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文史博览)“莫尔格勒特”亲属
  • 在兴安盟,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古族风俗中,有一个古老的风俗,被称之为:莫尔格勒特亲属。

    “莫尔格勒特”,蒙古语的含义是:“磕头”。不管是在牧区,还是在农区,某一个蒙古族家庭中,如若有女儿要出嫁,快到了举办婚礼的时候,其父母就要给女儿找“莫尔格勒特”父母,蒙古语的含义是:磕头父母,即梳头父母。有的则是由男方的父母给未来的媳妇找“莫尔格勒特”父母。所要找的“莫尔格勒特”父母的人,必须是人品极好、心地善良、德高望众、儿女双全的人。

    “莫尔格勒特”父母,“莫尔格勒特”女儿、女婿之间的关系,是不亚于亲生父母与女儿、女婿的关系。新婚大礼自不必说,逢年过节,作为“莫尔格勒特”父母的,不是自己亲往,就是派出子女,带着礼品,去看望“莫尔格勒特”女儿。等到“莫尔格勒特”女儿有了小孩后,还经常接她与孩子“住娘家”,好吃好招待在家住上几天。

    作为“莫尔格勒特”女儿,也非常重视与“莫尔格勒特”父母以及兄弟姊妹的关系。每当新春佳节,“莫尔格勒特”父母家的成员过“本历年”,或者平日家里有红白喜事,都要前往,尽与其亲生儿女一样的责任。蒙古族有一则谚语说:“一个聪明智慧的女儿,能让全旗人成为娘家”。形容的就是这种民风。

    “莫尔格勒特”女儿的亲生父母与其“莫尔格勒特”父母之间,成为“奈吉”,蒙古语的含义是:亲家。这样两家人就确立了一种特殊的亲属关系,也就多了一份亲情。

    有的“莫尔格勒特”女儿家,因为刚刚安家立业,生活不富裕。作为“莫尔格勒特”父母、兄弟姊妹的,在生活、生产上尽量给予帮助,使她们家度过难关。笔者的一个堂妹结婚当初,生活很困难,就是在她的“莫尔格勒特”父母的帮助下,生活才逐渐好转的。因此,受到“艾里”(蒙古语:屯子)里的人们的羡慕,都称“她有一个好‘莫尔格勒特父母’……”这已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莫尔格勒特”这种古老的蒙古族风俗,已成为蒙古族群众增加亲情的一个链条。过了好些年,经历过几代人后,这种亲情还在延续着。作为晚辈的,见面后,互相问候后,就会主动提起:“我们是亲属……”“你们家××是我的姑姑(或者是姑奶奶等)……”有的指的就是这种“莫尔格勒特”亲属。在这个古老的民族看来,别人的子女,自己的子女,都是一样的。留下了“别人的自己的(子女),都是空腔子想法。”的谚语。在这里,所说的“空腔子”指的是私心。从这个蒙古族民俗中也能看出,蒙古族的心胸是那样的豁达、开朗,心地又是那样的善良、无私。

    “莫尔格勒特”这种纯朴的民风,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中延续着。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民风,已成为他们增加友谊,建立亲情的一条纽带。我想:在今天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仍然需要这种民风,这种民风仍然没有过时。

      (作者: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驻兴安盟记者站)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史博览)“莫尔格勒特”亲属
  • 在兴安盟,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古族风俗中,有一个古老的风俗,被称之为:莫尔格勒特亲属。

    “莫尔格勒特”,蒙古语的含义是:“磕头”。不管是在牧区,还是在农区,某一个蒙古族家庭中,如若有女儿要出嫁,快到了举办婚礼的时候,其父母就要给女儿找“莫尔格勒特”父母,蒙古语的含义是:磕头父母,即梳头父母。有的则是由男方的父母给未来的媳妇找“莫尔格勒特”父母。所要找的“莫尔格勒特”父母的人,必须是人品极好、心地善良、德高望众、儿女双全的人。

    “莫尔格勒特”父母,“莫尔格勒特”女儿、女婿之间的关系,是不亚于亲生父母与女儿、女婿的关系。新婚大礼自不必说,逢年过节,作为“莫尔格勒特”父母的,不是自己亲往,就是派出子女,带着礼品,去看望“莫尔格勒特”女儿。等到“莫尔格勒特”女儿有了小孩后,还经常接她与孩子“住娘家”,好吃好招待在家住上几天。

    作为“莫尔格勒特”女儿,也非常重视与“莫尔格勒特”父母以及兄弟姊妹的关系。每当新春佳节,“莫尔格勒特”父母家的成员过“本历年”,或者平日家里有红白喜事,都要前往,尽与其亲生儿女一样的责任。蒙古族有一则谚语说:“一个聪明智慧的女儿,能让全旗人成为娘家”。形容的就是这种民风。

    “莫尔格勒特”女儿的亲生父母与其“莫尔格勒特”父母之间,成为“奈吉”,蒙古语的含义是:亲家。这样两家人就确立了一种特殊的亲属关系,也就多了一份亲情。

    有的“莫尔格勒特”女儿家,因为刚刚安家立业,生活不富裕。作为“莫尔格勒特”父母、兄弟姊妹的,在生活、生产上尽量给予帮助,使她们家度过难关。笔者的一个堂妹结婚当初,生活很困难,就是在她的“莫尔格勒特”父母的帮助下,生活才逐渐好转的。因此,受到“艾里”(蒙古语:屯子)里的人们的羡慕,都称“她有一个好‘莫尔格勒特父母’……”这已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莫尔格勒特”这种古老的蒙古族风俗,已成为蒙古族群众增加亲情的一个链条。过了好些年,经历过几代人后,这种亲情还在延续着。作为晚辈的,见面后,互相问候后,就会主动提起:“我们是亲属……”“你们家××是我的姑姑(或者是姑奶奶等)……”有的指的就是这种“莫尔格勒特”亲属。在这个古老的民族看来,别人的子女,自己的子女,都是一样的。留下了“别人的自己的(子女),都是空腔子想法。”的谚语。在这里,所说的“空腔子”指的是私心。从这个蒙古族民俗中也能看出,蒙古族的心胸是那样的豁达、开朗,心地又是那样的善良、无私。

    “莫尔格勒特”这种纯朴的民风,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中延续着。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民风,已成为他们增加友谊,建立亲情的一条纽带。我想:在今天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仍然需要这种民风,这种民风仍然没有过时。

      (作者: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驻兴安盟记者站)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