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特 载)《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会 议 纪 要
  • 《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

     

     

        200957,《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会议在京召开。各位编委听取了编辑部2008  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地方志》“学术名刊建设”的实施方案(草案)。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主任田嘉主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副主任李富强及期刊编委共12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地方志》主编于伟平在汇报编辑部工作情况时指出,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以努力体现和增强期刊的学术性,同时兼顾全国修志实践的办刊思路编辑刊发稿件。在方志基础理论探讨方面,主要对方志起源问题、方志学科建设问题、方志发展史、方志体例等进行了探讨。在方志编纂理论方面,依托编纂论坛、理论探讨、专题研究以及第二轮志书编修等栏目,刊发了一些观点纷呈、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引起了方志界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关注。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对10部志书开展了评论。在开展方志评论过程中,所评论的志书是经省志办或专家推荐的质量较高的志书,评论稿件基本上采用编辑部约稿的方式,约请方志专家撰写评论文章,从而保证评论客观公允,在方志界开展学术评论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此外,编辑部还针对来稿量较大的旧志研究、乡土文化等栏目的稿件,在审稿环节严格把关,精挑细选,使这两个栏目刊发的稿件与以往相比,质量有所提高。编辑部在全年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主动约稿、组稿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期刊的编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于伟平还对《中国地方志》“学术名刊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各项建设目标作了说明。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资助单位,《中国地方志》编辑部拟抓住“学术名刊建设”这一契机,力争使刊物的内容质量与外观装帧有所提升,秉持自身特色与优势,努力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与会编委对上述两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编委们普遍认为,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在指导修志工作力度方面有所加强,能够围绕修志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刊发稿件,稿件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期刊作者队伍不断扩大,《中国地方志》期刊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

        关于《实施方案》,编委们认为,《实施方案》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内容比较全面,对编辑部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实施方案》是“学术名刊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队伍建设、网络化建设以及英文目录和提要等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编委们希望编辑部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多关注海外汉学家的方志研究成果,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提高方志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

        李富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地方志》期刊能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是非常不容易的。学术名刊重在建设,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编辑部要争取在5年内把办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术名刊不仅仅体现在发行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名家、名作上;要努力提高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为以后创办英文期刊做好准备。

        田嘉在讲话中对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一年来《中国地方志》期刊贯彻了办刊宗旨,有力地发挥了期刊的指导功能,在方志界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指出《中国地方志》期刊的现实基础与“学术名刊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编辑部要认真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修志工作和方志理论研究。

    关于《实施方案》,田嘉指出,编辑部在“学术名刊建设”中要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名人名作,也要注意发现新人新作,既要吸引方志界的专家学者参与,还要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一些对方志有研究的专家参与。田嘉强调,《中国地方志》期刊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后,对期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名刊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年是“学术名刊建设”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实施的第一年,编辑部的同志要团结协作,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特 载)《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会 议 纪 要
  • 《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

     

     

        200957,《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会议在京召开。各位编委听取了编辑部2008  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地方志》“学术名刊建设”的实施方案(草案)。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主任田嘉主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地方志》期刊编委会副主任李富强及期刊编委共12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地方志》主编于伟平在汇报编辑部工作情况时指出,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以努力体现和增强期刊的学术性,同时兼顾全国修志实践的办刊思路编辑刊发稿件。在方志基础理论探讨方面,主要对方志起源问题、方志学科建设问题、方志发展史、方志体例等进行了探讨。在方志编纂理论方面,依托编纂论坛、理论探讨、专题研究以及第二轮志书编修等栏目,刊发了一些观点纷呈、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引起了方志界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关注。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对10部志书开展了评论。在开展方志评论过程中,所评论的志书是经省志办或专家推荐的质量较高的志书,评论稿件基本上采用编辑部约稿的方式,约请方志专家撰写评论文章,从而保证评论客观公允,在方志界开展学术评论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此外,编辑部还针对来稿量较大的旧志研究、乡土文化等栏目的稿件,在审稿环节严格把关,精挑细选,使这两个栏目刊发的稿件与以往相比,质量有所提高。编辑部在全年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主动约稿、组稿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期刊的编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于伟平还对《中国地方志》“学术名刊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各项建设目标作了说明。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资助单位,《中国地方志》编辑部拟抓住“学术名刊建设”这一契机,力争使刊物的内容质量与外观装帧有所提升,秉持自身特色与优势,努力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与会编委对上述两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编委们普遍认为,2008年,《中国地方志》期刊在指导修志工作力度方面有所加强,能够围绕修志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刊发稿件,稿件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期刊作者队伍不断扩大,《中国地方志》期刊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

        关于《实施方案》,编委们认为,《实施方案》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内容比较全面,对编辑部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实施方案》是“学术名刊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队伍建设、网络化建设以及英文目录和提要等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编委们希望编辑部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多关注海外汉学家的方志研究成果,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提高方志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

        李富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地方志》期刊能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是非常不容易的。学术名刊重在建设,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编辑部要争取在5年内把办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术名刊不仅仅体现在发行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名家、名作上;要努力提高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为以后创办英文期刊做好准备。

        田嘉在讲话中对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一年来《中国地方志》期刊贯彻了办刊宗旨,有力地发挥了期刊的指导功能,在方志界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指出《中国地方志》期刊的现实基础与“学术名刊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编辑部要认真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修志工作和方志理论研究。

    关于《实施方案》,田嘉指出,编辑部在“学术名刊建设”中要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名人名作,也要注意发现新人新作,既要吸引方志界的专家学者参与,还要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一些对方志有研究的专家参与。田嘉强调,《中国地方志》期刊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名刊建设”后,对期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名刊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年是“学术名刊建设”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实施的第一年,编辑部的同志要团结协作,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