保证良种质量安全。农牧业国家级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组织申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好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支持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牵头,以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等为基础,整合资源申建“草原畜牧业内蒙古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能力建设。在生物育种、微生物投入品创制、耕地质量、绿色种植养殖、农机装备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加强区、部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和科研创新能力条件建设,提前谋划农业农村部各科研平台条件能力建设项目论证入库,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条件能力。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国家科技园区、示范园及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平台等有效衔接,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共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小院。
表12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畜牧机械地方标准清单一览表
(表格来源:自治区农牧厅)
【农牧业科技下乡】 2022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统筹推进与巴彦淖尔市等4个科技示范市及巴林右旗、杭锦后旗、察右中旗等11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县共建工程。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技术对口单位,围绕主导产业在巴林右旗部署10个科技专项,开展的肉羊高效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使羔羊出栏体重平均提高5千克;肉牛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使群体繁殖率提高10%、发病率下降50%;罕山白绒山羊提质增效技术使羔羊日增重平均提高42.6克;通过技术示范与辐射带动,合计新增经济效益10亿元。在科右中旗设立肉牛、玉米和大葱产业的4个专项,示范推广适宜品种和种养技术,为科右中旗乡村振兴包联帮扶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22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鄂伦春旗、鄂托克旗签署“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旗(县)建设五年行动”合作协议,开展技术推广与科技培训。选派15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参加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其中3人分别担任商都县、四子王旗、科右前旗科技特派团团长,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助推帮扶县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为呼和浩特市第三家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选派19名高层次专家担任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完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任务。
【农牧民技术培训】 2022年,自治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和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其中,“头雁”项目以3所高校作为培育依托,采取“4个一”方式(用一个月时间在大学集中授课,一个学期在线上学习,组织学员开展一系列考察互访活动,确定一名导师对学员进行为期一年的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对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投入资金1560万元,培育“头雁”780名;实用人才项目通过“村庄是教室、村干部是教师、现场是教材”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村两委干部、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等农村牧区的“能人”,投入资金90万元,培训带头人300名。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针对小麦播种关键技术、一穴双株玉米套种大豆、向日葵田间管理、蔬菜品种选择、优质牧草新品种、母牛饲养管理技术、羔羊腹泻防治等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录制培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农牧民和技术人员52万余人次。春耕期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组织开展第四期《科技云讲堂助力农牧业》,63名专家累计录制73条成果介绍及技术培训视频,并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公众号的视频号、内蒙古农牧通小程序、呼和浩特农牧局官方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同步播出,浏览点击量达49.1万次。 (安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