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23卷  /  乡村振兴

2023卷

  • 产业振兴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用于产业发展的各级衔接资金和帮扶资金66.46亿元,其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54.71亿元,占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的63.3%,超出国家标准8.3个百分点;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889个,吸纳带动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46.61万人次。自治区18个优势产业带和11个产业集群,投入衔接资金36.7亿元占用于产业衔接资金的62%,支持建设种植养殖业基地1964个,并配套必要的生产设施设备。发展优质牛羊养殖7.4万头、禽类54.9万只

    【产业项目】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支持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嘎查村集体经济、帮扶车间等经营主体领办产业帮扶项目,带动脱贫人口29.3万人次,建成了如清水河绿色加工产业园,和林格尔草原新牧民奶牛牧场,呼伦贝尔市莫旗肉类食品加工、生猪养殖基地及冷链物流配送,赤峰市林西县、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肉牛肉羊屠宰深加工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图片96.jpg 

    56  2022年,京蒙协作共建产业园——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曙光园区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供图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聚焦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园区化、产业带动龙头化,支持市场前景好、增收带动能力强的种养业以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全产业链发展,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全区有帮扶产业园区118个,引进行业先进生产企业172家,其中2022年支持发展产业园区29个,保鲜仓储库145个,农畜产品加工交易场所543个。将更多脱贫人口吸附在仓储、揽收、分拣、运输、配送产业链环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式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乡村产业新业态】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投入2.9亿元,发展农牧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融合产业,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民宿康养等休闲农牧业新业态。实施项目67个,吸纳带动农牧民1.28万人。

    【京蒙产业协作】  2022年,京蒙协作资金19.27亿元用于产业12.9亿元,比重达66.9%,实施产业类项目241个,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生态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在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予以支持,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支持政策,全年吸引63家北京企业。其中2022年新落地20家,到内蒙古自治区投资兴业实现投资16.8亿元。

    【到户产业帮扶项目】  2022年,聚焦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高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目标任务,优先落实到人到户产业帮扶项目,尤其对2021年平均收入下降、收入水平较低和因疫情灾情收入骤减的脱贫户,加大到户项目支持力度。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全年全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199.7万元、信贷资金6109.88万元,支持1.8万人次脱贫人口发展庭院经济。

     

    图片97.jpg 

    57  2022年,喀喇沁旗美林镇古山村“三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图为

    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古山村旅游产业园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供图)

     

    【乡村产业帮扶】  2022年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比2021年增长3%,63.3%用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冷链电商等产业项目1889个,带动25.3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2022年,全区新创建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96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0个,示范社总数5200余个;新创建示范家庭农牧场1389个总数7500余个;开展社会化服务项目拓展延伸试点,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扶持】  2022年,自治区财政厅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全区农林水支出910.3亿元增长11.2%。稳定主要帮扶政策,投入衔接资金86.8亿元,集中支持奶业、肉牛、肉羊、马铃薯、羊绒等优势特色产业,对15个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8亿元,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2.2亿元,下达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产者补贴87.5亿元。下达资金54.7亿元,支持新增高标准农田26.67万公顷。新增粮食产量6亿公斤。支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种业振兴,提升种业全链条发展水平。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5.1亿元,支持大宗农畜产品和地方优势特色农牧产品保险落地实施,为222.5万户农牧民提供风险保障。

    【考核评估】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区12个盟市党委和政府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工作。组成12个综合核查组。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山西大学为第三方评估组,与综合核查组共同组成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实地核查组。累计实地核查12个盟市的23个旗县、337个嘎查村和1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累计访谈各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员1003名,走访农户4839户。综合实地核查、衔接资金绩效、京蒙协作、平时监控和约束激励情况,12个盟市党委和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均确定为“好”等次。其中,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方面成效好的盟市为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成效好的盟市为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阿拉善盟、乌海市。8月中旬至9月上旬,自治区组织开展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回头看”暗访调研,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等7个盟市的17个旗县46个苏木乡镇66个嘎查村,走访农牧户239户包括脱贫户123户、监测户75户、一般户41户,实地核查国家和自治区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情况、“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政策整改和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10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祁盈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产业振兴
  • 发布时间:11-19
  • 来源:
  • 【概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用于产业发展的各级衔接资金和帮扶资金66.46亿元,其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54.71亿元,占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的63.3%,超出国家标准8.3个百分点;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889个,吸纳带动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46.61万人次。自治区18个优势产业带和11个产业集群,投入衔接资金36.7亿元占用于产业衔接资金的62%,支持建设种植养殖业基地1964个,并配套必要的生产设施设备。发展优质牛羊养殖7.4万头、禽类54.9万只

    【产业项目】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支持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嘎查村集体经济、帮扶车间等经营主体领办产业帮扶项目,带动脱贫人口29.3万人次,建成了如清水河绿色加工产业园,和林格尔草原新牧民奶牛牧场,呼伦贝尔市莫旗肉类食品加工、生猪养殖基地及冷链物流配送,赤峰市林西县、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肉牛肉羊屠宰深加工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图片96.jpg 

    56  2022年,京蒙协作共建产业园——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曙光园区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供图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聚焦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园区化、产业带动龙头化,支持市场前景好、增收带动能力强的种养业以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全产业链发展,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全区有帮扶产业园区118个,引进行业先进生产企业172家,其中2022年支持发展产业园区29个,保鲜仓储库145个,农畜产品加工交易场所543个。将更多脱贫人口吸附在仓储、揽收、分拣、运输、配送产业链环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式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乡村产业新业态】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投入2.9亿元,发展农牧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融合产业,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民宿康养等休闲农牧业新业态。实施项目67个,吸纳带动农牧民1.28万人。

    【京蒙产业协作】  2022年,京蒙协作资金19.27亿元用于产业12.9亿元,比重达66.9%,实施产业类项目241个,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生态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在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予以支持,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支持政策,全年吸引63家北京企业。其中2022年新落地20家,到内蒙古自治区投资兴业实现投资16.8亿元。

    【到户产业帮扶项目】  2022年,聚焦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高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目标任务,优先落实到人到户产业帮扶项目,尤其对2021年平均收入下降、收入水平较低和因疫情灾情收入骤减的脱贫户,加大到户项目支持力度。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庭院经济。全年全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199.7万元、信贷资金6109.88万元,支持1.8万人次脱贫人口发展庭院经济。

     

    图片97.jpg 

    57  2022年,喀喇沁旗美林镇古山村“三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图为

    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古山村旅游产业园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供图)

     

    【乡村产业帮扶】  2022年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比2021年增长3%,63.3%用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冷链电商等产业项目1889个,带动25.3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2022年,全区新创建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96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0个,示范社总数5200余个;新创建示范家庭农牧场1389个总数7500余个;开展社会化服务项目拓展延伸试点,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扶持】  2022年,自治区财政厅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全区农林水支出910.3亿元增长11.2%。稳定主要帮扶政策,投入衔接资金86.8亿元,集中支持奶业、肉牛、肉羊、马铃薯、羊绒等优势特色产业,对15个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8亿元,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2.2亿元,下达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产者补贴87.5亿元。下达资金54.7亿元,支持新增高标准农田26.67万公顷。新增粮食产量6亿公斤。支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种业振兴,提升种业全链条发展水平。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5.1亿元,支持大宗农畜产品和地方优势特色农牧产品保险落地实施,为222.5万户农牧民提供风险保障。

    【考核评估】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区12个盟市党委和政府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工作。组成12个综合核查组。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山西大学为第三方评估组,与综合核查组共同组成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实地核查组。累计实地核查12个盟市的23个旗县、337个嘎查村和1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累计访谈各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员1003名,走访农户4839户。综合实地核查、衔接资金绩效、京蒙协作、平时监控和约束激励情况,12个盟市党委和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均确定为“好”等次。其中,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方面成效好的盟市为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成效好的盟市为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阿拉善盟、乌海市。8月中旬至9月上旬,自治区组织开展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回头看”暗访调研,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等7个盟市的17个旗县46个苏木乡镇66个嘎查村,走访农牧户239户包括脱贫户123户、监测户75户、一般户41户,实地核查国家和自治区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情况、“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政策整改和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10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祁盈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