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8年  /  第四期
  • (特载)国际草原大会(IRC)简介
  •     国际草原大会(International Rangeland Congress)简称IRC,是从国际草地大会分离出来的国际连续性学术会议,是较松散的国际学术交流组织,涉及的领域以天然草原为主。
      1976年美国草原管理学会由H.Heady教授主持开始筹备召开国际草原大会,1978年8月14—18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Denver召开第1届国际草原大会,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学者与会,出版了论文集。
      国际草原大会的常设组织机构是继续委员会,成员由15位专家组成,他们代表了世界范围内地理和生态意义上的草地区域,包括:欧洲(包括俄罗斯)、北美(美国及加拿大)、拉丁美洲、地中海盆地(包括东非和近东地区)、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地区、东南亚(包括蒙古)和澳大利亚地区。依照轮流制原则,每届会议必须更换7名继续委员会委员,新任委员由长期会员提名并选举。继续委员会必须从中选出一名主席,只有曾经在委员会任职的委员才有权参选。任何长期会员都可提议修改章程,必须在会前6个月之前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连续委员会主席。继续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其提议,被接纳的提议提交下次全体会议讨论。被接纳的提议应由继续委员会主席在第一次常务会议上详细宣读,最晚在末次会议的48小时前,接受或拒绝通过在常务会议上由选举或投票决定。参加会议的长期成员应达到法定人数。2/3以上的出席代表表决通过的提议即表明被采纳。被会议采纳的提议在该次会议结束后即生效。大会会员有三类,包括长期会员、临时会员和随同会员。长期会员面对所有对草原研究和利用感兴趣的人员,按照组委会的决定,长期会员必须付注册费,主办国及支持机构邀请人员的费用由邀请者负担,长期会员按章程规定拥有选举权;临时会员只给希望参加部分会议的人员,收费按天数计算,标准由组委会决定;随同会员一般为长期成员的配偶及子女,按最低标准收费。国际草地大会近几届的参会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
      会议的宗旨和原则是“促进与草原相关的研究、计划、发展、管理、推广、教育及培训等各方面的科技信息交流。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大会期间举行的活动内容包括:宣读论文和报告,组织研讨会和会前会后专业参观和考察活动,出版论文集。
      1984年澳大利亚负责组织了第2届国际草原大会,我国有3位学者出席了大会(中科院植物所姜恕,东北师范大学等),该会论文集于1986年出版;第3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87年11月17—19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我国有12位学者参会,如内蒙古大学李博、宁夏农学院郭思加等;第4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91年在法国召开,我国有20名学者出席;第5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95年7月23—28日在美国盐湖城召开,我国有22名学者参加,其中有李博、任继周、陈佐忠等;第6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99年在澳大利亚召开,我国学者任继周、祝廷成等10人参加会议;第7届国际草原大会于2003年7月28日—8月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16人组成的中国草学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向大会正式提交了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举办2008年国际草原大会(IGC)的申请报告,成功获得主办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1999年当选国际草原大会继续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赵萌莉教授2003年当选国际草原大会继续委员会委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特载)国际草原大会(IRC)简介
  •     国际草原大会(International Rangeland Congress)简称IRC,是从国际草地大会分离出来的国际连续性学术会议,是较松散的国际学术交流组织,涉及的领域以天然草原为主。
      1976年美国草原管理学会由H.Heady教授主持开始筹备召开国际草原大会,1978年8月14—18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Denver召开第1届国际草原大会,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学者与会,出版了论文集。
      国际草原大会的常设组织机构是继续委员会,成员由15位专家组成,他们代表了世界范围内地理和生态意义上的草地区域,包括:欧洲(包括俄罗斯)、北美(美国及加拿大)、拉丁美洲、地中海盆地(包括东非和近东地区)、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地区、东南亚(包括蒙古)和澳大利亚地区。依照轮流制原则,每届会议必须更换7名继续委员会委员,新任委员由长期会员提名并选举。继续委员会必须从中选出一名主席,只有曾经在委员会任职的委员才有权参选。任何长期会员都可提议修改章程,必须在会前6个月之前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连续委员会主席。继续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其提议,被接纳的提议提交下次全体会议讨论。被接纳的提议应由继续委员会主席在第一次常务会议上详细宣读,最晚在末次会议的48小时前,接受或拒绝通过在常务会议上由选举或投票决定。参加会议的长期成员应达到法定人数。2/3以上的出席代表表决通过的提议即表明被采纳。被会议采纳的提议在该次会议结束后即生效。大会会员有三类,包括长期会员、临时会员和随同会员。长期会员面对所有对草原研究和利用感兴趣的人员,按照组委会的决定,长期会员必须付注册费,主办国及支持机构邀请人员的费用由邀请者负担,长期会员按章程规定拥有选举权;临时会员只给希望参加部分会议的人员,收费按天数计算,标准由组委会决定;随同会员一般为长期成员的配偶及子女,按最低标准收费。国际草地大会近几届的参会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
      会议的宗旨和原则是“促进与草原相关的研究、计划、发展、管理、推广、教育及培训等各方面的科技信息交流。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大会期间举行的活动内容包括:宣读论文和报告,组织研讨会和会前会后专业参观和考察活动,出版论文集。
      1984年澳大利亚负责组织了第2届国际草原大会,我国有3位学者出席了大会(中科院植物所姜恕,东北师范大学等),该会论文集于1986年出版;第3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87年11月17—19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我国有12位学者参会,如内蒙古大学李博、宁夏农学院郭思加等;第4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91年在法国召开,我国有20名学者出席;第5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95年7月23—28日在美国盐湖城召开,我国有22名学者参加,其中有李博、任继周、陈佐忠等;第6届国际草原大会于1999年在澳大利亚召开,我国学者任继周、祝廷成等10人参加会议;第7届国际草原大会于2003年7月28日—8月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16人组成的中国草学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向大会正式提交了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举办2008年国际草原大会(IGC)的申请报告,成功获得主办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1999年当选国际草原大会继续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赵萌莉教授2003年当选国际草原大会继续委员会委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