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本级政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暂行办法》,统筹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启动“一网统管”工作,制定出台自治区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实施方案,理顺政务数据共享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协调机制,基本建成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共享库。开展数据资源普查,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印发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分类分级指南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编制指南。编制大数据交易服务流程规范,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组建。制定发布政务信息资源代码规范、数据安全管理等8项自治区地方标准,印发数据采集、归集、治理、质量管理等12项标准规范,编制完成15类21项数据治理相关标准规范。配合相关部门获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和林格尔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数据中心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数据中心建设运行监测和能效核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按季度开展数字经济运行分析。
2022年,“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政务数据归集量累计达到18亿条。全区1850个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纵向四级全覆盖,政务网络带宽全面升级。政法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建成投用,全区刑事案件线上运转率超过90%。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取得新突破,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加快建设,推出的“多多评”数字平台受到各方好评。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在民生领域的融合运用,公共卫生、健康医疗、教育养老、交通出行、应急管理等一大批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智慧平台上线运行,老百姓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特别是“5G+基层医疗”让生活在偏远农村牧区的群众也享受到优质的远程医疗服务。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体系】 2022年7月25日,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制定《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和《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编制指南(试行)》,建成并开通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电子政务网建设】 2022年12月,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骨干网四级全覆盖,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云升级改造工程,自治区至盟市带宽达到主备双万兆,盟市至旗县达到主备双千兆。建成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和自治区本级同城灾备中心。自治区政务云承载全区86个部门的715个业务应用系统,其中信创云中心承载47个部门的159个业务应用。政务专网整合、自治区本级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统一协同办公平台、领导决策指挥平台(本级“一网统管”基础平台)、经济运行监测平台等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批复立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一网统管”行动方案》,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工作,利用“云上北疆”大数据平台接入城市运行、市场监管等领域和呼和浩特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城市大脑等部分应用场景,初步实现7个业务应用专题和3个盟市智慧应用的“可感、可视”。
【智慧城市建设】 2022年,自治区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使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构建契合城市发展需求的特色指标体系。采取整体统筹与示范片区相结合梯次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城市地下生命线智能化发展,破解城市地下安全治理难题。提高智慧管理能力,继续做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工作。加快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等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推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一网统管”。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 2022年7月23日,自治区与全国同步举办“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举办“数字内蒙古美好新生活”主题展览,围绕数字生活、智能家居、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网络安全等10余个主题,集中展示一批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吸引8万余人次参展。举办首届“东数西算”算力网络高峰论坛,揭牌算力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智力支持建设全国一体化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开展70余场“数字技能进社区”活动,累计覆盖20万人次。 (刘媛)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9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的61个信息系统的普查工作,梳理778个数据资源、7890个数据项。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归集总数据量31亿条;乌海归集数据312类、6.9亿条;包头“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形成数据资产1.3亿条;锡林郭勒完成第六轮盟直部门政务数据整合,累计汇聚10.18亿条业务数据;阿拉善归集数据9700万余条,数据被调用4900万余次。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共享库归集民政、人社、医保、教育等数据4亿余条,汇聚库表、接口等数据资源累计8.61亿条,数据调用累计277.71亿条。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连通国家及79个自治区本级部门、12个盟市及2个计划单列市。已注册发布23820个数据资源目录,其中11546个数据资源目录挂接数据资源,资源挂接率48.5%,全区逻辑归集数据资源30.01亿条,数据调用累计277.11亿条。制定《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和《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编制指南(试行)》。自治区本级43个部门和乌兰察布、阿拉善、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兴安盟、通辽、乌海7个盟市编制1600余个开放目录,其中自治区本级各部门编制开放目录230个。自治区本级和呼和浩特、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阿拉善建成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自治区本级、锡林郭勒、兴安盟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数字社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2022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确定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标准规范体系现行支撑标准,明确新增标准规范的更新流程,建立动态工作机制,为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标准规范支撑。
图55 2022年3月8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工作人员在归集数据 (王晓博 供图)
【智慧教育】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广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和服务综合平台,通过“互联网+监管”的方式,对校外培训开展常态化、精准化、智能化监管,为学生家长提供线上选课、报名、交费、退费等服务。围绕破解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自治区教育厅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引领工程,全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内蒙古试点,建设内蒙古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建成内蒙古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国家平台资源和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教育资源,本地教育资源已达134万条、总容量5.3太字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内蒙古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平台在全区中小学全面使用。举办全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管理员线上培训班,全区各级教育装备技术(电教)机构负责人、各级平台管理员和相关教师6800余人参加培训。实施教育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电子证照改革,推进高频公共服务事项掌上办理、“关键小事”系统集成服务,探索帮办代办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开展“两优”专项行动,27个外部事项的法定办理时间压缩比例48.4%,8个内部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例63.4%。
【智慧医疗】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健全完善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组建通信保障突击队,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全区通信不中断、服务不断档。防疫指挥调度、青城码等重要系统运转正常、感知良好。各级防疫指挥部、重点医院、疾控中心等疫情防控重点区域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成立应急专班实施7×24小时值守,累计推送区域协查数据2042万余条,核查率100%。 (刘媛)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本级政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暂行办法》,统筹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启动“一网统管”工作,制定出台自治区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实施方案,理顺政务数据共享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协调机制,基本建成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共享库。开展数据资源普查,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印发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分类分级指南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编制指南。编制大数据交易服务流程规范,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组建。制定发布政务信息资源代码规范、数据安全管理等8项自治区地方标准,印发数据采集、归集、治理、质量管理等12项标准规范,编制完成15类21项数据治理相关标准规范。配合相关部门获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和林格尔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数据中心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数据中心建设运行监测和能效核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按季度开展数字经济运行分析。
2022年,“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政务数据归集量累计达到18亿条。全区1850个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纵向四级全覆盖,政务网络带宽全面升级。政法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建成投用,全区刑事案件线上运转率超过90%。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取得新突破,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加快建设,推出的“多多评”数字平台受到各方好评。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在民生领域的融合运用,公共卫生、健康医疗、教育养老、交通出行、应急管理等一大批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智慧平台上线运行,老百姓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特别是“5G+基层医疗”让生活在偏远农村牧区的群众也享受到优质的远程医疗服务。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体系】 2022年7月25日,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制定《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和《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编制指南(试行)》,建成并开通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电子政务网建设】 2022年12月,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骨干网四级全覆盖,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云升级改造工程,自治区至盟市带宽达到主备双万兆,盟市至旗县达到主备双千兆。建成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和自治区本级同城灾备中心。自治区政务云承载全区86个部门的715个业务应用系统,其中信创云中心承载47个部门的159个业务应用。政务专网整合、自治区本级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统一协同办公平台、领导决策指挥平台(本级“一网统管”基础平台)、经济运行监测平台等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批复立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一网统管”行动方案》,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工作,利用“云上北疆”大数据平台接入城市运行、市场监管等领域和呼和浩特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城市大脑等部分应用场景,初步实现7个业务应用专题和3个盟市智慧应用的“可感、可视”。
【智慧城市建设】 2022年,自治区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使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构建契合城市发展需求的特色指标体系。采取整体统筹与示范片区相结合梯次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城市地下生命线智能化发展,破解城市地下安全治理难题。提高智慧管理能力,继续做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工作。加快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等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推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一网统管”。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 2022年7月23日,自治区与全国同步举办“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举办“数字内蒙古美好新生活”主题展览,围绕数字生活、智能家居、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网络安全等10余个主题,集中展示一批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吸引8万余人次参展。举办首届“东数西算”算力网络高峰论坛,揭牌算力网络联合创新实验室,智力支持建设全国一体化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开展70余场“数字技能进社区”活动,累计覆盖20万人次。 (刘媛)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9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的61个信息系统的普查工作,梳理778个数据资源、7890个数据项。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归集总数据量31亿条;乌海归集数据312类、6.9亿条;包头“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形成数据资产1.3亿条;锡林郭勒完成第六轮盟直部门政务数据整合,累计汇聚10.18亿条业务数据;阿拉善归集数据9700万余条,数据被调用4900万余次。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共享库归集民政、人社、医保、教育等数据4亿余条,汇聚库表、接口等数据资源累计8.61亿条,数据调用累计277.71亿条。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连通国家及79个自治区本级部门、12个盟市及2个计划单列市。已注册发布23820个数据资源目录,其中11546个数据资源目录挂接数据资源,资源挂接率48.5%,全区逻辑归集数据资源30.01亿条,数据调用累计277.11亿条。制定《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和《自治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编制指南(试行)》。自治区本级43个部门和乌兰察布、阿拉善、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兴安盟、通辽、乌海7个盟市编制1600余个开放目录,其中自治区本级各部门编制开放目录230个。自治区本级和呼和浩特、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阿拉善建成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自治区本级、锡林郭勒、兴安盟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数字社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2022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确定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标准规范体系现行支撑标准,明确新增标准规范的更新流程,建立动态工作机制,为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标准规范支撑。
图55 2022年3月8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工作人员在归集数据 (王晓博 供图)
【智慧教育】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广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和服务综合平台,通过“互联网+监管”的方式,对校外培训开展常态化、精准化、智能化监管,为学生家长提供线上选课、报名、交费、退费等服务。围绕破解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自治区教育厅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引领工程,全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内蒙古试点,建设内蒙古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建成内蒙古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国家平台资源和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教育资源,本地教育资源已达134万条、总容量5.3太字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内蒙古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平台在全区中小学全面使用。举办全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管理员线上培训班,全区各级教育装备技术(电教)机构负责人、各级平台管理员和相关教师6800余人参加培训。实施教育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电子证照改革,推进高频公共服务事项掌上办理、“关键小事”系统集成服务,探索帮办代办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开展“两优”专项行动,27个外部事项的法定办理时间压缩比例48.4%,8个内部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例63.4%。
【智慧医疗】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健全完善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组建通信保障突击队,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全区通信不中断、服务不断档。防疫指挥调度、青城码等重要系统运转正常、感知良好。各级防疫指挥部、重点医院、疾控中心等疫情防控重点区域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成立应急专班实施7×24小时值守,累计推送区域协查数据2042万余条,核查率100%。 (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