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全区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2.68,生态质量为二类。全区优良天数比例92.9%,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气比例0.1%。优良水体比例76.0%,劣Ⅴ类水体比例3.3%。
【大气环境质量】
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22年,全区12盟市中,除乌海市,其他11个盟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标。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9%,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1%,同比持平;细颗粒物(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从好至差依次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阿拉善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
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 2022年,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7%,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9%;一氧化碳(CO)全年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2.0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臭氧(O3)全年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表33 2022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一览表
注: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国控48个站点实况(参比状态)数据。
2.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参与评价的6项污染物浓度均达标,即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3.优良天数:空气质量指数(AQI)在0~100的天数为优良天数,又称达标天数。
4.超标天数: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100的天数为超标天数。其中,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时段内,6项污染物浓度与对应的二级标准值之商的总和即为该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值越低,环境空气质量越好。
(表格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公报)
图61 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2 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3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4 一氧化碳(CO)年日均值百分位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5 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6 臭氧(O3)年平均百分位浓度分布示意图
【水环境质量】 2022年,“一湖两海”水质保持稳定。乌梁素海水质总体达到Ⅳ类,流域内3个国家考核断面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岱海扣除COD、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后,其他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Ⅴ类;呼伦湖水面面积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水质保持稳定。
全区121个地表水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6.9%,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5%,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河流水质 118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8.0%,同比上升14.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5%,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氟化物。
湖库水质 3个湖库中,乌梁素海水质为Ⅳ类,湖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察尔森水库水质为Ⅲ类,湖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尼尔基水库水质为Ⅳ类,湖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污染指标为总磷。
流域水质 黄河流域,35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7.1%,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9%,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松花江流域,46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6.1%,同比上升27.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3%,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辽河流域,32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8.1%,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持平。海河流域,5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100.0%,同比持平。西北诸河,3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33.3%;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持平。
图67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表、地下、其他水源供水量占供水总量比例示意图
图68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用水量分类比例示意图
图69 2022年内蒙古行政分区用水量与2021年比较柱状示意图
【土壤环境质量】 2022年,全区共监测252个国控土壤点位,均位于黄河流域,达标率为98.4%,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声环境质量】 2022年,全区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0%、91.2%;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评价为较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
道路交通声环境 全区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3.5分贝,声环境质量为好。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5.6分贝,其中好的占75%,较好的占8.3%,一般的占16.7%。8个县级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0.3分贝,好的占87.5%,较好的占12.5%。
区域声环境 全区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1.9分贝,声环境质量为较好。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1.9分贝,其中好的占25.0%,较好的占66.7%,一般的占8.3%。8个县级市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0.7分贝,好的占37.5%,较好的占62.5%。
功能区声环境 全区功能区声环境昼间测点达标率为96.0%,夜间测点达标率为91.2%。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功能区昼间测点达标率为95.5%,夜间测点达标率为91.6%。8个县级市功能区昼间测点达标率为97.3%,夜间测点达标率为90.4%。
【核与辐射环境质量】 2022年,全区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其中,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电离辐射环境 2022年,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累积剂量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空气、土壤、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滦河水系各断面、重要湖泊(水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天然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中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核设施、铀矿冶、伴生矿开发利用企业及辐照装置等重点监管的核与辐射设施周围电离辐射水平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电磁辐射环境 2022年,全区各盟市城区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监测的广播电视发射设施、输变电系统、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公报 供稿)
【概况】 2022年,全区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2.68,生态质量为二类。全区优良天数比例92.9%,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气比例0.1%。优良水体比例76.0%,劣Ⅴ类水体比例3.3%。
【大气环境质量】
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22年,全区12盟市中,除乌海市,其他11个盟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标。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9%,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1%,同比持平;细颗粒物(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从好至差依次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阿拉善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
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 2022年,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7%,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9%;一氧化碳(CO)全年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2.0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臭氧(O3)全年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表33 2022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一览表
注: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国控48个站点实况(参比状态)数据。
2.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参与评价的6项污染物浓度均达标,即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3.优良天数:空气质量指数(AQI)在0~100的天数为优良天数,又称达标天数。
4.超标天数: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100的天数为超标天数。其中,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时段内,6项污染物浓度与对应的二级标准值之商的总和即为该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值越低,环境空气质量越好。
(表格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公报)
图61 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2 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3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4 一氧化碳(CO)年日均值百分位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5 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66 臭氧(O3)年平均百分位浓度分布示意图
【水环境质量】 2022年,“一湖两海”水质保持稳定。乌梁素海水质总体达到Ⅳ类,流域内3个国家考核断面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岱海扣除COD、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后,其他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Ⅴ类;呼伦湖水面面积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水质保持稳定。
全区121个地表水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6.9%,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5%,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河流水质 118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8.0%,同比上升14.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5%,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氟化物。
湖库水质 3个湖库中,乌梁素海水质为Ⅳ类,湖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察尔森水库水质为Ⅲ类,湖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尼尔基水库水质为Ⅳ类,湖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污染指标为总磷。
流域水质 黄河流域,35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7.1%,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9%,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松花江流域,46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6.1%,同比上升27.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3%,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辽河流域,32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78.1%,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持平。海河流域,5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100.0%,同比持平。西北诸河,3个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33.3%;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同比持平。
图67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表、地下、其他水源供水量占供水总量比例示意图
图68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用水量分类比例示意图
图69 2022年内蒙古行政分区用水量与2021年比较柱状示意图
【土壤环境质量】 2022年,全区共监测252个国控土壤点位,均位于黄河流域,达标率为98.4%,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声环境质量】 2022年,全区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0%、91.2%;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评价为较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
道路交通声环境 全区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3.5分贝,声环境质量为好。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5.6分贝,其中好的占75%,较好的占8.3%,一般的占16.7%。8个县级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0.3分贝,好的占87.5%,较好的占12.5%。
区域声环境 全区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1.9分贝,声环境质量为较好。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1.9分贝,其中好的占25.0%,较好的占66.7%,一般的占8.3%。8个县级市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0.7分贝,好的占37.5%,较好的占62.5%。
功能区声环境 全区功能区声环境昼间测点达标率为96.0%,夜间测点达标率为91.2%。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功能区昼间测点达标率为95.5%,夜间测点达标率为91.6%。8个县级市功能区昼间测点达标率为97.3%,夜间测点达标率为90.4%。
【核与辐射环境质量】 2022年,全区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其中,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电离辐射环境 2022年,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累积剂量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空气、土壤、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滦河水系各断面、重要湖泊(水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天然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中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核设施、铀矿冶、伴生矿开发利用企业及辐照装置等重点监管的核与辐射设施周围电离辐射水平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电磁辐射环境 2022年,全区各盟市城区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监测的广播电视发射设施、输变电系统、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公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