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人物剪影】丹青春秋  洇润驼乡
  • 过了三关口,便是被誉为中国秘境的阿拉善了。苍苍茫茫,尽显西部地域风骨和精神。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位丹青妙笔,神韵画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行走在这片山水间,浓墨重彩,聚精会神,张扬不同凡响的色彩人生,装点自己姹紫嫣红的艺术画廊。一峰又一峰诗意盎然、灵动传神的骆驼,跃然纸上,征服西部美苑。他就是内蒙古美协会员、内蒙古书协会员、阿拉善盟美协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钮希文。  

    一位伫立在定远营古城下专注运笔泼墨的本土书画家。  

    一位在洇湿开了的水墨画上寻求美学新意的人。  

    置身于希文的画前,使人目不暇接,浓墨淡雅间,惊艳阿拉善。  

    人们通过明驼、秀水、沙漠、羊群、牧驼女、寺庙、僧人等,一幅幅惟妙惟肖,近乎天工的画面领略了这片土地的神奇,也领略了这位画家的卓尔不群。  

    希文从少年时代起,就自学素描、速写,对中国传统的白描下过很深的功夫研习,线条流畅,笔力挺拔、富于弹性,他的山水、花鸟、人物画都别有风味,功夫深厚,同时主攻各种动物,如牛、马、羊、老虎、骆驼等,而其中尤以骆驼画令人啧啧称奇。  

    阿拉善是中国著名的双峰驼之乡,有“大漠驼乡”之美誉。希文从小浸濡在驼铃牧歌的氛围里,感受大漠驼队远行的壮阔和雄浑,他常年奔走于骆驼最聚集的塔木素、乌力吉、银根的原野,夜宿牧家,观察骆驼的各种形态和特征,他甚至能在骆驼咀嚼的声音里感悟着大漠的时令节气和沙生牧草拔节的声音。在他的画室,仅近年来的骆驼速写便已逾万张了。  

    希文笔下的骆驼,赋有生命的灵性和迥异的个性,驼咀、驼步、驼峰、驼鬃,咀嚼、奔逐、休憩,皆传达出个性化的光芒,此驼非彼驼矣。  

    于是,一峰峰灵动飘逸的骆驼,都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一峰峰公驼、母驼、骟驼、驼羔、大漠驼、戈壁驼、老弱驼、年轻驼都在老钮笔下传神且迥异,彰显着大漠生灵本真的图腾。  

    他惜墨如金,寥寥几笔,一气呵成,如有神助,这些憨厚、逼真、灵动的骆驼便走下画纸,蹒跚在浩瀚的大漠里。  

    一位南人同行说:读钮大师的骆驼,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尽显大璞大琢之大手笔。  

    他真正成为内蒙古画驼第一人,被人们称为驼乡走出的骆驼画大师。  

    他的驼画源于自然,升华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形神兼备,他把每一个线条、每一处着墨都赋予坚挺的生命力,飘逸着时代的精神,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让人坠入色彩的幻觉里,感受骆驼传递的精神力量,探求雄浑苍茫的诗意骆驼,传承本土文化的历史使命。  

    他的画册,是骆驼的天堂,是沙漠之舟的港湾,是他沙漠人生的归宿。  

    希文多年栖居在巴彦浩特二道河沟的一处平房院落,在简陋洁净的画室,一支笔,一杯茶,伴着他的还有院落里几株苍翠的老榆树,门前是一条贺兰山涌流下来的二道河,潺潺不息。  

    他甘于寂寞,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顿悟,在画案上迎来一个个日落月稀,或万籁俱寂,他从小辍学,仅凭觅得齐白石、徐悲鸿几本画册反复临摹,仔细揣摩研究,秉烛达旦,吸取营养,渐入佳境。  

    希文自幼亦喜书法,以赵体入手,旁涉颜、柳、欧及北魏、汉隶,秉承二王书法艺术之精髓,博取百家之精华,其字大气从容,浑然天成,笔墨间汉魏风骨、唐宋神韵尽在其中。至今已年近古稀的他,仍然坚持每日临习名家碑帖不断。  

    上世纪七十年代纽师便有一国画作品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达百万张以上,影响颇大,其后多幅作品入选各种画集画展,之于这一切,希文皆默然、淡然。  

    近年,他多次徘徊于居延海畔,黑城子古堡,广宗寺古刹,探求人与自然之和谐之美,时希文画已从传统的写实向随心所欲的写意过渡,融入时代审美的诸多元素,作品艺术更趋明快和本土,其中以《牧驼图》、《路漫漫》、《驼乡的早晨》、《驼乡人》等为最。  

    画如其人,希文是一个儒雅淡定的人,他的画刚柔适中,水墨得当,在他的画中,能听到巴丹吉林的风声,看到查玛舞王的奔放,感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优美诗文的禅意。  

    此番画册《情满驼乡》的出版,实乃驼乡美苑一盛事、幸事、美事。  

    其子钮维的画颇有乃父风范,在攻读油画间又刻意坦培拉画法,并于2009年与同门师兄弟在北京创立坦培拉绘画工作室,自2010年6月开始“平蛋之旅”坦培拉绘画作品全国11省市巡回展。其作品追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大气、朦胧、古典,代表作有《圣徒》、《情深牧场》、《寂静》等成为“平蛋之旅”的领军人物。这次这对以画为生命的父子联袂推出的画册,已成为西部美术界佳话。钮维的探求之旅亦日趋完美。  

    戈壁的草绿了又黄了。  

    希文画了几十年画,画了几十年骆驼,如今抚摸着自己丰厚且饱满的画册,此心应足矣。  

    站在定远营城门前的钮希文和他的儿子钮维听着营盘山的瀑布,眺望紫泥湖的旧衙,看着阿拉善嬗变的每一天,激情涌澜又在色彩间开始新的探索寻觅,他们注定难以停下脚步。  

    驼乡人记住了那个在二道河沟作画的钮希文,他画的骆驼和真骆驼一模一样。  

    真可谓:日暮驼乡何处是,又见希文牧驼图……  

      (作者:内蒙古作协副主席  内蒙古签约作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人物剪影】丹青春秋  洇润驼乡
  • 过了三关口,便是被誉为中国秘境的阿拉善了。苍苍茫茫,尽显西部地域风骨和精神。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位丹青妙笔,神韵画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行走在这片山水间,浓墨重彩,聚精会神,张扬不同凡响的色彩人生,装点自己姹紫嫣红的艺术画廊。一峰又一峰诗意盎然、灵动传神的骆驼,跃然纸上,征服西部美苑。他就是内蒙古美协会员、内蒙古书协会员、阿拉善盟美协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钮希文。  

    一位伫立在定远营古城下专注运笔泼墨的本土书画家。  

    一位在洇湿开了的水墨画上寻求美学新意的人。  

    置身于希文的画前,使人目不暇接,浓墨淡雅间,惊艳阿拉善。  

    人们通过明驼、秀水、沙漠、羊群、牧驼女、寺庙、僧人等,一幅幅惟妙惟肖,近乎天工的画面领略了这片土地的神奇,也领略了这位画家的卓尔不群。  

    希文从少年时代起,就自学素描、速写,对中国传统的白描下过很深的功夫研习,线条流畅,笔力挺拔、富于弹性,他的山水、花鸟、人物画都别有风味,功夫深厚,同时主攻各种动物,如牛、马、羊、老虎、骆驼等,而其中尤以骆驼画令人啧啧称奇。  

    阿拉善是中国著名的双峰驼之乡,有“大漠驼乡”之美誉。希文从小浸濡在驼铃牧歌的氛围里,感受大漠驼队远行的壮阔和雄浑,他常年奔走于骆驼最聚集的塔木素、乌力吉、银根的原野,夜宿牧家,观察骆驼的各种形态和特征,他甚至能在骆驼咀嚼的声音里感悟着大漠的时令节气和沙生牧草拔节的声音。在他的画室,仅近年来的骆驼速写便已逾万张了。  

    希文笔下的骆驼,赋有生命的灵性和迥异的个性,驼咀、驼步、驼峰、驼鬃,咀嚼、奔逐、休憩,皆传达出个性化的光芒,此驼非彼驼矣。  

    于是,一峰峰灵动飘逸的骆驼,都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一峰峰公驼、母驼、骟驼、驼羔、大漠驼、戈壁驼、老弱驼、年轻驼都在老钮笔下传神且迥异,彰显着大漠生灵本真的图腾。  

    他惜墨如金,寥寥几笔,一气呵成,如有神助,这些憨厚、逼真、灵动的骆驼便走下画纸,蹒跚在浩瀚的大漠里。  

    一位南人同行说:读钮大师的骆驼,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尽显大璞大琢之大手笔。  

    他真正成为内蒙古画驼第一人,被人们称为驼乡走出的骆驼画大师。  

    他的驼画源于自然,升华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形神兼备,他把每一个线条、每一处着墨都赋予坚挺的生命力,飘逸着时代的精神,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让人坠入色彩的幻觉里,感受骆驼传递的精神力量,探求雄浑苍茫的诗意骆驼,传承本土文化的历史使命。  

    他的画册,是骆驼的天堂,是沙漠之舟的港湾,是他沙漠人生的归宿。  

    希文多年栖居在巴彦浩特二道河沟的一处平房院落,在简陋洁净的画室,一支笔,一杯茶,伴着他的还有院落里几株苍翠的老榆树,门前是一条贺兰山涌流下来的二道河,潺潺不息。  

    他甘于寂寞,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顿悟,在画案上迎来一个个日落月稀,或万籁俱寂,他从小辍学,仅凭觅得齐白石、徐悲鸿几本画册反复临摹,仔细揣摩研究,秉烛达旦,吸取营养,渐入佳境。  

    希文自幼亦喜书法,以赵体入手,旁涉颜、柳、欧及北魏、汉隶,秉承二王书法艺术之精髓,博取百家之精华,其字大气从容,浑然天成,笔墨间汉魏风骨、唐宋神韵尽在其中。至今已年近古稀的他,仍然坚持每日临习名家碑帖不断。  

    上世纪七十年代纽师便有一国画作品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达百万张以上,影响颇大,其后多幅作品入选各种画集画展,之于这一切,希文皆默然、淡然。  

    近年,他多次徘徊于居延海畔,黑城子古堡,广宗寺古刹,探求人与自然之和谐之美,时希文画已从传统的写实向随心所欲的写意过渡,融入时代审美的诸多元素,作品艺术更趋明快和本土,其中以《牧驼图》、《路漫漫》、《驼乡的早晨》、《驼乡人》等为最。  

    画如其人,希文是一个儒雅淡定的人,他的画刚柔适中,水墨得当,在他的画中,能听到巴丹吉林的风声,看到查玛舞王的奔放,感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优美诗文的禅意。  

    此番画册《情满驼乡》的出版,实乃驼乡美苑一盛事、幸事、美事。  

    其子钮维的画颇有乃父风范,在攻读油画间又刻意坦培拉画法,并于2009年与同门师兄弟在北京创立坦培拉绘画工作室,自2010年6月开始“平蛋之旅”坦培拉绘画作品全国11省市巡回展。其作品追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大气、朦胧、古典,代表作有《圣徒》、《情深牧场》、《寂静》等成为“平蛋之旅”的领军人物。这次这对以画为生命的父子联袂推出的画册,已成为西部美术界佳话。钮维的探求之旅亦日趋完美。  

    戈壁的草绿了又黄了。  

    希文画了几十年画,画了几十年骆驼,如今抚摸着自己丰厚且饱满的画册,此心应足矣。  

    站在定远营城门前的钮希文和他的儿子钮维听着营盘山的瀑布,眺望紫泥湖的旧衙,看着阿拉善嬗变的每一天,激情涌澜又在色彩间开始新的探索寻觅,他们注定难以停下脚步。  

    驼乡人记住了那个在二道河沟作画的钮希文,他画的骆驼和真骆驼一模一样。  

    真可谓:日暮驼乡何处是,又见希文牧驼图……  

      (作者:内蒙古作协副主席  内蒙古签约作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