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专稿】王铎与内蒙古网球运动
  • 内蒙古网球运动的创始人  

    王铎曾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自治区网球协会的第一任主席。他是网球爱好者,自治区网球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自治区网球运动开展得较好,是与他关心、支持分不开的。记得是在60多年前,1951年的开春,我在乌兰浩特市东部区党委机关网球场上第一次见到王铎。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东部区党委政策研究室的同事,在机关水泥场地上看到几个人在活动,就去看热闹。有人说这是网球场,打的是网球,其中有一位首长在挥拍打球。我的同事随口说:“嗨,这个老头还会打球?”这话被他听到了,他回过头来对着我们说:“怎么,老头就不能打球啦!”当时我很惊讶,我们是用蒙语讲的,怎么他还懂蒙语呢。后来我才知道,王铎同志毕业于东北大学边疆系,学过蒙文蒙语,不但能听懂蒙语,还审蒙文文稿。  

    在球场上见到王铎同志之后不久,时任东部区党委组织部部长齐永存同志找我谈话说,组织上决定要你给王铎书记当秘书,我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就这样,我给这位爱好网球的王书记当了14年的秘书。我跟着他学打网球,渐渐地也迷恋上了网球运动,开始了我近半个世纪的网球生涯。王铎同志在东部区党委书记任上工作5年,他又兼任东部区行政公署主任,而且当时又处在抗美援朝时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那几年他再也没有出现在网球场上。  

    1955年5月,王铎调来内蒙古党委任书记,分管农村牧区工作,经常下乡。后来又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总是能挤出时间打网球,管网球方面的事。他关心党委机关的网球运动,让我找来十几个年轻的同志和他一起学打网球,有翻译处的那木斯来、宣传部的宝祥等两位处长,还有富珠、旦森、丹巴、宝力高等同志。我们在党委机关找一片空地,大家动手平整场地,王铎同志也和我们一块儿干部。我们从呼市大马路体育场借来旧网柱和球网,我用王铎讲话、文章稿费买了十个五元钱一把的木质网球拍子和网球,发给大家练打球。1956年成立了呼和浩特网球协会,我出任主席,管理呼和浩特地区网球事宜。这个组织成立一年多,自治区网球协会就成立了。大家一致推举王铎同志担任主席,我和包头市凌流、伊克昭盟乌力吉仓等同志任副主席。协会的宗旨是把网球运动推向全区。王铎同志采取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互动交流的办法,带领党委机关打球的同志到内蒙古军区、呼铁局等单位打球。然后再从呼市地区选出网球打得较好的同志到包头、伊盟打球。这种互动交流,推动了内蒙古各地网球运动的迅速发展。他还借下乡工作的机会,到通辽和昭乌达、锡林郭勒、阿拉善盟等地,边工作,边打球。人们看到自治区党委书记来打球,大家的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了。他到哪个盟市,哪个盟市的网球运动就能很快发动起来。各地行动之快,出乎我们意料,没用几年时间,就把全区网球运动普及起来。他还采取“普及提高相结合”,“以老带中”,举办各种网球比赛,聘请教练,培养教练员、裁判员等方式,发展网球人口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球水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自治区的网球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参加网球运动的人数达3万多人,网球场馆700多处。  

    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承办了第一届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发起人是王铎同志。1982、1983年分别由北京和上海承办全国老年网球赛,王铎同志都以内蒙古代表队顾问名义参加赛事活动。上海网球邀请赛内蒙古代表队领队是我,副领队高学武(自治区体委副主任)、凌流(包头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顾问除王铎外,还有金墨言(内蒙古顾问委员会常委)、李红(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练员义和,队员:陈天亮、李泽北、宝木仓、姜亦强(医学院教授)、兰乾福(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主委)、丹巴、丹申等。解放军队15人中有6位是将军,顾问吕正操是上将军衔。内蒙古军区队的巴图(军分区政委)、博彦达来(军分区副司令)代表解放军队参加了全国老年网球赛。党中央领导万里、李瑞环都是网球爱好者,他们也去观看全国老年网球比赛。198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观看北京老年网球赛,在北京队和内蒙古队比赛时,他从看台上走下去给北京队当场外指导。全国老年邀请赛共办了九届,参赛队最多时达到32个队。1989年后,改为分区赛。王铎同志与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张青季、党中央直属机关段子俊、何纯勃二位副部长共同倡议举办华北老年网球邀请赛,这项赛事活动至今还在延续着。当时自治区网球运动相比全国各省市,无论从普及面,参加人数,场地等等,列各省之首。中国网球协会主席吕正操同志说:“内蒙网球开展得很好,对全国有推动”。  

    王铎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网球运动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内蒙古网球协会的工作,不管是大事小事他都放在心上,网协的会议和一切活动他都挤出时间参加。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承办第一届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时,他白天在自治区党委开会,晚上参加赛事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赛事活动中的问题。  

    我从1956年起参与自治区网协领导工作,到2008年2月(退出网协一线工作,当选为自治区网协名誉副主席),一直担任着历届自治区网协副主席,算起来足有40多年了,称得上是个“老网球工作者”。我感到在王铎同志领导下工作,心情愉快,干劲十足。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王铎同志为内蒙古网球运动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内蒙古网球运动的每一步发展,都浸透着他的心血,蕴含着他对内蒙古大地的一片深情,饱蘸出他对一生钟爱的网球运动的赤诚大爱。  

       

      积极倡导群众体育  

    内蒙古的网球运动是业余群众体育,不同于专业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强调重在参与,把普及放在第一位,广泛的全民性是群众体育的生命所在。内蒙古的网球运动,在各项球类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由最初时几十人、几百人,到20世纪末达到6万多人,居全国首位。包头市一机厂建有30片网球场,到工间休息时有上百人在网球场上排队打球。厂网协一次拿出100把较高档次的球拍,不大功夫就被抢购一空。自治区旗县以上单位都设有网球协会,全区有1000多片网球场馆,保证广大干部群众参加网球运动。自治区参加网球活动的人范围很广,各行各业都有,特别是在职的领导干部中爱好者较多。巴图巴根、刘作会、、任亚平等领导人也在其中。呼市队的教练员是场地工;呼铁局队的姜元德是火车司机,丁春志是列车长,他俩都代表全国火车头队参加全国和华北老年网球比赛。内蒙古参加网球活动的人员当中少数民族队员占有很大比重,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这也与王铎同志的率先倡导有关。如内蒙古军区第三干休所网球队,队员20多人中全部是少数民族。1994年10月,我带领这个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全国第五届西南西北十省区老年网球比赛,全队14人,除外借的两名女队员,12名队员都是蒙古族,并在参赛的十个队中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全区参加网球活动的女同志也不少。我们要求参加全区网球比赛的各队都要有女队员。内蒙古队的张桂芝、代辉、杜丽玛,呼铁局的孔明芳等人参加华北和全国老年网球赛,均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坚持群众体育的正确方向,使内蒙古的网球运动能够既快又好地健康发展,自治区网球协会因此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重视网球协会领导班子建设  

    重视和加强各盟市网协领导班子建设,是王铎同志的一贯要求。包头市、赤峰市网协领导班子配备比较强,在包头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凌流同志任包头网协主席期间,包头市各厂矿企业网球领导班子都很得力。包头市能积极承办自治区网协或全国网管中心委托的多项赛事活动,并且都能办得很好。赤峰市网协领导班子中有市委第一书记,市人大、政协的几位领导、军分区政委等六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同志,他们轮流主持网协的日常工作。阿拉善盟是我区边远的戈壁沙漠地区,但阿盟网协由盟委副书记高阴华同志任主席,网球运动普及较好。阿盟在吉兰太盐场成功举办了全区健康杯老年网球邀请赛。全区除几个纯牧业地区,旗县以上单位全部组建网协领导机构,开展和普及了网球运动。在王铎同志主动退出自治区网球协会主席之后,历届自治区网协的领导班子工作成绩也很突出。赵俞廷同志是个老同志,很注重搞好团结,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哈伦同志敢说敢为,是个实干家,为内蒙网球运动出了大力;乌力吉同志是少数民族企业家,改革创新。在他领导下,自治区网球运动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区网球人口超过6万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赤峰市三市,网球人口都超过一万人。自治区网协举办了各种国际国内的网球赛事活动,网协的工作重心进一步向基层发展,兴安盟扎赉特旗举办了全区旗县网球赛。  

        

    广泛开展网球赛事活动  

    广泛开展网球赛事活动,是进一步普及提高网球运动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全区每年举办自治区老年健康杯网球邀请赛,各盟市、大专院校、大厂矿企业及各大单位都相继每年轮流举办这一赛事活动,已经形成制度。自治区各种形式的网球赛事活动频繁,有老年网球赛,有大专院校教职员工网球比赛,有中青年网球比赛,有妇女“三八”网球赛和内蒙古直属机关公仆杯网球赛(在职厅局领导干部参加)。老年比赛中还分年龄界别的网球比赛,我和原兴安盟副盟长孟宪国同志搭档,取得了2003年3月内蒙古直属机关70年龄组冠军。内蒙古自治区还派队参加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和华北区的比赛,同时我们还参加十省区的老年网球邀请赛。华北赛区老年网球比赛每年举办一次,各省市区轮流举办。各种网球赛事繁多,给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了机会,为内蒙古自治区网球运动的普及提高创造了重要条件。  

        

    开展中青年网球运动  

    王铎同志对中青年和少年网球运动给予很大的希望和关怀。全区定期举办中青年网球赛和大学生网球赛事活动,王铎同志都挤时间观看比赛。全区大批中青年已经成为自治区网球运动的骨干力量。自治区网协在包头开办青少年网球学校,凡王铎同志到包头,都去网校看望学员。该校有300多名学生,其中有200多人得益于网球成绩而顺利升入高中和大专,还有2人进入国家网球青年队;有20多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担当陪打员;还有人在大连、合肥等地担当网球教练员。自治区积极倡导各大专院校开设网球课,全区有10所高校开设了网球选修课,参加网球运动的学生达到3000多人。  

        

    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自治区网球运动发展很快,网球队伍不断扩大,几万人的网球队伍自身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王铎同志非常重视网球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他经常对我们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要求我们加强群众观点和维护团结、加强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他常讲:我们是搞业余网球运动的,当然要工作第一;参加网球运动的人,中老年为多,大家注意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王铎同志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1973年3月,结束了对王铎同志的军管。他回到呼市后的一段时间,还没有恢复他的工作。没有车坐,他就座公交车去球场打球。有时我借车接送他去球场,有时让球友陈志伟同志用自行车送他回家。王铎很注意团结老教授、医生和高级知识分子,如内蒙古医学院副院长欧阳扑、医学院骨外科主任王唯革、农牧学院兰乾福(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主委)、师大的李光华教授、内大的时树简教授等,并与他们一块打球,相处很好。他们当中有的同志还参加自治区网协的领导工作。勤俭办赛事是内蒙古网球运动的一个好传统。内蒙古各种网球赛事很多,但没有财政拨款,都由承办盟市或大单位自筹解决。1981年自治区承办第一届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所需场地、外地队员住宿费等费用,是由交通厅、呼铁局和呼市解决的。各种赛事从不搞宴请,最多在比赛结束时加几个菜,改善伙食了。也争取社会上一些赞助,但数额不大,轻易不敢花这点钱。我们这些做网球工作多年的人,不取分文补贴报酬,出外参加赛事活动,一切费用自理。自治区网协当初一无编制,二无经费,三无办公地点,在这种条件下坚持工作,真是难能可贵。  

        

    学习先进,不断进步  

    学习先进省市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治区网球运动水平。王铎同志采取了“请进来,派出去”方法,很有效果。曾邀请天津、北京、上海、四川等省市区老年网球队来我区进行友谊比赛,我们也派队去上述省市区打球,学习他们发展网球运动的经验。1992年春,以自治区政协和自治区网球协会名义邀请香港老年网球队来我区参观访问。1993年3月,自治区派出了以内蒙古政协副主席暴彦巴图为顾问,内蒙古政协秘书长、自治区网协主席哈伦为领队的内蒙古代表队赴香港回访,我和包头市网协主席凌流同志为副领队,教练员为宋香波,队员有乌力吉仓、乌日根、赵风德、王海龙、张成文、刘惠林、巴图、欧阳明、宝力高、张桂芝、杜丽玛、罗孝逞、谢懋建、樊三唯等。香港网球场地设施非常现代,很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参观了代表队驻地香港体育学院网球场,并在有百年历史的三C会馆网球馆场地与香港老年队员进行友谊比赛,学到了许多东西。  

    王铎同志虽然驾鹤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包括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内蒙古网球事业,正在传承发展壮大着,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稿】王铎与内蒙古网球运动
  • 内蒙古网球运动的创始人  

    王铎曾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自治区网球协会的第一任主席。他是网球爱好者,自治区网球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自治区网球运动开展得较好,是与他关心、支持分不开的。记得是在60多年前,1951年的开春,我在乌兰浩特市东部区党委机关网球场上第一次见到王铎。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东部区党委政策研究室的同事,在机关水泥场地上看到几个人在活动,就去看热闹。有人说这是网球场,打的是网球,其中有一位首长在挥拍打球。我的同事随口说:“嗨,这个老头还会打球?”这话被他听到了,他回过头来对着我们说:“怎么,老头就不能打球啦!”当时我很惊讶,我们是用蒙语讲的,怎么他还懂蒙语呢。后来我才知道,王铎同志毕业于东北大学边疆系,学过蒙文蒙语,不但能听懂蒙语,还审蒙文文稿。  

    在球场上见到王铎同志之后不久,时任东部区党委组织部部长齐永存同志找我谈话说,组织上决定要你给王铎书记当秘书,我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就这样,我给这位爱好网球的王书记当了14年的秘书。我跟着他学打网球,渐渐地也迷恋上了网球运动,开始了我近半个世纪的网球生涯。王铎同志在东部区党委书记任上工作5年,他又兼任东部区行政公署主任,而且当时又处在抗美援朝时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那几年他再也没有出现在网球场上。  

    1955年5月,王铎调来内蒙古党委任书记,分管农村牧区工作,经常下乡。后来又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总是能挤出时间打网球,管网球方面的事。他关心党委机关的网球运动,让我找来十几个年轻的同志和他一起学打网球,有翻译处的那木斯来、宣传部的宝祥等两位处长,还有富珠、旦森、丹巴、宝力高等同志。我们在党委机关找一片空地,大家动手平整场地,王铎同志也和我们一块儿干部。我们从呼市大马路体育场借来旧网柱和球网,我用王铎讲话、文章稿费买了十个五元钱一把的木质网球拍子和网球,发给大家练打球。1956年成立了呼和浩特网球协会,我出任主席,管理呼和浩特地区网球事宜。这个组织成立一年多,自治区网球协会就成立了。大家一致推举王铎同志担任主席,我和包头市凌流、伊克昭盟乌力吉仓等同志任副主席。协会的宗旨是把网球运动推向全区。王铎同志采取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互动交流的办法,带领党委机关打球的同志到内蒙古军区、呼铁局等单位打球。然后再从呼市地区选出网球打得较好的同志到包头、伊盟打球。这种互动交流,推动了内蒙古各地网球运动的迅速发展。他还借下乡工作的机会,到通辽和昭乌达、锡林郭勒、阿拉善盟等地,边工作,边打球。人们看到自治区党委书记来打球,大家的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了。他到哪个盟市,哪个盟市的网球运动就能很快发动起来。各地行动之快,出乎我们意料,没用几年时间,就把全区网球运动普及起来。他还采取“普及提高相结合”,“以老带中”,举办各种网球比赛,聘请教练,培养教练员、裁判员等方式,发展网球人口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球水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自治区的网球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参加网球运动的人数达3万多人,网球场馆700多处。  

    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承办了第一届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发起人是王铎同志。1982、1983年分别由北京和上海承办全国老年网球赛,王铎同志都以内蒙古代表队顾问名义参加赛事活动。上海网球邀请赛内蒙古代表队领队是我,副领队高学武(自治区体委副主任)、凌流(包头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顾问除王铎外,还有金墨言(内蒙古顾问委员会常委)、李红(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练员义和,队员:陈天亮、李泽北、宝木仓、姜亦强(医学院教授)、兰乾福(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主委)、丹巴、丹申等。解放军队15人中有6位是将军,顾问吕正操是上将军衔。内蒙古军区队的巴图(军分区政委)、博彦达来(军分区副司令)代表解放军队参加了全国老年网球赛。党中央领导万里、李瑞环都是网球爱好者,他们也去观看全国老年网球比赛。198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观看北京老年网球赛,在北京队和内蒙古队比赛时,他从看台上走下去给北京队当场外指导。全国老年邀请赛共办了九届,参赛队最多时达到32个队。1989年后,改为分区赛。王铎同志与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张青季、党中央直属机关段子俊、何纯勃二位副部长共同倡议举办华北老年网球邀请赛,这项赛事活动至今还在延续着。当时自治区网球运动相比全国各省市,无论从普及面,参加人数,场地等等,列各省之首。中国网球协会主席吕正操同志说:“内蒙网球开展得很好,对全国有推动”。  

    王铎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网球运动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内蒙古网球协会的工作,不管是大事小事他都放在心上,网协的会议和一切活动他都挤出时间参加。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承办第一届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时,他白天在自治区党委开会,晚上参加赛事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赛事活动中的问题。  

    我从1956年起参与自治区网协领导工作,到2008年2月(退出网协一线工作,当选为自治区网协名誉副主席),一直担任着历届自治区网协副主席,算起来足有40多年了,称得上是个“老网球工作者”。我感到在王铎同志领导下工作,心情愉快,干劲十足。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王铎同志为内蒙古网球运动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内蒙古网球运动的每一步发展,都浸透着他的心血,蕴含着他对内蒙古大地的一片深情,饱蘸出他对一生钟爱的网球运动的赤诚大爱。  

       

      积极倡导群众体育  

    内蒙古的网球运动是业余群众体育,不同于专业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强调重在参与,把普及放在第一位,广泛的全民性是群众体育的生命所在。内蒙古的网球运动,在各项球类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由最初时几十人、几百人,到20世纪末达到6万多人,居全国首位。包头市一机厂建有30片网球场,到工间休息时有上百人在网球场上排队打球。厂网协一次拿出100把较高档次的球拍,不大功夫就被抢购一空。自治区旗县以上单位都设有网球协会,全区有1000多片网球场馆,保证广大干部群众参加网球运动。自治区参加网球活动的人范围很广,各行各业都有,特别是在职的领导干部中爱好者较多。巴图巴根、刘作会、、任亚平等领导人也在其中。呼市队的教练员是场地工;呼铁局队的姜元德是火车司机,丁春志是列车长,他俩都代表全国火车头队参加全国和华北老年网球比赛。内蒙古参加网球活动的人员当中少数民族队员占有很大比重,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这也与王铎同志的率先倡导有关。如内蒙古军区第三干休所网球队,队员20多人中全部是少数民族。1994年10月,我带领这个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全国第五届西南西北十省区老年网球比赛,全队14人,除外借的两名女队员,12名队员都是蒙古族,并在参赛的十个队中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全区参加网球活动的女同志也不少。我们要求参加全区网球比赛的各队都要有女队员。内蒙古队的张桂芝、代辉、杜丽玛,呼铁局的孔明芳等人参加华北和全国老年网球赛,均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坚持群众体育的正确方向,使内蒙古的网球运动能够既快又好地健康发展,自治区网球协会因此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重视网球协会领导班子建设  

    重视和加强各盟市网协领导班子建设,是王铎同志的一贯要求。包头市、赤峰市网协领导班子配备比较强,在包头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凌流同志任包头网协主席期间,包头市各厂矿企业网球领导班子都很得力。包头市能积极承办自治区网协或全国网管中心委托的多项赛事活动,并且都能办得很好。赤峰市网协领导班子中有市委第一书记,市人大、政协的几位领导、军分区政委等六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同志,他们轮流主持网协的日常工作。阿拉善盟是我区边远的戈壁沙漠地区,但阿盟网协由盟委副书记高阴华同志任主席,网球运动普及较好。阿盟在吉兰太盐场成功举办了全区健康杯老年网球邀请赛。全区除几个纯牧业地区,旗县以上单位全部组建网协领导机构,开展和普及了网球运动。在王铎同志主动退出自治区网球协会主席之后,历届自治区网协的领导班子工作成绩也很突出。赵俞廷同志是个老同志,很注重搞好团结,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哈伦同志敢说敢为,是个实干家,为内蒙网球运动出了大力;乌力吉同志是少数民族企业家,改革创新。在他领导下,自治区网球运动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区网球人口超过6万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赤峰市三市,网球人口都超过一万人。自治区网协举办了各种国际国内的网球赛事活动,网协的工作重心进一步向基层发展,兴安盟扎赉特旗举办了全区旗县网球赛。  

        

    广泛开展网球赛事活动  

    广泛开展网球赛事活动,是进一步普及提高网球运动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全区每年举办自治区老年健康杯网球邀请赛,各盟市、大专院校、大厂矿企业及各大单位都相继每年轮流举办这一赛事活动,已经形成制度。自治区各种形式的网球赛事活动频繁,有老年网球赛,有大专院校教职员工网球比赛,有中青年网球比赛,有妇女“三八”网球赛和内蒙古直属机关公仆杯网球赛(在职厅局领导干部参加)。老年比赛中还分年龄界别的网球比赛,我和原兴安盟副盟长孟宪国同志搭档,取得了2003年3月内蒙古直属机关70年龄组冠军。内蒙古自治区还派队参加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和华北区的比赛,同时我们还参加十省区的老年网球邀请赛。华北赛区老年网球比赛每年举办一次,各省市区轮流举办。各种网球赛事繁多,给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了机会,为内蒙古自治区网球运动的普及提高创造了重要条件。  

        

    开展中青年网球运动  

    王铎同志对中青年和少年网球运动给予很大的希望和关怀。全区定期举办中青年网球赛和大学生网球赛事活动,王铎同志都挤时间观看比赛。全区大批中青年已经成为自治区网球运动的骨干力量。自治区网协在包头开办青少年网球学校,凡王铎同志到包头,都去网校看望学员。该校有300多名学生,其中有200多人得益于网球成绩而顺利升入高中和大专,还有2人进入国家网球青年队;有20多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担当陪打员;还有人在大连、合肥等地担当网球教练员。自治区积极倡导各大专院校开设网球课,全区有10所高校开设了网球选修课,参加网球运动的学生达到3000多人。  

        

    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自治区网球运动发展很快,网球队伍不断扩大,几万人的网球队伍自身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王铎同志非常重视网球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他经常对我们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要求我们加强群众观点和维护团结、加强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他常讲:我们是搞业余网球运动的,当然要工作第一;参加网球运动的人,中老年为多,大家注意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王铎同志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1973年3月,结束了对王铎同志的军管。他回到呼市后的一段时间,还没有恢复他的工作。没有车坐,他就座公交车去球场打球。有时我借车接送他去球场,有时让球友陈志伟同志用自行车送他回家。王铎很注意团结老教授、医生和高级知识分子,如内蒙古医学院副院长欧阳扑、医学院骨外科主任王唯革、农牧学院兰乾福(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主委)、师大的李光华教授、内大的时树简教授等,并与他们一块打球,相处很好。他们当中有的同志还参加自治区网协的领导工作。勤俭办赛事是内蒙古网球运动的一个好传统。内蒙古各种网球赛事很多,但没有财政拨款,都由承办盟市或大单位自筹解决。1981年自治区承办第一届全国老年网球邀请赛,所需场地、外地队员住宿费等费用,是由交通厅、呼铁局和呼市解决的。各种赛事从不搞宴请,最多在比赛结束时加几个菜,改善伙食了。也争取社会上一些赞助,但数额不大,轻易不敢花这点钱。我们这些做网球工作多年的人,不取分文补贴报酬,出外参加赛事活动,一切费用自理。自治区网协当初一无编制,二无经费,三无办公地点,在这种条件下坚持工作,真是难能可贵。  

        

    学习先进,不断进步  

    学习先进省市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治区网球运动水平。王铎同志采取了“请进来,派出去”方法,很有效果。曾邀请天津、北京、上海、四川等省市区老年网球队来我区进行友谊比赛,我们也派队去上述省市区打球,学习他们发展网球运动的经验。1992年春,以自治区政协和自治区网球协会名义邀请香港老年网球队来我区参观访问。1993年3月,自治区派出了以内蒙古政协副主席暴彦巴图为顾问,内蒙古政协秘书长、自治区网协主席哈伦为领队的内蒙古代表队赴香港回访,我和包头市网协主席凌流同志为副领队,教练员为宋香波,队员有乌力吉仓、乌日根、赵风德、王海龙、张成文、刘惠林、巴图、欧阳明、宝力高、张桂芝、杜丽玛、罗孝逞、谢懋建、樊三唯等。香港网球场地设施非常现代,很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参观了代表队驻地香港体育学院网球场,并在有百年历史的三C会馆网球馆场地与香港老年队员进行友谊比赛,学到了许多东西。  

    王铎同志虽然驾鹤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包括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内蒙古网球事业,正在传承发展壮大着,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