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5年  /  第四期
  • 【盟市园地】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地名的演变
  • 发布时间:2015-12-20
  • 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锡林郭勒盟行署及其所属各个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的地名几经变更。为了方便大家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迁移变化,从更广、更深的角度认识锡盟、了解锡盟,作为一名方志工作者,有必要将此作详细的介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主),以飨希望更深入了解锡盟的朋友们。

    1.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所在地锡林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人。盟行政公署位于锡林浩特市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锡林西大街。“锡林郭勒”系蒙古语,“锡林”意为“丘陵的”,“郭勒”(即“高勒”)意为“河”,合意为“丘陵之河”。目前,锡林郭勒盟辖13个旗县市区,分别是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和乌拉盖管理区。锡林郭勒盟是由历史上的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而成的。

    关于锡林郭勒盟:

    16411667年(清崇德六年至康熙六年),清政府设立阿巴嘎左、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右翼旗,乌珠穆沁左、右翼旗,浩济特左、右翼旗,苏尼特左、右翼旗等10旗和达里冈爱牧场。因10旗会盟于今锡林郭勒北岸的一个敖包岗上,故称“锡林郭勒盟”。后将这个敖包命名为“楚古拉干敖包”。“楚古拉干”系蒙古语,意为“集会”,所以现在的“锡林郭勒盟”过去称“锡林郭勒音楚古拉干”。“盟”,蒙古语称之为“爱马克”,含有“部落、宗族”之意。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设察哈尔都统,节制锡林郭勒盟10旗。

    清嘉庆年间,锡林郭勒盟会盟地迁到贝子庙;

    194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锡林郭勒盟民主政府,所在地为贝子庙;

    1953年,贝子庙更名为锡林浩特镇;

    1960年设立城镇锡林人民公社,同年又分为新华、红源城镇人民公社;

    1963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巴哈纳尔旗,所在地为锡林浩特镇;

    1979124日,阿巴哈纳尔旗更名为阿巴嘎纳尔旗;

    198310月,撤销阿巴嘎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

    关于察哈尔盟:

    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从义州迁到这里,被编为察哈尔左、右翼8旗、4牧群(12旗群)。

    1732年(清雍正十年),清政府设多伦诺尔理事厅,辖察哈尔左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4旗。

    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清政府设都统,辖察哈尔12旗群;

    1914年,民国政府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辖察哈尔12旗群;

    1929年,国民政府改察哈尔特别行政区为察哈尔省;

    1936年,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建立伪“蒙古军政府”,其中所设的察哈尔盟所在地在德化(现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

    194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所在地驻明安旗女子部(现正蓝旗宝绍代苏木恩格尔嘎查道英海日罕);

    1950年,察哈尔盟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宝昌镇;

    1958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

    2.锡林浩特市所在地: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是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市人民政府驻希日塔拉街道办事处。

    1953年,贝子庙更名为锡林浩特;

    1960年,设城镇锡林人民公社,同年分为新华、红源城镇人民公社;

    196310月,国务院批准将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部分行政区域合并设立阿巴哈纳尔旗,又将新华、红源城镇人民公社合并为锡林浩特镇,旗政府驻锡林浩特镇;

    1979124日,阿巴哈纳尔旗更名为阿巴嘎纳尔旗;

    1981年,锡林浩特镇区内设宝力根、杭盖、楚古兰、希日塔拉四个办事处。阿巴哈纳尔旗政府驻地位于宝力根街道办事处;

    198310月,撤销阿巴哈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撤销锡林浩特镇,设四个办事处,隶属锡林浩特市政府;

    1986年,锡林浩特市政府驻地迁到额尔敦街道办事处辖区的那达慕大街;

    1986年,在市区新设立额尔敦街道办事处;

    2000年,锡林浩特市政府驻地迁到希日塔拉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团结大街;

    2000年,在原锡林浩特煤矿(南煤矿)、砖瓦厂设南郊街道办事处;

    2008年,在市区新区设立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

    3.二连浩特市所在地

    “二连”系蒙古语“额仁”的谐音,原意为“斑斓”,引申义为“幻景”。因市区东北有额仁达布森淖尔(又名“额仁淖尔盐池)而得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东临苏尼特左旗,西、南与苏尼特右旗毗邻。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陆路边境口岸和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辖区总面积401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下辖一个苏木(5个嘎查)、8个社区。

    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街。

    1956年从苏尼特右旗分设二连浩特镇。

    1966年改为县级市,仍叫“二连浩特”。

    1969年划归乌兰察布盟。

    1980年复归锡林郭勒盟。

    1985年升为准地级市。

    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一类陆路口岸城市。

    4.阿巴嘎旗所在地别力古台镇:

    别力古台镇位于阿巴嘎旗中部,是阿巴嘎旗党委、政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总面积607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14个牧业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1个奶牛基地示范园区。

    1948年,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驻汗贝庙。

    1952年,西部联合旗所在地驻汗贝庙。

    1956年,阿巴嘎旗所在地驻汗贝庙。

    1966年,汗贝庙更名为新浩特镇。

    2001424日,撤销巴彦查干苏木、浑迪乌素苏木和新浩特镇,合并设立巴彦查干镇。

    200512月,撤销巴彦查干镇、宝格达乌拉苏木,合并设立别力古台镇。

    5.苏尼特左旗所在地满都拉图镇:

    满都拉图镇位于苏尼特左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全旗最大的中心镇。总面积600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所在地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共辖8个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奶牛养殖小区。

    贝勒庙又名“兴善寺”(该匾有藏文、蒙古文、满文、汉文四种文字),建于1827年,位于满都拉图镇旧址处。

    19507月,苏尼特左旗政府驻贝勒庙。

    1968年贝勒庙改为满都拉图。

    1971年,建满都拉图镇。

    1985年,在其西北方建设新址。

    2005年底,新址与旧址合并,组成新的满都拉图镇。

    6.苏尼特右旗所在地赛汉塔拉镇:

    赛汉塔拉镇位于苏尼特右旗中部,原名“花呼日音塔拉”,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是苏尼特右旗政府驻地和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旗最大的中心城镇。土地总面积为3307.4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12个社区居委会、1个生态移民示范园区和1个种畜场。

    始建于19534月,因修建集二铁路(集宁南至二连浩特)在此建站;

    195214日,集二铁路正式通车,在此设办事处,为锡盟派出机构;

    1958年撤销办事处,建赛汉塔拉人民公社。旗政府迁到此地;

    1962年,赛汉塔拉人民公社改为浩特人民委员会;

    1968年,浩特人民委员会改为浩特革委会;

    1981年,改为赛汉塔拉镇。

    7、东乌珠穆沁旗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

    乌里雅斯太镇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中部,是汉、回、满等九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集的边陲小镇,是东乌珠穆沁旗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乌里雅斯太”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杨树”。总面积5459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下辖九个嘎查、七个社区。

    1750(清乾隆十五年)称喇嘛库伦,为乌珠穆沁右翼旗地;喇嘛库伦庙始建于1781年,位于乌里雅斯太镇,是蒙古地区喇嘛教“三大库伦”之一,又名“施集庙(集惠寺)”;

    1956年划入东乌珠穆沁旗;

    1972年设城关公社;

    1984年更名为乌里雅斯太镇。

    8.西乌珠穆沁旗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

    巴拉嘎尔高勒镇位于西乌珠穆沁旗中部,辖区面积2380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有蒙、汉、回、满、达等六个民族组成。2002年进入自治区丙组“三星级文明镇”行列,2003年跨入自治区丙组“五星级文明镇”,2005年跨入“七星级”行列,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1924年,十二代乌珠穆沁右翼和硕亲王索德那木拉布丹设立旗衙门;

    1934年,“东克尔庙”(又名“乌珠穆沁王盖庙”或“王盖庙”)在此修建;

    1951年,东部联合旗政府驻地由乌兰哈拉嘎庙迁到此地;

    1956年,西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

    1958年,成立巴彦乌拉浩特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6年,改为巴彦乌拉镇;

    200511月,撤销巴彦乌拉镇、乌兰哈拉嘎苏木,与巴拉嘎尔苏木合并设立巴拉嘎尔高勒镇。

    9.镶黄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

    新宝拉格,蒙古语意为“新泉”,原名哈夏图,因坐落在低山丘陵环抱的盆地而得名,清代以前,这里没有明确的建制,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

    1935年,商都旗衙门所在地;

    1952年,商都镶黄联合旗政府所在地;

    19569月,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

    1960年,化德县划入商都镶黄旗后更名为镶黄旗,旗政府驻地设在化德,哈夏图为新宝拉格公社所在地;

    19636月,镶黄旗、化德县分设,镶黄旗人民委员会驻地又从化德镇迁回哈夏图,哈夏图更名为新宝拉格;

    1971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为新宝拉格镇。

    10.正镶白旗所在地明安图镇:

    明安图镇位于正镶白旗中南部,始建于1971,是正镶白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明安图镇是以牧业为主体,以城镇经济为辅的农村、牧区、城镇相结合的中心镇。全镇辖6个社区、25个嘎查、一个行政村、1个种畜场。原名查干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湖),以原东北侧的查干淖尔而命名。

    1956911日,正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旗政府所在地迁到查干淖尔。

    1972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3年,更名为查干淖尔镇。

    20028月,更名为明安图镇。

    11.太仆寺旗所在地宝昌镇:

    宝昌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7国道横贯全镇。全镇辖区国土总面积65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2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8个社区居委会。

    1918年,民国政府在玛拉盖庙成立太仆寺两翼招垦设治局(清丈行局),不久更名为宝昌招垦设治局,驻在大深沟(即现在的宝昌镇);

    1925年,宝昌招垦设治局更名为宝昌县;

    1936年,伪蒙疆共和国察哈尔盟宝源县政府所在地;

    19459月,中国共产党宝源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1947年,国民政府宝昌县政府所在地;

    19509月—19589月,中国共产党察哈尔盟委、行署所在地;期间19509--19569月同时为宝昌县政府所在地,19569月—19589月,同时为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

    19589月,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

    12.正蓝旗所在地上都镇:

    上都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典型草原地区。是正蓝旗党委、政府所在地,也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区域总面积1670.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7.2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牧业嘎查、6个居委会、1个菜园村、1个阿尔善图牧场。

    19462-4月,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为那日图;

    19569月,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从那日图迁到黄旗大营子;

    1972年,黄旗大营子更名为上都镇;

    1978年,上都镇更名为敦达浩特镇;

    20012月,敦达浩特镇更名为上都音高勒镇;

    20033月,上都音高勒镇更名为上都镇。

    13.多伦县所在地多伦诺尔镇:

    多伦淖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是中共多伦县委、多伦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中心。全镇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原名城关镇。“多伦”系蒙古语“多伦淖尔”的简称,“多伦”意为“七”,“淖尔”意为“湖”,“多伦淖尔”即“七个湖”的意思。汉名译为“多伦泊”,又称“七星潭”。

    多伦诺尔镇历史悠久,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清朝康熙、雍正皇帝在此先后建立汇宗寺和善因寺,俗称喇嘛庙。

    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名为兴化镇,也叫旧买卖城;

    1741年(清乾隆六年),在买卖营北面建新营,命名为新盛营,形成现在旧城区的格局;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苏蒙联军在此成立市政府,撤走后即取消。1948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建立多伦市政府;

    19495月,多伦市政府更名为城关区公所;

    19567月,城关区更名为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

    1984年,重新更名为城关镇;

    1999年,更名为多伦淖尔镇(亦称多伦诺尔)。

    14.乌拉盖管理区所在地巴彦胡硕镇:

    巴音胡硕镇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蒙古语意为富山嘴。地处大兴安岭西麓,土地总面积723.91平方公里,镇区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镇下辖三个居委会和九个嘎查村。

    1960年,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建立。

    1969年,为内蒙古建设兵团六师司令部所在地,名为东风镇。

    197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建制镇,以驻地两边的山命名为巴彦胡硕镇,隶属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办事处管理。

    1984年,隶属于东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管理。

    1993年,归乌拉盖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参考书目:

    《锡林郭勒盟志》

    《锡林浩特市志》

    《二连浩特市志》

    《阿巴嘎旗志》

    《苏尼特左旗志》

    《苏尼特右旗志》

    《东乌珠穆沁旗志》

    《西乌珠穆沁旗志》

    《镶黄旗志》

    《正镶白旗志》

    《太仆寺旗志》

    《正蓝旗志》

    《多伦县志》

    《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志》

    百度百科网页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盟市园地】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地名的演变
  • 发布时间:2015-12-20
  • 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锡林郭勒盟行署及其所属各个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的地名几经变更。为了方便大家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迁移变化,从更广、更深的角度认识锡盟、了解锡盟,作为一名方志工作者,有必要将此作详细的介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主),以飨希望更深入了解锡盟的朋友们。

    1.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所在地锡林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人。盟行政公署位于锡林浩特市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锡林西大街。“锡林郭勒”系蒙古语,“锡林”意为“丘陵的”,“郭勒”(即“高勒”)意为“河”,合意为“丘陵之河”。目前,锡林郭勒盟辖13个旗县市区,分别是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和乌拉盖管理区。锡林郭勒盟是由历史上的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而成的。

    关于锡林郭勒盟:

    16411667年(清崇德六年至康熙六年),清政府设立阿巴嘎左、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右翼旗,乌珠穆沁左、右翼旗,浩济特左、右翼旗,苏尼特左、右翼旗等10旗和达里冈爱牧场。因10旗会盟于今锡林郭勒北岸的一个敖包岗上,故称“锡林郭勒盟”。后将这个敖包命名为“楚古拉干敖包”。“楚古拉干”系蒙古语,意为“集会”,所以现在的“锡林郭勒盟”过去称“锡林郭勒音楚古拉干”。“盟”,蒙古语称之为“爱马克”,含有“部落、宗族”之意。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设察哈尔都统,节制锡林郭勒盟10旗。

    清嘉庆年间,锡林郭勒盟会盟地迁到贝子庙;

    194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锡林郭勒盟民主政府,所在地为贝子庙;

    1953年,贝子庙更名为锡林浩特镇;

    1960年设立城镇锡林人民公社,同年又分为新华、红源城镇人民公社;

    1963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巴哈纳尔旗,所在地为锡林浩特镇;

    1979124日,阿巴哈纳尔旗更名为阿巴嘎纳尔旗;

    198310月,撤销阿巴嘎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

    关于察哈尔盟:

    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从义州迁到这里,被编为察哈尔左、右翼8旗、4牧群(12旗群)。

    1732年(清雍正十年),清政府设多伦诺尔理事厅,辖察哈尔左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4旗。

    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清政府设都统,辖察哈尔12旗群;

    1914年,民国政府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辖察哈尔12旗群;

    1929年,国民政府改察哈尔特别行政区为察哈尔省;

    1936年,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建立伪“蒙古军政府”,其中所设的察哈尔盟所在地在德化(现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

    194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所在地驻明安旗女子部(现正蓝旗宝绍代苏木恩格尔嘎查道英海日罕);

    1950年,察哈尔盟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宝昌镇;

    1958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察哈尔盟,划归锡林郭勒盟。

    2.锡林浩特市所在地: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是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市人民政府驻希日塔拉街道办事处。

    1953年,贝子庙更名为锡林浩特;

    1960年,设城镇锡林人民公社,同年分为新华、红源城镇人民公社;

    196310月,国务院批准将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部分行政区域合并设立阿巴哈纳尔旗,又将新华、红源城镇人民公社合并为锡林浩特镇,旗政府驻锡林浩特镇;

    1979124日,阿巴哈纳尔旗更名为阿巴嘎纳尔旗;

    1981年,锡林浩特镇区内设宝力根、杭盖、楚古兰、希日塔拉四个办事处。阿巴哈纳尔旗政府驻地位于宝力根街道办事处;

    198310月,撤销阿巴哈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撤销锡林浩特镇,设四个办事处,隶属锡林浩特市政府;

    1986年,锡林浩特市政府驻地迁到额尔敦街道办事处辖区的那达慕大街;

    1986年,在市区新设立额尔敦街道办事处;

    2000年,锡林浩特市政府驻地迁到希日塔拉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团结大街;

    2000年,在原锡林浩特煤矿(南煤矿)、砖瓦厂设南郊街道办事处;

    2008年,在市区新区设立巴彦查干街道办事处。

    3.二连浩特市所在地

    “二连”系蒙古语“额仁”的谐音,原意为“斑斓”,引申义为“幻景”。因市区东北有额仁达布森淖尔(又名“额仁淖尔盐池)而得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东临苏尼特左旗,西、南与苏尼特右旗毗邻。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陆路边境口岸和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辖区总面积401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下辖一个苏木(5个嘎查)、8个社区。

    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街。

    1956年从苏尼特右旗分设二连浩特镇。

    1966年改为县级市,仍叫“二连浩特”。

    1969年划归乌兰察布盟。

    1980年复归锡林郭勒盟。

    1985年升为准地级市。

    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一类陆路口岸城市。

    4.阿巴嘎旗所在地别力古台镇:

    别力古台镇位于阿巴嘎旗中部,是阿巴嘎旗党委、政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总面积607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14个牧业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1个奶牛基地示范园区。

    1948年,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驻汗贝庙。

    1952年,西部联合旗所在地驻汗贝庙。

    1956年,阿巴嘎旗所在地驻汗贝庙。

    1966年,汗贝庙更名为新浩特镇。

    2001424日,撤销巴彦查干苏木、浑迪乌素苏木和新浩特镇,合并设立巴彦查干镇。

    200512月,撤销巴彦查干镇、宝格达乌拉苏木,合并设立别力古台镇。

    5.苏尼特左旗所在地满都拉图镇:

    满都拉图镇位于苏尼特左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全旗最大的中心镇。总面积600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所在地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共辖8个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奶牛养殖小区。

    贝勒庙又名“兴善寺”(该匾有藏文、蒙古文、满文、汉文四种文字),建于1827年,位于满都拉图镇旧址处。

    19507月,苏尼特左旗政府驻贝勒庙。

    1968年贝勒庙改为满都拉图。

    1971年,建满都拉图镇。

    1985年,在其西北方建设新址。

    2005年底,新址与旧址合并,组成新的满都拉图镇。

    6.苏尼特右旗所在地赛汉塔拉镇:

    赛汉塔拉镇位于苏尼特右旗中部,原名“花呼日音塔拉”,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是苏尼特右旗政府驻地和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旗最大的中心城镇。土地总面积为3307.4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12个社区居委会、1个生态移民示范园区和1个种畜场。

    始建于19534月,因修建集二铁路(集宁南至二连浩特)在此建站;

    195214日,集二铁路正式通车,在此设办事处,为锡盟派出机构;

    1958年撤销办事处,建赛汉塔拉人民公社。旗政府迁到此地;

    1962年,赛汉塔拉人民公社改为浩特人民委员会;

    1968年,浩特人民委员会改为浩特革委会;

    1981年,改为赛汉塔拉镇。

    7、东乌珠穆沁旗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

    乌里雅斯太镇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中部,是汉、回、满等九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集的边陲小镇,是东乌珠穆沁旗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乌里雅斯太”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杨树”。总面积5459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下辖九个嘎查、七个社区。

    1750(清乾隆十五年)称喇嘛库伦,为乌珠穆沁右翼旗地;喇嘛库伦庙始建于1781年,位于乌里雅斯太镇,是蒙古地区喇嘛教“三大库伦”之一,又名“施集庙(集惠寺)”;

    1956年划入东乌珠穆沁旗;

    1972年设城关公社;

    1984年更名为乌里雅斯太镇。

    8.西乌珠穆沁旗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

    巴拉嘎尔高勒镇位于西乌珠穆沁旗中部,辖区面积2380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有蒙、汉、回、满、达等六个民族组成。2002年进入自治区丙组“三星级文明镇”行列,2003年跨入自治区丙组“五星级文明镇”,2005年跨入“七星级”行列,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1924年,十二代乌珠穆沁右翼和硕亲王索德那木拉布丹设立旗衙门;

    1934年,“东克尔庙”(又名“乌珠穆沁王盖庙”或“王盖庙”)在此修建;

    1951年,东部联合旗政府驻地由乌兰哈拉嘎庙迁到此地;

    1956年,西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

    1958年,成立巴彦乌拉浩特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6年,改为巴彦乌拉镇;

    200511月,撤销巴彦乌拉镇、乌兰哈拉嘎苏木,与巴拉嘎尔苏木合并设立巴拉嘎尔高勒镇。

    9.镶黄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

    新宝拉格,蒙古语意为“新泉”,原名哈夏图,因坐落在低山丘陵环抱的盆地而得名,清代以前,这里没有明确的建制,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

    1935年,商都旗衙门所在地;

    1952年,商都镶黄联合旗政府所在地;

    19569月,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

    1960年,化德县划入商都镶黄旗后更名为镶黄旗,旗政府驻地设在化德,哈夏图为新宝拉格公社所在地;

    19636月,镶黄旗、化德县分设,镶黄旗人民委员会驻地又从化德镇迁回哈夏图,哈夏图更名为新宝拉格;

    1971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为新宝拉格镇。

    10.正镶白旗所在地明安图镇:

    明安图镇位于正镶白旗中南部,始建于1971,是正镶白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明安图镇是以牧业为主体,以城镇经济为辅的农村、牧区、城镇相结合的中心镇。全镇辖6个社区、25个嘎查、一个行政村、1个种畜场。原名查干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湖),以原东北侧的查干淖尔而命名。

    1956911日,正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旗政府所在地迁到查干淖尔。

    1972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3年,更名为查干淖尔镇。

    20028月,更名为明安图镇。

    11.太仆寺旗所在地宝昌镇:

    宝昌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7国道横贯全镇。全镇辖区国土总面积65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2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8个社区居委会。

    1918年,民国政府在玛拉盖庙成立太仆寺两翼招垦设治局(清丈行局),不久更名为宝昌招垦设治局,驻在大深沟(即现在的宝昌镇);

    1925年,宝昌招垦设治局更名为宝昌县;

    1936年,伪蒙疆共和国察哈尔盟宝源县政府所在地;

    19459月,中国共产党宝源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1947年,国民政府宝昌县政府所在地;

    19509月—19589月,中国共产党察哈尔盟委、行署所在地;期间19509--19569月同时为宝昌县政府所在地,19569月—19589月,同时为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

    19589月,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

    12.正蓝旗所在地上都镇:

    上都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典型草原地区。是正蓝旗党委、政府所在地,也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区域总面积1670.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7.2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牧业嘎查、6个居委会、1个菜园村、1个阿尔善图牧场。

    19462-4月,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为那日图;

    19569月,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从那日图迁到黄旗大营子;

    1972年,黄旗大营子更名为上都镇;

    1978年,上都镇更名为敦达浩特镇;

    20012月,敦达浩特镇更名为上都音高勒镇;

    20033月,上都音高勒镇更名为上都镇。

    13.多伦县所在地多伦诺尔镇:

    多伦淖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是中共多伦县委、多伦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中心。全镇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原名城关镇。“多伦”系蒙古语“多伦淖尔”的简称,“多伦”意为“七”,“淖尔”意为“湖”,“多伦淖尔”即“七个湖”的意思。汉名译为“多伦泊”,又称“七星潭”。

    多伦诺尔镇历史悠久,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清朝康熙、雍正皇帝在此先后建立汇宗寺和善因寺,俗称喇嘛庙。

    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名为兴化镇,也叫旧买卖城;

    1741年(清乾隆六年),在买卖营北面建新营,命名为新盛营,形成现在旧城区的格局;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苏蒙联军在此成立市政府,撤走后即取消。1948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建立多伦市政府;

    19495月,多伦市政府更名为城关区公所;

    19567月,城关区更名为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

    1984年,重新更名为城关镇;

    1999年,更名为多伦淖尔镇(亦称多伦诺尔)。

    14.乌拉盖管理区所在地巴彦胡硕镇:

    巴音胡硕镇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蒙古语意为富山嘴。地处大兴安岭西麓,土地总面积723.91平方公里,镇区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镇下辖三个居委会和九个嘎查村。

    1960年,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建立。

    1969年,为内蒙古建设兵团六师司令部所在地,名为东风镇。

    197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建制镇,以驻地两边的山命名为巴彦胡硕镇,隶属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办事处管理。

    1984年,隶属于东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管理。

    1993年,归乌拉盖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参考书目:

    《锡林郭勒盟志》

    《锡林浩特市志》

    《二连浩特市志》

    《阿巴嘎旗志》

    《苏尼特左旗志》

    《苏尼特右旗志》

    《东乌珠穆沁旗志》

    《西乌珠穆沁旗志》

    《镶黄旗志》

    《正镶白旗志》

    《太仆寺旗志》

    《正蓝旗志》

    《多伦县志》

    《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志》

    百度百科网页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