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史海钩沉】争自由 求解放的锡林郭勒草原巾帼
  • 1946~1949年进行的伟大的解放战争期间,经受了血雨腥风洗礼的锡林郭勒草原广大牧区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使美丽的家乡免遭国民党和土匪的践踏,她们冲破封建藩蓠,不畏艰难困苦,积极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与男子一道并肩战斗,在踊跃参政、发展生产、巩固后方、支援前线、做人民军队的坚强后盾等方面为锡林郭勒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  

    1194667月间,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率先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了内战,在形势极为严重的情况下,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锡林郭勒盟分会和察哈尔盟分会组织领导广大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上层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时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锡、察盟分会和各旗分会尤其是各苏木牧民会中有许多妇女干部。在牧民会中许多妇女同志被选为委员,有的当了主任、副主任,有的当了妇委主任。牧民会57名成员中,都有专门的妇委主任。她们积极参加并组织开展牧区民主改革运动;反对大汉族主义、争取少数民族人民的平等自治权;反对封建压迫、努力提高贫苦牧民的物质生活;反对欺压妇女、提倡妇女参政;积极开展取消旧的婚姻制度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牧民妇女的觉悟迅速提高。  

    2、为部队缝补制作衣服。战争初期,我军战士穿的衣服都是用新羊皮做的大衣、皮裤。后来由于战斗频繁、物质短缺。战士们的衣服常常破烂不堪,于是补旧做新就成了广大妇女的一项经常性业务。由于这些活动处于秘密状态,因此开展工作时经常是白天隐藏在沙窝  

    或山里,晚上等人们入睡后在油灯下进行。这时候老人和小孩就成了站岗放哨的。纳鞋底没有麻线和驼毛,就用野麻和榆树皮,有的还解开系蒙古包的绳子掺麻用;做鞋没有布,就拆下家里的被褥做鞋面,有地把花布或粗白布用哈拉海汁煮染后做布面;做皮大衣没有皮,就拆掉自己的皮衣、皮被做原料;做衬衣时大家竟想出用“甘珠尔”、“甘珠尔”(藏文大经典)的裹皮(蓝色的)做,她们从庙仓里找来裹经布为战士们做衬衣、衬裤和棉袜等,解决了战士们的许多生活困难。  

    3、千方百计为前线提供物质支援。仅正镶白旗一地在19461948年间就每年支援军粮3500担(300/担)、羊5000多只、牛700多头、军马2000多匹(不包括参军人员自带的马匹)、皮衣3000多件,鞍具1000件、蒙古包用具165套,蒙古包6顶、各种皮700多张。  

    4、积极帮助军烈属。为了使战士们安心打仗,她们勇敢地承担起帮助军烈属的工作任务。据《白旗武装斗争》记载:仅正白旗第四苏木就在一年内为军烈属送牛粪和羊粪砖677车、打草37车、割柳条147捆、盖棚圈65间、剪羊550只,此外还包括看病、缝补衣服等30多项帮扶工作,使他们度过了不少难关。  

    5、为军队保存军粮。象在白旗恩格尔道老居住的本都是嘎家就是军队可靠的堡垒。丈夫上前线后,本都日嘎承担了19471948年间的军粮、肉食保存任务。保存的方法是她带领全浩特的妇女们在沙窝中挖洞贮藏,这样的储藏洞有40多个。贮存的军粮有炒米、小米、糜子三种,都是由租银地的汉族老人们晚间用驴车送来的;肉食主要是牛羊肉,这些军粮肉食在1947年的八佐山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6、护送救治伤病员。以正镶白旗为例,当时几乎每个嘎查、村都成立了担架队,队员主要是妇女和老人;救治的医院设置在北部的查干乌拉庙,护送的担架是用蒙古包和棚圈的门板等做的;护送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是牛车。在艰难的斗争岁月中,她们不分冬春、不分昼夜,伤员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护送。这些妇女队员中有帕格玛、巴达玛嘎日布、宝日珠拉吉嘎、巴达玛、希纳嘎的姐姐和伊新敖加力的妈妈等。  

    7、隐藏、护理伤病员。象牧民公委员杨吉玛和她嫂子保护伤员敖日勒玛其林的故事就在草原上广为传颂。在一次骑兵十一师与嘎希匪徒的战斗中,战士敖日勒玛其林受了重伤,杨吉玛和她嫂子把他背回家,为他包扎好伤品,白天背到沙窝子里隐藏起来,晚上背回藏到羊圈里,经过几十天的休养,敖日勒玛其林的伤势很快恢复,并重新返回部队投入战斗。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8、随着斗争的深入,刚刚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压迫和宗教信仰的摧残中解脱出来的牧民妇女们还义无反顾地支持和鼓励儿子、丈夫、哥哥、弟弟参军上战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剿灭土匪武装,为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正白旗武装斗争史》一书记载:“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三年时间里,从总人口八、九千人的正白旗牧区里参军的人数就达九百多人。”  

    9、上前线慰问战士。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广大妇女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慰问战士,慰问的方式主要有送鲜奶、奶食,协助包扎伤员、给战士们换战马等。  

    10、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巾帼英雄,她们成为那个年代锡林郭勒草原上积极投身革命的广大牧民妇女的杰出代表。  

    (一)乌喜鹊(19241948),又名乌玉林,蒙古族,生于察哈尔盟镶蓝旗(今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六苏木坝底村)的一个书香之家,13岁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上学,1941年开始帮助八路军传送文件、筹集资金购买药品。  

    当时在镶红旗、镶蓝旗一带的活动朱玉珊与乌喜鹊在工作中相识相爱,1946年,俩人经组织批准结婚。婚后夫妻双双转战在集宁(当时叫平地泉)一带,恰遇阎锡山进攻集宁,她们撤到卓资山,与乌盟撤下来的人员组成巴乌大队,朱玉珊任大队长,乌喜鹊是警卫员。队伍进入草原后,朱玉珊瑚不通蒙古语,乌喜鹊就做好的翻译,他们与巴乌大队的人员一起坚持战斗在土牧尔台一带。  

    1947年秋天,察锡巴乌工委调朱玉珊到干部团工作,乌喜鹊也被派到干部团学习,俩人思想进步很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朱玉珊被任命了组教科科长。  

    1948年,察锡巴乌工委决定调一批干部加强察哈尔盟工作,任命朱玉珊为察哈尔盟副盟长,乌喜鹊随丈夫同其他干部一起赴察哈尔盟。128日,在前往察哈尔盟路经沙布日台时与胡图凌嘎匪徒遭遇,被敌人围困在大沙窝子里,朱玉珊中弹牺牲,年仅34岁,乌喜鹊拿起丈夫的枪继续战斗,最后也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烈士牺牲后,察锡巴乌工委专门召开追悼大会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18位烈士,其中包括乌喜鹊,她的遗体被埋葬在烈士纪念塔下,现在已移葬在锡林浩特市烈士陵园。  

    (二)巴彦玛(19131948),出生于镶黄旗洪格尔乌拉苏木。幼年丧母,10岁时父亲在与土匪搏斗中遇难,她15岁出嫁,受尽婆婆的刁难和虐待。1946年参加革命。  

    1946年下半年,巴彦玛受命在她所在的第八佐第一自然村(今敖本郭勒嘎查)成立敌情侦探站,组织牧民研究敌情,站岗放哨,发现非常情况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发动乡亲们制作军鞋、运送给养、宣传革命道理,动员投匪人员家属说服亲人改正。巴彦玛常赶着牛车到附近农村牧区以做买卖为名探听敌情。一次,她得知康保据点里运出二十驼武器弹药的消息,立即向150里外的指挥部报告,使这批物资很快被全部缴获。  

    19478月,镶黄旗匪首穆格登宝伙同罗布僧却登利用对巴彦玛伯父的宗教影响,指使其伯父进行反革命宣传,挑拨群众与革命政府、军队之间的关系,巴彦玛勇敢地揭露其伯父的罪行,后其伯父被逮捕处决。穆格登宝气急败坏,屡次指使罗布僧却登等人暗害巴彦玛,但由于群众和军队的保护,他们的图谋未能得逞。  

    1948年农历411日夜,罗布僧却登的180余名土匪预先埋伏在洪格尔海日汗附近,等到次日凌晨抓走了巴彦玛,企图从她嘴里得到情报,但他们动用了各种刑罚,都一无所获,最终于18日在康保将其残酷地杀害,时年36岁。被草原人民赞誉为“草原上的刘胡兰”。  

    (三)巴满(有的叫巴曼)(19281972),别名额尔登格日勒,蒙古族,察哈尔盟镶黄旗人。1岁时,由阿巴嘎左旗戈壁西苏木(现额尔敦高毕苏木)贫牧东日布抱养。1517岁在阿巴嘎左旗女子小学读书。  

    194711月,她在锡盟牧民训练班学习期间是牧民积极分子,曾任治安组、防奸组长,秘密侦查土匪和反动上层的活动,传递情报,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48年春天在阿巴嘎旗牧改运动中,她任牧民会委员,并加入了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同年6月入第四牧民会委员、妇女委员会委员。  

    19493月,组织上派她到察哈尔锡林郭勒干部团党校学习,12月到中部联合旗继续做妇女工作。1950年,她参加建立中部联合旗妇女会筹备委员会工作。1952年夏天,任西部联合旗妇女科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她以边疆少数民族妇女代表身份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410月被选为西部联合旗妇联会主任。195610月任阿巴嘎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分管教育、卫生工作。在她任职期间,中小学教育、扫盲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卫生战线涌现出全国卫生红旗单位——宝格达乌拉公社萨如拉塔拉大队。  

    “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打也“叛徒”、“走姿派”,受到残酷迫害。1972年去世,终年44岁。  

     19733月,阿巴嘎旗召开追悼大会,为巴满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四)敖代玛(19281979),蒙古族,阿巴嘎旗查干淖尔苏木人。  

    敖代玛从1947年开始做基层工作,曾担任治保委员、宣传委员、互助组长、牧业合作社社长、乌兰图雅生产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从1950年开始,曾多次当选为旗、苏木两级人民代表和妇女代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出席全区建设青年积极分  

    代表大会。1958年,她在生产队办起了乳粉厂,两年内共加工牛奶上万斤。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798月病逝,终年51岁。  

    (五)乌云格日勒(19281995),蒙古族,192811月生于苏尼特右旗脑干诺如苏木脑干车勒嘎查。19411945年在苏尼特右旗女子学校学习。因她聪慧好学,194510月被送到蒙古国乌兰巴托师范学校学习。19501953年又进入乌兰巴托师范学校继续深造,19535月毕业后在蒙古国任教。195311月回国。先后在内蒙古师范学校、宝昌中学、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和蒙古中学任教,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  

    她曾多次被评为旗、盟两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在全国第三次侨代会上被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授予“先进工作者”;1982年获得全国“辛勤劳动园丁”奖章。  

    乌云格日勒同志曾担任苏尼特右旗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盟政协委员、锡盟第五届政协委员、苏尼特右旗政协委员。于1995320日在苏尼特右旗逝世,终年68岁。  

     (六)米德格(19171989),女,蒙古族,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苏木人。  

    米德格9岁丧母,靠串蒙古包要饭或打短工为生,后因父不起王爷的人头税(每人白银一两),沦为奴隶。19468月,民主建政时被群众推选为牧民小组长,19478月开始为部队和公安机关传递秘密情报,任基层锄奸小组长、治保会小组长、治安委员会主任等职。  

    19477月,恩格尔郭勒的古尔扎布(苏木章盖,米德格的大伯子)带领30多公公开叛变,米德格详细了解土匪情况,又给土匪家属做工作。有一次,古尔扎布残害了盟里的6名干部,米德格接受了清查凶手的任务,她走亲探友,借放牧歇脚、找牲畜为名,多方打听、查清凶手后,报告给了旗公安机关。19515名凶手被处决。1949年春,米德格配合部队围剿古尔扎布匪徒。她动员土匪家属做匪徒们的工作,争取他们向政府投诚,在她的努力下,有的主动交出枪支,有的坦白问题。对于古尔扎布,米德格也是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但没有效果。后来古尔扎布匪徒瓦解,古本人潜逃到外地。米德格到处多方打听他的去向,协助公安机关将其抓拿归案。  

    1949年,旗人民政府授予米德格锄奸模范称号,获全鞍具的马一匹;1951年,米德格完成了查访3个犯人的任务,被评为全盟防奸模范。1955年被评为自治区防奸模范,得金质奖章,并于1956年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81年,米德格当选为苏尼特左旗第一届政协委员。  

    米德格于1989年逝世。  

    (七)伊钦浩日劳(19181983),蒙古族,苏尼特左旗德力格尔汗苏木查干淖尔嘎查人,中共党员。  

    伊钦浩日劳一生务牧,60年代开展“百母百仔”运动中,她承包的689只羊中有637只平安度过当年春发生的自然灾害,成活率达到97.6%549只适龄母羊接羔达586只,繁成率达106.7%,达到百母羊接羔106只的好成绩。  

    1959年,被选为全国农业战线劳动模范,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61年出席自治区农牧业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962年出席自治区农牧业林水气象先进工作者大会。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八)莲花(19161948),蒙古族,西乌珠穆沁旗人。  

    1946年,锡林郭勒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乌珠穆沁右旗哈拉嘎庙建立了支公司,莲花积极参加了实业公司牧场的工作。她参加工作后,因受到革命教育,思想进步很快,阶级觉悟有很大提高,对工作也认真负责。  

    19489月下旬,由于胡图凌嘎匪徒在乌珠穆沁地区进行骚扰,哈拉嘎庙的实业支公司撤退到喇嘛库伦庙。此时,莲花因临产请假在家。10月下旬,胡部匪徒希日布尼玛将莲花抓到哈拉嘎庙,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威逼她承认自己是八路军并交代别人。莲花临危不惧,立场坚定,强忍着伤痛与匪徒进行坚决斗争。1025日,匪徒们将刚刚出生几天的婴儿摔死在蒙古包里,将莲花带到哈拉嘎庙西的沙窝子里杀害。年仅32岁的莲华为家乡有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九)张玉(出生年月不详),太仆寺旗宝昌镇禹仁围子村人,原籍山西省繁峙县。1945813日,宝源县解放,人民群众敲锣打鼓庆祝胜利。不久,禹仁围子村召开群众大会,张玉被选为村妇女主任。  

    1937年,张玉的故乡被国侵占后,她被迫同丈夫张有沿路乞讨来到宝源县第六区禹仁围子村,靠给地主扛活为生。由于张玉在旧社会深受压迫,所以获得人生自由后,她有说不出的喜悦。她每天带领妇女们积极参加生产,哪家有困难,她都不辞辛苦去帮助解决。她认为广大妇女要争取彻底解放,必须向封建势力作坚决斗争。在村子里,她积极组织妇女参加民主革命,积极参加打土豪、除恶霸和反奸复仇运动。民主政府动员妇女做军鞋,别人做一双,她做两双。在禹仁围子村周围的十里八村中,她们村的妇女上交的军鞋数量多、质量还好,受到区政府的表扬和邻区邻村的夸奖。  

    194610月,国民党占领了宝源县,张玉被迫随丈夫迁到上皮坊村居住,11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匪兵傅仲魁等78个人突然窜到上皮坊村,逐家逐户地搜查张玉,张玉闻讯后躲在火炕下的窖子里,但还是被敌人发现了。当时张玉已近临产,但惨无人道的傅仲魁仍然开枪把她打死在窖子里,张玉英勇的牺牲了。  

    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广大的牧民妇女同男子一道,披荆斩棘,并肩作战,为锡林郭勒草原的解放铺设了奠基之石。她们用自己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谱写了一曲曲广大妇女的英雄赞歌,雄辩的证明,妇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来看,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妇女参加解放运动的程度”。  

        

     参考文献:  

     《毛泽东主席论妇女》(1978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青格:《正镶白旗牧民妇女在草原解放战争中的贡献》《锡林郭勒史料》(19861期)。  

     《锡林郭勒盟志》  

     《锡林浩特市志》  

     《阿巴嘎旗志》  

     《苏尼特左旗志》  

     《苏尼特右旗志》  

     《西乌珠穆沁旗志》  

     《正镶白旗志》  

     《宝昌往事》  

     《正白旗武装斗争史》  

       

    (作者:内蒙古锡盟史志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争自由 求解放的锡林郭勒草原巾帼
  • 1946~1949年进行的伟大的解放战争期间,经受了血雨腥风洗礼的锡林郭勒草原广大牧区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使美丽的家乡免遭国民党和土匪的践踏,她们冲破封建藩蓠,不畏艰难困苦,积极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与男子一道并肩战斗,在踊跃参政、发展生产、巩固后方、支援前线、做人民军队的坚强后盾等方面为锡林郭勒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  

    1194667月间,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率先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了内战,在形势极为严重的情况下,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锡林郭勒盟分会和察哈尔盟分会组织领导广大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上层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时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锡、察盟分会和各旗分会尤其是各苏木牧民会中有许多妇女干部。在牧民会中许多妇女同志被选为委员,有的当了主任、副主任,有的当了妇委主任。牧民会57名成员中,都有专门的妇委主任。她们积极参加并组织开展牧区民主改革运动;反对大汉族主义、争取少数民族人民的平等自治权;反对封建压迫、努力提高贫苦牧民的物质生活;反对欺压妇女、提倡妇女参政;积极开展取消旧的婚姻制度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牧民妇女的觉悟迅速提高。  

    2、为部队缝补制作衣服。战争初期,我军战士穿的衣服都是用新羊皮做的大衣、皮裤。后来由于战斗频繁、物质短缺。战士们的衣服常常破烂不堪,于是补旧做新就成了广大妇女的一项经常性业务。由于这些活动处于秘密状态,因此开展工作时经常是白天隐藏在沙窝  

    或山里,晚上等人们入睡后在油灯下进行。这时候老人和小孩就成了站岗放哨的。纳鞋底没有麻线和驼毛,就用野麻和榆树皮,有的还解开系蒙古包的绳子掺麻用;做鞋没有布,就拆下家里的被褥做鞋面,有地把花布或粗白布用哈拉海汁煮染后做布面;做皮大衣没有皮,就拆掉自己的皮衣、皮被做原料;做衬衣时大家竟想出用“甘珠尔”、“甘珠尔”(藏文大经典)的裹皮(蓝色的)做,她们从庙仓里找来裹经布为战士们做衬衣、衬裤和棉袜等,解决了战士们的许多生活困难。  

    3、千方百计为前线提供物质支援。仅正镶白旗一地在19461948年间就每年支援军粮3500担(300/担)、羊5000多只、牛700多头、军马2000多匹(不包括参军人员自带的马匹)、皮衣3000多件,鞍具1000件、蒙古包用具165套,蒙古包6顶、各种皮700多张。  

    4、积极帮助军烈属。为了使战士们安心打仗,她们勇敢地承担起帮助军烈属的工作任务。据《白旗武装斗争》记载:仅正白旗第四苏木就在一年内为军烈属送牛粪和羊粪砖677车、打草37车、割柳条147捆、盖棚圈65间、剪羊550只,此外还包括看病、缝补衣服等30多项帮扶工作,使他们度过了不少难关。  

    5、为军队保存军粮。象在白旗恩格尔道老居住的本都是嘎家就是军队可靠的堡垒。丈夫上前线后,本都日嘎承担了19471948年间的军粮、肉食保存任务。保存的方法是她带领全浩特的妇女们在沙窝中挖洞贮藏,这样的储藏洞有40多个。贮存的军粮有炒米、小米、糜子三种,都是由租银地的汉族老人们晚间用驴车送来的;肉食主要是牛羊肉,这些军粮肉食在1947年的八佐山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6、护送救治伤病员。以正镶白旗为例,当时几乎每个嘎查、村都成立了担架队,队员主要是妇女和老人;救治的医院设置在北部的查干乌拉庙,护送的担架是用蒙古包和棚圈的门板等做的;护送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是牛车。在艰难的斗争岁月中,她们不分冬春、不分昼夜,伤员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护送。这些妇女队员中有帕格玛、巴达玛嘎日布、宝日珠拉吉嘎、巴达玛、希纳嘎的姐姐和伊新敖加力的妈妈等。  

    7、隐藏、护理伤病员。象牧民公委员杨吉玛和她嫂子保护伤员敖日勒玛其林的故事就在草原上广为传颂。在一次骑兵十一师与嘎希匪徒的战斗中,战士敖日勒玛其林受了重伤,杨吉玛和她嫂子把他背回家,为他包扎好伤品,白天背到沙窝子里隐藏起来,晚上背回藏到羊圈里,经过几十天的休养,敖日勒玛其林的伤势很快恢复,并重新返回部队投入战斗。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8、随着斗争的深入,刚刚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压迫和宗教信仰的摧残中解脱出来的牧民妇女们还义无反顾地支持和鼓励儿子、丈夫、哥哥、弟弟参军上战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剿灭土匪武装,为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正白旗武装斗争史》一书记载:“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三年时间里,从总人口八、九千人的正白旗牧区里参军的人数就达九百多人。”  

    9、上前线慰问战士。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广大妇女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慰问战士,慰问的方式主要有送鲜奶、奶食,协助包扎伤员、给战士们换战马等。  

    10、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巾帼英雄,她们成为那个年代锡林郭勒草原上积极投身革命的广大牧民妇女的杰出代表。  

    (一)乌喜鹊(19241948),又名乌玉林,蒙古族,生于察哈尔盟镶蓝旗(今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六苏木坝底村)的一个书香之家,13岁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上学,1941年开始帮助八路军传送文件、筹集资金购买药品。  

    当时在镶红旗、镶蓝旗一带的活动朱玉珊与乌喜鹊在工作中相识相爱,1946年,俩人经组织批准结婚。婚后夫妻双双转战在集宁(当时叫平地泉)一带,恰遇阎锡山进攻集宁,她们撤到卓资山,与乌盟撤下来的人员组成巴乌大队,朱玉珊任大队长,乌喜鹊是警卫员。队伍进入草原后,朱玉珊瑚不通蒙古语,乌喜鹊就做好的翻译,他们与巴乌大队的人员一起坚持战斗在土牧尔台一带。  

    1947年秋天,察锡巴乌工委调朱玉珊到干部团工作,乌喜鹊也被派到干部团学习,俩人思想进步很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朱玉珊被任命了组教科科长。  

    1948年,察锡巴乌工委决定调一批干部加强察哈尔盟工作,任命朱玉珊为察哈尔盟副盟长,乌喜鹊随丈夫同其他干部一起赴察哈尔盟。128日,在前往察哈尔盟路经沙布日台时与胡图凌嘎匪徒遭遇,被敌人围困在大沙窝子里,朱玉珊中弹牺牲,年仅34岁,乌喜鹊拿起丈夫的枪继续战斗,最后也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烈士牺牲后,察锡巴乌工委专门召开追悼大会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18位烈士,其中包括乌喜鹊,她的遗体被埋葬在烈士纪念塔下,现在已移葬在锡林浩特市烈士陵园。  

    (二)巴彦玛(19131948),出生于镶黄旗洪格尔乌拉苏木。幼年丧母,10岁时父亲在与土匪搏斗中遇难,她15岁出嫁,受尽婆婆的刁难和虐待。1946年参加革命。  

    1946年下半年,巴彦玛受命在她所在的第八佐第一自然村(今敖本郭勒嘎查)成立敌情侦探站,组织牧民研究敌情,站岗放哨,发现非常情况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发动乡亲们制作军鞋、运送给养、宣传革命道理,动员投匪人员家属说服亲人改正。巴彦玛常赶着牛车到附近农村牧区以做买卖为名探听敌情。一次,她得知康保据点里运出二十驼武器弹药的消息,立即向150里外的指挥部报告,使这批物资很快被全部缴获。  

    19478月,镶黄旗匪首穆格登宝伙同罗布僧却登利用对巴彦玛伯父的宗教影响,指使其伯父进行反革命宣传,挑拨群众与革命政府、军队之间的关系,巴彦玛勇敢地揭露其伯父的罪行,后其伯父被逮捕处决。穆格登宝气急败坏,屡次指使罗布僧却登等人暗害巴彦玛,但由于群众和军队的保护,他们的图谋未能得逞。  

    1948年农历411日夜,罗布僧却登的180余名土匪预先埋伏在洪格尔海日汗附近,等到次日凌晨抓走了巴彦玛,企图从她嘴里得到情报,但他们动用了各种刑罚,都一无所获,最终于18日在康保将其残酷地杀害,时年36岁。被草原人民赞誉为“草原上的刘胡兰”。  

    (三)巴满(有的叫巴曼)(19281972),别名额尔登格日勒,蒙古族,察哈尔盟镶黄旗人。1岁时,由阿巴嘎左旗戈壁西苏木(现额尔敦高毕苏木)贫牧东日布抱养。1517岁在阿巴嘎左旗女子小学读书。  

    194711月,她在锡盟牧民训练班学习期间是牧民积极分子,曾任治安组、防奸组长,秘密侦查土匪和反动上层的活动,传递情报,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48年春天在阿巴嘎旗牧改运动中,她任牧民会委员,并加入了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同年6月入第四牧民会委员、妇女委员会委员。  

    19493月,组织上派她到察哈尔锡林郭勒干部团党校学习,12月到中部联合旗继续做妇女工作。1950年,她参加建立中部联合旗妇女会筹备委员会工作。1952年夏天,任西部联合旗妇女科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她以边疆少数民族妇女代表身份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410月被选为西部联合旗妇联会主任。195610月任阿巴嘎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分管教育、卫生工作。在她任职期间,中小学教育、扫盲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卫生战线涌现出全国卫生红旗单位——宝格达乌拉公社萨如拉塔拉大队。  

    “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打也“叛徒”、“走姿派”,受到残酷迫害。1972年去世,终年44岁。  

     19733月,阿巴嘎旗召开追悼大会,为巴满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四)敖代玛(19281979),蒙古族,阿巴嘎旗查干淖尔苏木人。  

    敖代玛从1947年开始做基层工作,曾担任治保委员、宣传委员、互助组长、牧业合作社社长、乌兰图雅生产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从1950年开始,曾多次当选为旗、苏木两级人民代表和妇女代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出席全区建设青年积极分  

    代表大会。1958年,她在生产队办起了乳粉厂,两年内共加工牛奶上万斤。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798月病逝,终年51岁。  

    (五)乌云格日勒(19281995),蒙古族,192811月生于苏尼特右旗脑干诺如苏木脑干车勒嘎查。19411945年在苏尼特右旗女子学校学习。因她聪慧好学,194510月被送到蒙古国乌兰巴托师范学校学习。19501953年又进入乌兰巴托师范学校继续深造,19535月毕业后在蒙古国任教。195311月回国。先后在内蒙古师范学校、宝昌中学、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和蒙古中学任教,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  

    她曾多次被评为旗、盟两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在全国第三次侨代会上被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授予“先进工作者”;1982年获得全国“辛勤劳动园丁”奖章。  

    乌云格日勒同志曾担任苏尼特右旗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盟政协委员、锡盟第五届政协委员、苏尼特右旗政协委员。于1995320日在苏尼特右旗逝世,终年68岁。  

     (六)米德格(19171989),女,蒙古族,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苏木人。  

    米德格9岁丧母,靠串蒙古包要饭或打短工为生,后因父不起王爷的人头税(每人白银一两),沦为奴隶。19468月,民主建政时被群众推选为牧民小组长,19478月开始为部队和公安机关传递秘密情报,任基层锄奸小组长、治保会小组长、治安委员会主任等职。  

    19477月,恩格尔郭勒的古尔扎布(苏木章盖,米德格的大伯子)带领30多公公开叛变,米德格详细了解土匪情况,又给土匪家属做工作。有一次,古尔扎布残害了盟里的6名干部,米德格接受了清查凶手的任务,她走亲探友,借放牧歇脚、找牲畜为名,多方打听、查清凶手后,报告给了旗公安机关。19515名凶手被处决。1949年春,米德格配合部队围剿古尔扎布匪徒。她动员土匪家属做匪徒们的工作,争取他们向政府投诚,在她的努力下,有的主动交出枪支,有的坦白问题。对于古尔扎布,米德格也是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但没有效果。后来古尔扎布匪徒瓦解,古本人潜逃到外地。米德格到处多方打听他的去向,协助公安机关将其抓拿归案。  

    1949年,旗人民政府授予米德格锄奸模范称号,获全鞍具的马一匹;1951年,米德格完成了查访3个犯人的任务,被评为全盟防奸模范。1955年被评为自治区防奸模范,得金质奖章,并于1956年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81年,米德格当选为苏尼特左旗第一届政协委员。  

    米德格于1989年逝世。  

    (七)伊钦浩日劳(19181983),蒙古族,苏尼特左旗德力格尔汗苏木查干淖尔嘎查人,中共党员。  

    伊钦浩日劳一生务牧,60年代开展“百母百仔”运动中,她承包的689只羊中有637只平安度过当年春发生的自然灾害,成活率达到97.6%549只适龄母羊接羔达586只,繁成率达106.7%,达到百母羊接羔106只的好成绩。  

    1959年,被选为全国农业战线劳动模范,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61年出席自治区农牧业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962年出席自治区农牧业林水气象先进工作者大会。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八)莲花(19161948),蒙古族,西乌珠穆沁旗人。  

    1946年,锡林郭勒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乌珠穆沁右旗哈拉嘎庙建立了支公司,莲花积极参加了实业公司牧场的工作。她参加工作后,因受到革命教育,思想进步很快,阶级觉悟有很大提高,对工作也认真负责。  

    19489月下旬,由于胡图凌嘎匪徒在乌珠穆沁地区进行骚扰,哈拉嘎庙的实业支公司撤退到喇嘛库伦庙。此时,莲花因临产请假在家。10月下旬,胡部匪徒希日布尼玛将莲花抓到哈拉嘎庙,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威逼她承认自己是八路军并交代别人。莲花临危不惧,立场坚定,强忍着伤痛与匪徒进行坚决斗争。1025日,匪徒们将刚刚出生几天的婴儿摔死在蒙古包里,将莲花带到哈拉嘎庙西的沙窝子里杀害。年仅32岁的莲华为家乡有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九)张玉(出生年月不详),太仆寺旗宝昌镇禹仁围子村人,原籍山西省繁峙县。1945813日,宝源县解放,人民群众敲锣打鼓庆祝胜利。不久,禹仁围子村召开群众大会,张玉被选为村妇女主任。  

    1937年,张玉的故乡被国侵占后,她被迫同丈夫张有沿路乞讨来到宝源县第六区禹仁围子村,靠给地主扛活为生。由于张玉在旧社会深受压迫,所以获得人生自由后,她有说不出的喜悦。她每天带领妇女们积极参加生产,哪家有困难,她都不辞辛苦去帮助解决。她认为广大妇女要争取彻底解放,必须向封建势力作坚决斗争。在村子里,她积极组织妇女参加民主革命,积极参加打土豪、除恶霸和反奸复仇运动。民主政府动员妇女做军鞋,别人做一双,她做两双。在禹仁围子村周围的十里八村中,她们村的妇女上交的军鞋数量多、质量还好,受到区政府的表扬和邻区邻村的夸奖。  

    194610月,国民党占领了宝源县,张玉被迫随丈夫迁到上皮坊村居住,11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匪兵傅仲魁等78个人突然窜到上皮坊村,逐家逐户地搜查张玉,张玉闻讯后躲在火炕下的窖子里,但还是被敌人发现了。当时张玉已近临产,但惨无人道的傅仲魁仍然开枪把她打死在窖子里,张玉英勇的牺牲了。  

    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广大的牧民妇女同男子一道,披荆斩棘,并肩作战,为锡林郭勒草原的解放铺设了奠基之石。她们用自己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谱写了一曲曲广大妇女的英雄赞歌,雄辩的证明,妇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来看,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妇女参加解放运动的程度”。  

        

     参考文献:  

     《毛泽东主席论妇女》(1978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青格:《正镶白旗牧民妇女在草原解放战争中的贡献》《锡林郭勒史料》(19861期)。  

     《锡林郭勒盟志》  

     《锡林浩特市志》  

     《阿巴嘎旗志》  

     《苏尼特左旗志》  

     《苏尼特右旗志》  

     《西乌珠穆沁旗志》  

     《正镶白旗志》  

     《宝昌往事》  

     《正白旗武装斗争史》  

       

    (作者:内蒙古锡盟史志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