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5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珍珠滩】小棉袄
  •    

    奶奶在年过七旬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一针一线为大孙子的孩子缝制了一个小棉袄,是想在有生之年亲自将这小棉袄穿给自己的重孙晚辈,但这愿望没能实现,当这小棉袄被穿在她重孙女身上时,她已离开人间十三年之久。  

    这位奶奶就是我的母亲,她大孙子就是我大哥的大儿子吉日木图。  

    吉日木图年近四十盼得一个孩子,弥足珍贵,他从他老姑手中接过奶奶为他孩子留下的小棉袄后给我发了个短信:二叔,我接过奶奶给我孩子缝制的小棉袄内心激动万分,对奶奶的感激已不能用语言表达。看完短信我的内心也激起千层浪,两眼久久凝视,刹那,手机屏幕已模糊不清,从花眼镜片底下两道热泪经脸颊缓缓流下,在隐隐约约的视线中,母亲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心中不由自主地怀念起母亲,此时此刻,小棉袄已深深地温暖了我的心灵世界……  

    母亲生在旧社会,生有七个子女,孤儿寡母,多半生煎熬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年代,过早地失去家庭主人,成为了子女们的“保护神”。在她的晚年生活中,虽然有一些伤心的人和事,但迎面不断扑来一股股春天般的温暖,幸福占据了她多半个人生界面。  

    我们不能准确地揣摩她老人家缝制这个小棉袄的全部用意,但凭我对母亲的了解,她在这个小棉袄身上至少寄托了一些寓意。  

    母亲经营我们这个家几十年,在子女身上花费了人生的大量心血,寄托了全部的爱。不仅如此,她还亲自养育了大孙子吉日木图和大孙女欣欣,目睹了家族繁衍生息、后代有人之希望,对此她内心充满了希望和慰藉。当大孙子吉日木图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她渴望见到孙子的孩子,盼望有一天将亲手缝制的小棉袄穿给重孙代,实现人生四代同堂的境界。母亲应该想过,如果现实的这种境界不能够实现,可以通过迢遥相约寄托对后代的美好祝福。  

    人类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是因为有着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情感和崇高的爱。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小棉袄、短大衣、长棉裤,用勤劳的双手给了子女们人生的温度;用一把一把碾簸出来的小米、高粱、苞米碴子,给了子女们人生的营养。母亲用爱浇灌了子女的心灵,用爱呵护了子女的成长,用爱筑就了我们的家庭,用爱维系了家族的发展壮大。她老人家尽力将这个小棉袄缝制得柔软而质感、时尚而漂亮,尽管小棉袄事实上并不具备“既时尚又遮风挡雨”的使命,但她希望使传递小棉袄的子女们懂得爱的纯洁、无暇、神圣,使小棉袄的所有者这一代子孙们感受到来自遥远的温暖,聆听到远去的老人的问候,从而能够体会家族爱的珍贵,家庭相拥的温馨,爱惜生命、爱惜亲情、爱惜家族、爱惜自然、爱惜社会,当爱的践行者,当爱的传递者,让爱滋养自我,让爱保佑家族代代繁衍生息。  

    我们从小领略到了母亲的厉害,感受到了母亲对我们教育方面的特殊,那就是,严格、苛刻甚至是冷峻,按照当下的说法,常常实施“家庭暴力”。她发出一个号令,交代过一件事情,如果没按时按要求完成,后果如何,我至今回味起来都感觉“心颤意抖”。母亲教育我们要有规矩,这个家规的核心,就是家庭内部要团结、和谐,做到这一点,就要顾及全局,相互帮助,彼此提携。母亲的这个家规,在我们内心深处,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或多或少得到印证,那就是,自己以外,还要顾及其他人的期待。小棉袄影射出了老人希望后代们做有规矩的人,用规矩成就家庭、成就事业,成为社会中的一名优秀成员的心愿。  

    由于父亲过早地离世,在我的人生成长经历中,特别是家族的演进征程中,母亲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我们之所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风雨交加、日夜兼程而没有被激流冲去、没有被风雨迷失,尽管有时身处谷底、千辛万苦,但脚步不停、挺立前行,就是因为母亲的坚守和爱心、母亲的笑容和教诲就像天上的太阳温暖了我们,带来了光明。这一点在我的内心世界中,感悟的更加淋漓透彻,至今,每每想到母亲,我依旧内心充满了希望,全身注盈了力量,无论母亲多么的远去,心中永远亲近无比。在我的生命中,母亲、母爱,是永远的希望。对于母亲来讲,她的子女和家庭也曾是至高的希望。在生活岁月里,她每一天每一年都盼着子女们的成长变迁。母亲对我们寄托过的希望是现实的,是未来的,更是遥远的。她不但在我们的血液里灌注了她的基因,而且在我们的心灵里、脑海中,在我们的人生步履上,撒播了点点滴滴可浸透脊骨的希望种子。她企盼这个种子在每个子女身上生根开花结果,根生在灵魂深处,花开在旅途两边,果结在人生彼岸,希望牵着人生,人生带着希望,接纳他方的希望,也创造对方的希望,每个人都在希望中生活,也对得起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具有神奇力量的希望。小棉袄,是母亲希望的寄托,她希望小棉袄带着暖和爱,陪伴后代在爱中蕴育,在希望中成长。  

    小棉袄,给我很多联想。尽管再多联想都无法说清当事人的全部用意,但从这个事件,我至少看出母亲情和爱的真,感和悟的深,望和谋的远。幅度和深度是哲学的维度,哲学思维是人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未必都要从哲学经典中读到,深刻而正确的人生观中都能捕捉到哲学观的影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母亲的“小棉袄”告诉我们,常常看似近的事情其实很远,看似远的东西其实很近;看似无用的事情其实很有用,看似有用的东西其实都多余。人不能总看眼前和当下,不能总惦记着所谓有用的人和事,从远观角度,一切事物都可以相互转换。所谓远见,其实在近处某种程度上是在付出,是在吃亏;所谓既得,其实在远处一定程度上是在失去,是在吃亏。东西虽小,但它只要被赋予着使命、承载着情和爱、蕴含着精神和寄托,它就可以成为耀眼夺目、不可多得的传家宝……  

    小棉袄寄托了祝福,传递了爱心,延续了家规,承载了希望,唱响了呼唤。愿这个小棉袄带着情和爱,就像天地间的彩虹,永远成为她老人家和子孙后代之间时空亲缘的纽带和桥梁。  

    智慧就是这样,当人走了之后,她的言行依然闪耀在后人心中。  

    一碗奶茶、一件棉袄、一副马鞍、一顶毡房、一首长调、一湾河水、一片草原,是生活、是文化、是传承、是情爱、是故土、是未来,看来,在小棉袄背后还有大故事呢……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珍珠滩】小棉袄
  •    

    奶奶在年过七旬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一针一线为大孙子的孩子缝制了一个小棉袄,是想在有生之年亲自将这小棉袄穿给自己的重孙晚辈,但这愿望没能实现,当这小棉袄被穿在她重孙女身上时,她已离开人间十三年之久。  

    这位奶奶就是我的母亲,她大孙子就是我大哥的大儿子吉日木图。  

    吉日木图年近四十盼得一个孩子,弥足珍贵,他从他老姑手中接过奶奶为他孩子留下的小棉袄后给我发了个短信:二叔,我接过奶奶给我孩子缝制的小棉袄内心激动万分,对奶奶的感激已不能用语言表达。看完短信我的内心也激起千层浪,两眼久久凝视,刹那,手机屏幕已模糊不清,从花眼镜片底下两道热泪经脸颊缓缓流下,在隐隐约约的视线中,母亲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心中不由自主地怀念起母亲,此时此刻,小棉袄已深深地温暖了我的心灵世界……  

    母亲生在旧社会,生有七个子女,孤儿寡母,多半生煎熬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年代,过早地失去家庭主人,成为了子女们的“保护神”。在她的晚年生活中,虽然有一些伤心的人和事,但迎面不断扑来一股股春天般的温暖,幸福占据了她多半个人生界面。  

    我们不能准确地揣摩她老人家缝制这个小棉袄的全部用意,但凭我对母亲的了解,她在这个小棉袄身上至少寄托了一些寓意。  

    母亲经营我们这个家几十年,在子女身上花费了人生的大量心血,寄托了全部的爱。不仅如此,她还亲自养育了大孙子吉日木图和大孙女欣欣,目睹了家族繁衍生息、后代有人之希望,对此她内心充满了希望和慰藉。当大孙子吉日木图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她渴望见到孙子的孩子,盼望有一天将亲手缝制的小棉袄穿给重孙代,实现人生四代同堂的境界。母亲应该想过,如果现实的这种境界不能够实现,可以通过迢遥相约寄托对后代的美好祝福。  

    人类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是因为有着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情感和崇高的爱。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小棉袄、短大衣、长棉裤,用勤劳的双手给了子女们人生的温度;用一把一把碾簸出来的小米、高粱、苞米碴子,给了子女们人生的营养。母亲用爱浇灌了子女的心灵,用爱呵护了子女的成长,用爱筑就了我们的家庭,用爱维系了家族的发展壮大。她老人家尽力将这个小棉袄缝制得柔软而质感、时尚而漂亮,尽管小棉袄事实上并不具备“既时尚又遮风挡雨”的使命,但她希望使传递小棉袄的子女们懂得爱的纯洁、无暇、神圣,使小棉袄的所有者这一代子孙们感受到来自遥远的温暖,聆听到远去的老人的问候,从而能够体会家族爱的珍贵,家庭相拥的温馨,爱惜生命、爱惜亲情、爱惜家族、爱惜自然、爱惜社会,当爱的践行者,当爱的传递者,让爱滋养自我,让爱保佑家族代代繁衍生息。  

    我们从小领略到了母亲的厉害,感受到了母亲对我们教育方面的特殊,那就是,严格、苛刻甚至是冷峻,按照当下的说法,常常实施“家庭暴力”。她发出一个号令,交代过一件事情,如果没按时按要求完成,后果如何,我至今回味起来都感觉“心颤意抖”。母亲教育我们要有规矩,这个家规的核心,就是家庭内部要团结、和谐,做到这一点,就要顾及全局,相互帮助,彼此提携。母亲的这个家规,在我们内心深处,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或多或少得到印证,那就是,自己以外,还要顾及其他人的期待。小棉袄影射出了老人希望后代们做有规矩的人,用规矩成就家庭、成就事业,成为社会中的一名优秀成员的心愿。  

    由于父亲过早地离世,在我的人生成长经历中,特别是家族的演进征程中,母亲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我们之所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风雨交加、日夜兼程而没有被激流冲去、没有被风雨迷失,尽管有时身处谷底、千辛万苦,但脚步不停、挺立前行,就是因为母亲的坚守和爱心、母亲的笑容和教诲就像天上的太阳温暖了我们,带来了光明。这一点在我的内心世界中,感悟的更加淋漓透彻,至今,每每想到母亲,我依旧内心充满了希望,全身注盈了力量,无论母亲多么的远去,心中永远亲近无比。在我的生命中,母亲、母爱,是永远的希望。对于母亲来讲,她的子女和家庭也曾是至高的希望。在生活岁月里,她每一天每一年都盼着子女们的成长变迁。母亲对我们寄托过的希望是现实的,是未来的,更是遥远的。她不但在我们的血液里灌注了她的基因,而且在我们的心灵里、脑海中,在我们的人生步履上,撒播了点点滴滴可浸透脊骨的希望种子。她企盼这个种子在每个子女身上生根开花结果,根生在灵魂深处,花开在旅途两边,果结在人生彼岸,希望牵着人生,人生带着希望,接纳他方的希望,也创造对方的希望,每个人都在希望中生活,也对得起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具有神奇力量的希望。小棉袄,是母亲希望的寄托,她希望小棉袄带着暖和爱,陪伴后代在爱中蕴育,在希望中成长。  

    小棉袄,给我很多联想。尽管再多联想都无法说清当事人的全部用意,但从这个事件,我至少看出母亲情和爱的真,感和悟的深,望和谋的远。幅度和深度是哲学的维度,哲学思维是人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未必都要从哲学经典中读到,深刻而正确的人生观中都能捕捉到哲学观的影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母亲的“小棉袄”告诉我们,常常看似近的事情其实很远,看似远的东西其实很近;看似无用的事情其实很有用,看似有用的东西其实都多余。人不能总看眼前和当下,不能总惦记着所谓有用的人和事,从远观角度,一切事物都可以相互转换。所谓远见,其实在近处某种程度上是在付出,是在吃亏;所谓既得,其实在远处一定程度上是在失去,是在吃亏。东西虽小,但它只要被赋予着使命、承载着情和爱、蕴含着精神和寄托,它就可以成为耀眼夺目、不可多得的传家宝……  

    小棉袄寄托了祝福,传递了爱心,延续了家规,承载了希望,唱响了呼唤。愿这个小棉袄带着情和爱,就像天地间的彩虹,永远成为她老人家和子孙后代之间时空亲缘的纽带和桥梁。  

    智慧就是这样,当人走了之后,她的言行依然闪耀在后人心中。  

    一碗奶茶、一件棉袄、一副马鞍、一顶毡房、一首长调、一湾河水、一片草原,是生活、是文化、是传承、是情爱、是故土、是未来,看来,在小棉袄背后还有大故事呢……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