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物流总额完成459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4.1%,三年年均增长3.3%。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占61.3%,农产品物流总额占5.1%,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1.9%,其他物品物流总额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占31.7%,显示出工业品仍占主导位置。全区工业品物流总额比2021年增长15.2%。全区新动能行业物流需求持续展现出新活力,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发展态势较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9.9%,高技术制造业比2021年增长33.6%。全区农产品物流总额比2021年增长4.3%。进口货物物流需求增速大幅提高。在工业生产恢复、大宗商品价格趋稳等因素影响下,特别是在煤炭市场的带动下,全区进口货物物流总额比2021年增长17.8%,增速较2021年提高1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民生物流需求基本保持平稳,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居民外出消费逐步增多,特别是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靠前发力下,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2021年增长2.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6.9%,比2021年提高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2021年增长75.8%。2022年,全区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完成2997.5亿元,比2021年增长10.3%,三年年均增长6.6%。恢复动能,运输物流收入成为主要支撑动力,铁路、道路等运输物流收入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对物流业总收入增长贡献明显,贡献率高达八成。电商快递物流收入带动物流业相关总收入比2021年增长2.8个百分点。疫情对物流景气指数影响较大。全区平均物流景气指数48.6%,处于疫情三年的最低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完成自治区商贸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申报工作,指导自治区内自愿申报的企业申请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6家企业入选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2022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自治区“十四五”期间邮政快递骨干网络运转高效,邮件处理中心、快递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盟市综合快递物流园区、旗县分拨中心、乡镇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末端网络便捷多样;跨境寄递渠道更加通畅,邮件快件通关时效明显提高。打造辐射全自治区、面向京津和华北地区,辐射范围广,集散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强,交通运输顺畅,跨境、跨区域运输流转功能突出的国家级行业枢纽,争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现代物流业2022年行动方案】 2022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物流业2022年行动方案》,明确2022年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针对物流枢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业物流服务能力,物流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以及物流市场主体五大重点领域列出14项具体任务举措,针对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工作举措。
【物流运形成本】 2022年,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完成3592.8亿元,比2021年增长10.0%,三年年均增长5.9%。物流运形成本有所下降。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15.5%,较2021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0.8个百分点。显示出物流运行效率优化,但较全国依然偏高。后期随着供应链、产业链协同性逐步提升,物流运形成本仍有优化空间。运输物流展现较强韧性。全区运输费用完成2500.7亿元,比2021年增长9.8%。显示出随着经济持续恢复,推动运输物流需求规模加快增长,运输费用增加。保管环节保持增长。全区保管费用完成812.5亿元,比2021年增长9.9%。显示出上下游未形成有机的协同机制,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大,物流动态环节减少,制造、流通领域产销衔接不畅,社会库存增加。
【运输结构】 2022年,全区货运量完成20.8亿吨,比2021年下降1.9%;货物周转量完成5187.0亿吨千米,比2021年增长6.0%。全区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占总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比重较2021年分别提高1.6个和4.1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比重上升,显示出运输结构有所改善,“公转铁”成效初现。疫情防控期间,铁路运输通道作用得到发挥,在煤炭等大宗商品保供方面显示出较强优势。
【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全区认定自治区级物流枢纽6个,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5家,自治区物流枢纽运营标杆企业1家,为推动全区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全区A级物流企业新评2家(中铝物流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AAAA级、内蒙古亚欧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AAA级),升级1家(包头钢铁集团铁捷物流有限公司AAAAA级)。京东、传化、菜鸟、顺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自治区,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物流园区建设】 2022,全共建设完成物流园区33个,总建筑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其中仓储设施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物流园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总投资额达到38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占比为40%。全区物流园区内入驻的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比2021年增长15%。全区物流园区共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运输车辆5000辆,减少碳排放量约10万吨。
【冷链物流建设】 2022年,为推动全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全程冷链物流比重偏低、服务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肉类、水果、蔬菜、乳品、水产品、速冻食品及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促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区冷库总容量达到188万吨,较2021年增长17.4%。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在冷链物流服务方面,全区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达到400余家,较2021年增长15%。包括冷库租赁、冷藏运输、报关报检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为自治区内外的农产品和工业品提供可靠的冷链物流保障。
【智慧物流建设】 2022年,自治区共投入10亿元用于物流园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升级。推动5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为物流园区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自治区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物流园区作为智能化升级示范园区。据统计,2022年共建设10个智能化升级示范园区,这些示范园区的智能化升级项目涉及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内蒙古自治区鼓励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与物流智能化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物流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据统计,2022年共有超过1000名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走入物流园区工作,为园区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持。截至2022年底,全区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率达到60%。
【物流企业评估】 2022年,内蒙古地区参加A级物流企业复审企业4家、新评企业2家、升级企业1家、取消资质企业6家。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有A级物流企业9076家,内蒙古A级物流企业42家。其中,AAAAA级物流企业8家、AAAA级物流企业17家、AAA级物流企业15家、AA级物流企业2家。8月24日,包头钢铁(集团)铁捷物流有限公司入选“2022中国物流企业50强”。
图37 2022年9月,中铝物流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
评估现场 (自治区物流协会 供图)
【“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选活动】 2022年7月,由内蒙古物流协会等西部十一省(区)市物流行业协会联合组织联合开展第六届“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选活动。本次评选由西部各省(区)市物流行业组织共同组成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评选了“2021—2022年度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选始于2011年,是全国物流行业首个由十余家行业组织共同签章署名的评选奖项,2022年是第六届。内蒙古多蒙德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物流有限公司入选第六届“西部物流百强企业”。
【自治区物流三项标杆评定】 2022年,“自治区物流枢纽、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自治区物流枢纽标杆运营企业”评定工作。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精神,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自治区级物流枢纽、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自治区级物流枢纽申报建设、开展物流园区示范评定工作、申报程序、持续推动存量枢纽、园区建设运营、做好运行监测、评价考核9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内蒙古物流协会进行评定。自治区物流枢纽申报10家,自治区发改委认定6家。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申报13家,自治区发改委认定5家。自治区物流枢纽标杆运营企业共申报1家,内蒙古物流协会最终认定1家。
【物流企业经营调研】 2022年,内蒙古物流协会走访调研企业经营情况、基础设施、人员情况、营商环境、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诉求以及冷链仓储管理、器具使用、冷链标准化建设情况。全年共开展6次调研,分别到乌兰察布道路运输企业,赤峰市物流企业,通辽25家商贸物流行业,呼和浩特市冷链物流企业,了解当地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电商、冷链等运营情况及发展思路。 (周媛 王方春 冯茹清)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物流总额完成459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4.1%,三年年均增长3.3%。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占61.3%,农产品物流总额占5.1%,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1.9%,其他物品物流总额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占31.7%,显示出工业品仍占主导位置。全区工业品物流总额比2021年增长15.2%。全区新动能行业物流需求持续展现出新活力,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发展态势较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9.9%,高技术制造业比2021年增长33.6%。全区农产品物流总额比2021年增长4.3%。进口货物物流需求增速大幅提高。在工业生产恢复、大宗商品价格趋稳等因素影响下,特别是在煤炭市场的带动下,全区进口货物物流总额比2021年增长17.8%,增速较2021年提高1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民生物流需求基本保持平稳,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居民外出消费逐步增多,特别是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靠前发力下,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2021年增长2.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6.9%,比2021年提高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2021年增长75.8%。2022年,全区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完成2997.5亿元,比2021年增长10.3%,三年年均增长6.6%。恢复动能,运输物流收入成为主要支撑动力,铁路、道路等运输物流收入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对物流业总收入增长贡献明显,贡献率高达八成。电商快递物流收入带动物流业相关总收入比2021年增长2.8个百分点。疫情对物流景气指数影响较大。全区平均物流景气指数48.6%,处于疫情三年的最低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完成自治区商贸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申报工作,指导自治区内自愿申报的企业申请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6家企业入选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2022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自治区“十四五”期间邮政快递骨干网络运转高效,邮件处理中心、快递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盟市综合快递物流园区、旗县分拨中心、乡镇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末端网络便捷多样;跨境寄递渠道更加通畅,邮件快件通关时效明显提高。打造辐射全自治区、面向京津和华北地区,辐射范围广,集散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强,交通运输顺畅,跨境、跨区域运输流转功能突出的国家级行业枢纽,争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现代物流业2022年行动方案】 2022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物流业2022年行动方案》,明确2022年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针对物流枢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业物流服务能力,物流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以及物流市场主体五大重点领域列出14项具体任务举措,针对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工作举措。
【物流运形成本】 2022年,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完成3592.8亿元,比2021年增长10.0%,三年年均增长5.9%。物流运形成本有所下降。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15.5%,较2021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0.8个百分点。显示出物流运行效率优化,但较全国依然偏高。后期随着供应链、产业链协同性逐步提升,物流运形成本仍有优化空间。运输物流展现较强韧性。全区运输费用完成2500.7亿元,比2021年增长9.8%。显示出随着经济持续恢复,推动运输物流需求规模加快增长,运输费用增加。保管环节保持增长。全区保管费用完成812.5亿元,比2021年增长9.9%。显示出上下游未形成有机的协同机制,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大,物流动态环节减少,制造、流通领域产销衔接不畅,社会库存增加。
【运输结构】 2022年,全区货运量完成20.8亿吨,比2021年下降1.9%;货物周转量完成5187.0亿吨千米,比2021年增长6.0%。全区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占总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比重较2021年分别提高1.6个和4.1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比重上升,显示出运输结构有所改善,“公转铁”成效初现。疫情防控期间,铁路运输通道作用得到发挥,在煤炭等大宗商品保供方面显示出较强优势。
【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全区认定自治区级物流枢纽6个,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5家,自治区物流枢纽运营标杆企业1家,为推动全区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全区A级物流企业新评2家(中铝物流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AAAA级、内蒙古亚欧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AAA级),升级1家(包头钢铁集团铁捷物流有限公司AAAAA级)。京东、传化、菜鸟、顺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自治区,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物流园区建设】 2022,全共建设完成物流园区33个,总建筑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其中仓储设施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物流园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总投资额达到38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占比为40%。全区物流园区内入驻的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比2021年增长15%。全区物流园区共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运输车辆5000辆,减少碳排放量约10万吨。
【冷链物流建设】 2022年,为推动全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全程冷链物流比重偏低、服务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肉类、水果、蔬菜、乳品、水产品、速冻食品及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促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区冷库总容量达到188万吨,较2021年增长17.4%。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在冷链物流服务方面,全区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达到400余家,较2021年增长15%。包括冷库租赁、冷藏运输、报关报检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为自治区内外的农产品和工业品提供可靠的冷链物流保障。
【智慧物流建设】 2022年,自治区共投入10亿元用于物流园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升级。推动5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为物流园区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自治区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物流园区作为智能化升级示范园区。据统计,2022年共建设10个智能化升级示范园区,这些示范园区的智能化升级项目涉及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内蒙古自治区鼓励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与物流智能化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物流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据统计,2022年共有超过1000名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走入物流园区工作,为园区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持。截至2022年底,全区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率达到60%。
【物流企业评估】 2022年,内蒙古地区参加A级物流企业复审企业4家、新评企业2家、升级企业1家、取消资质企业6家。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有A级物流企业9076家,内蒙古A级物流企业42家。其中,AAAAA级物流企业8家、AAAA级物流企业17家、AAA级物流企业15家、AA级物流企业2家。8月24日,包头钢铁(集团)铁捷物流有限公司入选“2022中国物流企业50强”。
图37 2022年9月,中铝物流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
评估现场 (自治区物流协会 供图)
【“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选活动】 2022年7月,由内蒙古物流协会等西部十一省(区)市物流行业协会联合组织联合开展第六届“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选活动。本次评选由西部各省(区)市物流行业组织共同组成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评选了“2021—2022年度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西部物流百强企业评选始于2011年,是全国物流行业首个由十余家行业组织共同签章署名的评选奖项,2022年是第六届。内蒙古多蒙德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物流有限公司入选第六届“西部物流百强企业”。
【自治区物流三项标杆评定】 2022年,“自治区物流枢纽、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自治区物流枢纽标杆运营企业”评定工作。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精神,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自治区级物流枢纽、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自治区级物流枢纽申报建设、开展物流园区示范评定工作、申报程序、持续推动存量枢纽、园区建设运营、做好运行监测、评价考核9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内蒙古物流协会进行评定。自治区物流枢纽申报10家,自治区发改委认定6家。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申报13家,自治区发改委认定5家。自治区物流枢纽标杆运营企业共申报1家,内蒙古物流协会最终认定1家。
【物流企业经营调研】 2022年,内蒙古物流协会走访调研企业经营情况、基础设施、人员情况、营商环境、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诉求以及冷链仓储管理、器具使用、冷链标准化建设情况。全年共开展6次调研,分别到乌兰察布道路运输企业,赤峰市物流企业,通辽25家商贸物流行业,呼和浩特市冷链物流企业,了解当地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电商、冷链等运营情况及发展思路。 (周媛 王方春 冯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