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安顺场是“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这几个字是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题写的。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这个小地方发生的结果迥然不同的大事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安顺场,这个小地方、小场镇,由此而名扬天下。
安顺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雅安市石棉县城11公里,这里山峭沟深,路窄弯多,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大渡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渡河水呈浅碧色,是源于雪山的水,滚滚河水拍打着礁石,冲撞着峭壁,水势汹涌,河床里的石头也因此而被打磨得多呈圆形。
2014年10月,我们因公到此,面对着湍流不息的大渡河,不禁让人慨然而叹,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荡气回肠的年代……
一、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覆灭之地
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席卷了长江中下游的大半个中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动摇着晚清王朝的统治。可就在此时,在功业未成之际,在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其结果是,导致内部分裂,翼王石达开出走,削弱了力量,以至于太平天国的一统大业“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太平天国的各支力量被各个击破,最终归于失败,令人扼腕叹息。
翼王石达开(1831~1863年),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他的诗歌及文采也颇受称道,是能文能武、文武兼备、文韬武略之人。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的内部斗争,石达开率军了走天京(今南京),后转战于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在各地纵横驰骋,令官军闻风丧胆。
清同治二年(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3万余人,由云南辗转进入四川境内的安顺场,准备度过大渡河北上,在四川西部平原建立根据地。由于贻误战机,河水陡涨,人马无法渡河。河水降下后,官兵已蜂拥而至,粮草不济,进退维谷,唯有死战。石达开泣涕稽首,激励军心,伐林造船,乘夜强渡,但是没有成功。
当时,清军集中兵力对太平天国军队进行围追堵截。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由于时逢雨季,河水猛涨,太平军被四川总督骆秉章指挥的清军部队及民团、彝兵等团团围困于此,翼王的队伍多次强渡大渡河,但都遭到失败,损失惨重。翼王后来放弃大渡河,打算从安顺场右侧的大渡河支流松林河过河,摆脱被围困的局面。但是,由于太平军没有处理好与这里少数民族的关系,当地空室清野,土司武装拆掉了松林河上的桥,并沿河设防,对太平军进行阻击。太平军在安顺场遭遇重大损失,最后只余8000余人,顺河而下到达石棉,再次遭遇清军阻击。
太平军四面受敌,苦战月余,始终未能度过渡河。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翼王自知在劫难逃,打算舍自己项上人头,保全三军及妻儿。石达开的5位妻妾听说后,为了消除翼王的顾虑,鼓励翼王决死战斗而求一生,怀抱2个幼儿投河自尽。后来,石达开携5岁幼子石定忠投降清军,部下数千人被四川总督骆秉章诱至汉源县大树镇,遭到屠杀。部分太平军逃入深山,在民间隐姓埋名,活了下来。因而,现在大渡河两岸及小凉山一带仍有太平军后裔。
6月23日,石达开也在成都被杀害,时年仅32岁。石达开英勇就义,临死前侃侃而谈,毫无怯懦,“枭杰之气溢于眉间”。
太平军最终全军覆没,3万多将士血染大渡河,石达开发出发“大江横我前,临流曷能渡”的悲叹,留下了悲壮的千古遗恨。
至此,太平天国这场曾威武雄壮一时的历史剧在这里演完了它的最后一幕。
二、 党中央红军长征时在此地绝处逢生
时隔72年后,安顺场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生死攸关的大事。
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长征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经会理、西昌、冕宁等地,来到安顺场,准备度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极为震怒,调兵遣将,在大渡河畔布防并严密封锁,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党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队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在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军团政委聂荣臻指挥下,于5月24日晚占领安顺场,消灭守敌2个连,夺得地方武装仅留的一只用于与对岸交通的翘首船。红军到达之前,国民党军队已将沿河的桥全部拆掉了,大小船只都被清理了,并且有一个营的敌军在对岸依靠两个碉堡防守,火力封锁河面。
此时,红军2万余人相继抵达渡河边的安顺场。
25日晨9时,在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第一营长孙继先指挥下,以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先头部队登上木船。先头部队仅仅是1条木船,8个船工,17个勇士,这其中还有一个刚满15岁的孩子,每人背着一支冲锋枪,带着七八颗手榴弹。在追击炮和机关枪的掩护下,在当地50多名老百姓和船工的协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劈流破浪,强渡大渡河,在安靖坝桃子湾登岸,夺取了200多名敌人驻守的碉堡和工事,控制了渡口。
渡河红军将守河敌军打退40余里,又在对岸搜出了3只翘首船,当地数十名船工也积极帮助红军抢渡。船一下水,便被汹涌的河水冲向下游,回程时继续被冲向下游,靠岸后靠人力拉回到上游再渡。在这种情况下,要度过300多米宽的汹涌河水,一个来回最快也得半个小时,而每次却只能度过30来人。红军随后连续7天7夜强渡,一共度过去8000多人。在一部分红军从军顺场渡大渡河的同时,毛泽东率红军主力1万多人沿大渡河向泸定县急行军。在安顺场渡河的红军随后也沿河向泸定前进,与没有过河直接北上的红军先头部队一起,对泸定的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前后夹攻的局面,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取得胜利的。
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从安顺场越过天险大渡河后,配合南岸主力红军夹河而上,两岸并进,夺取了当时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泸定铁索桥。
“欲成大道,必先知史。”作为当时风云际会的人物,毛泽东、蒋介石在安顺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石达开,可见成大事者对历史的谙熟。蒋介石扬言“要朱、毛成石达开第二”。而毛泽东却偏不做“石达开第二”。于是才上演了二场前因相似,而结果迥异的生死较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对石达开经验教训的总结,从而避免了悲剧的再次发生,这也突显了社会的进步与人的进步。因而,可以说,人类没有总结,就不会进化、进步。
在红军到达安顺场后,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便是毛泽东夜夜老秀才的故事。
1935年5月23日夜,毛泽东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那便是当年英武天纵、曾使湘军首领曾国藩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他为何在此虎落平阳,全军覆没呢?当得知当年曾亲睹石达开失败全过程的前清秀才、时年83岁的宋大顺不定还健在时,毛泽东决定亲自和老人家摆谈摆谈。
夜里,两位警卫员提着灯笼前去邀请宋大顺。老秀才来后,毛主席为宋大顺端茶倒水,并和蔼地问:“老人家,您看到过翼王,他是怎样在此失陷落马的呢?”老人家沉思片刻,说:“我这里有一本当地名士许亮儒写的《擒石野史》,您可以拿去看看。当年千户王应元为迷惑石达开,将晒席裹成筒,用墨染黑,做了上百个,石达开以为是大炮,军队不敢动。后来大渡河河水猛涨,松林河也洪水与泥石俱下,他只好对天长叹:‘天亡我也!’”老人接着强调了一句:此地不宜久留,越快离开越好。
毛泽东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又向老人询问了其他许多情况,最后让警卫员将老人家送回。应该说强渡大渡河的作战方案,其中就参考了宋大顺提供的资料。
三、两大历史事件的异同
当红军来到大渡河边的时候,他们的情形和石达开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过金沙红江后的行军路线基本相同;在大渡河边扎营的地点都是营盘山;兵力差不多;时间都是涨水的5月;同样有天险大渡河和强敌的前后夹攻。
但是,红军面临的形势比石达开还要严峻;红军到达大渡河口的时令要比石达开晚半个月,已进入了洪水期;蒋介石效法四川总督骆秉章的战略部署,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对比一
太平军:石达开到达岸边后,敌方根本没有防守,但碰上王妃生子,他下令祝贺三天,从而耽误了战机。当地也有另一说法,石达开视察地形时,被土司的土炮打伤了膝盖,军师说:“帅膝(旗)受损,出师不利,休息三天。”反正不管怎样,太平帝国耽搁了三天时间,贻误了战机,以至后来洪水猛涨,且敌方形成合围之势,造了船也无法渡江。
红军:过彝区后,先遣队一师一团冒大雨急行军70公里抵达安顺场,歼灭守敌2个连,缴获木船1只,随后迅速成功强渡,从而控制了对河渡口。
对比二
太平军:过彝区时曾遭到阻拦,是硬打硬拼过来的,先头部队大部被消灭在彝区。所到之处,人跑了,粮藏起来了,被围时粮草得不到补充,土司也和清军联合起来,一起围攻太平军。
红军:发布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被打了,被扒光了衣服,也不还手;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红军和彝民成了兄弟;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很多彝民也加入了红军。由此,部队顺利通过了彝区。
对比三
太平军:也曾想往上游去夺泸定桥,但是想晚了。去泸定桥要过大渡河的一条小支流——松林河,土司不仅不借道,还在对岸布下疑兵,太平军连松林河也未能过去。
红军:发现安顺场不能架桥,船只又不能及时渡完主力部队后,立即做出部署:过河部队和未过河部队同时循河向泸定桥疾进,袭取该桥。红四团在一昼夜时间内冒雨兼程,还要打仗,竟赶了240多里路,夺下了泸定桥,让主力红军从这里度过了大渡河,摆脱了敌人的重围。
如果当年石达开不贻误战机,及早部署拿下泸定桥,安顺场可能也不会成为他的千古悲剧地。石达开的失败,更衬托出红军的英勇无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150多年来,安顺场曾见证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命运。151年前,石达开率部到达安顺场,因大渡河天险,石达开的部队被清军和当地土司围困而灭。79年前,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同样的线路来到安顺场,靠一只翘首船冲破大渡河天险,将石达开的悲剧之地变为了红军的胜利场。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后人总结了前人深刻的教训,才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因而少走了前人的弯路,也少流了前人不该流的血。
这就是以史为鉴的效能。也值得我们今人认真学习。回顾过去,最终的目的是把握现在,开拓未来。最终是要服务于现实,从而实现价值。
四、今日安顺场院
安顺场,属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处于松林河与大渡河交汇处,因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闻名天下。
安顺场,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的革命纪念地。
1996年,安顺场先后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5月,由江泽民亲自题写馆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建成,该馆坐落在安顺场北,同纪念碑一起在规划中的遗址公园内,馆内保存200多件文物,实为珍贵。2013年6月1日,安顺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专家组验收。
现在,安顺场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现在是四川省纪委检查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共同建设的廉政基地,这与当前中共中央的“四风”建设精神是相一致的。想想当年革命先辈出生入死,流血流汗地奋斗,是为了什么?而我们后人又该怎么做呢?
在2013年4月雅安地震之后,石棉县为了搞好红色旅游,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政府分期投资2亿元,修建了特色街区、修复了古建筑,打造“红色安顺场”。我们相信,安顺场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安顺场是“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这几个字是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题写的。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这个小地方发生的结果迥然不同的大事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安顺场,这个小地方、小场镇,由此而名扬天下。
安顺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雅安市石棉县城11公里,这里山峭沟深,路窄弯多,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大渡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渡河水呈浅碧色,是源于雪山的水,滚滚河水拍打着礁石,冲撞着峭壁,水势汹涌,河床里的石头也因此而被打磨得多呈圆形。
2014年10月,我们因公到此,面对着湍流不息的大渡河,不禁让人慨然而叹,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荡气回肠的年代……
一、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覆灭之地
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席卷了长江中下游的大半个中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动摇着晚清王朝的统治。可就在此时,在功业未成之际,在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其结果是,导致内部分裂,翼王石达开出走,削弱了力量,以至于太平天国的一统大业“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太平天国的各支力量被各个击破,最终归于失败,令人扼腕叹息。
翼王石达开(1831~1863年),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他的诗歌及文采也颇受称道,是能文能武、文武兼备、文韬武略之人。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的内部斗争,石达开率军了走天京(今南京),后转战于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在各地纵横驰骋,令官军闻风丧胆。
清同治二年(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3万余人,由云南辗转进入四川境内的安顺场,准备度过大渡河北上,在四川西部平原建立根据地。由于贻误战机,河水陡涨,人马无法渡河。河水降下后,官兵已蜂拥而至,粮草不济,进退维谷,唯有死战。石达开泣涕稽首,激励军心,伐林造船,乘夜强渡,但是没有成功。
当时,清军集中兵力对太平天国军队进行围追堵截。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由于时逢雨季,河水猛涨,太平军被四川总督骆秉章指挥的清军部队及民团、彝兵等团团围困于此,翼王的队伍多次强渡大渡河,但都遭到失败,损失惨重。翼王后来放弃大渡河,打算从安顺场右侧的大渡河支流松林河过河,摆脱被围困的局面。但是,由于太平军没有处理好与这里少数民族的关系,当地空室清野,土司武装拆掉了松林河上的桥,并沿河设防,对太平军进行阻击。太平军在安顺场遭遇重大损失,最后只余8000余人,顺河而下到达石棉,再次遭遇清军阻击。
太平军四面受敌,苦战月余,始终未能度过渡河。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翼王自知在劫难逃,打算舍自己项上人头,保全三军及妻儿。石达开的5位妻妾听说后,为了消除翼王的顾虑,鼓励翼王决死战斗而求一生,怀抱2个幼儿投河自尽。后来,石达开携5岁幼子石定忠投降清军,部下数千人被四川总督骆秉章诱至汉源县大树镇,遭到屠杀。部分太平军逃入深山,在民间隐姓埋名,活了下来。因而,现在大渡河两岸及小凉山一带仍有太平军后裔。
6月23日,石达开也在成都被杀害,时年仅32岁。石达开英勇就义,临死前侃侃而谈,毫无怯懦,“枭杰之气溢于眉间”。
太平军最终全军覆没,3万多将士血染大渡河,石达开发出发“大江横我前,临流曷能渡”的悲叹,留下了悲壮的千古遗恨。
至此,太平天国这场曾威武雄壮一时的历史剧在这里演完了它的最后一幕。
二、 党中央红军长征时在此地绝处逢生
时隔72年后,安顺场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生死攸关的大事。
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长征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经会理、西昌、冕宁等地,来到安顺场,准备度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极为震怒,调兵遣将,在大渡河畔布防并严密封锁,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党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队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在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军团政委聂荣臻指挥下,于5月24日晚占领安顺场,消灭守敌2个连,夺得地方武装仅留的一只用于与对岸交通的翘首船。红军到达之前,国民党军队已将沿河的桥全部拆掉了,大小船只都被清理了,并且有一个营的敌军在对岸依靠两个碉堡防守,火力封锁河面。
此时,红军2万余人相继抵达渡河边的安顺场。
25日晨9时,在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第一营长孙继先指挥下,以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先头部队登上木船。先头部队仅仅是1条木船,8个船工,17个勇士,这其中还有一个刚满15岁的孩子,每人背着一支冲锋枪,带着七八颗手榴弹。在追击炮和机关枪的掩护下,在当地50多名老百姓和船工的协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劈流破浪,强渡大渡河,在安靖坝桃子湾登岸,夺取了200多名敌人驻守的碉堡和工事,控制了渡口。
渡河红军将守河敌军打退40余里,又在对岸搜出了3只翘首船,当地数十名船工也积极帮助红军抢渡。船一下水,便被汹涌的河水冲向下游,回程时继续被冲向下游,靠岸后靠人力拉回到上游再渡。在这种情况下,要度过300多米宽的汹涌河水,一个来回最快也得半个小时,而每次却只能度过30来人。红军随后连续7天7夜强渡,一共度过去8000多人。在一部分红军从军顺场渡大渡河的同时,毛泽东率红军主力1万多人沿大渡河向泸定县急行军。在安顺场渡河的红军随后也沿河向泸定前进,与没有过河直接北上的红军先头部队一起,对泸定的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前后夹攻的局面,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取得胜利的。
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从安顺场越过天险大渡河后,配合南岸主力红军夹河而上,两岸并进,夺取了当时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泸定铁索桥。
“欲成大道,必先知史。”作为当时风云际会的人物,毛泽东、蒋介石在安顺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石达开,可见成大事者对历史的谙熟。蒋介石扬言“要朱、毛成石达开第二”。而毛泽东却偏不做“石达开第二”。于是才上演了二场前因相似,而结果迥异的生死较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对石达开经验教训的总结,从而避免了悲剧的再次发生,这也突显了社会的进步与人的进步。因而,可以说,人类没有总结,就不会进化、进步。
在红军到达安顺场后,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便是毛泽东夜夜老秀才的故事。
1935年5月23日夜,毛泽东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那便是当年英武天纵、曾使湘军首领曾国藩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他为何在此虎落平阳,全军覆没呢?当得知当年曾亲睹石达开失败全过程的前清秀才、时年83岁的宋大顺不定还健在时,毛泽东决定亲自和老人家摆谈摆谈。
夜里,两位警卫员提着灯笼前去邀请宋大顺。老秀才来后,毛主席为宋大顺端茶倒水,并和蔼地问:“老人家,您看到过翼王,他是怎样在此失陷落马的呢?”老人家沉思片刻,说:“我这里有一本当地名士许亮儒写的《擒石野史》,您可以拿去看看。当年千户王应元为迷惑石达开,将晒席裹成筒,用墨染黑,做了上百个,石达开以为是大炮,军队不敢动。后来大渡河河水猛涨,松林河也洪水与泥石俱下,他只好对天长叹:‘天亡我也!’”老人接着强调了一句:此地不宜久留,越快离开越好。
毛泽东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又向老人询问了其他许多情况,最后让警卫员将老人家送回。应该说强渡大渡河的作战方案,其中就参考了宋大顺提供的资料。
三、两大历史事件的异同
当红军来到大渡河边的时候,他们的情形和石达开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过金沙红江后的行军路线基本相同;在大渡河边扎营的地点都是营盘山;兵力差不多;时间都是涨水的5月;同样有天险大渡河和强敌的前后夹攻。
但是,红军面临的形势比石达开还要严峻;红军到达大渡河口的时令要比石达开晚半个月,已进入了洪水期;蒋介石效法四川总督骆秉章的战略部署,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对比一
太平军:石达开到达岸边后,敌方根本没有防守,但碰上王妃生子,他下令祝贺三天,从而耽误了战机。当地也有另一说法,石达开视察地形时,被土司的土炮打伤了膝盖,军师说:“帅膝(旗)受损,出师不利,休息三天。”反正不管怎样,太平帝国耽搁了三天时间,贻误了战机,以至后来洪水猛涨,且敌方形成合围之势,造了船也无法渡江。
红军:过彝区后,先遣队一师一团冒大雨急行军70公里抵达安顺场,歼灭守敌2个连,缴获木船1只,随后迅速成功强渡,从而控制了对河渡口。
对比二
太平军:过彝区时曾遭到阻拦,是硬打硬拼过来的,先头部队大部被消灭在彝区。所到之处,人跑了,粮藏起来了,被围时粮草得不到补充,土司也和清军联合起来,一起围攻太平军。
红军:发布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被打了,被扒光了衣服,也不还手;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红军和彝民成了兄弟;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很多彝民也加入了红军。由此,部队顺利通过了彝区。
对比三
太平军:也曾想往上游去夺泸定桥,但是想晚了。去泸定桥要过大渡河的一条小支流——松林河,土司不仅不借道,还在对岸布下疑兵,太平军连松林河也未能过去。
红军:发现安顺场不能架桥,船只又不能及时渡完主力部队后,立即做出部署:过河部队和未过河部队同时循河向泸定桥疾进,袭取该桥。红四团在一昼夜时间内冒雨兼程,还要打仗,竟赶了240多里路,夺下了泸定桥,让主力红军从这里度过了大渡河,摆脱了敌人的重围。
如果当年石达开不贻误战机,及早部署拿下泸定桥,安顺场可能也不会成为他的千古悲剧地。石达开的失败,更衬托出红军的英勇无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150多年来,安顺场曾见证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命运。151年前,石达开率部到达安顺场,因大渡河天险,石达开的部队被清军和当地土司围困而灭。79年前,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同样的线路来到安顺场,靠一只翘首船冲破大渡河天险,将石达开的悲剧之地变为了红军的胜利场。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后人总结了前人深刻的教训,才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因而少走了前人的弯路,也少流了前人不该流的血。
这就是以史为鉴的效能。也值得我们今人认真学习。回顾过去,最终的目的是把握现在,开拓未来。最终是要服务于现实,从而实现价值。
四、今日安顺场院
安顺场,属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处于松林河与大渡河交汇处,因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闻名天下。
安顺场,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的革命纪念地。
1996年,安顺场先后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5月,由江泽民亲自题写馆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建成,该馆坐落在安顺场北,同纪念碑一起在规划中的遗址公园内,馆内保存200多件文物,实为珍贵。2013年6月1日,安顺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专家组验收。
现在,安顺场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现在是四川省纪委检查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共同建设的廉政基地,这与当前中共中央的“四风”建设精神是相一致的。想想当年革命先辈出生入死,流血流汗地奋斗,是为了什么?而我们后人又该怎么做呢?
在2013年4月雅安地震之后,石棉县为了搞好红色旅游,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政府分期投资2亿元,修建了特色街区、修复了古建筑,打造“红色安顺场”。我们相信,安顺场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