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卷

  • 呼和浩特市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默川平原,北纬40°51′~41°8′,东经110°46′~112°10′,总面积17186平方公里,辖4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41个民族。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銮殿山、蟠龙山、主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为34461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66615人相比,增加579485人,增长20.21%,年平均增长率为1.86%。全市共有家庭户1314910户,集体户106765户,家庭户人口为3018151人,集体户人口为42794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0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41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43814人,占85.42%;蒙古族人口为398688人,占11.5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3598人,占3.0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45167人,增长17.82%;蒙古族人口增加112719人,增长39.4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599人,增长26.34%。

    2020年,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0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15.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5亿元,下降0.5%。三次产业比例为4.5∶29.1∶66.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万人,比上年少增0.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从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4.0%,衣着类下降1.5%,居住类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8%,医疗保健类上涨13.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2%。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快速反应、全力应对,建立起严密的六级防控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官兵、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凝聚起党政军警民齐心抗疫的强大合力;先后派出4批次、80人的医疗队驰援湖北;累计分流国际航班84架次、1.6万人,救治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84例,做到了本土病例“全治愈、零死亡”、境外输入病例“零感染、零扩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5条措施,开展领导干部“走访、纾困、包联民营企业”工作,全年减税降费55亿元。

    【三大攻坚战】  整合各级财政扶贫资金5.4亿元,因地制宜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76个,同步推进专项工作“大考核”、样板示范“大引领”、扶贫干部“大培训”等工作,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3个集体、3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组团式”社会帮扶机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学习推广。实施呼市热电厂、金山热电厂挖潜改造,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1470万平方米,主城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如期完成157个村、6.8万户的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任务,首府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力推进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投资12亿元的6大类工程项目全面开工,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如期完成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治理目标。深入开展农业“四控行动”,90%的农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化解隐性债务192.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色降为橙色;对11个道路、桥梁项目进行瘦身或停缓建,减少财政支出250多亿元,重大风险得到有力防范。

    【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0.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9.8千公顷,增长0.1%。粮食产量174.0万吨,增长1.6%。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237.9千公顷,增长2.1%,产量147.8万吨,增长5.9%;马铃薯播种面积28.7千公顷,下降14.5%,产量12.7万吨,下降18.3%。

    以完善田间设施、推广节水灌溉为目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5.9万亩、56.1万吨;正大集团和林县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进展顺利,建成3个年出栏15万头的养殖园区;“敕勒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以及“窑上田”“源味武川”等子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现代农业稳步提质增效。

    【工业和建筑业】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推进顺利,伊利、蒙牛分别进位至全球乳业第5位和第8位,顺利通过“中国乳业之都”复评;久泰新材料10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进入单体调试阶段,中环协鑫光伏单晶硅五期项目部分投产,金宇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及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成运营,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项目即将试生产;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并开通运行,中国“金融云谷”启动建设,青城之光在全国高性能计算机中位列第4位,进入我国运算能力最强超级计算机行列。全年新增百亿元企业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和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255个,争取专项债券资金60.8亿元,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将全市10个工业园区优化整合为7个,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发展,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首次进入中游位次。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9.7%,制造业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1%;私营企业下降5.6%。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烟草制品业增长29.7%,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8%,医药制造业增长3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发电量595.0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1%;饲料115.5万吨,增长21.3%;乳制品154.2万吨,增长15.8%;卷烟177.5亿支,增长39.2%;原油加工量409.5万吨,下降3.3%;化肥(折纯)25.5万吨,增长9.8%;水泥489.1万吨,下降4.0%,单晶硅13.4万吨,增长57.3%;原铝(电解铝)27.8万吨,增长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利润总额195.6亿元,下降15.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6家,比上年减少12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6.3万平方米,增长3.9%;竣工房屋面积125.4万平方米,下降36.5%;房屋建筑竣工率15.4%。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3.5亿元,比上年下降3.4%;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56.2亿元,下降4.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4.8亿元,下降19.4%;金融业增加值254.4亿元,下降0.5%;房地产业增加值215.5亿元,增长6.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1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54.6亿元,下降1.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7.0%。京东亚洲一号内蒙古智能物流园建成投用;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荣获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自治区首家跨境电商线下零售体验店建成投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华为集团区域总部等总部基地项目达成落地意向,西贝餐饮总部项目开工建设。

    全年公路货运量11121.2万吨,比上年下降1.7%,公路货运周转量147.3亿吨公里,下降3.3%;公路客运量147.7万人,下降53.2%,公路客运周转量4.1亿人公里,下降52.5%。

    年末全市机动汽车保有量126.6万辆,比上年增加5.7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116.9万辆,增加5.1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9.1万辆,增加0.5万辆;专项作业车保有量6189辆,增加543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79.1万件,包裹业务3.1万件;快递业务量6934.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4.9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18.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4.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2.7万户。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2.9亿元,比上年下降4.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1.2亿元,下降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1.7亿元,下降3.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897.3亿元,下降2.0%;餐饮收入135.6亿元,下降15.7%。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下降12.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24.9%,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1.2%。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进口额74.6亿元,增长22.9%;出口额72.4亿元,增长13.9%。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8.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6.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6%。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44.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5%。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8.2%,党中央项目投资下降65.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4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住宅投资178.5亿元,增长37.8%;办公楼投资2.1亿元,下降13.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0亿元,增长49.1%。商品房销售面积413.8万平方米,增长26.9%;商品房销售额455.2亿元,增长39.0%。

    【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税收收入179.6亿元,增长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2.7%。分税种收入看,国内增值税55.1亿元,下降13.7%;企业所得税20.7亿元,下降6.3%;土地增值税31.9亿元,增长50.9%;个人所得税8.4亿元,下降0.3%。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各类民生支出24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5.5%。其中,教育支出59.2亿元,增长1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7亿元,增长35.5%;城乡社区支出97.1亿元,下降23.5%;卫生健康支出31.2亿元,增长22.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116.1亿元,比年初增长4.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23.8亿元,比年初增长9.7%;非银行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011.9亿元,比年初增长3.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899.6亿元,比年初增长4.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95.3亿元,比年初增长18.3%;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7204.1亿元,比年初增长1.8%。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341.5亿元,比年初增长4.3%;中长期贷款余额1353.8亿元,比年初增长22.5%。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有4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8亿元,增长2.6%;人身险保费收入105.8亿元,增长4.4%。全市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财产险保险赔付支出28.1亿元,增长12.2%;人身险保险赔付支出18.6亿元,增长9.9%。

    【居民收入消费】  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比上年增长2.4%,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23904元,下降8.7%。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9789元,比上年增长0.8%。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533元,增长3.6%;经营净收入8823元,下降8.3%;财产净收入5003元,增长2.6%;转移净收入9430元,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8579元,下降8.2%。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489元,增长8.0%。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7368元,增长3.4%;经营净收入9681元,增长10.1%;财产净收入935元,增长6.9%;转移净收入2505元,增长14.8%。农村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5165元,下降6.8%。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1%,分别比上年提高2.4个和2.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64.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7.2万人。

    年末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3366户,受益人数134752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1753.8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465户,受益人数12467人,发放低保资金8391.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74901户,受益人数122285人,发放低保资金53362.6万元。

    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投入使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全力推动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人防系统腐败、市属国有企业“十乱问题”等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突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六清”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现行23起命案全部侦破,刑事“六类”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3%、9.8%。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文化遗产保护、新闻出版、外事侨务等工作得到加强,红十字、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4.5亿元,比上年下降37.0%,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支持资金2.2亿元,项目278项。年内专利授权量5493件,增长57.3%,占自治区专利授权总量的30.6%。安排重大科技专项经费1.6亿元。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培育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个、自治区级星创天地3个、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7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正式运营;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72项,科技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数7.5万人,比上年增长7.0%,在校生人数24.9万人,增长2.2%,毕业生人数6.7万人,增长4.9%;年末共有普通中学119所,招生人数5.0万人,下降0.4%,在校生人数14.7万人,下降0.5%,毕业生人数5.0万人,增长12.4%;年末共有小学190所,招生人数3.4万人,下降6.1%,在校生人数19.0万人,增长2.2%,毕业生人数3.0万人,下降2.9%;年末共有幼儿园433所,在园幼儿7.2万人,增长5.0%。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和超过国家要求标准。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所有小学毕业生都通过直升或电脑派位进入中学。开展民意走访、学生家访、信访接访“三访结合”行动,稳妥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087.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19.6亿元。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3家,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现代服务业持续提档升级。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61个。其中,医院102个,拥有病床18719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966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1974人。开工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一揽子项目,市鼠疫防控基地建成投用。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4个,获得国务院评审验收第二名的好成绩。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27个,体育馆9个,室内游泳池(馆)33个。

    【资源环境】  实施“绿化青山·守护北疆”、敕勒川草原沿线提升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60.6万亩,敕勒川草原入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新城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加强,哈素海、海流水库、大黑河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入黄口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2家、工厂5家,新建绿色矿山6座,绿色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初步统计,全年总用水量10.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其中,生活用水增长31.5%,工业用水下降16.0%,农业用水下降6.1%,生态补水下降11.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9.7立方米/万元,增长34.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4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9.7千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8.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0.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0.9%。

    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空气天数294天,比上年增加2天。

    【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通运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批复验收,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47亿元。组织召开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呼包鄂乌31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城通办”,与沿黄6个省会城市实现商事登记“跨省通办”。在北京、杭州、青岛、深圳等地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11场,签约落地项目83个,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便民利企9条措施,市本级行政权力压缩44%,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20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在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由2019年的倒数第一名提升到2020年的正数第二名。

    【城市建设管理能力提升】  全面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市区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建成区3条主干道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国道209线呼武段、国道110线罗家营至毕克齐段建成通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2个;实施老旧燃气管网改造59公里、供热管网互联互通36.4公里;建成特色景观街道9条,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在城区所有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清除户外广告牌4341处;在社区、税务大厅设立60个不动产项目分户受理站,开展不动产登记“夜市”服务,解决“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项目275个、20.88万套;购置纯电动公交车500台,新开通公交线路21条,调整优化38条,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实施“智慧青城”一期项目,全区首个城市大脑上线运营;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全面提升,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谢勇  孙志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呼和浩特市
  • 发布时间:10-21
  • 来源:

  • 【概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默川平原,北纬40°51′~41°8′,东经110°46′~112°10′,总面积17186平方公里,辖4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41个民族。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銮殿山、蟠龙山、主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为34461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66615人相比,增加579485人,增长20.21%,年平均增长率为1.86%。全市共有家庭户1314910户,集体户106765户,家庭户人口为3018151人,集体户人口为42794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0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41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43814人,占85.42%;蒙古族人口为398688人,占11.5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3598人,占3.0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45167人,增长17.82%;蒙古族人口增加112719人,增长39.4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599人,增长26.34%。

    2020年,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0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15.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5亿元,下降0.5%。三次产业比例为4.5∶29.1∶66.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万人,比上年少增0.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从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4.0%,衣着类下降1.5%,居住类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8%,医疗保健类上涨13.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2%。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快速反应、全力应对,建立起严密的六级防控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官兵、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凝聚起党政军警民齐心抗疫的强大合力;先后派出4批次、80人的医疗队驰援湖北;累计分流国际航班84架次、1.6万人,救治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84例,做到了本土病例“全治愈、零死亡”、境外输入病例“零感染、零扩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5条措施,开展领导干部“走访、纾困、包联民营企业”工作,全年减税降费55亿元。

    【三大攻坚战】  整合各级财政扶贫资金5.4亿元,因地制宜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76个,同步推进专项工作“大考核”、样板示范“大引领”、扶贫干部“大培训”等工作,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3个集体、3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组团式”社会帮扶机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学习推广。实施呼市热电厂、金山热电厂挖潜改造,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1470万平方米,主城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如期完成157个村、6.8万户的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任务,首府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力推进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投资12亿元的6大类工程项目全面开工,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如期完成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治理目标。深入开展农业“四控行动”,90%的农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化解隐性债务192.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色降为橙色;对11个道路、桥梁项目进行瘦身或停缓建,减少财政支出250多亿元,重大风险得到有力防范。

    【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0.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9.8千公顷,增长0.1%。粮食产量174.0万吨,增长1.6%。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237.9千公顷,增长2.1%,产量147.8万吨,增长5.9%;马铃薯播种面积28.7千公顷,下降14.5%,产量12.7万吨,下降18.3%。

    以完善田间设施、推广节水灌溉为目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5.9万亩、56.1万吨;正大集团和林县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进展顺利,建成3个年出栏15万头的养殖园区;“敕勒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以及“窑上田”“源味武川”等子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现代农业稳步提质增效。

    【工业和建筑业】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推进顺利,伊利、蒙牛分别进位至全球乳业第5位和第8位,顺利通过“中国乳业之都”复评;久泰新材料10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进入单体调试阶段,中环协鑫光伏单晶硅五期项目部分投产,金宇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及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成运营,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项目即将试生产;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并开通运行,中国“金融云谷”启动建设,青城之光在全国高性能计算机中位列第4位,进入我国运算能力最强超级计算机行列。全年新增百亿元企业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和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255个,争取专项债券资金60.8亿元,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将全市10个工业园区优化整合为7个,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发展,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首次进入中游位次。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9.7%,制造业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1%;私营企业下降5.6%。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烟草制品业增长29.7%,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8%,医药制造业增长3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发电量595.0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1%;饲料115.5万吨,增长21.3%;乳制品154.2万吨,增长15.8%;卷烟177.5亿支,增长39.2%;原油加工量409.5万吨,下降3.3%;化肥(折纯)25.5万吨,增长9.8%;水泥489.1万吨,下降4.0%,单晶硅13.4万吨,增长57.3%;原铝(电解铝)27.8万吨,增长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利润总额195.6亿元,下降15.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6家,比上年减少12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6.3万平方米,增长3.9%;竣工房屋面积125.4万平方米,下降36.5%;房屋建筑竣工率15.4%。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3.5亿元,比上年下降3.4%;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56.2亿元,下降4.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4.8亿元,下降19.4%;金融业增加值254.4亿元,下降0.5%;房地产业增加值215.5亿元,增长6.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1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54.6亿元,下降1.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7.0%。京东亚洲一号内蒙古智能物流园建成投用;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荣获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自治区首家跨境电商线下零售体验店建成投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华为集团区域总部等总部基地项目达成落地意向,西贝餐饮总部项目开工建设。

    全年公路货运量11121.2万吨,比上年下降1.7%,公路货运周转量147.3亿吨公里,下降3.3%;公路客运量147.7万人,下降53.2%,公路客运周转量4.1亿人公里,下降52.5%。

    年末全市机动汽车保有量126.6万辆,比上年增加5.7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116.9万辆,增加5.1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9.1万辆,增加0.5万辆;专项作业车保有量6189辆,增加543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79.1万件,包裹业务3.1万件;快递业务量6934.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4.9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18.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4.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2.7万户。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2.9亿元,比上年下降4.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1.2亿元,下降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1.7亿元,下降3.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897.3亿元,下降2.0%;餐饮收入135.6亿元,下降15.7%。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下降12.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24.9%,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1.2%。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进口额74.6亿元,增长22.9%;出口额72.4亿元,增长13.9%。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8.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6.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6%。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44.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5%。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8.2%,党中央项目投资下降65.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4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住宅投资178.5亿元,增长37.8%;办公楼投资2.1亿元,下降13.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0亿元,增长49.1%。商品房销售面积413.8万平方米,增长26.9%;商品房销售额455.2亿元,增长39.0%。

    【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税收收入179.6亿元,增长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2.7%。分税种收入看,国内增值税55.1亿元,下降13.7%;企业所得税20.7亿元,下降6.3%;土地增值税31.9亿元,增长50.9%;个人所得税8.4亿元,下降0.3%。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各类民生支出24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5.5%。其中,教育支出59.2亿元,增长1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7亿元,增长35.5%;城乡社区支出97.1亿元,下降23.5%;卫生健康支出31.2亿元,增长22.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116.1亿元,比年初增长4.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23.8亿元,比年初增长9.7%;非银行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011.9亿元,比年初增长3.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899.6亿元,比年初增长4.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95.3亿元,比年初增长18.3%;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7204.1亿元,比年初增长1.8%。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341.5亿元,比年初增长4.3%;中长期贷款余额1353.8亿元,比年初增长22.5%。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有4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8亿元,增长2.6%;人身险保费收入105.8亿元,增长4.4%。全市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财产险保险赔付支出28.1亿元,增长12.2%;人身险保险赔付支出18.6亿元,增长9.9%。

    【居民收入消费】  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比上年增长2.4%,全体居民均消费支出23904元,下降8.7%。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9789元,比上年增长0.8%。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533元,增长3.6%;经营净收入8823元,下降8.3%;财产净收入5003元,增长2.6%;转移净收入9430元,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8579元,下降8.2%。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489元,增长8.0%。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7368元,增长3.4%;经营净收入9681元,增长10.1%;财产净收入935元,增长6.9%;转移净收入2505元,增长14.8%。农村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15165元,下降6.8%。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1%,分别比上年提高2.4个和2.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64.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7.2万人。

    年末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3366户,受益人数134752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1753.8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465户,受益人数12467人,发放低保资金8391.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74901户,受益人数122285人,发放低保资金53362.6万元。

    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投入使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全力推动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人防系统腐败、市属国有企业“十乱问题”等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突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六清”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现行23起命案全部侦破,刑事“六类”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3%、9.8%。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文化遗产保护、新闻出版、外事侨务等工作得到加强,红十字、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4.5亿元,比上年下降37.0%,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支持资金2.2亿元,项目278项。年内专利授权量5493件,增长57.3%,占自治区专利授权总量的30.6%。安排重大科技专项经费1.6亿元。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培育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个、自治区级星创天地3个、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7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正式运营;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72项,科技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数7.5万人,比上年增长7.0%,在校生人数24.9万人,增长2.2%,毕业生人数6.7万人,增长4.9%;年末共有普通中学119所,招生人数5.0万人,下降0.4%,在校生人数14.7万人,下降0.5%,毕业生人数5.0万人,增长12.4%;年末共有小学190所,招生人数3.4万人,下降6.1%,在校生人数19.0万人,增长2.2%,毕业生人数3.0万人,下降2.9%;年末共有幼儿园433所,在园幼儿7.2万人,增长5.0%。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和超过国家要求标准。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所有小学毕业生都通过直升或电脑派位进入中学。开展民意走访、学生家访、信访接访“三访结合”行动,稳妥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087.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19.6亿元。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3家,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现代服务业持续提档升级。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61个。其中,医院102个,拥有病床18719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966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1974人。开工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一揽子项目,市鼠疫防控基地建成投用。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4个,获得国务院评审验收第二名的好成绩。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27个,体育馆9个,室内游泳池(馆)33个。

    【资源环境】  实施“绿化青山·守护北疆”、敕勒川草原沿线提升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60.6万亩,敕勒川草原入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新城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加强,哈素海、海流水库、大黑河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入黄口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2家、工厂5家,新建绿色矿山6座,绿色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初步统计,全年总用水量10.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其中,生活用水增长31.5%,工业用水下降16.0%,农业用水下降6.1%,生态补水下降11.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9.7立方米/万元,增长34.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4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9.7千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8.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0.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0.9%。

    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空气天数294天,比上年增加2天。

    【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通运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批复验收,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47亿元。组织召开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呼包鄂乌31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城通办”,与沿黄6个省会城市实现商事登记“跨省通办”。在北京、杭州、青岛、深圳等地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11场,签约落地项目83个,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便民利企9条措施,市本级行政权力压缩44%,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20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在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由2019年的倒数第一名提升到2020年的正数第二名。

    【城市建设管理能力提升】  全面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市区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建成区3条主干道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国道209线呼武段、国道110线罗家营至毕克齐段建成通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2个;实施老旧燃气管网改造59公里、供热管网互联互通36.4公里;建成特色景观街道9条,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在城区所有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清除户外广告牌4341处;在社区、税务大厅设立60个不动产项目分户受理站,开展不动产登记“夜市”服务,解决“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项目275个、20.88万套;购置纯电动公交车500台,新开通公交线路21条,调整优化38条,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实施“智慧青城”一期项目,全区首个城市大脑上线运营;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全面提升,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谢勇  孙志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