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概览  /  内蒙古大事记  /  

公元1368~1643年

  • 明(公元1368—1410年)
  • 发布时间:04-16
  • 来源:大事记
  •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闰七月  明将徐达率北伐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退出大都,由居庸北奔上都(开平)。

    八月  明军攻克大都,元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以后整个明代(公元1368年—1643年),今内蒙古地区基本上仍由蒙古各部控制居住,蒙古统治集团维持了元王朝的政权机构。明太祖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史称“北元”;以后去国号,汉文史籍中改称“鞑靼”,最高统治者称为“汗”。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六月  明将李文忠等率师北进蒙古地区,元顺帝迁往应昌(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明军攻克上都,改元上都为开平府,不久改开平卫,隶属北平都司,为明王朝北方要塞.

    八月  元顺帝屯盖里泊(今太仆寺旗南),以重兵攻大同府,欲图恢复失地,明军大败北元军,元顺帝北返。

    十月  明太祖朱元璋遣使致书招降元顺帝。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正月  明将李文忠率师克兴和,进兵察罕脑儿,执元平章竹贞。

    二月  明军攻取东胜州(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随后攻取云内(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古缄乡古城),丰州(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白塔村西南)。明王朝依元旧制,设东胜州、云内州,丰州,属大同府。

    四月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病逝于应昌。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改元宣光,是为北元昭宗。

    五月  明军攻克应昌城,爱猷识理达腊北迁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元主嫡孙买的里八刺被擒,执送明王朝。

    十月  明太祖朱元璋遣使致书爱猷识理达腊。十一月,明太祖再次遣使致书爱猷识理达腊,进行招降。

    同年  明王朝置官山等处军民千户所(在今卓资县境),安置归附的蒙古宗王札木赤。同时置忙忽军民千户所(在今河套黄河东段附近),安置元参政脱火赤等归附部众,隶绥德卫。

      同年至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为避明王朝与北元战祸,居住在今大兴安岭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人,陆续迁居黑龙江地区。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

    正月  明王朝在东胜州设东胜卫,隶属大同都卫。

      北元知院都连帖木儿率众归附明王朝。明王朝置失宝赤、五花城、斡鲁忽奴、燕只斤、瓮吉刺五千户所(在今呼和浩特市南部、伊克昭盟东北部等部分地区),羁廉其众。

    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明军于是年春分三路北征,中路徐达军,东路李文忠军,分别经今内蒙古地区进军和林(今蒙古国境),均遭北元大军堵击,失利而还。冯胜、傅友德率西路军至兰州(今甘肃省兰州市),攻取亦集乃路(今额济纳旗境),置甘肃卫(统辖有今阿拉善、额济纳旗地区)。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

    九月  明太祖朱元璋命迁东胜州、丰州、云内州等地居民至中立府(今安徽省凤阳),三州建制废。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恢复丰州,改云内为县,隶属丰州。约于明英宗正统末年(公元1450年以前),明王朝又迁徙两地民众于山西应、朔诸处(今山西省应县、朔州市地区),州、县复废。

    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四月  明军攻克兴和路(辖有今锡林郭勒盟南部、乌兰察布盟东部地区)。

    七月  明将李文忠率军攻克大宁、高州(辖有今赤峰市东南部地区),斩故元宗王朵朵失里等,至毡帽山斩鲁王,获其妃蒙哥秃。

      明正朝置察罕脑儿卫(辖有今商都县部分地区)。

    八月  明将李文忠率军至丰州,分道追击北元军队,擒获元王朝故宫12人。

    九月  明王朝遣使送买的里八刺北归。

    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

    三月  明王朝置官山卫(在今卓资县境)。

    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明王朝始置宁夏卫(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控制今阿拉善左旗部分地区)。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

    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死。其弟脱古思帖木儿继位,称乌萨哈尔汗,翌年(公元1379年)改元天元。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明军出宁夏越贺兰山,涉流沙,与北元军战于亦集乃(今额济纳旗境)。北元脱火赤、爱足等被明军俘获。

      明军进入大宁地区,改元大宁路为大宁城,不久即废。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四月  明大将军徐达率诸将及所部出塞,征北元平章乃儿不花。师至北黄河(今乌加河),夜袭灰山,得胜而归。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时北元纳哈出率20万众雄踞金山(今吉林省双辽东北)。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军冯胜率军20万众北征纳哈出,直逼金山。纳哈出被迫归降明王朝。

    八月  明王朝置大宁卫(今宁城县)。

    九月  明王朝设立大宁都指挥使司。翌年(公元1388年),改称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并分大宁卫为左、中,右三卫。不久,又增设大宁前、后二卫,称大宁五卫(辖今赤峰市南部地区)。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迁治内地,大宁卫或裁撤、或内迁,其地遂虚。

      明王朝设置新城卫(今宁城县西南),隶属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废。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

    三月  明将蓝玉率军15万由大宁进至庆州,又进军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

    四月  蓝玉率明军在捕鱼儿海子东北的北元脱古思帖木儿大汗的牙帐大败北元军。脱古思帖木儿大汗战败后率数十骑遁走和林,途中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袭杀,太子天保奴同时被杀,捏怯来和失烈门等归附明军。此后一个时期,蒙古大汗更迭频繁。

    同年  明王朝在元全宁路故地设置全宁卫(今翁牛特旗境内),安置归附的蒙古知院捏怯来部众,以捏怯来任指挥使。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大宁都指挥使司内迁,卫废。

      元王朝灭亡以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刺、兀良哈三部。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

    五月  明王设朝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三卫地域最初在今西拉木伦河以北至嫩江下游的大兴安岭东侧一带),习惯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改隶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明英宗正统(公元1436年—1449年)以后,兀良哈三卫南迁,进入大宁地区(今赤峰市和哲里木盟南部地区)。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

    明王朝分东胜卫为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翌年(公元1393年),罢东胜中、前、后三卫。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东胜诸卫迁至内地,卫城遂废。明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曾再度复置东胜卫,不久仍废。

    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

    八月  明成祖朱棣以即位遣使诏谕蒙古各部。

    同年  蒙古坤帖木儿汗死,鬼力赤即蒙古汗位。

    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正月  明成祖朱棣致书并赠礼品与鬼力赤汗及阿鲁台等,表示通使往来之意愿。

    三月  明王朝改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为大宁都指挥使司。

    同年  鬼力赤汗在阿鲁台协助下,大败瓦刺马哈木,居于兀鲁班答迷之地。

      明王朝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扶余卫,管辖今黑龙江流域包括达斡尔族在内的各族人民。

    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

      鬼力赤汗败于瓦刺,北移。

    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

    三月  明成祖朱棣遣使致书鬼力赤汗,表通使往来之意。

    五月  明成祖朱棣遣使致书鬼力赤汗部下阿鲁台,亦表通使往来之意。

    同年前后  明王朝陆续在今呼伦贝尔地区增设大批卫所。有卜刺罕卫今黑龙江讷河县东)、阮里河卫(今雅鲁河流域)、呕罕河卫(今倭肯河流域)、阿伦卫(今阿伦河流域)、只儿蛮卫(今海拉尔河流域)、坚河卫(今根河流域)、哈刺孩卫(今哈拉哈河一带)、海刺儿千户所(今海拉尔市地区)、哈拉哈所(今哈拉哈河一带)。新增卫、所统归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

    明成祖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

    鬼力赤汗为部下所废,有制本雅失里即汗位。

    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四月  明成祖朱棣遣使臣致书本雅失里汗,要求通商往还,使臣郭骥被本雅失里汗所杀。

    七月  明成祖朱棣命丘福率精兵10万北征蒙古。

    八月  阿鲁台协同本雅失里汗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上游全歼明将丘福10万之众,明军5位大将均死。蒙古鞑靼部成为明王朝的主要对手,势力南迫明边境。

    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

    二月  明成祖朱棣亲率50万大军北征本雅失里、阿鲁台,在玄石坡(今苏尼特左旗)刻铭文“维永乐八年岁次庚寅四月丁酉朔七日癸卯大明皇帝征讨胡寇将六军过此”。五月,明军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大败本雅失里。回师东进,越呼伦湖。六月,在今呼伦贝尔盟纳墨尔根河一带大败阿鲁台。循大兴安岭东南坡,过开平回到京师。

    十一月  蒙古太师阿鲁台遣使向明王朝贡马。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