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五期
  • (志鉴论坛)地方志事业服务科学发展论
  •     张家港市是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其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全国过硬的先进典型,是国家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第一个县级市。地方志事业如何紧紧围绕张家港市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总目标,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必须确立三种理念,即:确立超越前人的理念,创新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思路:确立求真务实的理念,夯实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根基;确立修志为用的理念,拓展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一、确立超越前人的理念,创新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①。地方志事业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目标任务定位在哪里,地方志事业又如何服务科学发展?

            首先,要有超越前人的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思路。超前的理念来自哪里,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1939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②七十年之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③为什么我们党要反复强调学习问题?这是因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习成熟的修志理论和修成的精品志书,学习前人成功的修志方法与经验是修志人永恒的追求。志书为百年大业、千年正史。从这个意义讲,唯有勤奋学习,科学严谨,孜孜以求,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有超前的理念,才能有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编修志书,百年大业,千年大计。我们这一代人有幸参与二轮修志事业,是盛世逢盛事,几十年一遇,有国家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作依据,有《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作规范,有省、市编修地方志书的具体指导意见,有地方志管理机构制定的各种编修志书制度规章,有热心地方志事业的同仁们的艰辛劳作。这些均是二轮修志的完备“硬件”,而二轮修志事业,恰如一项纷繁浩轶的文化系统工程,无论是二轮修志的决策机构、决策者,还是二轮修志的编修者,众人修志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个参与者,必须要在二轮修志中确立超前的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思路。二轮修志已启动三年多,众人修志、专家成志的传统我们要坚守,以人为本、彰显特色是二轮修志的时代追求。其次,要有科学的编纂方法,彰显志书的时代亮色。改革开放三十年,决定了二轮修志不仅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事情,而同样应该是各单位、各部门的事,是全社会、全体国民的事情。这就决定了编修志书既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是动静结合的。要以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和科学的编纂方法,融入区域特点、地方特色,彰显二轮志书的时代特色与亮点。二轮修志区别于前志的编修不仅在于志书的编纂规范上已有许多异同,且二轮修志资料的富有也不是任何前志可及的,这就决定了二轮修志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前志、前人所没有遇见过的。因此,二轮修志要求修志者必须要有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思路,收集古人、今人创造的发展成就,编修成志,成为今人和未来者鉴古知今、革故鼎新的工具书、资料书、教科书;倘若没有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思路,精品良志是很难修成的。再次,要有服务科学发展的真功夫、真本领。地方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地方志事业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二轮修志为我们这一代修志人提供了一个超越前人,科学筹谋,创新事业的大舞台。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此项事业的同仁要有足够的政策水平、政治远见、知识储备、文字功底及人格修养。修志同仁唯有掌握了服务科学发展的真功夫、真本领,才能实现修志事业和自身成长发展的新飞跃。

      二、确立求真务实的理念,夯实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根基。

        地方志事业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要坚持开门办志。近年来,我们先后赴江、浙兄弟县(市)区学习编修志书的做法。有比较,才会看到差距。通过学习取经,大家也发现了江、浙一些县(市)区的二轮修志工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比如象浙江省的余抗区和江苏省的丹阳市,他们在修志中摸索的许多做法与经验不但值得我们借鉴,而且还促使我们思考一些深层的问题,譬如,修志的办公经费设施保障问题,乡镇志、部门志、专业志的指导问题等等。很多问题看起来是共性的,但透过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人家独特的做法与经验,有些我们虽然很难学得象,但可以学到符合本市实际的操作方法,譬如正确处理好战斗员与裁判员的关系,发挥专家能人的修志潜能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充分挖掘修志的一切资源,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的配置,修志资源与人才资源的相得益彰。诚然,近年来,张家港市的地方志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在省内外颇有影响,但要保持荣誉是不易的,要保就必须超越,不超越自身就很难超越他人。其次,要确立追赶目标。瞄准先进找差距,争上游,找准自身的差距,才能明目标、明方向。自身差距大多来自工作中的质量差距,参加二轮修志的大多是第一次参加修志的新同志,业务根基并不深,这就形成了修志业务部门综合的总体差距。如何尽快缩短修志人员自身的业务差距,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实践,还是实践,学习是进入成功之门的钥匙,实践是成功之母。别无他途。现在不少修志同仁苦于完成编修志书的业务工作,基本上把志书业务的理论学习放在一边,要开会了,要写业务论文了,就开始查资料,读一些文献资料,应付一下,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读一部修志的业务书籍,读一篇或几篇修志人的业务心得;长此以往下去,志书会编修得越来越空洞,越来越悬殊,形同鸡肋。修志人不下苦功研读一些修志的理论书籍和业务论文,不下苦功学习修志的新理念、新思想,不下苦功研究解决一些修志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就很难修成精品良志,地方志事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也难于实现。再次,要培育一支忠诚方志事业的专业队伍。在常人看来,修志人员的工作是坐办公室编辑编辑文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修志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他要求修志工作者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在选择人上,根据不同行业,选择不同人员参与修志,是很好的选择。为此,在修志人才的合理使用上,张家港市史志办在第二轮修志中就周密考虑了这个问题。比如让常年在市级机关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政治、文化篇,多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组织、人事篇,做过教师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教育篇,有古文功底的人员负责编写历史文化篇等,这些行业的文化“精英”人物构成了修志的骨干力量。此外,张家港市史志办还在重点单位聘请了一些热爱修志的中坚力量,让他们担负修志任务。实践证明,每一个修志人员的性格爱好、专业特长各有差异,但是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合于生长的土壤,适合于他们发展的养料,修志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体才能。而一部部方志精品也正是在这些众多的忠诚党的地方志事业的“人才”的组合下才能得以完成。

      三、确立修志为用的理念,拓展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修志为用是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为地方志工作者指明了一条如何培育史志新人,培养一批从小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史志文化的新人的新途径。这也是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地方志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许多方志界的领导、专家、同仁,有许多真知炽见,读志用志势在必行,代代修志,倘不为所用,如何鉴古知今,如何为当代服务,如何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提供放远镜。首先,要创新读志用志的方式方法。近年来,张家港市地方志部门,在围绕读志用志上下功夫,读志用志是史志部门提高自身价值,冷部门热起来,实现有为才有位的根本途径。编修志书后束之高阁,与教化、育人距离甚远。修志为用,这方面张家港市地方志部门已探索出了不少有效的做法与经验。近年与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开展的读志用志征文活动、知识竞赛、研讨会等,都是创新地方志工作的有效手段。张家港市史志办在志书服务社会功能的开发上已有所建树。无论是已出版的《沙洲县志》④,还是正在编修中的《张家港市志》,其教化内涵已超越了一般教辅书的范畴,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沙洲县志》翔实地记载了张家港市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动事迹:反映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封建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排除“左”的干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发展经济,治穷致富,艰苦创业的精神。《沙洲县志》是一部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而亲切的乡土教材。198610月,由张家港市史志办编撰的《沙洲人民革命斗争史》出版后,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200410月,为配合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委史志办对《沙洲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中共张家港(沙洲)地方史》(一卷本)。20057月,该书出版后,成为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市关工委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2005311月,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牵头启动的“走遍村庄———张家港市行政村巡礼”大型新闻行动中,市新闻媒体部门不仅大量利用了市委史志办提供的各镇《地名志》资料,还邀请了市、镇史志工作者介绍行政村的历史与文化,使此项活动成功举办。随后出版的《张家港市行政村巡礼》一书中,50%的文献资料均为史志资料。200810月,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张家港历史文化丛书》(共6册),30%的文献资料是市、镇史志办提供的。类似以文丛形式并经过精心编撰的历史文化书籍,贴近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完全是可能的。不仅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亦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同时,还能成为对外交往中互相馈赠的佳品。其次,要创新读志用志的载体。2009年张家港市史志办提出史志书籍“五进工程”(进图书馆,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活动,开了江苏省读志用志活动的先河。420,张家港市史志办与驻军开展了“史志书籍五进工程———进军营”的启动仪式;史志工作者还过了一次军营生活,既是一次生动而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拓展读志用志途径的尝试。116,张家港市史志办与市图书馆开展了“史志书籍五进工程———进图书馆(室)”的启动仪式;30多套150多册史志书籍先后进入全市8个图书分馆和20多个图书流动点。“五进工程”彰显出史志服务教化的优势。读志用志活动的开展也为地方志事业注入了新活力。再次,要不断拓展读志用志的新途径。2010年,张家港市史志办要在史志书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上下功夫,不仅要送史志书籍,还要送史志文化,育史志新人。标志着张家港市史志办在读志用志上迈开了扎实的新步伐。

      笔者认为,唯有确立地方志事业服务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克难求进的合力;修志人才会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更高层次的追求,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措施,以“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创造地方志事业的璀璨与辉煌。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96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

            ④张家港市的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沙洲县,故1992年第一轮出版的志书为《沙洲县志》(下限至1985年),19869月撤县建立张家港市。

     

               (作者:江苏省张家港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地方志事业服务科学发展论
  •     张家港市是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其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全国过硬的先进典型,是国家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第一个县级市。地方志事业如何紧紧围绕张家港市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总目标,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必须确立三种理念,即:确立超越前人的理念,创新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思路:确立求真务实的理念,夯实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根基;确立修志为用的理念,拓展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一、确立超越前人的理念,创新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①。地方志事业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目标任务定位在哪里,地方志事业又如何服务科学发展?

            首先,要有超越前人的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思路。超前的理念来自哪里,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1939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②七十年之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③为什么我们党要反复强调学习问题?这是因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习成熟的修志理论和修成的精品志书,学习前人成功的修志方法与经验是修志人永恒的追求。志书为百年大业、千年正史。从这个意义讲,唯有勤奋学习,科学严谨,孜孜以求,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有超前的理念,才能有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编修志书,百年大业,千年大计。我们这一代人有幸参与二轮修志事业,是盛世逢盛事,几十年一遇,有国家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作依据,有《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作规范,有省、市编修地方志书的具体指导意见,有地方志管理机构制定的各种编修志书制度规章,有热心地方志事业的同仁们的艰辛劳作。这些均是二轮修志的完备“硬件”,而二轮修志事业,恰如一项纷繁浩轶的文化系统工程,无论是二轮修志的决策机构、决策者,还是二轮修志的编修者,众人修志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个参与者,必须要在二轮修志中确立超前的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思路。二轮修志已启动三年多,众人修志、专家成志的传统我们要坚守,以人为本、彰显特色是二轮修志的时代追求。其次,要有科学的编纂方法,彰显志书的时代亮色。改革开放三十年,决定了二轮修志不仅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事情,而同样应该是各单位、各部门的事,是全社会、全体国民的事情。这就决定了编修志书既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是动静结合的。要以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和科学的编纂方法,融入区域特点、地方特色,彰显二轮志书的时代特色与亮点。二轮修志区别于前志的编修不仅在于志书的编纂规范上已有许多异同,且二轮修志资料的富有也不是任何前志可及的,这就决定了二轮修志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前志、前人所没有遇见过的。因此,二轮修志要求修志者必须要有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思路,收集古人、今人创造的发展成就,编修成志,成为今人和未来者鉴古知今、革故鼎新的工具书、资料书、教科书;倘若没有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思路,精品良志是很难修成的。再次,要有服务科学发展的真功夫、真本领。地方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地方志事业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二轮修志为我们这一代修志人提供了一个超越前人,科学筹谋,创新事业的大舞台。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此项事业的同仁要有足够的政策水平、政治远见、知识储备、文字功底及人格修养。修志同仁唯有掌握了服务科学发展的真功夫、真本领,才能实现修志事业和自身成长发展的新飞跃。

      二、确立求真务实的理念,夯实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根基。

        地方志事业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要坚持开门办志。近年来,我们先后赴江、浙兄弟县(市)区学习编修志书的做法。有比较,才会看到差距。通过学习取经,大家也发现了江、浙一些县(市)区的二轮修志工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比如象浙江省的余抗区和江苏省的丹阳市,他们在修志中摸索的许多做法与经验不但值得我们借鉴,而且还促使我们思考一些深层的问题,譬如,修志的办公经费设施保障问题,乡镇志、部门志、专业志的指导问题等等。很多问题看起来是共性的,但透过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人家独特的做法与经验,有些我们虽然很难学得象,但可以学到符合本市实际的操作方法,譬如正确处理好战斗员与裁判员的关系,发挥专家能人的修志潜能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充分挖掘修志的一切资源,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的配置,修志资源与人才资源的相得益彰。诚然,近年来,张家港市的地方志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在省内外颇有影响,但要保持荣誉是不易的,要保就必须超越,不超越自身就很难超越他人。其次,要确立追赶目标。瞄准先进找差距,争上游,找准自身的差距,才能明目标、明方向。自身差距大多来自工作中的质量差距,参加二轮修志的大多是第一次参加修志的新同志,业务根基并不深,这就形成了修志业务部门综合的总体差距。如何尽快缩短修志人员自身的业务差距,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实践,还是实践,学习是进入成功之门的钥匙,实践是成功之母。别无他途。现在不少修志同仁苦于完成编修志书的业务工作,基本上把志书业务的理论学习放在一边,要开会了,要写业务论文了,就开始查资料,读一些文献资料,应付一下,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读一部修志的业务书籍,读一篇或几篇修志人的业务心得;长此以往下去,志书会编修得越来越空洞,越来越悬殊,形同鸡肋。修志人不下苦功研读一些修志的理论书籍和业务论文,不下苦功学习修志的新理念、新思想,不下苦功研究解决一些修志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就很难修成精品良志,地方志事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也难于实现。再次,要培育一支忠诚方志事业的专业队伍。在常人看来,修志人员的工作是坐办公室编辑编辑文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修志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他要求修志工作者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在选择人上,根据不同行业,选择不同人员参与修志,是很好的选择。为此,在修志人才的合理使用上,张家港市史志办在第二轮修志中就周密考虑了这个问题。比如让常年在市级机关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政治、文化篇,多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组织、人事篇,做过教师工作的人员负责编写教育篇,有古文功底的人员负责编写历史文化篇等,这些行业的文化“精英”人物构成了修志的骨干力量。此外,张家港市史志办还在重点单位聘请了一些热爱修志的中坚力量,让他们担负修志任务。实践证明,每一个修志人员的性格爱好、专业特长各有差异,但是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合于生长的土壤,适合于他们发展的养料,修志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体才能。而一部部方志精品也正是在这些众多的忠诚党的地方志事业的“人才”的组合下才能得以完成。

      三、确立修志为用的理念,拓展地方志服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修志为用是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为地方志工作者指明了一条如何培育史志新人,培养一批从小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史志文化的新人的新途径。这也是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地方志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许多方志界的领导、专家、同仁,有许多真知炽见,读志用志势在必行,代代修志,倘不为所用,如何鉴古知今,如何为当代服务,如何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提供放远镜。首先,要创新读志用志的方式方法。近年来,张家港市地方志部门,在围绕读志用志上下功夫,读志用志是史志部门提高自身价值,冷部门热起来,实现有为才有位的根本途径。编修志书后束之高阁,与教化、育人距离甚远。修志为用,这方面张家港市地方志部门已探索出了不少有效的做法与经验。近年与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开展的读志用志征文活动、知识竞赛、研讨会等,都是创新地方志工作的有效手段。张家港市史志办在志书服务社会功能的开发上已有所建树。无论是已出版的《沙洲县志》④,还是正在编修中的《张家港市志》,其教化内涵已超越了一般教辅书的范畴,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沙洲县志》翔实地记载了张家港市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动事迹:反映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封建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排除“左”的干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发展经济,治穷致富,艰苦创业的精神。《沙洲县志》是一部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而亲切的乡土教材。198610月,由张家港市史志办编撰的《沙洲人民革命斗争史》出版后,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200410月,为配合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委史志办对《沙洲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中共张家港(沙洲)地方史》(一卷本)。20057月,该书出版后,成为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市关工委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2005311月,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牵头启动的“走遍村庄———张家港市行政村巡礼”大型新闻行动中,市新闻媒体部门不仅大量利用了市委史志办提供的各镇《地名志》资料,还邀请了市、镇史志工作者介绍行政村的历史与文化,使此项活动成功举办。随后出版的《张家港市行政村巡礼》一书中,50%的文献资料均为史志资料。200810月,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张家港历史文化丛书》(共6册),30%的文献资料是市、镇史志办提供的。类似以文丛形式并经过精心编撰的历史文化书籍,贴近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完全是可能的。不仅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亦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同时,还能成为对外交往中互相馈赠的佳品。其次,要创新读志用志的载体。2009年张家港市史志办提出史志书籍“五进工程”(进图书馆,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活动,开了江苏省读志用志活动的先河。420,张家港市史志办与驻军开展了“史志书籍五进工程———进军营”的启动仪式;史志工作者还过了一次军营生活,既是一次生动而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拓展读志用志途径的尝试。116,张家港市史志办与市图书馆开展了“史志书籍五进工程———进图书馆(室)”的启动仪式;30多套150多册史志书籍先后进入全市8个图书分馆和20多个图书流动点。“五进工程”彰显出史志服务教化的优势。读志用志活动的开展也为地方志事业注入了新活力。再次,要不断拓展读志用志的新途径。2010年,张家港市史志办要在史志书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上下功夫,不仅要送史志书籍,还要送史志文化,育史志新人。标志着张家港市史志办在读志用志上迈开了扎实的新步伐。

      笔者认为,唯有确立地方志事业服务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克难求进的合力;修志人才会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更高层次的追求,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措施,以“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创造地方志事业的璀璨与辉煌。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96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

            ④张家港市的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沙洲县,故1992年第一轮出版的志书为《沙洲县志》(下限至1985年),19869月撤县建立张家港市。

     

               (作者:江苏省张家港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