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8年  /  第四期
  • (史海钩沉)俄罗斯发现金账汗国时期蒙古贵族的丝绸文物
  •     最近,俄罗斯考古学家兹维思达纳•道蒂,公布了一批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出土的13~14世纪中叶,蒙古金帐汗国贵族墓中出土的丝绸文物,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随着成吉思汗的西征,以及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建立金帐汗国,蒙古人从中国、伊朗、中亚地区,把大批丝绸纺织工匠迁移到俄罗斯,从而推动了欧亚两大洲之间的丝绸生产工艺的交流。 
        据报道,考古学家们在俄罗斯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朱赫塔、凡尔勃费•老格、诺沃巴甫洛夫斯基等地,发现了一些13~14世纪蒙古贵族的墓葬,从中挖掘到许多十分精美的丝绸残片,上面刺绣着龙纹、凤纹、大雁纹、射猎天鹅、云中飞雁、花瓶、鱼、鹦鹉、牡丹花等许多中国古代的吉祥图案。 
        通过丝绸纺织考古专家的考证,这些丝绸品的织法,有平纹、斜纹、双经双纬、提花等多种形式。例如,在朱赫塔墓地发现的龙纹丝绸上,可以看到中国主流的图案设计,这幅丝绸的基本花纹宽21厘米,长129厘米,装饰物的主题包括龙和大雁的形象,它们按水平方向排列,交替向左向右,周围环绕着稠密的植物装饰。龙的形象被描绘为骆驼的头、狮子的鬃毛、鹿的角、牛的耳,在身上绣满了鱼鳞,其身尾有如蛇的身子和尾巴。这幅绣在丝绸上的龙的绣像,具备了当时中国北方与蒙古汗国同时期的,在金朝地区盛行的龙纹样式的各种特点。因此,可以确认这些龙纹丝绸品,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直至金帐汗国早期的龙纹丝绸制品。
      在蒙古汗国及金帐汗国之内,蒙古贵族们都非常喜爱龙的形象。因此,不但中国匠师甚至伊朗匠师们也能仿照中国匠师的工艺织出龙的图案。
      例如,在朱赫塔墓中出土有一件龙戏火珠的丝绸,初步判断是中国人的作品,但图案中的火珠很不规则,已经严重变形,这就表明了此幅丝绸制品的刺绣工人,只是模仿了龙戏火珠的图案,而并不知道其中的文化寓意。因此,推测该匠师不是中国人而是其他国度的匠师。
      在一件出土于凡尔勃费•老格墓地的丝绸残片上(宽13厘米,长36厘米),考古学家发现:在丝绸的纬线上,依次分别镀有白银和黄金。而且,这些纬线是用动物的毛皮精心加工制作的。这种先在皮线上镀银然后再镀金的技术,是伊朗东部地区高级匠师的绝技。此种纺织品的装饰风格,与其他已知的黄金家族喜爱的丝绸大不相同,是当时罕见的丝绸。
      由术赤汗所创建的金帐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也是欧洲与亚洲相连的广阔舞台。术赤的黄金家族在俄罗斯建立了长达400多年的统治,其经济文化与军事十分强盛,有许多来自中国、波斯和其他国家的匠师,为金帐汗国作出了贡献。此次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出土的精美丝绸制品,就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俄罗斯发现金账汗国时期蒙古贵族的丝绸文物
  •     最近,俄罗斯考古学家兹维思达纳•道蒂,公布了一批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出土的13~14世纪中叶,蒙古金帐汗国贵族墓中出土的丝绸文物,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随着成吉思汗的西征,以及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建立金帐汗国,蒙古人从中国、伊朗、中亚地区,把大批丝绸纺织工匠迁移到俄罗斯,从而推动了欧亚两大洲之间的丝绸生产工艺的交流。 
        据报道,考古学家们在俄罗斯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朱赫塔、凡尔勃费•老格、诺沃巴甫洛夫斯基等地,发现了一些13~14世纪蒙古贵族的墓葬,从中挖掘到许多十分精美的丝绸残片,上面刺绣着龙纹、凤纹、大雁纹、射猎天鹅、云中飞雁、花瓶、鱼、鹦鹉、牡丹花等许多中国古代的吉祥图案。 
        通过丝绸纺织考古专家的考证,这些丝绸品的织法,有平纹、斜纹、双经双纬、提花等多种形式。例如,在朱赫塔墓地发现的龙纹丝绸上,可以看到中国主流的图案设计,这幅丝绸的基本花纹宽21厘米,长129厘米,装饰物的主题包括龙和大雁的形象,它们按水平方向排列,交替向左向右,周围环绕着稠密的植物装饰。龙的形象被描绘为骆驼的头、狮子的鬃毛、鹿的角、牛的耳,在身上绣满了鱼鳞,其身尾有如蛇的身子和尾巴。这幅绣在丝绸上的龙的绣像,具备了当时中国北方与蒙古汗国同时期的,在金朝地区盛行的龙纹样式的各种特点。因此,可以确认这些龙纹丝绸品,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直至金帐汗国早期的龙纹丝绸制品。
      在蒙古汗国及金帐汗国之内,蒙古贵族们都非常喜爱龙的形象。因此,不但中国匠师甚至伊朗匠师们也能仿照中国匠师的工艺织出龙的图案。
      例如,在朱赫塔墓中出土有一件龙戏火珠的丝绸,初步判断是中国人的作品,但图案中的火珠很不规则,已经严重变形,这就表明了此幅丝绸制品的刺绣工人,只是模仿了龙戏火珠的图案,而并不知道其中的文化寓意。因此,推测该匠师不是中国人而是其他国度的匠师。
      在一件出土于凡尔勃费•老格墓地的丝绸残片上(宽13厘米,长36厘米),考古学家发现:在丝绸的纬线上,依次分别镀有白银和黄金。而且,这些纬线是用动物的毛皮精心加工制作的。这种先在皮线上镀银然后再镀金的技术,是伊朗东部地区高级匠师的绝技。此种纺织品的装饰风格,与其他已知的黄金家族喜爱的丝绸大不相同,是当时罕见的丝绸。
      由术赤汗所创建的金帐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也是欧洲与亚洲相连的广阔舞台。术赤的黄金家族在俄罗斯建立了长达400多年的统治,其经济文化与军事十分强盛,有许多来自中国、波斯和其他国家的匠师,为金帐汗国作出了贡献。此次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出土的精美丝绸制品,就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