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专稿】关于将大召前街、塞上老街打造成历史文化名街的思考与设想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文化的载体。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魅力,城市个性魅力的最佳表现方式,是体现在城市的街区上,而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应该说是在城市的街区中,最具城市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核心。  

    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旅游经济的“金名片”,是城市发展的“新载体”,也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博物馆”。呼和浩特玉泉区如何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窃以为关键是打造和发展以大召前街为首的历史文化街区,为此,笔者不揣深浅,阐述以下观点:  

      

    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  

    呼和浩特玉泉区俗称“旧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外古城,始建于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于1575年(明万历三年)基本建成,蒙古名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的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历史上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上比归化城更早出名的是归化城的大召。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黄教寺庙,汉名“无量寺”,蒙古语称“伊克召”,翻译成汉语即“大召”。由于大召极负盛名,是黄教在漠南地区的圣地,所以以大召为中心的街区便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了。  

    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不仅是历史上呼和浩特最为繁华的文化街区、商业街区,也是现在呼和浩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这几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发展,是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构筑城市文化品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个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继承和弘扬玉泉区乃至呼和浩特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我国各大城市经济建设的重头戏,由于旅游业带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所以各城市都在打造与旅游业相配套的商业街区。从旅游的角度讲,商业街分为“城市商业街”、“景区商业街”和“历史文化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湖南路、呼和浩特的中山西路等,应该是这些城市商业街的代表。北京的后海、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秦淮河、呼和浩特的伊斯兰景观街是这些城市的景区商业街。天津的古文化街、杭州的清河坊、成都的锦里古街、福州的三坊七巷是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提到以上这些著名的街区,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它们各自的城市特色便扑面而来。那么,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哪儿?毫无疑问应该是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了。从某种意义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文化传承,每条街区都有其自身的故事,自身的文化,自身的风格。所以,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保护其外观的整体风貌,更重要的是发展和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说,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更要加大力度发展和保护构成其整体风貌的文化要素和文化气息。  

    历史文化街区是商业与人文元素的结合,是旅游运作的重要卖点。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在建设中集聚了城市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因而在延续城市历史、传递城市文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文化街区与其说是街区,不如说是以街区为表现形式,文化氛围、历史积淀和历史故事浓郁,特色商业发达的特色文化景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老字号商铺众多、情景化和体验化的趋势明显(如有特色的演艺场、吸引力比较强的节庆活动和地方特色活动等)。从业形态多为古字画店铺、旅游纪念品店铺、饭店、茶馆、酒吧和客栈等。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无疑具备了这些特点,所以说,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这两条街的文化建设,努力突出这两条街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加快发展其景区化、休闲化、娱乐化的特点,就能提升它的品味和知名度,从而促进其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并充分体现这两条街区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  

       

    二、大力挖掘、发展玉泉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潜力和文化内涵  

    改造一座城市、一个街区的市容外观容易,但培育一座城市和一个街区的人文内涵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艰难得多。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许多城市和街区是文化提升了建筑,甚至是先有文化后有建筑。如北京现在著名的旅游景点“大观园”,是在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时才建造的,可以说是小说《红楼梦》成就了旅游景点大观园;同样,是小说《水浒》成就了山东水浒景区;是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使法国这座教堂扬名世界。柯南道尔的小说,让大侦探福尔摩斯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而位于英国伦敦贝克街221B号,知道这个门牌的人并不比知道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人少。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姜女是否有其人,尚不得考,但是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肯定是虚构的。然而,秦皇岛市的孟姜女庙却是旅游者纷至沓来之地,历代文人墨客,包括乾隆皇帝都在此题诗,留下了墨宝,因为人们相信这个民间传说,应该说是孟姜女的故事使孟姜女庙成了旅游胜地。  

    宁夏的作家张贤亮在荒凉的镇北堡打造出了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华夏西部影视城。开始这个影视城并不出名,由于电影《牧马人》、《红高粱》等电影在此地拍摄,才使这个荒凉的废墟镇北堡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无独有偶,2009年笔者当选为“呼和浩特中山使者”,出席在杭州举行的“中山使者御街行”会议,探讨全国各地中山路的历史和发展,在游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时,发现有多处景点挂着“电影《非诚勿扰》拍摄地”的醒目招牌,这说明,这个景点的人明白利用文化来提升景点的知名度。  

    这些年来,玉泉区在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的改造上做出了很大成就,将以前零乱、破旧不堪的两条街道改造成了与大召相匹配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古街。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两条街道的人文内涵距我国许多大城市打造历史文化名街的标准差得很远。如何将这两条古街打造成国内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街呢?笔者认为,建筑的硬件上去了,不等于文化内涵上去了,现在重中之重是大力挖掘和发展这两条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潜力、文化内涵。  

    为此,几年前笔者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着手构思、创作长篇章回小说《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此文中附《大召前街》的若干章段)。  

    明末清初的大召和大召前街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在小说《大召前街》中笔者是这样描写的:  

    “……逛过大、小御史巷两条街,他们就来到了归化城最热闹的地方——大召和大召前街。  

    大召是一大片金碧辉煌的寺庙群,在京城见过紫禁城和无数寺庙的李忠义都为大召建筑的精美辉煌而暗暗称奇;而大召前街的热闹繁华也是李忠义没有想到的,这里街道纵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商贾云集,人声鼎沸。  

    走到大召前,无论是骑马、坐轿的达官贵人或步行的平头百姓都要远远地下马下轿,双手合十,默默诵经,足见归化城民众对黄教的虔诚。  

    大召是塞外最早兴建的藏传黄教寺庙。大召,蒙古语称“伊克召”,翻译成汉语即“大召”,万历八年大召建成后,明廷赐名“弘慈寺”。……”  

    从大召出来,他们来到大召前街。这大召前街是一条长长的街道,街道的两侧是饭馆、酒肆、戏院、茶楼、说书厅、药店、铁匠铺、车马大店等各种店铺。店铺前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商摊贩,出售的东西从稀奇古玩到日用杂物、小手工艺制造等样样俱全。刘壮说,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中,大召前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还包括与此相邻的一大片很大的街区。  

    衣着不同的各族民众,口音各异的天南地北来客在这条街上都能看到,偶而还有金发碧眼的欧洲商人和着长袍戴缠头的波斯、阿拉伯商人也混杂在人流中。  

    此时,正值夏天的中午,艳阳高照,但李忠义他们一点也没有在中原时夏日太阳灼热的感觉,反而很舒服,暖洋洋的。  

    大召前街的店铺为了招揽生意,许多伙计把商品摆在了门前,叫卖声不绝于耳,更有算命的、拉骆驼的穿插其间,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最高兴的是丹琴,她在人流中来回奔跑,丹兰紧紧跟着她,生怕她跑丢了。  

    说笑间,他们就来到了刘壮的茶叶店,这茶叶店叫“益春香”,店名的左右门上有一副楹联。  

    左联书“春共山中采”,右联为“香宜竹里煎”。  

    李忠义在店门前瑞祥良久,称赞道:“此联将店名都涵盖进去,甚妙,对偶工整,平仄交替,铿锵上口,笔法遒劲,何人所题?  

    “是归化城的蒙古族文豪孟克题写。”刘壮回答。……”  

    对大召前街的月明楼和其掌柜安员外,小说《大召前街》又是这样描写的:  

    “……月明楼就在大召前街,是一座楼阁式的豪华饭店,远远看去,楼拱门上“月明楼”三个大字格外显眼,大门柱上左联刻“闻香下马”,右联刻“知味停车”。  

      步入店内,只见一楼大厅两根粗大的楼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左联书“酒醉十里招客举杯邀明月”,右联为“饭香一楼引人挥箸笑春风”。楼柱后面是演戏的舞台,台上正在上演山西北路梆子《藏舟》,剧中女角胡玉莲正在唱“望长空听江涛激情难按,田公子诉心声奴家喜欢。耳听得三更天时间暂短……”  

      见有客人来,掌柜就热情上前和刘壮打招呼:“刘掌柜,恭喜发财!几位客人?”  

      刘壮算了一下,加上关圣社的五人共是九人,就应道“安掌柜,共九位”。  

      “楼上有雅间,楼上请!”安掌柜殷勤地把他们让进了楼上的雅间。  

      月明楼的安掌柜,仪表堂堂,话语铿锵,在归化城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们都称其为“安员外”。安员外是山西的大户人家,原在太原开了一家“月明楼”酒楼,生意非常红火,因避战乱,就变卖了家产,将月明楼迁到了归化城。安员外深谙饭店经营之道,来到归化城后,看到这里的人们吃牛羊肉较多,就将山西的厨艺和本地人们口味较重的特点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菜肴,深得食客的欢迎,来此楼的就餐的食客络绎不绝,月明楼也就成了归化城最有名的饭店,排名于“大戏馆子”之首。  

    何为“大戏馆子”?那时归化城的餐饮业已经相当繁盛,有“大戏馆子”、“小班馆子”、“二细馆子”、“专业馆子”等类别。大戏馆子是指设有上百张八仙桌,可供几百人同时进餐的大型饭店,食客们在推杯问盏的同时,还能品听戏曲。小班馆子是指环境典雅,有歌女唱曲侑酒的饭馆。二细馆子是仅次于小班馆子的饭馆,烧烤煎炸各种炒菜应有尽有,只是没有听戏唱曲功能。专业馆子是没有炒菜,只卖主食等便餐的小店。归化城餐饮业的等级相当于现在的星级饭店一样,只不过不是由上级任命的,而是由老百姓自然而然评定的。”……  

    以上只是笔者摘录了小说中的一点片断,这里并不是笔者想炫耀什么,只是想说,如果能将小说写完并顺利出版,对于提升大召前街的知名度应该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因为文化是特色街区的第一内涵。我们看到,具有许多文化故事的饭店月明楼,现在还空闲着,未招到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将小说中月明楼发生的安三泰的故事、康熙皇帝的故事、归化城烧麦的故事、小伙计刘三的故事等等通过文学作品或电影电视传播,那么,窃以为,极富文化内涵的月明楼的招商一定会实现。同样的道理,如果将小说《大召前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笔者以为,对提高大召前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应该是巨大的,对国内外游客到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游览、购物也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毋庸讳言,大召前街目前商铺空置率有点高,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对街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不够,与一些大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相比,我们的文化工作可以说是还未起步,或刚刚起步,还未在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出什么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福州的三坊七巷中有林则徐祠堂、沈葆桢故居等大批名人遗迹和文化遗产,而我们则什么都没有。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没有这些文化遗产。笔者认为,不是没有,而是没有挖掘!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其实是两座“文化富矿”,仅阿勒坦汗、三娘子、康熙皇帝在此留下的故事就足够我们挖掘了,如果再加上虚构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和民风民俗,就肯定能将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成“满地都有故事”的历史文化名街。  

       

    三、加强文化建设,用优质旅游的标准打造玉泉区历史文化街区  

    对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玉泉区来说,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把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建设、旅游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打造,是浓缩首府城市历史、彰显首府城市文化、展示首府城市物产、体现首府城市品位、丰富首府城市形象的重要工程。对于呼和浩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的宜居度、知名度、美誉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用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商业街,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如天津的古文化街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杭州的清河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再如,南京的夫子庙历史文化街依托于夫子庙和秦淮风光打造优质景区,成都的锦里古街依托于武侯祠,与景区结合发展起来的繁华商业街。这些优质旅游的先例,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和帮助。我们应该以此为经验,依托大召这个历史古刹的金色招牌,和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两条古街,进一步拓展、延伸其文化内涵,就一定会将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成具有优质旅游标准的、上国家A级的旅游景区!  

    用优质旅游的标准要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是不可重建的,对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应致力于完善其基础设施,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在保护历史建筑和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内部设施予以现代化的升级是可行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改造,不是独立进行的,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相互造势的效果,从而提升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的整体价值和影响力。  

    我们应该用优质旅游的标准要求,结合呼和浩特全市的环境整治,不断推进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周边环境的优化、绿化、美化,不断完善其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成为体现玉泉区文化特点,具有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特质的、能满足国内外游客和广大市民文化消费和物资消费的重要历史文化名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用优质旅游的标准出发,重视文化,注重人文景观的打造,不断加强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的文化建设,将这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商业、旅游休闲进行文化元素的结合,就一定会把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建设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精品。为此,特提以下设想:  

    1.组织专家学者和文学工作者对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进行全方位的、历史的和现代的文化包装,不断增加这两条古街的文化品位;  

    2.向社会各界人士和“老呼市”广泛征求有关这两条古街的民间传说和轶闻趣事,将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成处处有故事、事事有传说的文化街;  

    3.尽量恢复这两条古街的“老字号”,对已经消失的老字号进行重新包装、出售拍卖,甚至可以将散落在旧城各处的老字号集中在这两条街上;  

    4.对这两条古街的周边环境进一步进行美化、亮化、绿化,从而建设成园林式的街区,最好将以大召为核心的街区改名为“大召公园”;  

    5.在“大召公园”的周边建起饭店和有关会展、会议中心,争取让国内外的各种会议都到这里召开,从而提升“大召公园”的知名度。  

    (作者:呼和浩特日报社退休干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稿】关于将大召前街、塞上老街打造成历史文化名街的思考与设想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文化的载体。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魅力,城市个性魅力的最佳表现方式,是体现在城市的街区上,而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应该说是在城市的街区中,最具城市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核心。  

    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旅游经济的“金名片”,是城市发展的“新载体”,也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博物馆”。呼和浩特玉泉区如何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窃以为关键是打造和发展以大召前街为首的历史文化街区,为此,笔者不揣深浅,阐述以下观点:  

      

    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  

    呼和浩特玉泉区俗称“旧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外古城,始建于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于1575年(明万历三年)基本建成,蒙古名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的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历史上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上比归化城更早出名的是归化城的大召。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黄教寺庙,汉名“无量寺”,蒙古语称“伊克召”,翻译成汉语即“大召”。由于大召极负盛名,是黄教在漠南地区的圣地,所以以大召为中心的街区便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了。  

    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不仅是历史上呼和浩特最为繁华的文化街区、商业街区,也是现在呼和浩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这几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发展,是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构筑城市文化品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个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继承和弘扬玉泉区乃至呼和浩特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我国各大城市经济建设的重头戏,由于旅游业带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所以各城市都在打造与旅游业相配套的商业街区。从旅游的角度讲,商业街分为“城市商业街”、“景区商业街”和“历史文化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湖南路、呼和浩特的中山西路等,应该是这些城市商业街的代表。北京的后海、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秦淮河、呼和浩特的伊斯兰景观街是这些城市的景区商业街。天津的古文化街、杭州的清河坊、成都的锦里古街、福州的三坊七巷是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提到以上这些著名的街区,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它们各自的城市特色便扑面而来。那么,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哪儿?毫无疑问应该是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了。从某种意义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文化传承,每条街区都有其自身的故事,自身的文化,自身的风格。所以,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保护其外观的整体风貌,更重要的是发展和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说,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更要加大力度发展和保护构成其整体风貌的文化要素和文化气息。  

    历史文化街区是商业与人文元素的结合,是旅游运作的重要卖点。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在建设中集聚了城市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因而在延续城市历史、传递城市文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文化街区与其说是街区,不如说是以街区为表现形式,文化氛围、历史积淀和历史故事浓郁,特色商业发达的特色文化景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老字号商铺众多、情景化和体验化的趋势明显(如有特色的演艺场、吸引力比较强的节庆活动和地方特色活动等)。从业形态多为古字画店铺、旅游纪念品店铺、饭店、茶馆、酒吧和客栈等。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无疑具备了这些特点,所以说,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这两条街的文化建设,努力突出这两条街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加快发展其景区化、休闲化、娱乐化的特点,就能提升它的品味和知名度,从而促进其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并充分体现这两条街区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  

       

    二、大力挖掘、发展玉泉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潜力和文化内涵  

    改造一座城市、一个街区的市容外观容易,但培育一座城市和一个街区的人文内涵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艰难得多。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许多城市和街区是文化提升了建筑,甚至是先有文化后有建筑。如北京现在著名的旅游景点“大观园”,是在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时才建造的,可以说是小说《红楼梦》成就了旅游景点大观园;同样,是小说《水浒》成就了山东水浒景区;是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使法国这座教堂扬名世界。柯南道尔的小说,让大侦探福尔摩斯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而位于英国伦敦贝克街221B号,知道这个门牌的人并不比知道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人少。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姜女是否有其人,尚不得考,但是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肯定是虚构的。然而,秦皇岛市的孟姜女庙却是旅游者纷至沓来之地,历代文人墨客,包括乾隆皇帝都在此题诗,留下了墨宝,因为人们相信这个民间传说,应该说是孟姜女的故事使孟姜女庙成了旅游胜地。  

    宁夏的作家张贤亮在荒凉的镇北堡打造出了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华夏西部影视城。开始这个影视城并不出名,由于电影《牧马人》、《红高粱》等电影在此地拍摄,才使这个荒凉的废墟镇北堡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无独有偶,2009年笔者当选为“呼和浩特中山使者”,出席在杭州举行的“中山使者御街行”会议,探讨全国各地中山路的历史和发展,在游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时,发现有多处景点挂着“电影《非诚勿扰》拍摄地”的醒目招牌,这说明,这个景点的人明白利用文化来提升景点的知名度。  

    这些年来,玉泉区在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的改造上做出了很大成就,将以前零乱、破旧不堪的两条街道改造成了与大召相匹配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古街。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两条街道的人文内涵距我国许多大城市打造历史文化名街的标准差得很远。如何将这两条古街打造成国内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街呢?笔者认为,建筑的硬件上去了,不等于文化内涵上去了,现在重中之重是大力挖掘和发展这两条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潜力、文化内涵。  

    为此,几年前笔者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着手构思、创作长篇章回小说《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此文中附《大召前街》的若干章段)。  

    明末清初的大召和大召前街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在小说《大召前街》中笔者是这样描写的:  

    “……逛过大、小御史巷两条街,他们就来到了归化城最热闹的地方——大召和大召前街。  

    大召是一大片金碧辉煌的寺庙群,在京城见过紫禁城和无数寺庙的李忠义都为大召建筑的精美辉煌而暗暗称奇;而大召前街的热闹繁华也是李忠义没有想到的,这里街道纵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商贾云集,人声鼎沸。  

    走到大召前,无论是骑马、坐轿的达官贵人或步行的平头百姓都要远远地下马下轿,双手合十,默默诵经,足见归化城民众对黄教的虔诚。  

    大召是塞外最早兴建的藏传黄教寺庙。大召,蒙古语称“伊克召”,翻译成汉语即“大召”,万历八年大召建成后,明廷赐名“弘慈寺”。……”  

    从大召出来,他们来到大召前街。这大召前街是一条长长的街道,街道的两侧是饭馆、酒肆、戏院、茶楼、说书厅、药店、铁匠铺、车马大店等各种店铺。店铺前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商摊贩,出售的东西从稀奇古玩到日用杂物、小手工艺制造等样样俱全。刘壮说,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中,大召前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还包括与此相邻的一大片很大的街区。  

    衣着不同的各族民众,口音各异的天南地北来客在这条街上都能看到,偶而还有金发碧眼的欧洲商人和着长袍戴缠头的波斯、阿拉伯商人也混杂在人流中。  

    此时,正值夏天的中午,艳阳高照,但李忠义他们一点也没有在中原时夏日太阳灼热的感觉,反而很舒服,暖洋洋的。  

    大召前街的店铺为了招揽生意,许多伙计把商品摆在了门前,叫卖声不绝于耳,更有算命的、拉骆驼的穿插其间,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最高兴的是丹琴,她在人流中来回奔跑,丹兰紧紧跟着她,生怕她跑丢了。  

    说笑间,他们就来到了刘壮的茶叶店,这茶叶店叫“益春香”,店名的左右门上有一副楹联。  

    左联书“春共山中采”,右联为“香宜竹里煎”。  

    李忠义在店门前瑞祥良久,称赞道:“此联将店名都涵盖进去,甚妙,对偶工整,平仄交替,铿锵上口,笔法遒劲,何人所题?  

    “是归化城的蒙古族文豪孟克题写。”刘壮回答。……”  

    对大召前街的月明楼和其掌柜安员外,小说《大召前街》又是这样描写的:  

    “……月明楼就在大召前街,是一座楼阁式的豪华饭店,远远看去,楼拱门上“月明楼”三个大字格外显眼,大门柱上左联刻“闻香下马”,右联刻“知味停车”。  

      步入店内,只见一楼大厅两根粗大的楼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左联书“酒醉十里招客举杯邀明月”,右联为“饭香一楼引人挥箸笑春风”。楼柱后面是演戏的舞台,台上正在上演山西北路梆子《藏舟》,剧中女角胡玉莲正在唱“望长空听江涛激情难按,田公子诉心声奴家喜欢。耳听得三更天时间暂短……”  

      见有客人来,掌柜就热情上前和刘壮打招呼:“刘掌柜,恭喜发财!几位客人?”  

      刘壮算了一下,加上关圣社的五人共是九人,就应道“安掌柜,共九位”。  

      “楼上有雅间,楼上请!”安掌柜殷勤地把他们让进了楼上的雅间。  

      月明楼的安掌柜,仪表堂堂,话语铿锵,在归化城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们都称其为“安员外”。安员外是山西的大户人家,原在太原开了一家“月明楼”酒楼,生意非常红火,因避战乱,就变卖了家产,将月明楼迁到了归化城。安员外深谙饭店经营之道,来到归化城后,看到这里的人们吃牛羊肉较多,就将山西的厨艺和本地人们口味较重的特点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菜肴,深得食客的欢迎,来此楼的就餐的食客络绎不绝,月明楼也就成了归化城最有名的饭店,排名于“大戏馆子”之首。  

    何为“大戏馆子”?那时归化城的餐饮业已经相当繁盛,有“大戏馆子”、“小班馆子”、“二细馆子”、“专业馆子”等类别。大戏馆子是指设有上百张八仙桌,可供几百人同时进餐的大型饭店,食客们在推杯问盏的同时,还能品听戏曲。小班馆子是指环境典雅,有歌女唱曲侑酒的饭馆。二细馆子是仅次于小班馆子的饭馆,烧烤煎炸各种炒菜应有尽有,只是没有听戏唱曲功能。专业馆子是没有炒菜,只卖主食等便餐的小店。归化城餐饮业的等级相当于现在的星级饭店一样,只不过不是由上级任命的,而是由老百姓自然而然评定的。”……  

    以上只是笔者摘录了小说中的一点片断,这里并不是笔者想炫耀什么,只是想说,如果能将小说写完并顺利出版,对于提升大召前街的知名度应该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因为文化是特色街区的第一内涵。我们看到,具有许多文化故事的饭店月明楼,现在还空闲着,未招到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将小说中月明楼发生的安三泰的故事、康熙皇帝的故事、归化城烧麦的故事、小伙计刘三的故事等等通过文学作品或电影电视传播,那么,窃以为,极富文化内涵的月明楼的招商一定会实现。同样的道理,如果将小说《大召前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笔者以为,对提高大召前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应该是巨大的,对国内外游客到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游览、购物也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毋庸讳言,大召前街目前商铺空置率有点高,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对街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不够,与一些大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相比,我们的文化工作可以说是还未起步,或刚刚起步,还未在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出什么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福州的三坊七巷中有林则徐祠堂、沈葆桢故居等大批名人遗迹和文化遗产,而我们则什么都没有。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没有这些文化遗产。笔者认为,不是没有,而是没有挖掘!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其实是两座“文化富矿”,仅阿勒坦汗、三娘子、康熙皇帝在此留下的故事就足够我们挖掘了,如果再加上虚构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和民风民俗,就肯定能将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成“满地都有故事”的历史文化名街。  

       

    三、加强文化建设,用优质旅游的标准打造玉泉区历史文化街区  

    对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玉泉区来说,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把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建设、旅游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打造,是浓缩首府城市历史、彰显首府城市文化、展示首府城市物产、体现首府城市品位、丰富首府城市形象的重要工程。对于呼和浩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的宜居度、知名度、美誉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用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商业街,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如天津的古文化街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杭州的清河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再如,南京的夫子庙历史文化街依托于夫子庙和秦淮风光打造优质景区,成都的锦里古街依托于武侯祠,与景区结合发展起来的繁华商业街。这些优质旅游的先例,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和帮助。我们应该以此为经验,依托大召这个历史古刹的金色招牌,和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两条古街,进一步拓展、延伸其文化内涵,就一定会将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成具有优质旅游标准的、上国家A级的旅游景区!  

    用优质旅游的标准要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是不可重建的,对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应致力于完善其基础设施,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在保护历史建筑和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内部设施予以现代化的升级是可行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改造,不是独立进行的,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相互造势的效果,从而提升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的整体价值和影响力。  

    我们应该用优质旅游的标准要求,结合呼和浩特全市的环境整治,不断推进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周边环境的优化、绿化、美化,不断完善其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成为体现玉泉区文化特点,具有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特质的、能满足国内外游客和广大市民文化消费和物资消费的重要历史文化名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用优质旅游的标准出发,重视文化,注重人文景观的打造,不断加强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的文化建设,将这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商业、旅游休闲进行文化元素的结合,就一定会把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建设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精品。为此,特提以下设想:  

    1.组织专家学者和文学工作者对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进行全方位的、历史的和现代的文化包装,不断增加这两条古街的文化品位;  

    2.向社会各界人士和“老呼市”广泛征求有关这两条古街的民间传说和轶闻趣事,将大召前街和塞上老街打造成处处有故事、事事有传说的文化街;  

    3.尽量恢复这两条古街的“老字号”,对已经消失的老字号进行重新包装、出售拍卖,甚至可以将散落在旧城各处的老字号集中在这两条街上;  

    4.对这两条古街的周边环境进一步进行美化、亮化、绿化,从而建设成园林式的街区,最好将以大召为核心的街区改名为“大召公园”;  

    5.在“大召公园”的周边建起饭店和有关会展、会议中心,争取让国内外的各种会议都到这里召开,从而提升“大召公园”的知名度。  

    (作者:呼和浩特日报社退休干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