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资政研究】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写在“内蒙古革命史图片展”开展之际
  •    

    为深入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精彩,锡盟史志办经过一个阶段的筹划、收集资料、展板制作、解说员培训和布展,题为“以史为镜、明古鉴今——内蒙古革命史图片展”于5月中旬在锡林浩特市文化中心一楼举行开展仪式。  

    组织筹办这次图片展的主要目的,是按照教育实践活动要照好“四面镜子”的要求,为大家打造一个以“先辈先进”为镜的平台,同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顺势而为,创新载体,加大党史宣传教育,促进史志工作“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本次展览共设置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篇”;第二部分为“塞上风云”;第三部分为“抗日烽火”;第四部分为“走向胜利”。整个展览共由167块展板组成。展览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加文字说明再通过讲解,力图给人们一个直观、系统的印象,以求再现历史,让人们更好的重温和感受内蒙古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  

    1840年后,中国的“国门”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社会进入了最后黑暗的时期。内蒙古同全国一样,各族人民在水深火热、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任人宰割、四分五裂中挣扎。从那时起,多少爱国仁人志士就开始探索、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一时期,改良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主义”蜂拥而至;一阶段,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同盟会、国民党、自由党等等政党组织迅速林立。但没有一个“主义”能把黑暗的中国指向光明;也没有一个政党能改变中民民族的苦难命运。“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然而就是这个“主义”,让她的信仰者们找到了真理,成为拯救中华民族摆脱苦难的指路明灯,也因为坚信这个“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担当起了领导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从一个当时在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一大”仅有13名代表的并不起眼的“小党”,靠着信念,靠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不折不挠、艰难困苦的斗争中不断走向光明。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为共和国最早解放的地区和第一个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内蒙古革命史在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涌现出了以我们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乌兰夫、奎壁、恩克巴雅尔、李春秀等一批批革命先辈,他们为摆脱民族压迫、实现民族解放,披肝沥胆、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与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光辉时刻!  

    历史是面镜子,映前照后,启迪未来,党的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依托。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习党史、国史,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须修,而且必须修好”的指示,在新的形势下,学习党史,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以史鉴今,开创未来,以革命先辈先烈的思想和境界为榜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振兴内蒙古,为锡林郭勒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作者:内蒙古锡盟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资政研究】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写在“内蒙古革命史图片展”开展之际
  •    

    为深入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精彩,锡盟史志办经过一个阶段的筹划、收集资料、展板制作、解说员培训和布展,题为“以史为镜、明古鉴今——内蒙古革命史图片展”于5月中旬在锡林浩特市文化中心一楼举行开展仪式。  

    组织筹办这次图片展的主要目的,是按照教育实践活动要照好“四面镜子”的要求,为大家打造一个以“先辈先进”为镜的平台,同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顺势而为,创新载体,加大党史宣传教育,促进史志工作“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本次展览共设置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篇”;第二部分为“塞上风云”;第三部分为“抗日烽火”;第四部分为“走向胜利”。整个展览共由167块展板组成。展览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加文字说明再通过讲解,力图给人们一个直观、系统的印象,以求再现历史,让人们更好的重温和感受内蒙古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  

    1840年后,中国的“国门”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社会进入了最后黑暗的时期。内蒙古同全国一样,各族人民在水深火热、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任人宰割、四分五裂中挣扎。从那时起,多少爱国仁人志士就开始探索、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一时期,改良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主义”蜂拥而至;一阶段,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同盟会、国民党、自由党等等政党组织迅速林立。但没有一个“主义”能把黑暗的中国指向光明;也没有一个政党能改变中民民族的苦难命运。“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然而就是这个“主义”,让她的信仰者们找到了真理,成为拯救中华民族摆脱苦难的指路明灯,也因为坚信这个“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担当起了领导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从一个当时在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一大”仅有13名代表的并不起眼的“小党”,靠着信念,靠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不折不挠、艰难困苦的斗争中不断走向光明。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为共和国最早解放的地区和第一个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内蒙古革命史在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涌现出了以我们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乌兰夫、奎壁、恩克巴雅尔、李春秀等一批批革命先辈,他们为摆脱民族压迫、实现民族解放,披肝沥胆、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与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光辉时刻!  

    历史是面镜子,映前照后,启迪未来,党的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依托。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习党史、国史,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须修,而且必须修好”的指示,在新的形势下,学习党史,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以史鉴今,开创未来,以革命先辈先烈的思想和境界为榜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振兴内蒙古,为锡林郭勒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作者:内蒙古锡盟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