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3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史海钩沉】辽代上京道乌州考
  • 【提要】  辽代乌州有二,一在上京道,一在东京道。关于上京道乌州址,史学界多有考证,现仍存异议。笔者从辽河、夜河、乌丸山地望,乌州建立者拨剌其人,拨剌后人家族墓地等方面,考证今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浩尔吐嘎查南辽代古城即为上京道乌州址。  

    【关键词】 乌州  乌丸山  拨剌  浩尔吐古城  

       

    《辽史·百官志四》州刺史职名总目载:“上京道五州:乌、降圣、维、防、招”;“东京道三十七州:……连、肃、乌”;《辽史·营卫志上》宫卫女古斡鲁朵载:“女古斡鲁朵……州五:庆、隰、乌(上京)、乌(东京)、霸”。由此可知,辽代有两个乌州,一个在上京道,一个在东京道。上京道乌州《辽史·地理志》有载,东京道乌州《辽史·地理志》失载。  

    关于上京道乌州址,史学界多有考证且存有异议。谭其骧先生认为上京道乌州在吉林省双辽县西北[1],冯永谦先生则将上京道乌州考证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2]。笔者认为,今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应为上京道乌州址。  

    《辽史·地理志》上京道乌州条载“乌州,静安军,刺史。本乌丸之地,东胡之种也。辽北大王拨剌占为牧,建城,后官收。隶兴圣宫。有辽河、夜河、乌丸川、乌丸山。”  

    这条史料反映了如下信息:乌州原是北大王拨剌所建的头下军州,后被官府收隶;乌州因乌丸山和乌丸川而得名,附近有辽河、夜河。其中,乌丸川显然是因为乌丸山而得名,因此说,乌丸山地望及北大王拨剌是考证乌州址的主要依据;辽河、夜河及乌丸川是考证乌州址的辅助因素。  

    关于乌丸山地望史学界基本上达成共识,确定为今巴林左旗北境乌兰达坝山脉(辽代称赤山)[3],因此上京道乌州址当在此山脉附近。  

    关于拨剌其人,《辽史》中没有明确记载,经谭其骧先生考证,此人就是辽太祖阿保机二弟剌葛[4]。剌葛在辽太祖二年(908年)担任辽王朝首任大内惕隐,四年后又担任迭剌部夷离堇(911年),即北大王(迭剌部夷离堇亦称北大王)[5]。按照辽王朝头下军州制度,横帐诸王、外戚具有建立私城——头下军州的特权,且头下军州多建在自己领地或皇帝赐地之内。辽上京左近(以今巴林左旗为中心)在辽朝初期是阿保机、剌葛兄弟家支的领地(包括乌兰达坝山脉在内),剌葛所建立的头下军州——乌州,也必然在这一地域之内,亦即在辽上京(今巴林左旗)附近。乌州因乌丸山而得名,由此可以肯定,剌葛所建立的乌州在今巴林左旗境北的乌兰达坝山脉附近。剌葛于辽太祖五年(911年)始与诸弟多次起来图谋汗位并最终失败,于辽神册二年(917年)投奔了中原的后唐、后梁政权,后被李存勖所杀(923年),乌州很可能由此被官府收隶。正因为此故,《辽史·地理志》没有将剌葛所建立的乌州列入头下军州,而是列入上京道直辖州中。  

    关于辽河、夜河地望史学界也多有考证,一般而言,辽代时的辽河主要指今西辽河,即赤峰市境内西拉沐沦河[6],辽代称潢水、潢河,北距乌兰达坝山脉200余公里(直线距离)。从距离上来看,此河距离乌兰达坝山脉稍远,但从地理上讲,西拉沐沦河是乌兰达坝山脉左近最大的河流,两地在辽代都属于上京道所辖;夜河是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内海哈尔河,清朝时亦称哈齐尔河、哈喜尔河[7],有东西二源,西源哈黑尔河便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东北的沙布尔干山中[8](此山位于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三旗交界处)。  

    关于乌丸川地望史学界尚有异议,一种观念认为乌丸川是指发源于今内蒙古突泉县境内的胶流河,此河在古代称乌丸水[9],上文提到的谭其骧、冯永谦两位先生所考证的上京道乌州址便主要以此河为依据;一种观点认为乌丸川应是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的某一河流,或为今巴林左旗境内乌力吉沐沦河[10]。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即乌丸川应是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的某一河流。  

    顾名思义,乌丸川因乌丸山而得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该河流发源于乌丸山,二是该河流流经乌丸山狭长山谷。乌兰达坝山脉是大兴安岭南段主干山脉之一,这里群峰耸立,沟壑纵横,林木繁多,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山脉中。除上文提到的海哈尔河(即辽代夜河)西源哈黑尔河发源于此山脉东北山峰而外,现巴林左旗境内最大的河流乌力吉沐沦河(辽代时称狼河)两上源乌兰达坝河(西源)及浩尔吐河(东源)均发源于此山脉。其中,西源乌兰达坝河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主峰老秃顶山(亦称平顶山),即辽代赤山,亦称巴颜乌兰峰[11];东源浩尔图河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东北的古勒格勒汗乌拉山中(此山与沙布尔干山相邻)[12],此河流经乌兰达坝狭长山谷,在辽代时有可能被契丹人称之为乌丸川。  

    乌兰达坝山脉在辽代时称赤山[13],是辽王朝九帝夏捺钵地,同时也是金王朝北部边境地域,著名的金长城(金界壕)便从此山谷中经过。因此,乌兰达坝山脉附近分布着许多辽、金时期古城址,其中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浩尔吐嘎查附近便有三处古城遗址。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址东西长322米,南北宽326米,有马面和南北二门,确定为辽代古城址;浩尔吐嘎查内古城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80米,有马面和南北二门,确定为金代边堡址;浩尔吐嘎查北约5公里的新浩特嘎查内古城址为方形,边长200米,有马面、角楼及南北二门,确定为金代边堡址[14]。这三座古城自南(山谷口)至北位于流经乌兰达坝山脉狭长山谷中的浩尔吐河右(西)岸(左岸即是金长城),且在20公里距离内,东距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哈黑尔河,即辽代夜河西源只有数十公里。  

    1987年,在浩尔吐嘎查西北10公里左右的小罕山(辽代嘉鹿山)阳坡上,发现了辽代大横帐人、节度副使耶律习涅家族墓葬。根据出土墓志记载,习涅的六世祖是辽太祖朝创制契丹大字的耶律鲁不古,《辽史》有传,本传称其是辽太祖阿保机从侄,但经谭其骧先生考证鲁不古是辽太祖阿保机胞侄,即剌葛之子[15],也就是说,习涅是剌葛的八世孙。从目前所发现的辽代头下军州城址来看,其附近都有家族墓地,即辽代某一显贵家族墓地在其领地之内,且距离其私城不远。耶律习涅家族墓地的发现,说明乌兰达坝山脉一带在辽代是耶律习涅家族领地,亦即是剌葛家族领地,剌葛所建立的头下军州——乌州,必然在这一区域内。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耶律习涅家族墓地附近只有上述三处较大型的辽、金古城址,且与《辽史·地理志》上京道乌州条所载信息相符,即三处古城址位于乌丸山(乌兰达坝山脉)狭长山谷之中,南有辽河(西拉沐沦河),附近有夜河(哈黑尔河),因此,这三处古城之一应为上京道乌州址。  

    从三处古城址出土文物来看,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址出土有辽、金文物,已经确认是辽代古城址,且距离习涅家族墓地只有7公里[16],另两处古城只出土有金代文物,确定为金代边堡址,因此,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应即是上京道乌州址。  

    注释:  

    1]谭其骧《辽史地理志汇释》。  

    2]冯永谦《辽代部分州县所在地考证》。  

    3](清)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大清一统志》、(清)丁谦《后汉书乌桓传地理考证》。  

    4][15]谭其骧《〈辽史〉订补三种》。  

    5]《耶律羽之墓志》。  

    6]《东北历代疆域史》、《巴林左旗志》。  

    7](清)丁谦《后汉书乌桓传地理考证》、《阿鲁科尔沁旗志》。  

    8][13]《巴林左旗志》、《阿鲁科尔沁旗志》。  

    9]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  

    10](清)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  

    11]王晴《涞流河非辽上京河流》、《巴林左旗志》。  

    12][14]《巴林左旗志》。  

    16]《临潢史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档案局)  

  • 【史海钩沉】辽代上京道乌州考
  • 【提要】  辽代乌州有二,一在上京道,一在东京道。关于上京道乌州址,史学界多有考证,现仍存异议。笔者从辽河、夜河、乌丸山地望,乌州建立者拨剌其人,拨剌后人家族墓地等方面,考证今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浩尔吐嘎查南辽代古城即为上京道乌州址。  

    【关键词】 乌州  乌丸山  拨剌  浩尔吐古城  

       

    《辽史·百官志四》州刺史职名总目载:“上京道五州:乌、降圣、维、防、招”;“东京道三十七州:……连、肃、乌”;《辽史·营卫志上》宫卫女古斡鲁朵载:“女古斡鲁朵……州五:庆、隰、乌(上京)、乌(东京)、霸”。由此可知,辽代有两个乌州,一个在上京道,一个在东京道。上京道乌州《辽史·地理志》有载,东京道乌州《辽史·地理志》失载。  

    关于上京道乌州址,史学界多有考证且存有异议。谭其骧先生认为上京道乌州在吉林省双辽县西北[1],冯永谦先生则将上京道乌州考证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2]。笔者认为,今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应为上京道乌州址。  

    《辽史·地理志》上京道乌州条载“乌州,静安军,刺史。本乌丸之地,东胡之种也。辽北大王拨剌占为牧,建城,后官收。隶兴圣宫。有辽河、夜河、乌丸川、乌丸山。”  

    这条史料反映了如下信息:乌州原是北大王拨剌所建的头下军州,后被官府收隶;乌州因乌丸山和乌丸川而得名,附近有辽河、夜河。其中,乌丸川显然是因为乌丸山而得名,因此说,乌丸山地望及北大王拨剌是考证乌州址的主要依据;辽河、夜河及乌丸川是考证乌州址的辅助因素。  

    关于乌丸山地望史学界基本上达成共识,确定为今巴林左旗北境乌兰达坝山脉(辽代称赤山)[3],因此上京道乌州址当在此山脉附近。  

    关于拨剌其人,《辽史》中没有明确记载,经谭其骧先生考证,此人就是辽太祖阿保机二弟剌葛[4]。剌葛在辽太祖二年(908年)担任辽王朝首任大内惕隐,四年后又担任迭剌部夷离堇(911年),即北大王(迭剌部夷离堇亦称北大王)[5]。按照辽王朝头下军州制度,横帐诸王、外戚具有建立私城——头下军州的特权,且头下军州多建在自己领地或皇帝赐地之内。辽上京左近(以今巴林左旗为中心)在辽朝初期是阿保机、剌葛兄弟家支的领地(包括乌兰达坝山脉在内),剌葛所建立的头下军州——乌州,也必然在这一地域之内,亦即在辽上京(今巴林左旗)附近。乌州因乌丸山而得名,由此可以肯定,剌葛所建立的乌州在今巴林左旗境北的乌兰达坝山脉附近。剌葛于辽太祖五年(911年)始与诸弟多次起来图谋汗位并最终失败,于辽神册二年(917年)投奔了中原的后唐、后梁政权,后被李存勖所杀(923年),乌州很可能由此被官府收隶。正因为此故,《辽史·地理志》没有将剌葛所建立的乌州列入头下军州,而是列入上京道直辖州中。  

    关于辽河、夜河地望史学界也多有考证,一般而言,辽代时的辽河主要指今西辽河,即赤峰市境内西拉沐沦河[6],辽代称潢水、潢河,北距乌兰达坝山脉200余公里(直线距离)。从距离上来看,此河距离乌兰达坝山脉稍远,但从地理上讲,西拉沐沦河是乌兰达坝山脉左近最大的河流,两地在辽代都属于上京道所辖;夜河是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内海哈尔河,清朝时亦称哈齐尔河、哈喜尔河[7],有东西二源,西源哈黑尔河便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东北的沙布尔干山中[8](此山位于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三旗交界处)。  

    关于乌丸川地望史学界尚有异议,一种观念认为乌丸川是指发源于今内蒙古突泉县境内的胶流河,此河在古代称乌丸水[9],上文提到的谭其骧、冯永谦两位先生所考证的上京道乌州址便主要以此河为依据;一种观点认为乌丸川应是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的某一河流,或为今巴林左旗境内乌力吉沐沦河[10]。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即乌丸川应是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的某一河流。  

    顾名思义,乌丸川因乌丸山而得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该河流发源于乌丸山,二是该河流流经乌丸山狭长山谷。乌兰达坝山脉是大兴安岭南段主干山脉之一,这里群峰耸立,沟壑纵横,林木繁多,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山脉中。除上文提到的海哈尔河(即辽代夜河)西源哈黑尔河发源于此山脉东北山峰而外,现巴林左旗境内最大的河流乌力吉沐沦河(辽代时称狼河)两上源乌兰达坝河(西源)及浩尔吐河(东源)均发源于此山脉。其中,西源乌兰达坝河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主峰老秃顶山(亦称平顶山),即辽代赤山,亦称巴颜乌兰峰[11];东源浩尔图河发源于乌兰达坝山脉东北的古勒格勒汗乌拉山中(此山与沙布尔干山相邻)[12],此河流经乌兰达坝狭长山谷,在辽代时有可能被契丹人称之为乌丸川。  

    乌兰达坝山脉在辽代时称赤山[13],是辽王朝九帝夏捺钵地,同时也是金王朝北部边境地域,著名的金长城(金界壕)便从此山谷中经过。因此,乌兰达坝山脉附近分布着许多辽、金时期古城址,其中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浩尔吐嘎查附近便有三处古城遗址。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址东西长322米,南北宽326米,有马面和南北二门,确定为辽代古城址;浩尔吐嘎查内古城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80米,有马面和南北二门,确定为金代边堡址;浩尔吐嘎查北约5公里的新浩特嘎查内古城址为方形,边长200米,有马面、角楼及南北二门,确定为金代边堡址[14]。这三座古城自南(山谷口)至北位于流经乌兰达坝山脉狭长山谷中的浩尔吐河右(西)岸(左岸即是金长城),且在20公里距离内,东距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哈黑尔河,即辽代夜河西源只有数十公里。  

    1987年,在浩尔吐嘎查西北10公里左右的小罕山(辽代嘉鹿山)阳坡上,发现了辽代大横帐人、节度副使耶律习涅家族墓葬。根据出土墓志记载,习涅的六世祖是辽太祖朝创制契丹大字的耶律鲁不古,《辽史》有传,本传称其是辽太祖阿保机从侄,但经谭其骧先生考证鲁不古是辽太祖阿保机胞侄,即剌葛之子[15],也就是说,习涅是剌葛的八世孙。从目前所发现的辽代头下军州城址来看,其附近都有家族墓地,即辽代某一显贵家族墓地在其领地之内,且距离其私城不远。耶律习涅家族墓地的发现,说明乌兰达坝山脉一带在辽代是耶律习涅家族领地,亦即是剌葛家族领地,剌葛所建立的头下军州——乌州,必然在这一区域内。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耶律习涅家族墓地附近只有上述三处较大型的辽、金古城址,且与《辽史·地理志》上京道乌州条所载信息相符,即三处古城址位于乌丸山(乌兰达坝山脉)狭长山谷之中,南有辽河(西拉沐沦河),附近有夜河(哈黑尔河),因此,这三处古城之一应为上京道乌州址。  

    从三处古城址出土文物来看,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址出土有辽、金文物,已经确认是辽代古城址,且距离习涅家族墓地只有7公里[16],另两处古城只出土有金代文物,确定为金代边堡址,因此,浩尔吐嘎查南古城应即是上京道乌州址。  

    注释:  

    1]谭其骧《辽史地理志汇释》。  

    2]冯永谦《辽代部分州县所在地考证》。  

    3](清)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大清一统志》、(清)丁谦《后汉书乌桓传地理考证》。  

    4][15]谭其骧《〈辽史〉订补三种》。  

    5]《耶律羽之墓志》。  

    6]《东北历代疆域史》、《巴林左旗志》。  

    7](清)丁谦《后汉书乌桓传地理考证》、《阿鲁科尔沁旗志》。  

    8][13]《巴林左旗志》、《阿鲁科尔沁旗志》。  

    9]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  

    10](清)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  

    11]王晴《涞流河非辽上京河流》、《巴林左旗志》。  

    12][14]《巴林左旗志》。  

    16]《临潢史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档案局)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