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4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史记寻踪】历史上的龙胜县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刘建华  于敏

     

    龙胜县即现今卓资县,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解放初期就更名的一个行政区域。她虽然存立时间不长,但在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起过重要作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军队开始抢夺胜利果实。抗战期间,一直躲在绥西黄河后套地区的国民党第十二战区部队,集结5万余人,在日伪军配合下,沿平绥铁路东下,抢占中共绥东解放区,在占领归绥城以后,又相继占领了卓资山、集宁、丰镇、陶林、凉城、兴和等地,并企图进攻晋察冀解放区的重镇张家口,形势十分危急。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犯,中央军委指示由贺龙同志领导的晋绥野战军迅速北上,会同由聂荣臻同志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绥远战役,消灭来犯的国民党军队,将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区连成一片,造成华北解放区的有利形势。据此,贺龙立即率领晋绥野战军主力挥戈北上。10月初,到达左云、右玉地区;17日,北越长城;19日,攻占了凉城、天城;20日,攻占了新堂;24日,到达卓资山附近。卓资山紧依大青山,地势险要,平绥铁路穿城而过,东向集宁、丰镇,西达归绥、包头。两条公路北至陶林,南通凉城,是绥东交通枢纽,归绥之屏障。攻占了卓资山,就打开了归绥的大门。10月24日晚,贺龙亲自指挥晋绥野战军发起了攻打卓资山的战斗,经过一整夜的激战,第二天上午,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守军,全歼了国民党整编二十六师,毙伤敌团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俘虏少将副师长以下官兵1800人,解放了卓资山。卓资山歼灭战,是解放战争中绥远战役第一个大胜仗,也是贺龙同志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的一个成功范例。卓资山的解放,使绥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具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图片20.jpg 

    1945年10月,贺龙(中)率部解放卓资山

     

    1945年12月28日,绥蒙政府主席云泽(乌兰夫)、副主席杨植霖签发了政令字第X号通知:“为了纪念贺龙司令解放卓资山战争的胜利,并因该地踞有龙山之险,划定卓资山地区命名为龙胜县。以便于行政管理,将原凉城五区、凉城北四区、集宁四区、陶凉区划归龙胜县管辖”。至此,龙胜县正式建立,下辖一市五区,首任县长宋克瓒。同时,建立中共龙胜县委员会,书记杨叶澎。

     

    图片21.jpg 

    绥蒙政府建立龙胜县通知

     

    龙胜县建立后,龙胜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发动了清算、减租、增资的群众运动,清算了十几家财主富户,实行二五减租,增加了贫苦农民的收入。通过这一运动,增强了群众斗争信心,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46年9月,国民党傅作义部向卓资山发起进攻,中共守军晋绥军独一旅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击退国民党部队数十次冲锋,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解放军后来主动撤出战斗,卓资山被国民党占领,龙胜县建制随之撤销。国民党军队占领卓资山后,地主恶霸还乡团随即卷土重来,向基层党政干部、农会积极分子实行残酷报复,农会组织被迫解散,党组织活动转入地下。

    1948年9月28日,晋绥野战军一部进至三义堂,逼近卓资山,卓资山国民党守军保安团闻风而逃,解放军没放一枪一炮二次解放了卓资山。1949年2月17日,绥蒙政府令,恢复龙胜县建制,同时恢复市区建制,仍为一市5区(1949年10月设为6个区,1950年3月调整为5个区)。

     

    图片22.jpg 

    绥蒙政府恢复龙胜县建制令

     

    龙胜县恢复后,立即召开了剿匪工作会议,龙胜县委、县武委会决定,对危害极大、活动猖獗的惯匪发起全面围剿,经5个月时间,数十次战斗,将匪股大部消灭,匪徒自动投诚,或隐蔽务农,匪患稍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龙胜县委、县人民府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领导全县各族人民开展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以及“三反”“五反”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开展,巩固了人民政权,保障了国家安全,消灭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巩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片23.jpg 

    龙胜县更名为卓资县

     

    1952年5月1日,由于与广西龙胜县同名,根据政务院内务部指示,龙胜县更名为卓资县。

    1945年12月龙胜县建立至1952年5月更名,时间虽短,其间还有自动撤销和重新恢复的变故,但龙胜县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和历史意义不会消失,龙胜县将会永远记载在人类生存奋斗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史册中。

    (作者单位:中共卓资县委党校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党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记寻踪】历史上的龙胜县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刘建华  于敏

     

    龙胜县即现今卓资县,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解放初期就更名的一个行政区域。她虽然存立时间不长,但在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起过重要作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军队开始抢夺胜利果实。抗战期间,一直躲在绥西黄河后套地区的国民党第十二战区部队,集结5万余人,在日伪军配合下,沿平绥铁路东下,抢占中共绥东解放区,在占领归绥城以后,又相继占领了卓资山、集宁、丰镇、陶林、凉城、兴和等地,并企图进攻晋察冀解放区的重镇张家口,形势十分危急。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犯,中央军委指示由贺龙同志领导的晋绥野战军迅速北上,会同由聂荣臻同志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绥远战役,消灭来犯的国民党军队,将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区连成一片,造成华北解放区的有利形势。据此,贺龙立即率领晋绥野战军主力挥戈北上。10月初,到达左云、右玉地区;17日,北越长城;19日,攻占了凉城、天城;20日,攻占了新堂;24日,到达卓资山附近。卓资山紧依大青山,地势险要,平绥铁路穿城而过,东向集宁、丰镇,西达归绥、包头。两条公路北至陶林,南通凉城,是绥东交通枢纽,归绥之屏障。攻占了卓资山,就打开了归绥的大门。10月24日晚,贺龙亲自指挥晋绥野战军发起了攻打卓资山的战斗,经过一整夜的激战,第二天上午,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守军,全歼了国民党整编二十六师,毙伤敌团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俘虏少将副师长以下官兵1800人,解放了卓资山。卓资山歼灭战,是解放战争中绥远战役第一个大胜仗,也是贺龙同志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的一个成功范例。卓资山的解放,使绥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具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图片20.jpg 

    1945年10月,贺龙(中)率部解放卓资山

     

    1945年12月28日,绥蒙政府主席云泽(乌兰夫)、副主席杨植霖签发了政令字第X号通知:“为了纪念贺龙司令解放卓资山战争的胜利,并因该地踞有龙山之险,划定卓资山地区命名为龙胜县。以便于行政管理,将原凉城五区、凉城北四区、集宁四区、陶凉区划归龙胜县管辖”。至此,龙胜县正式建立,下辖一市五区,首任县长宋克瓒。同时,建立中共龙胜县委员会,书记杨叶澎。

     

    图片21.jpg 

    绥蒙政府建立龙胜县通知

     

    龙胜县建立后,龙胜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发动了清算、减租、增资的群众运动,清算了十几家财主富户,实行二五减租,增加了贫苦农民的收入。通过这一运动,增强了群众斗争信心,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46年9月,国民党傅作义部向卓资山发起进攻,中共守军晋绥军独一旅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击退国民党部队数十次冲锋,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解放军后来主动撤出战斗,卓资山被国民党占领,龙胜县建制随之撤销。国民党军队占领卓资山后,地主恶霸还乡团随即卷土重来,向基层党政干部、农会积极分子实行残酷报复,农会组织被迫解散,党组织活动转入地下。

    1948年9月28日,晋绥野战军一部进至三义堂,逼近卓资山,卓资山国民党守军保安团闻风而逃,解放军没放一枪一炮二次解放了卓资山。1949年2月17日,绥蒙政府令,恢复龙胜县建制,同时恢复市区建制,仍为一市5区(1949年10月设为6个区,1950年3月调整为5个区)。

     

    图片22.jpg 

    绥蒙政府恢复龙胜县建制令

     

    龙胜县恢复后,立即召开了剿匪工作会议,龙胜县委、县武委会决定,对危害极大、活动猖獗的惯匪发起全面围剿,经5个月时间,数十次战斗,将匪股大部消灭,匪徒自动投诚,或隐蔽务农,匪患稍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龙胜县委、县人民府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领导全县各族人民开展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以及“三反”“五反”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开展,巩固了人民政权,保障了国家安全,消灭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巩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片23.jpg 

    龙胜县更名为卓资县

     

    1952年5月1日,由于与广西龙胜县同名,根据政务院内务部指示,龙胜县更名为卓资县。

    1945年12月龙胜县建立至1952年5月更名,时间虽短,其间还有自动撤销和重新恢复的变故,但龙胜县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和历史意义不会消失,龙胜县将会永远记载在人类生存奋斗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史册中。

    (作者单位:中共卓资县委党校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党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