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过去一直住原始的圆锥形的“斜仁柱”。搭盖“斜仁柱”一般用30~40根5米长的桦木杆,交叉搭成圆锥形的架子,冬天上面覆盖“额勒敦”(狍皮围子),夏天覆盖“铁克沙”(桦皮围子)。“斜仁柱”的门一般朝南开,冬天挂皮门帘,夏天挂用柳条编的门帘。“斜仁柱”朝门的铺位叫“玛路”,左右两侧的叫“奥路”,地中间是一堆火。“玛路”左侧悬挂4~5个桦皮盒,里边供奉着“博如坎”(神偶),右侧悬挂用马尾刺绣在狍皮上的神像。因为这里是供神的地方,只许男人坐卧,妇女是不准靠近的。右侧“奥路”是老年夫妇的席位,左侧是年轻夫妇的席位。“奥路”里侧放些桦皮箱、篓、桶和皮口袋等,装些常用的衣着、粮食、肉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个别地方已有居住简陋房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现定居,普遍居住房屋。开始是盖的土木结构的房屋,近些年都改造成砖木结构的房屋。
鄂伦春族还有两种原始建筑。“恩克那力纠哈汉”(产房),比“斜仁柱”更矮小简陋。“奥伦”是盖在深山中的高脚仓库,放肉干、粮食和不常用的东西。定居后这两种建筑都消失了。
鄂伦春人家具几乎全是轻巧耐用的桦皮制品。如“阿参”(碗)、“阿汉”(盆)、“红改”(水桶)、“阿达玛拉”(箱)、“卡米”(篓)、“奥沙”(针线盒)等。这些家具,搬家时携带非常方便。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电话:(0471)3292175 蒙1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