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3卷  /  群众团体

2023卷

  • 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底,全区各类残疾人总数158.5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6.39%。有持证残疾人769713人。其中视力残疾74121人9.63%听力残疾77460人10.06%言语残疾133111.73%肢体残疾423791人55.06%智力残疾66774人8.68%精神残疾74205人9.64%多重残疾40051人5.2%一二级重度残疾有317735人41.28%。全区有0—6岁持证残疾儿童2019人,7—14岁的持证残疾人11874人15—59岁的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400929人,60岁以上持证残疾人有354891人。

    【各项兜底保障措施落实】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民政厅联合转发《关于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的通知》,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配合自治区民政、财政部门做好2022年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审定“两项补贴”申请人数62.6万人次,全年发放“两项补贴”7.8亿元。投入546万元为全区41.3万名0—59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将电子耳蜗植入术等内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且支付等级均为甲级。

    【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  2022年,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畅通数据比对,实现三类残疾人数据监测实时查询。投入100万元扶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同北京市残联签订2022年京蒙残疾人工作结对帮扶协作框架协议,将6个项目纳入市级协作范围,34个项目纳入区级协作范围,完工28个项目,总投入1511.38万元6385名残疾人受益。把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作为“富民贷”助残金融服务试点,为农牧民协调贷款40万元。给国家10个和自治区5个乡村振兴试点旗县投入305万元,配发辅助器具6450件,并对语后聋残疾人进行摸底,初步确定68人语后聋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

    【残疾人康复服务】  202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五大行动、25个具体指标。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58903名残疾人得到精准康复服务,31683名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继续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康复救助残疾儿童5010名。协助838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定点康复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13名。开展“大爱北疆  助康圆梦”公益助残活动。组织开展第六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承办第四届爱尔基金会助残公益行动,达成捐助价值500万元智能假手及助听器的意向。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残疾人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评估指导方案》,加强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管理,开展专项督查。

    【残疾人就业创业】  2022年,自治区残联报请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施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等10项行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组织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1002人,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在锡林郭勒盟召开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现场会。启动“大爱北疆  助业自强”助残公益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残疾人线上线下招聘、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132场,391名残疾人在各类招聘活动中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为681名残疾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投入3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家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3家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扶持,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调研。自治区残联与圆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全区残疾人“就业创业”云客服与“圆梦家园”驿站终端两大平台。全年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9741人。

    【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  2022年,全区各级残联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拨付资金847万元5646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区残疾人托养情况进行评估测算,推动建立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制度,完成前期调研工作。

    【特殊教育】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残疾考生参加高考提供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实施“学前残疾儿童助学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给全区3000名学前儿童补贴。加强内蒙古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制定和印发《内蒙古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举办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培训班,培训228人。

    【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2022年,自治区残联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进残疾人家庭项目,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66场次,举办运动会或单项选拔赛47场次,近1.7万名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帮助8019户困难、重度残疾家庭,实施文化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文化项目。给2843名盲人发放文化无障碍产品。扶持建设16个基层残疾人文体示范点和7个残疾人文创基地。548名残疾人参与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开展“大爱北疆  共享芬芳”残疾人文艺公益巡演2场,指导各级残联组织开展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164场次。筹备全区第六届残运会暨特奥会。创建自治区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训练基地。选派运动员赴韩国参加残疾人举重亚洲大洋洲锦标赛并夺得4枚金牌。

    【无障碍环境建设】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公益诉讼配合协作机制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残联无障碍体验促进队赴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开展体验活动,各盟市、旗县无障碍体验促进队实现全覆盖。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全年完成改造12514户。

    【扶残助残志愿服务】  2022年,自治区残联机关及会属单位成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85人,开展5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400小时。全区开展志愿助残服务474场次,累计参与人数30715人,推动全区残联系统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的意见》等,开展系列残疾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各盟市建立法律援助公益队伍,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专题讲座。完成残疾人服务热线与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并线运行。制定《自治区残联机关接访制度》,及时处置化解残疾人网上信访事项。2022年接待来访残疾人57人次,处理中国残联网上信访件25件,自治区信访局网上信访件3件,接听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接听来电1096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办理34件诉求。

    【基层组织建设】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关于全区各级残联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盟市级以下各级残联残协完成换届。把关盟市残联新任领导干部15人。将4165名在编在岗残疾人干部个人信息全部录入自治区残联大数据平台。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残疾人干部的培养使用,基本形成年龄梯次配备、专业素质优良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结构。转变作风,做好“学跟听”和“走转改”工作。完成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扶残助残社会舆论环境营造】  2022年,自治区残联打造《草原晨曲》手语新闻节目,开展2场次“大爱北疆共享芬芳”残疾人公益巡演,开展第32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走访慰问残疾人6918户,开展志愿助残服务474场次,累计参与人数30715人。在主流媒体播放6部残疾人公益广告、组织全区各级残联刊发1400余篇稿件。

    【残疾人事业合作共建】  2022年,自治区残联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圆通公司、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政府、北京市残联6个部门和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合作伙伴资源优势开展残疾人工作领域深度合作。支持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加快对外合作康复机构建设。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2022年4月13日自治区残联与内蒙古工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举行。双方围绕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规划与设计、信息化建设、专业辅具研发、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学生实践基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学生帮扶救助等工作内容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目标任务的具体体现。  许海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底,全区各类残疾人总数158.5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6.39%。有持证残疾人769713人。其中视力残疾74121人9.63%听力残疾77460人10.06%言语残疾133111.73%肢体残疾423791人55.06%智力残疾66774人8.68%精神残疾74205人9.64%多重残疾40051人5.2%一二级重度残疾有317735人41.28%。全区有0—6岁持证残疾儿童2019人,7—14岁的持证残疾人11874人15—59岁的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400929人,60岁以上持证残疾人有354891人。

    【各项兜底保障措施落实】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民政厅联合转发《关于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的通知》,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配合自治区民政、财政部门做好2022年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审定“两项补贴”申请人数62.6万人次,全年发放“两项补贴”7.8亿元。投入546万元为全区41.3万名0—59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将电子耳蜗植入术等内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且支付等级均为甲级。

    【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  2022年,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畅通数据比对,实现三类残疾人数据监测实时查询。投入100万元扶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同北京市残联签订2022年京蒙残疾人工作结对帮扶协作框架协议,将6个项目纳入市级协作范围,34个项目纳入区级协作范围,完工28个项目,总投入1511.38万元6385名残疾人受益。把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作为“富民贷”助残金融服务试点,为农牧民协调贷款40万元。给国家10个和自治区5个乡村振兴试点旗县投入305万元,配发辅助器具6450件,并对语后聋残疾人进行摸底,初步确定68人语后聋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

    【残疾人康复服务】  202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五大行动、25个具体指标。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58903名残疾人得到精准康复服务,31683名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继续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康复救助残疾儿童5010名。协助838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定点康复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13名。开展“大爱北疆  助康圆梦”公益助残活动。组织开展第六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承办第四届爱尔基金会助残公益行动,达成捐助价值500万元智能假手及助听器的意向。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残疾人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评估指导方案》,加强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管理,开展专项督查。

    【残疾人就业创业】  2022年,自治区残联报请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施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等10项行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组织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1002人,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在锡林郭勒盟召开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现场会。启动“大爱北疆  助业自强”助残公益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残疾人线上线下招聘、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132场,391名残疾人在各类招聘活动中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为681名残疾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投入3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家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3家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扶持,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调研。自治区残联与圆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全区残疾人“就业创业”云客服与“圆梦家园”驿站终端两大平台。全年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9741人。

    【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  2022年,全区各级残联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拨付资金847万元5646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区残疾人托养情况进行评估测算,推动建立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制度,完成前期调研工作。

    【特殊教育】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残疾考生参加高考提供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实施“学前残疾儿童助学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给全区3000名学前儿童补贴。加强内蒙古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制定和印发《内蒙古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举办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培训班,培训228人。

    【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2022年,自治区残联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进残疾人家庭项目,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66场次,举办运动会或单项选拔赛47场次,近1.7万名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帮助8019户困难、重度残疾家庭,实施文化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文化项目。给2843名盲人发放文化无障碍产品。扶持建设16个基层残疾人文体示范点和7个残疾人文创基地。548名残疾人参与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开展“大爱北疆  共享芬芳”残疾人文艺公益巡演2场,指导各级残联组织开展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164场次。筹备全区第六届残运会暨特奥会。创建自治区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训练基地。选派运动员赴韩国参加残疾人举重亚洲大洋洲锦标赛并夺得4枚金牌。

    【无障碍环境建设】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公益诉讼配合协作机制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残联无障碍体验促进队赴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开展体验活动,各盟市、旗县无障碍体验促进队实现全覆盖。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全年完成改造12514户。

    【扶残助残志愿服务】  2022年,自治区残联机关及会属单位成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85人,开展5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400小时。全区开展志愿助残服务474场次,累计参与人数30715人,推动全区残联系统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的意见》等,开展系列残疾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各盟市建立法律援助公益队伍,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专题讲座。完成残疾人服务热线与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并线运行。制定《自治区残联机关接访制度》,及时处置化解残疾人网上信访事项。2022年接待来访残疾人57人次,处理中国残联网上信访件25件,自治区信访局网上信访件3件,接听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接听来电1096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办理34件诉求。

    【基层组织建设】  2022年,自治区残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关于全区各级残联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盟市级以下各级残联残协完成换届。把关盟市残联新任领导干部15人。将4165名在编在岗残疾人干部个人信息全部录入自治区残联大数据平台。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残疾人干部的培养使用,基本形成年龄梯次配备、专业素质优良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结构。转变作风,做好“学跟听”和“走转改”工作。完成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扶残助残社会舆论环境营造】  2022年,自治区残联打造《草原晨曲》手语新闻节目,开展2场次“大爱北疆共享芬芳”残疾人公益巡演,开展第32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走访慰问残疾人6918户,开展志愿助残服务474场次,累计参与人数30715人。在主流媒体播放6部残疾人公益广告、组织全区各级残联刊发1400余篇稿件。

    【残疾人事业合作共建】  2022年,自治区残联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圆通公司、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政府、北京市残联6个部门和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合作伙伴资源优势开展残疾人工作领域深度合作。支持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加快对外合作康复机构建设。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2022年4月13日自治区残联与内蒙古工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举行。双方围绕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规划与设计、信息化建设、专业辅具研发、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学生实践基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学生帮扶救助等工作内容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目标任务的具体体现。  许海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