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2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志说乡土】多姿多彩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以第四纪冰臼群和花岗岩石林地貌及地质构造为主要特色。园区内具有10种类型的地质地貌景观,即冰川地貌、花岗岩地貌、火山地貌、泉类地貌、峡谷地貌、湖泊景观、河流景观、湿地景观、典型矿床及采矿遗迹景观和沙地景观。在这里,除了领略丰富珍贵的地质遗迹以外,还可以看到贡格尔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世界上最窄的河——耗来河等自然景观,以及百岔川岩画、金代长城——金界壕、乌兰布统古战场等历史文化景观。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质上属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晚古生代对接带,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中段南端,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区结合部位。规划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保护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重点保护面积134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包括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青山岩臼群及花岗岩峰林、平顶山“冰斗”群、西拉沐沦大峡谷、热水塘温泉、达里诺尔火山群、黄岗梁第四季冰川遗迹、浑善达克沙地、乌兰布统湿地九大类型区,是类型独特、稀有、典型、完整的地质遗迹。东北植物区系、内蒙古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并存。

    2005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通过为中国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同期中国唯一一处以行政区划命名的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旗志19912008》专设特色篇“克旗世界地质公园”。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

    “阿斯哈图”,蒙古语,意译“立陡、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景观散布于大兴安岭山脉最高峰以北的北大山山脊上,海1600~1700米;遗迹景观保护面积25.78平方公里,石林占地约5平方公里。石林在形态上与云南路南石林、元谋石林、现代冰川及新疆雅丹地貌具有相似的特点,但属花岗岩石林,是独具的地质类型、特有的地貌景观。

     

    image.png 

    ▲阿斯哈图石林景观

     

    image.png 

    ▲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景区

     

    石林景观相对高度520米。相对集中于5个山脊区域,突兀于丘陵山峦之上,拔地凸起,峰奇石怪,兽型鸟状,活灵活现;如塔似柱,巧夺天工;台榻床卧,若人工刻意而为,且花岗岩的“释重节理”分明,近似水平的层层叠叠的岩石节理规模之大,世界稀有。

    阿斯哈图石林园区坐落于大兴安岭余脉高山上,主要石林形态有石墙、石塔、石丛、石柱、石台、石蛋、抽象像形石,柱状石林、蘑菇状石林、塔状石林、饼状石林、无规则状石林、石峰林及刃脊、角峰成排或独立于山脊线上,在冰掘、风化、水蚀、冷热变化多重作用下,逐渐造就的节理层叠而独特,极具“冰川石林”地貌特征。

    阿斯哈图石林,俗称北大山岩体或石林岩石。岩石特征为侏罗纪岩基状侵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系列,属晚二叠世闪长岩钙碱性花岗岩。晚侏罗纪,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距今约1.8亿1.5亿年。花岗岩体按三组节理发育,尤其水平节理发育完好,实属罕见。近800万年以来,在节理裂隙、构造抬升、物理和化学风化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在第四纪山岳冰川作用下,沿刃脊或冰斗后缘形成雄伟壮观、千形百态花岗岩石林。为世界上独特的地貌类型。

    青山岩臼及花岗岩峰林园区

    青山花岗岩臼及花岗岩峰林景观位于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东部大青山上,距经棚镇25公里。园区绵延起伏长近20公里,主峰海拔1574米,山上山下温差大。保护面积92平方公里,花岗岩臼面积37平方公里,组成冰臼群。是世界地质公园中一种罕见的独具特色的花岗岩石类型。

    整个大青山,峰峦叠嶂,花岗岩峰林遍布整个青山景观区,或尖如刃脊,又呈角峰;或峰峦嶙峋,山奇石险,酷似各种动物造型,且分布众多。置身山中,可见冰蚀地貌轮廓,足见大自然鬼斧神工。

    学者们认为,花岗岩臼及花岗岩峰林形成已过亿年,风蚀、重力、寒暑、水蚀等外力长期作用和内在发育共同造就花岗岩臼及峰林的独特形态,为世界罕见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类型齐全的地貌奇观。

    青山岩臼分布在大青山顶部漫长的山脊上,仅在青山岩臼园区中段山顶南向平缓岩面2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300余个大小岩臼。岩臼以圆形、椭圆形居多,也有匙形和不规则半圆形;还有蝌蚪型岩臼、梅花型岩臼、臼中臼。以平底大肚为特征,多口小肚大,直竖平底,大者直径10余米,深达3.5余米;小的宽深不过10厘米。

    少数岩臼之间底部相通,中间有穿洞,形成连体岩臼。高平处岩臼不见进出水口,低洼或斜侧的岩臼有出水痕迹,岩臼内壁常见有螺旋状条纹,深浅不一,个别岩臼内生长着花草或白桦树。

    青山园区岩峰林多陡峭角峰,也有石峰成鸟兽形状,以及地质园区内发育的冰斗、冰蚀洼地、U形谷、角峰,地貌特征明显。

    青山岩臼、岩峰林成因多认为是白垩世早期侵入花岗岩抬升暴露地表后,在长期风化、风蚀化学和冻融、应力物理等地质作用下,从岩石的薄弱部分开始,先形成凹坑,而后逐渐加深扩大,岩臼与岩石成分、构造裂隙和地理环境有关,并最终形成大小不一岩臼。

     

    image.png 

    ▲青山岩臼景观

     

    image.png 

    ▲克什克腾旗大青山景区

     

    对青山岩臼成因,有不同解说。有学者认为是大冰盖的产物,冰盖下石块在水作用下,旋转成臼,称之为“岩臼”。有学者认为是赤峰风道的产物,称之为“壶穴”;学者一致认为,不可忽视花岗岩石在风、重力等外力长期作用下的成因,研究青山岩臼成因,对探讨内蒙古高原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平顶山第四纪“冰斗”群园区

    2003年8月,中国科技信息网发布内蒙古克旗平顶山发现第四纪冰川“冰斗”群消息,平顶山“冰斗”群景观初步得以确认。

    平顶山“冰斗”群园区位于经棚镇东南51公里,属万合永镇辖区,海拔7091960米,平均海拔1370米。呈东北低,西南高地势。园区规划保护面积63平方公里。

    平顶山“冰斗”景观大多角峰突兀,刃脊锐利,若切削洗磨一般,且峰脊交错,连绵巍峨,宛若天然屏障;花岗岩体发育好,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分明。从高处俯瞰平顶山“冰斗”,可直观地看见冰川流动,不断把侵蚀的破碎岩石从中间搬走,底部凹陷不断加深,终于形成三面陡峭、一面开口的圈椅背状的漏斗状地貌遗迹。冰斗内可见冰川擦痕、冰川阶步、冰川堆积物;冰川外围可见侧碛、终碛及混杂堆积。平顶山“冰斗”景观完整而具体地反映出冰川发育的历史阶段和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痕迹,极具地质类型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科研价值。

    平顶山园区保留大量冰斗、角峰、刃脊、冰碛垄群、冰蚀槽谷、冰川U型谷、冰川擦痕、冰川阶步、冰石海、冰川漂砾、冰碛泥砾、侧碛堤、终碛堤等系列冰川遗迹,多分布于海拔1401700米高度崇山峻岭中,完整地反映第四纪冰川发育的不同阶段和气候演变。

    平顶山“冰斗”群为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是白垩世侵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系列,为典型冰川遗迹。“冰斗”群因发现较晚,且山峻岭险,未遇人为破坏,冰川遗迹状态原始、齐全完整,至今在U形谷中,存在冰碛垄群,与冰斗群呼应,而且冰川遗迹期次完全、数量众多,为罕见大型冰斗群奇观,为研究冰川形成、演化提供不可多得的实证材料。

     

    image.png 

    ▲平顶山“冰斗”景观

     

    西拉沐沦大峡谷园区

    西拉沐沦大峡谷,地质学称西拉沐沦深断裂。沿西拉沐沦河近似东西向延伸,长340公里,宽约50公里,2004年12月,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

     

    image.png 

    ▲西拉沐沦峡谷景观

     

    西拉沐沦大峡谷谷底即西拉沐沦河,西拉沐沦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是西辽河水系正源。西拉沐沦克旗段长151公里,沿途有50余条河流或季节性河流汇入,蜿蜒东下,涌泉漩溢,一路注水,水段多高程落差;雨季,河谷往往形成瀑布,涌绿飞白。

    西拉沐沦是中国最早有记载河流之一。《淮南子·地形训》载:“辽出砥石”。《水经注·大辽水》载:“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入于海。”据考证,饶乐水秦汉时、乐水三国两晋时、弱乐水南北朝时、弱水隋唐时、潢水辽代时……都是西拉沐沦不同时期称谓,反映着河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西拉沐沦上游有两条主要支流——沙里漠河和萨岭河,两条河流汇合后河段指称“西拉沐沦”。两条河流皆河曲弯多,河道宽窄、落差变化大,河水急缓错落变幻,形成多处峡谷景观。

    西拉沐沦大峡谷山川秀丽,南岸多生杨、桦、松、枫、柏、栎等树木,北岸多生矮榆、墩柳、山杏、灌丛,灌木和乔木混杂交错,环境良好,保持着原生态。

    这里也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在河谷一、二、三级阶地上,发现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文化等史前人类遗存;并发现商朝先民岩画、青铜器等早期文化遗存。1971年开始,在西拉沐沦河上游,先后建成响水电站、上湾子Ⅱ级电站、上湾子Ⅰ级电站、胡家湾子电站、龙口电站、龙尾电站等水电站。电站库区均建成旅游度假胜地。

    西拉沐沦大峡谷为两级阶地,下为河流基座、上为黄土台源。是燕山山地与兴安岭山地地质构造的分界线。沙里漠河和萨岭河为西拉沐沦河主要支流。沙里漠河发源属大兴安岭山地南麓浩来呼热百尔赫贺尔洪的白槽沟俗称源水头,沙地中突然下陷形成小盆地,上下高差近200米,状如簸箕,数泉漫溢涌出,随季节时紧时歇;雨季溢涌剧烈,涡漩翻波,白水涟涟,水响回荡,湍急东下,现小涓流辟开大峡谷之势。萨岭河发源于塞罕坝上乌苏图杜尔宾山西麓,流经多为石质山地,两岸巉岩兀立,峡谷弯多陡窄,水流湍急,别具高原峡谷风光,储存良好水电资源。

    西拉沐沦大峡谷南岸是燕山山脉连接的华北台地,北岸是古生代地槽,河两侧,陆壳形成时代、地壳结构、物质组成、演化过程和变质程度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差异,且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区域矿产分布。也有学者认为西拉沐沦大峡谷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接合带,或认为是华北台地与内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大峡谷对研究该地地质发展演化和寻找矿床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章热水塘温泉园区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热水塘温泉园区名称源于蒙古语“嘎拉德斯汰阿日山”,汉语译为“热水汤”,以下简称热水塘温泉园区距经棚镇东北30公里。1977年,经辽宁省地质队初步勘查,获得基本地热概况。2007年4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克旗热水塘地热资源勘查项目任务书编号:〔2006〕水214设计,经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招标委员会批准,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实施勘查。2007年11月,完成全部野外勘查工作。2008年5月,提交《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热水塘地热资源详查报告》。给出热水塘温泉园区地下热水资源和地质状况结论。

    园区热水富集区在乌梁苏台河谷北岸山前,温泉地下热水分布面积约0.62平方公里。

    园区地貌类型有侵蚀构造地形和堆积地形:侵蚀构造地形为尖顶状、平顶状中山和尖顶状、浑圆状低中山;堆积地形为山间谷地和冲积一级阶地。

    热水塘区域地层主要是花岗岩、板岩、安山岩、砂岩和砂黏土夹黏砂土透镜体或砂砾石,在山间沟谷地带,岩性为灰黄、褐黄色黄土状黏砂土;在河谷、阶地上,主要是灰黑色、灰褐色黏砂土及砂砾卵石,砾卵石为花岗岩、板岩、安山岩、砂岩等。

    园区水温天然背景值为10℃,热水最高温度为83℃,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水,热水区呈辐射状向外围低温区扩展,扩展趋势与地温一致。

    园区热储盖层主要由第四纪黄土状黏砂土、砂卵石及砂黏土构成。黏土砂卵石层中含有上层潜水,水位埋深16米,水温20℃左右,与热水层隔530米,连通性弱。位于热水高温区盖层厚度1750底板标高10291069米平均盖层厚度35.84米。

    园区地热流体富集层位的电阻率一般小于20欧姆米,最低时仅7.31欧姆米。区域内存在KH型和AK型两种电测深曲线。砂岩、砂质板岩及花岗岩与上覆第四系之间均有明显的波阻抗界面;在热水储存部位,波速较低;地震波形表现为同相轴不连续,波形杂乱,无规律。

    园区地热流体热水、温热水、温水及温度异常水化学组成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其中:热水水温≥60赋存形式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HCO3·Cl—Na型pH值8.80~9.25 碱性水,矿化度均为0.5毫米/升左右。热水的特征组分含量高出温热水,其中以SiO2及pH值较为明显。热水中Si02、F含量较高,均达到命名矿水浓度标准,分别为硅水、氟水。

    温热水水温4060赋存形式亦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及HCO3·SO42Cl—Na型pH值8.458.50偏碱性,矿化度一般0.5毫料/升左右。温热水中SiO2、F含量较高,均为硅水、氟水。

    达里诺尔火山地貌园区

    达里诺尔火山地貌园区成锥群状分布于克旗西部,距经棚镇90公里,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是东北九大火山群之一,是亚洲最大的死火山群遗迹,有120余个典型的火山口。

    火山群遗迹自南而北为风积沙地一湖盆低地一湖积平原一玄武岩台地,广袤辽阔。主要遗迹有火山口、火山锥、熔岩喷气碟等及火山喷积物。

    马蹄型火山口、状如砧子的火山锥、花沿口形的喷气碟原始形态几近完美。马蹄形火山口是裂隙——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火山口直径有的在百米以上,远看形状尤为真切。火山锥是火山熔岩和碎屑堆积遗迹。地面高度大者约50米上下,孤立如锥倒立,达里诺尔北岸的砧子山比较典型。

    喷气碟是火山熔岩因内部气体不断推动岩浆外溢,叠加口垣形成的遗迹。不断堆高的口垣或如碟盘,或似喇叭花冠,高度不一,熔岩间歇喷发的次数多,可见喷气碟层多而高,喷气口直径不足一米。

    达里诺尔火山锥群是从上新世晚期200万年至中更世50万年数次喷发逐步形成的火山台地地貌,有火山熔岩台地、火山口、火山锥、熔岩颈、熔岩喷气碟及火山弹、火山渣、岩饼、岩球等,是研究该地区地理、地貌、气候变化、动植物及人类发展的重要实物史料和在旅游娱乐中了解地理、获取知识、增强环境意识的实物资料。

    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园区

    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园区位于克旗西北部,平均海拔1300米,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海拔2029米。公园园区以黄岗峰为中心,规划园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

     

    image.png 

    ▲黄岗梁冰川景观

     

    园区内山高峰险,树高林密,第四纪冰川遗迹类型多样、原始完好、富集典型性,为珍稀山谷冰川遗迹。

    这里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为蒙古植物、华北植物和东北植物区系交汇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典型性,有“北方植物基因库”的称誉。境内包含森林、灌丛、草原、草甸、沼泽及低温植被6个植被类型,12个群系,46个群丛;植被盖度达94%有高等植物926种100余科400余属。

    公园园区内有27座高峰,峰回谷转,山环湾复,峡谷各呈景观,民间有“石匣十三湾,湾湾别样天”的说法。园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丘陵和高山台地为主;地貌大体为从外缘山峰渐次向浑圆低缓丘陵、高平原过渡;并形成众多纵横沟壑。地质遗迹有冰斗、U形谷、角峰、终碛堤、侧碛堤、条痕石、冰川阶步、漂砾、中积石、冰川擦痕等冰川遗迹特征,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浑善达克沙地园区

    浑善达克沙地园区在克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的最东缘,沙丘并不高大,如垄链般连绵有序。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为垄链状,少部分呈新月状,总体作北西向东南方向展布。沙丘高10~30米,沙粒多呈浅黄色,少量白色;沙丘间多为湖相沉积草甸洼地、季节性湖泊、沙泉小泊。面积达千平方公里以上。

    浑善达克沙地形成于上新世,约在晚新生代全球进入第四纪冰期和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演变发育而成。西北部接壤达里诺尔湖、贡格尔草原,东部连贯西拉沐沦大峡谷。虽为沙地,却充满生机,生长着本地特有的榆树和黄柳、红柳等乔灌木。

    浑善达克沙地经过长期风堆水冲,布满垄状、链状、新月状沙丘,形成独有的特色地貌,固定沙丘上又形成沙地疏林景观,包括沙地阔叶林景观、沙地夏绿灌木丛景观、沙地禾草木景观、沙地半灌木半草蒿景观;半固定沙丘上裸沙丘和流动沙丘多成景观。园区内遍生榆树、黄柳、山杏,榆树树型浑圆,阔而不高,似伞张盖;柳条成丛,簇簇抒秀,展现独有特色。

    园区野生植物、动物,种类繁多。木本、禾本、草本植物多种多样,一些野生果木如山丁子、山里红、山杏、山梨树、山麻籽等,春花秋实,香气沁人,极耐观赏。进入园区,彩雉、山鹑呼朋唤侣;狼、狐、狍、獾、兔、鼬出没。

    秋季,疏林沙地景观特色最为分明,霜至林染,沙榆、山杨、红柳、山杏、枫槐,五彩缤纷,宛如画卷。

    乌兰布统湿地园区

    乌兰布统园区位于克旗西南部,地处燕山山地、七老图山脉和浑善达克沙地边缘过渡地带,乌兰布统是蒙古语,汉译为“红色山峰”,因一座褐红色山峰兀然独立在境北而得名;总面积30090公顷。中心区距经棚镇115公里,距赤峰市18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620公里,距北京485公里。东部、东北部与红山子乡毗邻,南部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西部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接壤,区划上隶属于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这里是滦河、乌兰公河源头,有吐力根河、赵古堆河、萨岭河等多条河流流经;园区内有将军泡子、公主湖、野鸭湖、蘑菇场泡子等大小湖泊20余个,形成高原内陆湖群,是集滦河源头、草原湖泊、沙地湿地等多样性地质系统为一身的湿地园区,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环境演化敏感区,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image.png 

    ▲乌兰布统景区标识

     

    乌兰布统园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相对较高,原生态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2℃,暑热期在7、8月份,平均气温16℃上下,全年无酷暑。

    园区是历史上著名乌兰布统之战发生地。公元1690年,清军战胜噶尔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大将佟国纲战死于此,一水泊自此被民众称为“将军泡子”。还有十二座连营遗址、佟国纲衣冠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偶尔也能见到战甲、兵器、盆釜残存。

    1998年7月16日,克旗人民政府决定设立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

    2002年10月,赤峰市人民政府批准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克旗人民政府组建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公安派出所加强保护工作。

    乌兰布统园区是典型的塞外丘陵草原,苍茫辽阔,丘陵阴坡生长着白桦林、山杨林及红柳灌木丛,兼具草原、漠北深处的苍凉和邃远。绵延数百公里塞罕坝如天然屏障,耸峙雄关,标划出塞外草原的特色,保留着古老的游牧文明。

    园区内有大面积次生林,随地形变化呈垂直地带性分布。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原、草甸、沼泽、水生7类植被形态,31个群系,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0科240余属,包括药用植物如柴胡、芍药、麻黄、益母草、防风等;园区内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仅鸟类达14目32科80余种。

    园区是驰名的影视外景地,至2008年末,有大型电视连续剧如《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120余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外景。这里集草原湿地风光、人文古迹、影视景地、疏林沙地等多样旅游元素于一体,塞外草原特色显著,风光旖旎;盛夏气候、景色尤其怡人,是研究高原湿地地质地理、古生物生态环境演化的实证资料,也是度假避暑胜地,有“北京的天然后花园”“距北京最美最近的草原”和“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云的故乡”的美誉。现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编辑 李海峰

     

    image.png 

    ▲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说乡土】多姿多彩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以第四纪冰臼群和花岗岩石林地貌及地质构造为主要特色。园区内具有10种类型的地质地貌景观,即冰川地貌、花岗岩地貌、火山地貌、泉类地貌、峡谷地貌、湖泊景观、河流景观、湿地景观、典型矿床及采矿遗迹景观和沙地景观。在这里,除了领略丰富珍贵的地质遗迹以外,还可以看到贡格尔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世界上最窄的河——耗来河等自然景观,以及百岔川岩画、金代长城——金界壕、乌兰布统古战场等历史文化景观。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质上属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晚古生代对接带,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中段南端,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区结合部位。规划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保护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重点保护面积134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包括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青山岩臼群及花岗岩峰林、平顶山“冰斗”群、西拉沐沦大峡谷、热水塘温泉、达里诺尔火山群、黄岗梁第四季冰川遗迹、浑善达克沙地、乌兰布统湿地九大类型区,是类型独特、稀有、典型、完整的地质遗迹。东北植物区系、内蒙古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并存。

    2005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通过为中国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同期中国唯一一处以行政区划命名的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旗志19912008》专设特色篇“克旗世界地质公园”。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

    “阿斯哈图”,蒙古语,意译“立陡、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景观散布于大兴安岭山脉最高峰以北的北大山山脊上,海1600~1700米;遗迹景观保护面积25.78平方公里,石林占地约5平方公里。石林在形态上与云南路南石林、元谋石林、现代冰川及新疆雅丹地貌具有相似的特点,但属花岗岩石林,是独具的地质类型、特有的地貌景观。

     

    image.png 

    ▲阿斯哈图石林景观

     

    image.png 

    ▲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景区

     

    石林景观相对高度520米。相对集中于5个山脊区域,突兀于丘陵山峦之上,拔地凸起,峰奇石怪,兽型鸟状,活灵活现;如塔似柱,巧夺天工;台榻床卧,若人工刻意而为,且花岗岩的“释重节理”分明,近似水平的层层叠叠的岩石节理规模之大,世界稀有。

    阿斯哈图石林园区坐落于大兴安岭余脉高山上,主要石林形态有石墙、石塔、石丛、石柱、石台、石蛋、抽象像形石,柱状石林、蘑菇状石林、塔状石林、饼状石林、无规则状石林、石峰林及刃脊、角峰成排或独立于山脊线上,在冰掘、风化、水蚀、冷热变化多重作用下,逐渐造就的节理层叠而独特,极具“冰川石林”地貌特征。

    阿斯哈图石林,俗称北大山岩体或石林岩石。岩石特征为侏罗纪岩基状侵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系列,属晚二叠世闪长岩钙碱性花岗岩。晚侏罗纪,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距今约1.8亿1.5亿年。花岗岩体按三组节理发育,尤其水平节理发育完好,实属罕见。近800万年以来,在节理裂隙、构造抬升、物理和化学风化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在第四纪山岳冰川作用下,沿刃脊或冰斗后缘形成雄伟壮观、千形百态花岗岩石林。为世界上独特的地貌类型。

    青山岩臼及花岗岩峰林园区

    青山花岗岩臼及花岗岩峰林景观位于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东部大青山上,距经棚镇25公里。园区绵延起伏长近20公里,主峰海拔1574米,山上山下温差大。保护面积92平方公里,花岗岩臼面积37平方公里,组成冰臼群。是世界地质公园中一种罕见的独具特色的花岗岩石类型。

    整个大青山,峰峦叠嶂,花岗岩峰林遍布整个青山景观区,或尖如刃脊,又呈角峰;或峰峦嶙峋,山奇石险,酷似各种动物造型,且分布众多。置身山中,可见冰蚀地貌轮廓,足见大自然鬼斧神工。

    学者们认为,花岗岩臼及花岗岩峰林形成已过亿年,风蚀、重力、寒暑、水蚀等外力长期作用和内在发育共同造就花岗岩臼及峰林的独特形态,为世界罕见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类型齐全的地貌奇观。

    青山岩臼分布在大青山顶部漫长的山脊上,仅在青山岩臼园区中段山顶南向平缓岩面2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300余个大小岩臼。岩臼以圆形、椭圆形居多,也有匙形和不规则半圆形;还有蝌蚪型岩臼、梅花型岩臼、臼中臼。以平底大肚为特征,多口小肚大,直竖平底,大者直径10余米,深达3.5余米;小的宽深不过10厘米。

    少数岩臼之间底部相通,中间有穿洞,形成连体岩臼。高平处岩臼不见进出水口,低洼或斜侧的岩臼有出水痕迹,岩臼内壁常见有螺旋状条纹,深浅不一,个别岩臼内生长着花草或白桦树。

    青山园区岩峰林多陡峭角峰,也有石峰成鸟兽形状,以及地质园区内发育的冰斗、冰蚀洼地、U形谷、角峰,地貌特征明显。

    青山岩臼、岩峰林成因多认为是白垩世早期侵入花岗岩抬升暴露地表后,在长期风化、风蚀化学和冻融、应力物理等地质作用下,从岩石的薄弱部分开始,先形成凹坑,而后逐渐加深扩大,岩臼与岩石成分、构造裂隙和地理环境有关,并最终形成大小不一岩臼。

     

    image.png 

    ▲青山岩臼景观

     

    image.png 

    ▲克什克腾旗大青山景区

     

    对青山岩臼成因,有不同解说。有学者认为是大冰盖的产物,冰盖下石块在水作用下,旋转成臼,称之为“岩臼”。有学者认为是赤峰风道的产物,称之为“壶穴”;学者一致认为,不可忽视花岗岩石在风、重力等外力长期作用下的成因,研究青山岩臼成因,对探讨内蒙古高原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平顶山第四纪“冰斗”群园区

    2003年8月,中国科技信息网发布内蒙古克旗平顶山发现第四纪冰川“冰斗”群消息,平顶山“冰斗”群景观初步得以确认。

    平顶山“冰斗”群园区位于经棚镇东南51公里,属万合永镇辖区,海拔7091960米,平均海拔1370米。呈东北低,西南高地势。园区规划保护面积63平方公里。

    平顶山“冰斗”景观大多角峰突兀,刃脊锐利,若切削洗磨一般,且峰脊交错,连绵巍峨,宛若天然屏障;花岗岩体发育好,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分明。从高处俯瞰平顶山“冰斗”,可直观地看见冰川流动,不断把侵蚀的破碎岩石从中间搬走,底部凹陷不断加深,终于形成三面陡峭、一面开口的圈椅背状的漏斗状地貌遗迹。冰斗内可见冰川擦痕、冰川阶步、冰川堆积物;冰川外围可见侧碛、终碛及混杂堆积。平顶山“冰斗”景观完整而具体地反映出冰川发育的历史阶段和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痕迹,极具地质类型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科研价值。

    平顶山园区保留大量冰斗、角峰、刃脊、冰碛垄群、冰蚀槽谷、冰川U型谷、冰川擦痕、冰川阶步、冰石海、冰川漂砾、冰碛泥砾、侧碛堤、终碛堤等系列冰川遗迹,多分布于海拔1401700米高度崇山峻岭中,完整地反映第四纪冰川发育的不同阶段和气候演变。

    平顶山“冰斗”群为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是白垩世侵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系列,为典型冰川遗迹。“冰斗”群因发现较晚,且山峻岭险,未遇人为破坏,冰川遗迹状态原始、齐全完整,至今在U形谷中,存在冰碛垄群,与冰斗群呼应,而且冰川遗迹期次完全、数量众多,为罕见大型冰斗群奇观,为研究冰川形成、演化提供不可多得的实证材料。

     

    image.png 

    ▲平顶山“冰斗”景观

     

    西拉沐沦大峡谷园区

    西拉沐沦大峡谷,地质学称西拉沐沦深断裂。沿西拉沐沦河近似东西向延伸,长340公里,宽约50公里,2004年12月,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

     

    image.png 

    ▲西拉沐沦峡谷景观

     

    西拉沐沦大峡谷谷底即西拉沐沦河,西拉沐沦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是西辽河水系正源。西拉沐沦克旗段长151公里,沿途有50余条河流或季节性河流汇入,蜿蜒东下,涌泉漩溢,一路注水,水段多高程落差;雨季,河谷往往形成瀑布,涌绿飞白。

    西拉沐沦是中国最早有记载河流之一。《淮南子·地形训》载:“辽出砥石”。《水经注·大辽水》载:“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入于海。”据考证,饶乐水秦汉时、乐水三国两晋时、弱乐水南北朝时、弱水隋唐时、潢水辽代时……都是西拉沐沦不同时期称谓,反映着河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西拉沐沦上游有两条主要支流——沙里漠河和萨岭河,两条河流汇合后河段指称“西拉沐沦”。两条河流皆河曲弯多,河道宽窄、落差变化大,河水急缓错落变幻,形成多处峡谷景观。

    西拉沐沦大峡谷山川秀丽,南岸多生杨、桦、松、枫、柏、栎等树木,北岸多生矮榆、墩柳、山杏、灌丛,灌木和乔木混杂交错,环境良好,保持着原生态。

    这里也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在河谷一、二、三级阶地上,发现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文化等史前人类遗存;并发现商朝先民岩画、青铜器等早期文化遗存。1971年开始,在西拉沐沦河上游,先后建成响水电站、上湾子Ⅱ级电站、上湾子Ⅰ级电站、胡家湾子电站、龙口电站、龙尾电站等水电站。电站库区均建成旅游度假胜地。

    西拉沐沦大峡谷为两级阶地,下为河流基座、上为黄土台源。是燕山山地与兴安岭山地地质构造的分界线。沙里漠河和萨岭河为西拉沐沦河主要支流。沙里漠河发源属大兴安岭山地南麓浩来呼热百尔赫贺尔洪的白槽沟俗称源水头,沙地中突然下陷形成小盆地,上下高差近200米,状如簸箕,数泉漫溢涌出,随季节时紧时歇;雨季溢涌剧烈,涡漩翻波,白水涟涟,水响回荡,湍急东下,现小涓流辟开大峡谷之势。萨岭河发源于塞罕坝上乌苏图杜尔宾山西麓,流经多为石质山地,两岸巉岩兀立,峡谷弯多陡窄,水流湍急,别具高原峡谷风光,储存良好水电资源。

    西拉沐沦大峡谷南岸是燕山山脉连接的华北台地,北岸是古生代地槽,河两侧,陆壳形成时代、地壳结构、物质组成、演化过程和变质程度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差异,且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区域矿产分布。也有学者认为西拉沐沦大峡谷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接合带,或认为是华北台地与内蒙古生代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大峡谷对研究该地地质发展演化和寻找矿床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章热水塘温泉园区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热水塘温泉园区名称源于蒙古语“嘎拉德斯汰阿日山”,汉语译为“热水汤”,以下简称热水塘温泉园区距经棚镇东北30公里。1977年,经辽宁省地质队初步勘查,获得基本地热概况。2007年4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克旗热水塘地热资源勘查项目任务书编号:〔2006〕水214设计,经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招标委员会批准,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实施勘查。2007年11月,完成全部野外勘查工作。2008年5月,提交《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热水塘地热资源详查报告》。给出热水塘温泉园区地下热水资源和地质状况结论。

    园区热水富集区在乌梁苏台河谷北岸山前,温泉地下热水分布面积约0.62平方公里。

    园区地貌类型有侵蚀构造地形和堆积地形:侵蚀构造地形为尖顶状、平顶状中山和尖顶状、浑圆状低中山;堆积地形为山间谷地和冲积一级阶地。

    热水塘区域地层主要是花岗岩、板岩、安山岩、砂岩和砂黏土夹黏砂土透镜体或砂砾石,在山间沟谷地带,岩性为灰黄、褐黄色黄土状黏砂土;在河谷、阶地上,主要是灰黑色、灰褐色黏砂土及砂砾卵石,砾卵石为花岗岩、板岩、安山岩、砂岩等。

    园区水温天然背景值为10℃,热水最高温度为83℃,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水,热水区呈辐射状向外围低温区扩展,扩展趋势与地温一致。

    园区热储盖层主要由第四纪黄土状黏砂土、砂卵石及砂黏土构成。黏土砂卵石层中含有上层潜水,水位埋深16米,水温20℃左右,与热水层隔530米,连通性弱。位于热水高温区盖层厚度1750底板标高10291069米平均盖层厚度35.84米。

    园区地热流体富集层位的电阻率一般小于20欧姆米,最低时仅7.31欧姆米。区域内存在KH型和AK型两种电测深曲线。砂岩、砂质板岩及花岗岩与上覆第四系之间均有明显的波阻抗界面;在热水储存部位,波速较低;地震波形表现为同相轴不连续,波形杂乱,无规律。

    园区地热流体热水、温热水、温水及温度异常水化学组成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其中:热水水温≥60赋存形式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HCO3·Cl—Na型pH值8.80~9.25 碱性水,矿化度均为0.5毫米/升左右。热水的特征组分含量高出温热水,其中以SiO2及pH值较为明显。热水中Si02、F含量较高,均达到命名矿水浓度标准,分别为硅水、氟水。

    温热水水温4060赋存形式亦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及HCO3·SO42Cl—Na型pH值8.458.50偏碱性,矿化度一般0.5毫料/升左右。温热水中SiO2、F含量较高,均为硅水、氟水。

    达里诺尔火山地貌园区

    达里诺尔火山地貌园区成锥群状分布于克旗西部,距经棚镇90公里,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是东北九大火山群之一,是亚洲最大的死火山群遗迹,有120余个典型的火山口。

    火山群遗迹自南而北为风积沙地一湖盆低地一湖积平原一玄武岩台地,广袤辽阔。主要遗迹有火山口、火山锥、熔岩喷气碟等及火山喷积物。

    马蹄型火山口、状如砧子的火山锥、花沿口形的喷气碟原始形态几近完美。马蹄形火山口是裂隙——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火山口直径有的在百米以上,远看形状尤为真切。火山锥是火山熔岩和碎屑堆积遗迹。地面高度大者约50米上下,孤立如锥倒立,达里诺尔北岸的砧子山比较典型。

    喷气碟是火山熔岩因内部气体不断推动岩浆外溢,叠加口垣形成的遗迹。不断堆高的口垣或如碟盘,或似喇叭花冠,高度不一,熔岩间歇喷发的次数多,可见喷气碟层多而高,喷气口直径不足一米。

    达里诺尔火山锥群是从上新世晚期200万年至中更世50万年数次喷发逐步形成的火山台地地貌,有火山熔岩台地、火山口、火山锥、熔岩颈、熔岩喷气碟及火山弹、火山渣、岩饼、岩球等,是研究该地区地理、地貌、气候变化、动植物及人类发展的重要实物史料和在旅游娱乐中了解地理、获取知识、增强环境意识的实物资料。

    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园区

    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园区位于克旗西北部,平均海拔1300米,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海拔2029米。公园园区以黄岗峰为中心,规划园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

     

    image.png 

    ▲黄岗梁冰川景观

     

    园区内山高峰险,树高林密,第四纪冰川遗迹类型多样、原始完好、富集典型性,为珍稀山谷冰川遗迹。

    这里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为蒙古植物、华北植物和东北植物区系交汇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典型性,有“北方植物基因库”的称誉。境内包含森林、灌丛、草原、草甸、沼泽及低温植被6个植被类型,12个群系,46个群丛;植被盖度达94%有高等植物926种100余科400余属。

    公园园区内有27座高峰,峰回谷转,山环湾复,峡谷各呈景观,民间有“石匣十三湾,湾湾别样天”的说法。园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丘陵和高山台地为主;地貌大体为从外缘山峰渐次向浑圆低缓丘陵、高平原过渡;并形成众多纵横沟壑。地质遗迹有冰斗、U形谷、角峰、终碛堤、侧碛堤、条痕石、冰川阶步、漂砾、中积石、冰川擦痕等冰川遗迹特征,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浑善达克沙地园区

    浑善达克沙地园区在克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的最东缘,沙丘并不高大,如垄链般连绵有序。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为垄链状,少部分呈新月状,总体作北西向东南方向展布。沙丘高10~30米,沙粒多呈浅黄色,少量白色;沙丘间多为湖相沉积草甸洼地、季节性湖泊、沙泉小泊。面积达千平方公里以上。

    浑善达克沙地形成于上新世,约在晚新生代全球进入第四纪冰期和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演变发育而成。西北部接壤达里诺尔湖、贡格尔草原,东部连贯西拉沐沦大峡谷。虽为沙地,却充满生机,生长着本地特有的榆树和黄柳、红柳等乔灌木。

    浑善达克沙地经过长期风堆水冲,布满垄状、链状、新月状沙丘,形成独有的特色地貌,固定沙丘上又形成沙地疏林景观,包括沙地阔叶林景观、沙地夏绿灌木丛景观、沙地禾草木景观、沙地半灌木半草蒿景观;半固定沙丘上裸沙丘和流动沙丘多成景观。园区内遍生榆树、黄柳、山杏,榆树树型浑圆,阔而不高,似伞张盖;柳条成丛,簇簇抒秀,展现独有特色。

    园区野生植物、动物,种类繁多。木本、禾本、草本植物多种多样,一些野生果木如山丁子、山里红、山杏、山梨树、山麻籽等,春花秋实,香气沁人,极耐观赏。进入园区,彩雉、山鹑呼朋唤侣;狼、狐、狍、獾、兔、鼬出没。

    秋季,疏林沙地景观特色最为分明,霜至林染,沙榆、山杨、红柳、山杏、枫槐,五彩缤纷,宛如画卷。

    乌兰布统湿地园区

    乌兰布统园区位于克旗西南部,地处燕山山地、七老图山脉和浑善达克沙地边缘过渡地带,乌兰布统是蒙古语,汉译为“红色山峰”,因一座褐红色山峰兀然独立在境北而得名;总面积30090公顷。中心区距经棚镇115公里,距赤峰市18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620公里,距北京485公里。东部、东北部与红山子乡毗邻,南部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西部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接壤,区划上隶属于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这里是滦河、乌兰公河源头,有吐力根河、赵古堆河、萨岭河等多条河流流经;园区内有将军泡子、公主湖、野鸭湖、蘑菇场泡子等大小湖泊20余个,形成高原内陆湖群,是集滦河源头、草原湖泊、沙地湿地等多样性地质系统为一身的湿地园区,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环境演化敏感区,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image.png 

    ▲乌兰布统景区标识

     

    乌兰布统园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相对较高,原生态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2℃,暑热期在7、8月份,平均气温16℃上下,全年无酷暑。

    园区是历史上著名乌兰布统之战发生地。公元1690年,清军战胜噶尔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大将佟国纲战死于此,一水泊自此被民众称为“将军泡子”。还有十二座连营遗址、佟国纲衣冠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偶尔也能见到战甲、兵器、盆釜残存。

    1998年7月16日,克旗人民政府决定设立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

    2002年10月,赤峰市人民政府批准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克旗人民政府组建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公安派出所加强保护工作。

    乌兰布统园区是典型的塞外丘陵草原,苍茫辽阔,丘陵阴坡生长着白桦林、山杨林及红柳灌木丛,兼具草原、漠北深处的苍凉和邃远。绵延数百公里塞罕坝如天然屏障,耸峙雄关,标划出塞外草原的特色,保留着古老的游牧文明。

    园区内有大面积次生林,随地形变化呈垂直地带性分布。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原、草甸、沼泽、水生7类植被形态,31个群系,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0科240余属,包括药用植物如柴胡、芍药、麻黄、益母草、防风等;园区内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仅鸟类达14目32科80余种。

    园区是驰名的影视外景地,至2008年末,有大型电视连续剧如《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120余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外景。这里集草原湿地风光、人文古迹、影视景地、疏林沙地等多样旅游元素于一体,塞外草原特色显著,风光旖旎;盛夏气候、景色尤其怡人,是研究高原湿地地质地理、古生物生态环境演化的实证资料,也是度假避暑胜地,有“北京的天然后花园”“距北京最美最近的草原”和“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云的故乡”的美誉。现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编辑 李海峰

     

    image.png 

    ▲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