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内蒙古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互认互促、共享共创,形成了依托“蒙字标”品牌创建认证,整体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为主体、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建设新格局。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品牌建设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创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畜产品品牌,推动农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制定《加快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区科学、规范推进品牌建设,逐步推动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新格局。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有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赤峰小米等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草原民丰马铃薯”“极北香稻大米”等6个企业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25个、企业品牌120个、产品品牌170个。创建呼伦贝尔草原羊等10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武川莜麦、赤峰番茄等32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到448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35个。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畜产品491个。2022年,自治区本级投入1816万元用于央视等各类媒体品牌宣传推介、组织参加展会等各项活动。各盟市投入近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管理、品牌营销推广、品牌市场化运营、数字化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等。2022年,建成10个国家级、32个省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区域公共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实施自治区品牌精品培育行动,打造“蒙字标—大草原优品”自治区级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塑强以七大产业链和特色农特产品为主体的3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50个企业产品品牌,建立精品农畜产品名录。2022年,自治区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总数达到2055个,比2021年增加73个;绿色、有机产品总产量达到600万吨,比2021年增长7.3%;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35个,全国排名第12位;429个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总量全国第一。“锡林郭勒奶酪”成为全国第一个初级农产品加工品地标登记保护认证产品。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机构已评价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1500亿元。
【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建设】 2022年,自治区继续建设种植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基地,新认定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道地中药材、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向日葵、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亚东镇大豆绿色生产3个基地。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28个,总数4483个,新增产量43.67万吨,总产量1110.8万吨,全国排名第10位。新争取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9个,争取资金4300万元,总数135个。新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67个,总数491个,全国排名第二。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022年,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首次评审,取得CMA及CATL“双认证”。2022年,自治区申报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带动肉牛、肉羊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900亿元以上。新认定绒山羊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落实羊绒收储贴息项目资金1597万元,支持企业收储优质羊绒,带动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以上。330个苏木乡镇开展网格化管理对标达标行动,把2.3万多个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全区大数据监管平台。523个生产主体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具率70%。抽检农畜产品4万批次,合格率99.4%。涵盖包括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老百姓日常消费量较大的农畜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022年新认定乌兰察布莜麦、库伦旗荞麦、乌海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839万元,对达茂草原羊、乌海葡萄、赤峰小米、兴安盟羊肉、库伦荞麦、乌兰察布莜麦、鄂尔多斯细毛羊、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和阿拉善双峰驼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保护。
【农牧业品牌价值】 2022年,内蒙古百强品牌榜单总价值为7203.04亿元,比2021年增加831.93亿元,其中农牧业企业数量达到60家,总价值为4760.45亿元。“伊利”以1379.66亿元高居品牌价值榜首,“蒙牛”以1155.62亿元居于第二位。
【品牌影响力】 2022年,锡林郭勒羊品牌案例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乌兰察布马铃薯、通辽科尔沁牛2个区域公用品牌被列为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品牌。呼和浩特乳业、武川藜麦、呼伦贝尔冰香稻、呼伦贝尔牛奶、呼伦贝尔黑木耳、赤峰羊绒等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22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呼伦贝尔羊肉”被评为2022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卓越贡献奖。“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22年度新时代区域农业品牌十年卓越影响力品牌。
【农产品品牌】 2022年,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与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要求》地方标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等。推动“蒙”字标认证,修订完善了10项“蒙”字标认证团体标准,新研制“蒙”字标认证团体标准32项,已完成23项标准送审稿;完成118家“蒙”字标认证申报企业材料初审工作。2022年,自治区完善品牌管理制度。制定《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考评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指导办法(试行)》。坚持“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品牌管理思路,推动重点培养区域公用品牌完善管理办法和授权制度。同时加强授权管理,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对已获品牌授权的企业实行动态监管,严格品牌授权。全年,自治区推进品牌授权许可、商标注册等,使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有法可依,形成“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商标+地理标志”的立体保护模式。做好品牌形象、核心元素、产品包装等著作权登记保护。严厉查处“假品牌”、商标侵权及假冒伪劣等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品牌营销】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北京首都机场、呼和浩特市机场、城市重点部位LED屏等交通枢纽、重点部位投放品牌广告,不断扩大品牌宣传密度。开通运维“内蒙古农牧业品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微博号、抖音号新媒体平台,开展《内蒙古品牌推介——品牌会客厅》直播访谈栏目、“向草原、享未来—点赞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短视频和美图美文征集发布活动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品牌宣介和产销对接。举办和参加黄河流域订货会、第九届绿博会、第十九届农交会等活动,邀请专业采购商290家,80余家企业签约,现场销售额达1.4亿元,意向合作6亿多元。布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支持建立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销售中心,推动更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走出去。 (郭永川)
【概况】 2022年,内蒙古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互认互促、共享共创,形成了依托“蒙字标”品牌创建认证,整体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为主体、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建设新格局。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品牌建设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创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畜产品品牌,推动农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制定《加快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区科学、规范推进品牌建设,逐步推动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新格局。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有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赤峰小米等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草原民丰马铃薯”“极北香稻大米”等6个企业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25个、企业品牌120个、产品品牌170个。创建呼伦贝尔草原羊等10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武川莜麦、赤峰番茄等32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到448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35个。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畜产品491个。2022年,自治区本级投入1816万元用于央视等各类媒体品牌宣传推介、组织参加展会等各项活动。各盟市投入近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管理、品牌营销推广、品牌市场化运营、数字化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等。2022年,建成10个国家级、32个省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区域公共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实施自治区品牌精品培育行动,打造“蒙字标—大草原优品”自治区级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塑强以七大产业链和特色农特产品为主体的3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50个企业产品品牌,建立精品农畜产品名录。2022年,自治区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总数达到2055个,比2021年增加73个;绿色、有机产品总产量达到600万吨,比2021年增长7.3%;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35个,全国排名第12位;429个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总量全国第一。“锡林郭勒奶酪”成为全国第一个初级农产品加工品地标登记保护认证产品。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机构已评价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1500亿元。
【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建设】 2022年,自治区继续建设种植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基地,新认定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道地中药材、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向日葵、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亚东镇大豆绿色生产3个基地。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28个,总数4483个,新增产量43.67万吨,总产量1110.8万吨,全国排名第10位。新争取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9个,争取资金4300万元,总数135个。新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67个,总数491个,全国排名第二。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022年,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首次评审,取得CMA及CATL“双认证”。2022年,自治区申报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带动肉牛、肉羊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900亿元以上。新认定绒山羊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落实羊绒收储贴息项目资金1597万元,支持企业收储优质羊绒,带动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以上。330个苏木乡镇开展网格化管理对标达标行动,把2.3万多个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全区大数据监管平台。523个生产主体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具率70%。抽检农畜产品4万批次,合格率99.4%。涵盖包括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老百姓日常消费量较大的农畜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022年新认定乌兰察布莜麦、库伦旗荞麦、乌海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839万元,对达茂草原羊、乌海葡萄、赤峰小米、兴安盟羊肉、库伦荞麦、乌兰察布莜麦、鄂尔多斯细毛羊、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和阿拉善双峰驼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保护。
【农牧业品牌价值】 2022年,内蒙古百强品牌榜单总价值为7203.04亿元,比2021年增加831.93亿元,其中农牧业企业数量达到60家,总价值为4760.45亿元。“伊利”以1379.66亿元高居品牌价值榜首,“蒙牛”以1155.62亿元居于第二位。
【品牌影响力】 2022年,锡林郭勒羊品牌案例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乌兰察布马铃薯、通辽科尔沁牛2个区域公用品牌被列为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品牌。呼和浩特乳业、武川藜麦、呼伦贝尔冰香稻、呼伦贝尔牛奶、呼伦贝尔黑木耳、赤峰羊绒等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22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呼伦贝尔羊肉”被评为2022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卓越贡献奖。“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22年度新时代区域农业品牌十年卓越影响力品牌。
【农产品品牌】 2022年,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与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要求》地方标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等。推动“蒙”字标认证,修订完善了10项“蒙”字标认证团体标准,新研制“蒙”字标认证团体标准32项,已完成23项标准送审稿;完成118家“蒙”字标认证申报企业材料初审工作。2022年,自治区完善品牌管理制度。制定《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考评管理办法》《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指导办法(试行)》。坚持“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品牌管理思路,推动重点培养区域公用品牌完善管理办法和授权制度。同时加强授权管理,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对已获品牌授权的企业实行动态监管,严格品牌授权。全年,自治区推进品牌授权许可、商标注册等,使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有法可依,形成“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商标+地理标志”的立体保护模式。做好品牌形象、核心元素、产品包装等著作权登记保护。严厉查处“假品牌”、商标侵权及假冒伪劣等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品牌营销】 2022年,自治区农牧厅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北京首都机场、呼和浩特市机场、城市重点部位LED屏等交通枢纽、重点部位投放品牌广告,不断扩大品牌宣传密度。开通运维“内蒙古农牧业品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微博号、抖音号新媒体平台,开展《内蒙古品牌推介——品牌会客厅》直播访谈栏目、“向草原、享未来—点赞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短视频和美图美文征集发布活动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品牌宣介和产销对接。举办和参加黄河流域订货会、第九届绿博会、第十九届农交会等活动,邀请专业采购商290家,80余家企业签约,现场销售额达1.4亿元,意向合作6亿多元。布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支持建立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销售中心,推动更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走出去。 (郭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