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四期
  • (民俗风情)内蒙古满族民间文学概述
  • 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作出的口头作品。它集中地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他们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并在民间世代流传。满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集体性、口头性和传承性。由于历史的原因,自清末以来内蒙古满族人基本上都使用汉语,因此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学作品大多是用汉语流传下来的,仅在一些神话故事、说唱艺术、歌谣、谚语和谜语中夹带有少量满族词汇。这是满族民间文学在语言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汉族文化对满族文化影响的结果。

    一、神话传说

    内蒙古满族民间神话和传说,作为口碑文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貌,至今仍在流传。它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起源神话和祖先神话。所谓起源神话是指人们解释山川万物的形成以及人类起源、万物来源方面的神话故事。《天神创世》和《白云格格》等都属于这类故事。《天神创世》神话讲:从前没有地,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神阿布卡恩都里造了一男一女放在石罐中漂于水面上。后来石罐中的人繁殖多了,于是天神用土做了一块很大的地,把地放在水面上,并令三条大鱼驮着地。由于小天神贪懒,没按时送食喂三条大鱼,它们饥饿难耐,忍不住抖动身体,大地也随之晃动起来,这便是地震。天神的弟子耶路里与恶魔兴风作浪,专门残害人类,天神便把他撕成碎片,于是碎片变成了一座座高山。这个满族人世代相传的神话,不但回答了原始人类最关心的有关天地的起源,同时也解释了地震和高山的由来。《白云格格》神话讲:阿布卡恩都里的小女儿白云格格十分善良,她掌管着天上的聚宝宫。当她发现其父放水淹没了田地,人兽鸟虫等生灵漂泊在水面挣扎时,便私自偷走了聚宝宫中的两个万宝匣,将它们打开撒在了大地上;这一撒使大地的水全都流入沟壑里了,变成了江河与湖泊。由于白云格格心慌,撒得不均匀,土多的地方变成一道道丘陵,土少的地方变成了一片片平川。从此,大地由丘陵、高山、河湖和平川构成了。白云格格虽救了地上的生灵,但惹怒了天神,其父遂将她变成了一颗白桦树,使她永远扎根在自己所造的土地上。

    起源神话中还有关于日月星辰的形成和其他自然现象的神话。其中《太阳和月亮的传说》讲:传说始有天地之际,天上地下漆黑一片,天神阿布卡恩都里身旁的两个格格,帮他炼出三万三千个小“托里”(满语:神镜)。格格们见托里很好玩,就向天空不断地抛出,于是天上出现了众多的星星。她们又拿出天神亲炼的十个火焰托里抛于空中,天地马上明亮了,但地上的人和动物及植物也热得受不了。人们砍来大树做弓,用藤条做弦,把天上的托里射得只剩两个。天神知道后大怒,将大格格送到遥远的天边,手执托里给天空照亮,人们管她叫“顺”(满语:太阳);又把二格格手中的火焰托里收回去,与姐姐轮替在天空照亮,人们称她为“毕牙”(满语:月亮)。这个神话具有奇特丰富的想象力,为人们了解满族先人的世界观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所谓祖先神话是指关于满族祭祀的祖先神的神话。这些神话大多是歌颂祖先的功德,以及他们对本氏族、本部族所作的贡献。满族祭祀的祖先神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氏族和每一个哈拉所祭祀的神都各不相同。苏木哈拉氏(苏姓)祭祀的是吉祥神。据《石头蛮尼》神话讲:石头蛮尼是一大萨满,他神通广大,除邪去病,喜帮助穷人,故远近闻名。有一年,地方闹荒,各家全靠吃野菜度日。可是一家有钱人粮食满仓,但谁也不借给。石头蛮尼知道后,假借存粮二斗放入有钱人粮仓中。半夜时分,一颗米粒变成一只老鼠,将有钱人的粮食搬走大半。在石头蛮尼的支使下,老鼠挨家挨户送粮上门,使人们度过了饥荒。由于他生前尽做好事,死后人们做了一尊石像将其供奉起来。在内蒙古满族聚居区流传最广的祖先崇拜神话是《佛库伦的传说》:天上有三位美丽的同胞姐妹,长名恩库伦,次名正库伦,三名佛库伦。一天,她们到长白山布尔湖洗浴,天上一只喜鹊口衔一红果,落于佛库伦身上,她爱不释手,将红果含在口中,不慎吞咽入肚怀孕。两位姐姐只好安慰她,答应生下孩子后再来接她。后来佛库伦生下一子。母亲为他起名为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她做了一只小船,将孩子放在船里,并用簪子把天池划了个豁口,让小船乘流而下。布库里雍顺沿松花江流到了“三姓”地方时,被民众拥立为王。从此有了爱新觉罗家族,布库里雍顺成为满族的第一代祖先。

    满族传说产生的年代稍晚于神话。与神话相比,其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其内容更加丰富与完美。满族传说大致可分为历史人物传说、风物传说和习俗传说三种。

    历史人物传说主要有:《尼山萨满》、《罕王出世》、《罕王逃生》、《阿骨打的传说》、《努尔哈赤的传说》、《顺治出家传说》、《月明楼—————康熙的传说》、《康熙与榆林的传说》、《刘大人私访归化城》、《鲁班出世的故事》、《费扬古的传说》、《三困与八拜的传说》、《西太后与落凤街的传说》和《惠娘娘的故事》等。

    风物传说主要有:《天池的传说》、《采人参的故事》、《御马踏泉》、《石羊和石羊桥》、《牛桥、石羊桥、御泉井的传说》、《绥远城钟鼓楼的传说》、《金銮殿山的故事》、《满水井的传说》、《石匠营的传说》、《君子津的传说》、《石人的传说》、《耗子娶媳妇》、《神马与马童》、《金猪的故事》和《二龙戏珠的故事》等。

    习俗传说主要有:《嘎拉哈的故事》、《粘耗子的传说》、《太平鼓的故事》、《放风筝的故事》、《百步穿柳》、《神树》、《义犬救驾的故事》、《鸦鹊救主的故事》、《插佛多的传说》、《归化城“捎卖”的传说》、《索伦杆和影壁的故事》、《旗袍的故事》、《康熙皇帝与“到口酥”》和《高底木鞋的来历》等。

    二、民间说唱

    说唱一般指曲艺,是一种说与唱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在满族民间文学中,说唱文学是较发达的。满族说唱主要源于满族的传统民间歌谣、民间小曲,但也有较浓的萨满教印痕。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子弟书、八角鼓、岔曲、牌子曲和在民间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戏剧,在内蒙古地区主要流行子弟书和八角鼓等。

    1、子弟书

    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是地道的满族曲艺形式。因其为清代满洲八旗子弟所创,故名。子弟书是满族人在传统民歌、民间小曲和萨满神歌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的曲艺形式,在乾隆初年创始的。清代是满汉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时期,在汉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满族人逐步放弃了母语而改操汉语。从现存子弟书的语言看,主要有“满汉合璧”、“满汉兼”和“汉语”等形式。子弟书盛行于乾隆年间,直到民国初年仍有流传。在内蒙古地区,绥远城满族对子弟书艺术十分喜好,并有流传。

    子弟书一般只有唱而没有读白,虽以七言为主,讲究格式和韵律,但又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增加一些衬字。在形式上,子弟书每回开头,一般都有八句“诗篇”;多回本的子弟书,除首回有开头诗外,其他各回可以省略。在韵律上往往采用汉语传统的十三辙进行押韵,一般为每两句一押。子弟书的伴奏乐器多以三弦为主。

    子弟书所涉及的内容及为丰富,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取材于明清通俗小说作品,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长板坡》,取材于《水浒传》的《杨志卖刀》,取材于《红楼梦》的《露泪缘》和《一入荣国府》,取材于“三言”的《蝴蝶梦》、《青楼遗恨》和《三难新郎》,取材于《西游记》、《聊斋》的《三借芭蕉扇》和《胭脂传》等。二是取材于元、朝、清杂剧与传奇作品,如《窦娥冤》、《忆真妃》、《鹊桥密誓》和《莺莺看榜》等。三是取材于京剧题材,如《八郎探母》、《碰碑》、《下河南》和《花子》等。四是取材于社会风土人情,如《老侍卫叹》、《梨园馆》、《灯谜会》和《烟花叹》等。

    子弟书是满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民国以来,它虽悄然退出了曲坛,但时至今日它的许多曲目仍然影响着北方各种曲艺形式,如北方的各种大鼓、坠子和二人转等。

    2、八角鼓

    八角鼓是满族民间说唱艺术之一种,它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鼓身为八角形,框用木制,直径约17厘米,单面蒙以蟒皮。八角中的七个角中间各掏为海棠池形,池中各穿一小铜柱,柱上各串有一对小铜钹,钹与钹之间垫一小铜片,犹如在海棠池中空悬一组小镲。另一角是一组以铜柱螺母穿紧着的三个垫片,可为把手,角外下系着双丝穗。鼓被击打时,其声清脆,挥舞时小巧玲珑。它即为乐器,又是道具。八角鼓的八个角,象征着“八旗”;铜镲、铜片、垫片共24个,象征着满蒙汉八旗24个“固山”(旗);把手下垂的两股流苏丝穗,象征着八旗左右两翼,也有“鼓(谷)秀双穗”之意,象征着风调雨顺的丰收年,穗色可根据各自的旗属而定。

    八角鼓源于满族在关外渔猎农耕时的民间艺术。时满族人常在行围打猎之暇,以八角鼓自歌自娱。八角鼓原系一种坐腔岔曲形式,清中叶演唱盛极一时,曾被称为太平歌,后随着驻防八旗的四处流传,逐渐成为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北京、东北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至今,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仍有留存。

    八角鼓说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流派,一为“曲戏”,一为“单弦”。清代内蒙古绥远城的八角鼓属于前者。这种流派是以多种唱腔、多种曲牌和乐器组成联奏、联唱的、并有场次、布景、故事情节的大、中型曲戏,其形式类似“话剧加唱”,因其道白是京腔普通话;其唱腔多采用八角鼓的正调唱法,似与“单弦”又有不同。单弦演唱者是手持鼓,而“曲戏”则把鼓隐并于乐队中,但鼓还是领弦;此外,演员还要按照剧本中的故事进行化妆、穿衣等。所以人们称它为“正调八角鼓戏”。

    八角鼓的各种曲目长短不一,曲牌的多少各异,但唱词基本为七字一句。曲目多以传统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但也有说唱一事一景的小段子。

    三、民间歌谣

    满族民歌是满族及先人的口头诗歌创作。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满族人中世代流传。内蒙古满族民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纵横两个方面反映了满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根据满族民歌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可划分为四类,即儿歌、时政歌、生活歌和情歌。

    1、儿歌

    儿歌又称童谣,是一种流传于儿童之中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娱乐作用的短歌。它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在语言和形式上又有儿童的天真与玩皮。现将有代表性的儿歌辑录如下:

    嘎拉哈

    玩嘎拉,笑呵呵,炕上一群俊格格。

    钱码头,铜线穿,唏里哗啦上下翻。

    你一把,我一把,炕头耍起嘎拉哈。

    嘎拉哈,真有趣,一玩玩到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对着镜子梳旗头。

    梳旗头,穿旗袍,一群合合赶来瞧。

     

    金咕噜棒

    金咕噜棒烧热炕,爷爷打板奶奶唱,

    一唱唱到大天亮,养个孩子没处放,

    一放放在锅台上,吱咂吱咂喝米汤。

     

    小格格

    小格格你会梳头,一梳梳到麦子熟。

    麦子上碾磨成面,芝麻下坊磨成油。

    黄瓜慢慢爬上架,茄子使劲打滴溜。

     

    剪纸歌

    小格格,手儿巧,

    拿把剪子铰呀铰,

    铰只鸡,铰只猫,

    铰只麻鸟喳喳叫。

     

    新年到

    新年来到,人人欢笑,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太太要块大年糕,

    老爷子要顶新毡帽。

     

    敲太平鼓

    太平鼓啊嘣嘣敲,姐妹三人踩高跷。

    大姐踩的秧歌舞,二组踩的步步高。

    最数三姐踩的好,好象一朵彩云飘。

     

    雪天贫家

    大雪大雪纷纷下,柴米油盐都涨价。

    桌子板凳当柴烧,吓得门窗都害怕。

     

    十二月歌

    正月要把龙灯耍,二月要把风筝扎。

    三月清明把柳戴,四月野地摘鲜花。

    五月河里捉鱼虾,六月要把扇子拿。

    七月银河双星会,八月中秋看菊花。

    九月登高重阳去,十月秋粮运回家。

    冬月天寒要烤火,腊月过年把猎杀。

     

    大蜻蜓

    大蜻蜓,绿眼睛,

    两对眼睛亮晶晶,

    飞一飞,停一停,

    东来西去捉蚊蝇。

     

    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飞得低,飞得高,

    尖尖尾巴象剪刀。

     

    萝卜白菜

    红萝卜啊小白菜,红的红来白得白。

    啃萝卜啊吃白菜,圆圆小脸真可爱。

     

    穿衣歌

    丫丫进窝,里头有你哥哥,

    大哥给点儿饭吃,二哥给点儿酒喝。

     

    七仙女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仙女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上提,

    七个仙女摘七样,桃李杏柿梅枣梨。

     

    东西街

    东西街来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了手。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搭戏台,唱大戏,

    接姑娘,迎女婿,

    小外孙,也要去,

    走一步,拿棍比,

    摔了跤,再爬起。

     

    踢毽

    一个键儿,踢两半儿,

    打花鼓儿,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八仙过海,

    踢完九十,再踢一百。

     

    小格格上墙头

    小格格,上墙头,撅根杆,插高楼。

    高楼高,买把刀,刀儿快,切青菜。

    青菜青,买张弓,弓没弦,买只船。

    船没底,买支笔,笔没头,买只牛。

    牛没爪,买匹马,马没鞍,上西山。

    山没路,买匹布,布儿稀,买只鸡。

    鸡儿叫,狗儿咬,怕得格格往家跑。

     

    小老鼠

    小老鼠,爬木梯,

    掉下来,没了气,

    母鼠哭,公鼠叫,

    一群蛤蚂来吊孝。

     

    狼打柴

    狼打柴,狗烧火,

    猫儿坐在炕上捏窝窝,

    一捏捏了十八个。

    窝窝呢?猫儿吃了!

    猫儿呢?上山了!

    山呢?雪盖了!

    雪呢?化成水了!

    水呢?牛喝了!

    牛呢?我吃了!

    呸!呸!把你个馋×嘴!

      2、时政歌

      反映时事政治的民歌在满族中流传很广,它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满族人民对于社会重大历史事件、政治状况、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现辑其要者如下:

    灭了大明建大清

    半夜里,刮大风,罕王起来发大兵,

    骑青马,挎弯弓,灭了大明建大清。

     

    明年今天再见面

    柳树倒来柳树歪,柳树底下打擂台。

    草包饭桶一边站,真个巴图你上来。

    比骑马来比射箭,七天七夜不吃饭。

    赢了就跟罕王走,输了回家打头练。

    练出一身好膀力,明年今天再见面。

     

    老罕王起兵长白山

    一块砖,二块砖,老罕王起兵长白山。

    三块砖,四块砖,萨尔浒大战天下传。

    五块砖,六块砖,八旗兵打进山海关。

     

    跑马占山歌

    大罗圈,小罗圈,阿玛跑马占荒山。

    占荒山,不纳捐,召来垦民一十三。

    又刨地,又烧山,山前山后冒黑烟。

    庄头忙,任事艰,督率垦民种庄田。

     

    打江山

    太阳出来三尺三,跟随罕王打江山。

    打下江山享富贵,子孙万代有吃穿。

     

    驻乌城(乌里雅苏台城)

    岭外岭,山外山,杭爱山外扎营盘。

    天天想,夜夜盼,我驻乌城整三年。

    天头冷,地气寒,我在乌城落了残。

    三年后,回家园,不能打仗和耕田。

    不披甲,不操练,只好在家吃粮钱。

     

    出征歌

    八角鼓,响叮当,八面大旗插四方。

    大旗下,兵成行,我的爱根在当央。

    出远征,去打仗,黄甲黄马黄铃铛。

    爱根回头把我望,挥鞭打马奔前方。

      3、生活歌

      所谓生活歌是专指反映满族人日常家庭生活的民歌。现将有代表性的生活歌谣辑录如下:

    上梁歌

    浇梁头,浇梁头,祖祖辈辈出王侯;

    浇梁腰,浇梁腰,祖祖辈辈吃犒劳。

     

    催眠曲

    悠悠喳,巴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啦;

    狼来了,虎来了,麻猴跳墙过来啦。

     

    求雨谣

    天皇皇来地皇皇,水里有个海龙王;

    腾云驾雾好厉害,旱涝丰欠由它掌。

     

    三伏谣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

     

    数九歌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凉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水流;

    五九四十五,头戴草帽走;

    六九五十四,乘凉找荫地;

    七九六十三,睡觉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修炕别迟疑。

     

    一九二九,押门叫狗;

    三九四九,冻烂碓臼;

    五九寒冬尽,六九消井口;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在家死守;三九四九,棍打不走;

    五九六九,加饭加酒;七九八九,留也要走。

     

    祭灶王

    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

    桌边摆上两盘果,中间献上一碟糖。

    黑豆干草一碗水,灶码贴在灶板上。

    炉内焚烧香一炷,板前蜡烛明晃晃。

    家主过来忙祝愿: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大风天

    大风天,大风天,大风刮得冒白烟。

    刮风我去打老虎,打个老虎做衣衫。

    又挡风,又御寒,还长一身老虎斑。

     

    拜天地

    铺红毡,倒红毡,夫妻二人拜堂前;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公婆年老的。

     

    抬头观

    一进大门抬头观,看看你家索伦杆;

    杆子好比摇钱树,树下金马银驹拴。

     

    上花轿

    大花轿,八人抬,一抬抬到门前来。

    哥哥抱我上花轿,嫂嫂送我眼泪掉。

    敲大锣,放大炮,吹吹打打真热闹。

     

    新媳妇

    新媳妇,争着瞧,

    粉红脸蛋花旗袍;

    两把头,高又高,

    走起路来水上飘。

     

    铺喜炕

    新郎新娘把炕扫,子孙娘娘请来了;

    又铺花生又铺枣,一对丫头一对小。

     

    做媳妇难

    当格格,最清闲,做媳妇,吃黄连。

    忍气吞声还不算,公婆事情没个完。

    早晨起来去问好,晚上睡前去请安。

    问了好,请了安,随后再装一袋烟。

    没事站着立规矩,两腿发麻双脚酸。

    若是民女小脚丫,地皮踩进三尺三。

     

    闹洞房

    被窝一放,孩子一炕,一炕一炕别打仗;

    被窝一拎,孩子一群,一群一群别闹人。

    被头搭被头,养个孩子住高楼;

    被边搭背边儿,养个孩子作高官。

     

    过年谣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年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擦香斗;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满街走。

     

    上寿歌

    五福捧寿寿为先,迈步来到寿堂前。

    寿堂里面摆寿筵,寿桃寿酒往上端。

    男女老少来关寿,手捧寿酒对寿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仙。

    横批还有四个字,福寿双全在上边。

     

    祭灵歌

    孝男孝子跪两边,丧亲之痛泪涟涟。

    西天倒有桥两座,金桥倒比银桥宽。

    金桥底下常流水,银桥底下白浪翻。

    千军万马没敢走,单等亡人走一番。

    4、情歌

    满族情歌是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直接记录,多是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追求,内容极为丰富。现辑其要者如下:

    把你盼

    格格窗前绣金钱,两眼直直望南山;

    不绣鲜花不绣鸟,绣根情丝连青天。

    五更去来夜深还,心儿随你去山间;

    影壁后边把你盼,月儿缺了又补圆。

     

    黄米糕

    黄米糕,粘又粘,红芸豆,撒上边;

    格格做的定情饭,双手捧在我面前。

    吃下红豆定心丸,再吃米糕更觉粘;

    越粘越觉心不散,你心我心粘一团。

     

    解九连环

    铁丝儿长,铜丝儿弯,

    拧个其中意,做个九连环。

    格格三夜没睡觉,她把文章做里边。

    左盘盘成连理枝,右弯弯成并蒂莲。

    连理枝上鸟一对,并蒂莲上蝶孤单。

    四邻哥儿来解其中意,八方哥儿来看九连环。

    左穿右套解不开,都说这里文章难。

    格格抿嘴说了话:不看有方,看有圆(缘)。

    哥们傻眼光发呆,格格发怒让滚蛋。

    不懂我的其中意,怎能解开九连环。

     

    夸爱根

    停了雨,住了风,我的爱根去出征;

    骑白马,配红缨,扬鞭打马一溜风。

    三尺箭,五尺弓,拉弓射箭响铮铮;

    敢打虎,能射鹰,你说英雄不英雄。

     

    盼哥

    天上星星千万颗,地上阿哥多又多;

    老天暗地牵红线,他把线头抛小哥。

    爱小哥来恨小哥,整天骑马象穿梭;

    恨小哥来爱小哥,你咋还不把媒托。

      四、民间谚语

      满族谚语是满族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劳动人民生产知识、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蒙古的满族人从清末以来基本上放弃了满语,至今满族民间的谚语大多是用汉语流传的,其中部分夹杂着一些满语词汇。

      1、农业谚语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乐死庄稼汉,累死老黄牛。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黑云接上头,半夜水长流。

      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天上乌云接了驾,不是阴来就是下。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粮不用翻。

      要想多打粮,发展马牛羊。

      种地不倒茬,白废犁和铧。

         早春不耙地,好比蒸饭跑了气。

         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栽树木。

         家中富不富,先看宅旁树。

         小路好走要人开,大树歇荫要人栽。

         人留子孙草留根,山无草木不养人。

         林中住窝鸟,林木害虫少。

         贫不离猪,富不离书。

         旗兵上阵靠马,庄丁种地靠牛。

         要想地种好,猪羊满圈跑。

         养肥一栏猪,吃用都富足。

         葡萄栽成行,斗地打石粮;夏天绿满架,遮阴好乘凉。

         人怕老来穷,果怕钻心虫。

         天旱不忘锄地,雨涝不忘浇园。

         茄子烟叶山药蛋,重茬饿死庄稼汉。

         山花野草都是宝,中药配制离不了。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香饵之下必有好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草原要富,发展畜牧。

         野生动物浑身宝,护养狩猎安排好。

         捕鼠养貂,生财有道。

         内蒙古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

         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定有好收成。

         2、生活谚语

         不会骑马不要去打猎,不会拉弓不要去打仗。

         善马好骑,善人好欺。

         再好的胭脂也遮不住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吃米不如吃面,走亲戚不如住店。

         天不怕,地不怕,交友最怕贼忽拉。

         三天不打,上房搬砖遛瓦。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白天周游走四方,黑夜熬油补裤裆。

         兔子不吃窝边草,有志小子四处跑。

         七十二行,当兵为王。

         格格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成冤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收不好庄稼一年挨饿,娶不上好妻一辈子受苦。

         吃得好,穿得好,不如夫妻活到老。

         有福之人不用忙,没福之人跑断肠。

         火到猪头烂,钱到事情办。

         荒山出俊鸟,家贫出孝子。

         不听老人话,手背要朝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咬人的狗不呲牙。

         娶妻应取德,交人应交心。

         好鸟选树落,好女选人嫁。

         3、其他谚语

         武艺精不精,单看马箭功。

         拿弓的人忘不了箭,骑马的人忘不了鞍。

         猎人不需要响鞭,窍贼不需要灯笼。

         瘦弱的马就像落地的箭。

         黄鼠狼不嫌小鸡瘦,佐领不管兵丁苦。

         打仗不能失军心,种地不可误农时。

         不教儿女不是好夫妻,不祭祖宗不如猪狗鸡。

         牵着的狗抓不住兔子。

         马好在快,人好在稳。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戏子天天吊嗓子,旗兵天天吊膀子。 

         冻不死的大葱,饿不死的旗兵。

         老满洲倔巴头,每人四两护心油。

         吃水不忘挖井人,领饷不忘皇帝恩。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旗人三件宝:官饷、官田、官城堡。

      明人不做暗事,响鼓不用重锤。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有理走遍天下,没理寸步难行。

         腹中装满才,不怕运不来。

      常走孤魂滩,啥样的鬼没见过。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五、歇后语

      满族歇后语是满族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句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一句是解释和说明,象迷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一句,“歇”去后一句,人们就可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现辑其要者如下:

             卖不了的秫秸—————靠边戳着。

       嫩江放木排—————顺流而下。

       索伦杆上的锡斗—————高高在上。

       满洲人的姑奶奶—————惹不起。

       万胜永的羊头—————头烂了嘴还很硬。

       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癞蛤蚂的脊背—————尽点点。

       天桥地把式—————光说不练。

       一辈子做寡妇—————老守(手)。

       三更半夜出生—————害死(亥时)人。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罗锅上山—————前(钱)紧。

       诸葛亮舌战群儒—————凭(贫)嘴。

       茅茨也睡觉—————离死(屎)不远了。

       乌素图刮风—————没信儿(杏儿)。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火上浇油—————忘(旺)了。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外甥下棋—————讲究(将舅)。

       买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嗓子眼儿里装火药—————一谈(痰)就崩。

       穿着旗袍尿尿—————撩也不撩。

             雀儿头包饺子—————尽嘴。

             一枪打死个苍蝇—————不够本。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归化城的巷子—————圪料把弯。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锔碗的戴眼镜—————找碴。

       庄户人进城—————两眼牢铃。

       狼戴佛珠—————假装善人。

       将军府的衙役—————官不大谱不小。

       大暑天下河—————凉快。

       干河滩撒网—————瞎张罗。

       小孩耍菜刀—————不是玩艺儿。

       马鞍子放在驴背上—————不对号。

       哈拉沁的蛐蛐—————耍眉弄眼。

       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没眼的狼—————瞎嚎。

       丈八的旗袍—————大摇大摆。

       刘备娶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大黑河下豆面—————碗大汤宽。

       鸡爪子烩圪针—————又扎又寡又恶心。

       耗子戴笼头—————假装大牲口。

       天亮下雪—————明白。

       夫妻俩打铁—————对手。

       归化城的稍卖—————香死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擦上胭脂进棺材—————死要面子。

       讨吃子唱歌—————穷开心。

       冬天吃葡萄—————寒酸。

       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凉锅贴饽饽—————溜了。

       老太太得孙子—————大喜。

       耗子舔猫蛋—————找死。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衣角扫死人—————好大威风。

       八月十五的月亮—————分外明。

       生锈的锁—————打不开。

       山头上的草—————根子硬。

       将军衙门的狮子—————对摆着。

       六月的扇子—————借不得。

       古玩店的耗子—————碰不得。

       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庙里的佛爷—————坐着不走。

             猪嘴的本事—————光会拱。

       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如意。

       吴刚砍桂树—————没完没了。

       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城墙上拉尿—————蹶得高。

      六、谜语

      谜语又称“灯谜”,在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则称“破闷儿”,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很奇特的韵文作品。谜语一般由谜底和谜面组成。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用比喻、对比等手段,找出谜面和谜底的共同点—————答案,令人寻味无穷。现辑其要者如下:

             小风吹,吹得动;

       大刀砍,没有缝。             (谜底:水)

       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谜底:日)

       看看没有,摸摸倒有;

       似冰不化,似水长流。     (谜底:玻璃)

       身体轻轻,心中光明;

       带头引路,受人欢迎。     (谜底:灯笼)

       兄弟四五人,各进各的门;

             哪个走错了,出来笑死人。   (谜底:纽扣)

             哥俩一般高,每天三出操;

       保证不迟到,团结互助好。   (谜底:筷子)

       一人拉,一人推,

       雷声响,雪花飞。   (谜底:锯木)

       一只小铁狗,守在家门口;

       客人抬头见,只好往回走。    (谜底:锁子)

       身穿绿花袄,爱唱又爱跳;

       住在水晶宫,陆地把食找。    (谜底:青蛙)

       大哥把灯照,二哥把鼓敲,

       三哥撼大树,四哥用水浇。(谜底:闪、雷、风、雨)

            从小精心培养,长大日晒绳绑,

       最后千刀万剐,临终举行火葬。(谜底:烟草)

             一座军营百个兵,列好队伍等命令,

       一旦需要就出征,牺牲自己换光明。(谜底:火柴)

             黑夜林中一哨兵,眼睛好象两盏灯,

       睢瞧西来瞧瞧东,抓住强盗不留情。

                                                        (谜底:猫头鹰)

             红绿灯笼树上挂,有人爱吃有人怕;

             爱的都想多吃饭,怕的就要眼泪洒。

                                                       (谜底:辣椒)

            自幼生来在山庄,长大成人被刀伤,

       剥个净光遭捆绑,专爱清洁不怕脏。(谜底:扫帚)

            有眼无珠一身光,穿红穿绿又穿黄,

       跟着懒人它睡觉,跟着勤人它就忙。(谜底:针)

       两盏灯,两把扇,

       四把油锤两把钻。   (谜底:牛)

       热天落下冷东西,地上有无不统一,

       大小模样不相等,打得庄稼经不起。(谜底:冰雹)

             红嘴燕,黑肚皮,

       只吃草,不喝水。    (谜底:灶)

       三块砖,盖个庙,

       里头住了个白老道。   (谜底:荞麦)

       黑猫白肚皮,白天走十里,

       黑夜回家来,卧在炕沿底。    (谜底:鞋)

       绿庙红殿堂,里头住的些黑和尚。(谜底:西瓜)

       从南来了一群猴,盖了个被窝露了个头。

                                                        (谜底:房檐头)

             一个老汉一条腿,摘了帽子撕裂了嘴。    

                                                        (谜底:豆芽)

             白公鸡,绿尾巴,大小事宴少不了它。

                                                        (谜底:葱)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谜底:星星)

       沿墙墙,蹬板板,千窟窟,万眼眼。(谜底:礤子)

       一棵树,不高高,上头挂了些小刀刀。

                                                           (谜底:豆角) 

             四面四堵墙,圈猪不圈羊。     (谜底:算盘)

             一个鹰,一个鹞,一个圪臼,一个跳。

                                                       (谜底:铡草刀)

             一个媳妇一只眼,犄角旮旯都看见。

                                                      (谜底:油灯)      

             一个里,一个外,两人里头做买卖。

                                                      (谜底:镜子)

             人在船中走,船在身上行。(谜底:跑旱船)

     

                          (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民俗风情)内蒙古满族民间文学概述
  • 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作出的口头作品。它集中地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他们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并在民间世代流传。满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集体性、口头性和传承性。由于历史的原因,自清末以来内蒙古满族人基本上都使用汉语,因此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学作品大多是用汉语流传下来的,仅在一些神话故事、说唱艺术、歌谣、谚语和谜语中夹带有少量满族词汇。这是满族民间文学在语言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汉族文化对满族文化影响的结果。

    一、神话传说

    内蒙古满族民间神话和传说,作为口碑文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貌,至今仍在流传。它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起源神话和祖先神话。所谓起源神话是指人们解释山川万物的形成以及人类起源、万物来源方面的神话故事。《天神创世》和《白云格格》等都属于这类故事。《天神创世》神话讲:从前没有地,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神阿布卡恩都里造了一男一女放在石罐中漂于水面上。后来石罐中的人繁殖多了,于是天神用土做了一块很大的地,把地放在水面上,并令三条大鱼驮着地。由于小天神贪懒,没按时送食喂三条大鱼,它们饥饿难耐,忍不住抖动身体,大地也随之晃动起来,这便是地震。天神的弟子耶路里与恶魔兴风作浪,专门残害人类,天神便把他撕成碎片,于是碎片变成了一座座高山。这个满族人世代相传的神话,不但回答了原始人类最关心的有关天地的起源,同时也解释了地震和高山的由来。《白云格格》神话讲:阿布卡恩都里的小女儿白云格格十分善良,她掌管着天上的聚宝宫。当她发现其父放水淹没了田地,人兽鸟虫等生灵漂泊在水面挣扎时,便私自偷走了聚宝宫中的两个万宝匣,将它们打开撒在了大地上;这一撒使大地的水全都流入沟壑里了,变成了江河与湖泊。由于白云格格心慌,撒得不均匀,土多的地方变成一道道丘陵,土少的地方变成了一片片平川。从此,大地由丘陵、高山、河湖和平川构成了。白云格格虽救了地上的生灵,但惹怒了天神,其父遂将她变成了一颗白桦树,使她永远扎根在自己所造的土地上。

    起源神话中还有关于日月星辰的形成和其他自然现象的神话。其中《太阳和月亮的传说》讲:传说始有天地之际,天上地下漆黑一片,天神阿布卡恩都里身旁的两个格格,帮他炼出三万三千个小“托里”(满语:神镜)。格格们见托里很好玩,就向天空不断地抛出,于是天上出现了众多的星星。她们又拿出天神亲炼的十个火焰托里抛于空中,天地马上明亮了,但地上的人和动物及植物也热得受不了。人们砍来大树做弓,用藤条做弦,把天上的托里射得只剩两个。天神知道后大怒,将大格格送到遥远的天边,手执托里给天空照亮,人们管她叫“顺”(满语:太阳);又把二格格手中的火焰托里收回去,与姐姐轮替在天空照亮,人们称她为“毕牙”(满语:月亮)。这个神话具有奇特丰富的想象力,为人们了解满族先人的世界观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所谓祖先神话是指关于满族祭祀的祖先神的神话。这些神话大多是歌颂祖先的功德,以及他们对本氏族、本部族所作的贡献。满族祭祀的祖先神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氏族和每一个哈拉所祭祀的神都各不相同。苏木哈拉氏(苏姓)祭祀的是吉祥神。据《石头蛮尼》神话讲:石头蛮尼是一大萨满,他神通广大,除邪去病,喜帮助穷人,故远近闻名。有一年,地方闹荒,各家全靠吃野菜度日。可是一家有钱人粮食满仓,但谁也不借给。石头蛮尼知道后,假借存粮二斗放入有钱人粮仓中。半夜时分,一颗米粒变成一只老鼠,将有钱人的粮食搬走大半。在石头蛮尼的支使下,老鼠挨家挨户送粮上门,使人们度过了饥荒。由于他生前尽做好事,死后人们做了一尊石像将其供奉起来。在内蒙古满族聚居区流传最广的祖先崇拜神话是《佛库伦的传说》:天上有三位美丽的同胞姐妹,长名恩库伦,次名正库伦,三名佛库伦。一天,她们到长白山布尔湖洗浴,天上一只喜鹊口衔一红果,落于佛库伦身上,她爱不释手,将红果含在口中,不慎吞咽入肚怀孕。两位姐姐只好安慰她,答应生下孩子后再来接她。后来佛库伦生下一子。母亲为他起名为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她做了一只小船,将孩子放在船里,并用簪子把天池划了个豁口,让小船乘流而下。布库里雍顺沿松花江流到了“三姓”地方时,被民众拥立为王。从此有了爱新觉罗家族,布库里雍顺成为满族的第一代祖先。

    满族传说产生的年代稍晚于神话。与神话相比,其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其内容更加丰富与完美。满族传说大致可分为历史人物传说、风物传说和习俗传说三种。

    历史人物传说主要有:《尼山萨满》、《罕王出世》、《罕王逃生》、《阿骨打的传说》、《努尔哈赤的传说》、《顺治出家传说》、《月明楼—————康熙的传说》、《康熙与榆林的传说》、《刘大人私访归化城》、《鲁班出世的故事》、《费扬古的传说》、《三困与八拜的传说》、《西太后与落凤街的传说》和《惠娘娘的故事》等。

    风物传说主要有:《天池的传说》、《采人参的故事》、《御马踏泉》、《石羊和石羊桥》、《牛桥、石羊桥、御泉井的传说》、《绥远城钟鼓楼的传说》、《金銮殿山的故事》、《满水井的传说》、《石匠营的传说》、《君子津的传说》、《石人的传说》、《耗子娶媳妇》、《神马与马童》、《金猪的故事》和《二龙戏珠的故事》等。

    习俗传说主要有:《嘎拉哈的故事》、《粘耗子的传说》、《太平鼓的故事》、《放风筝的故事》、《百步穿柳》、《神树》、《义犬救驾的故事》、《鸦鹊救主的故事》、《插佛多的传说》、《归化城“捎卖”的传说》、《索伦杆和影壁的故事》、《旗袍的故事》、《康熙皇帝与“到口酥”》和《高底木鞋的来历》等。

    二、民间说唱

    说唱一般指曲艺,是一种说与唱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在满族民间文学中,说唱文学是较发达的。满族说唱主要源于满族的传统民间歌谣、民间小曲,但也有较浓的萨满教印痕。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子弟书、八角鼓、岔曲、牌子曲和在民间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戏剧,在内蒙古地区主要流行子弟书和八角鼓等。

    1、子弟书

    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是地道的满族曲艺形式。因其为清代满洲八旗子弟所创,故名。子弟书是满族人在传统民歌、民间小曲和萨满神歌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的曲艺形式,在乾隆初年创始的。清代是满汉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时期,在汉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满族人逐步放弃了母语而改操汉语。从现存子弟书的语言看,主要有“满汉合璧”、“满汉兼”和“汉语”等形式。子弟书盛行于乾隆年间,直到民国初年仍有流传。在内蒙古地区,绥远城满族对子弟书艺术十分喜好,并有流传。

    子弟书一般只有唱而没有读白,虽以七言为主,讲究格式和韵律,但又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增加一些衬字。在形式上,子弟书每回开头,一般都有八句“诗篇”;多回本的子弟书,除首回有开头诗外,其他各回可以省略。在韵律上往往采用汉语传统的十三辙进行押韵,一般为每两句一押。子弟书的伴奏乐器多以三弦为主。

    子弟书所涉及的内容及为丰富,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取材于明清通俗小说作品,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长板坡》,取材于《水浒传》的《杨志卖刀》,取材于《红楼梦》的《露泪缘》和《一入荣国府》,取材于“三言”的《蝴蝶梦》、《青楼遗恨》和《三难新郎》,取材于《西游记》、《聊斋》的《三借芭蕉扇》和《胭脂传》等。二是取材于元、朝、清杂剧与传奇作品,如《窦娥冤》、《忆真妃》、《鹊桥密誓》和《莺莺看榜》等。三是取材于京剧题材,如《八郎探母》、《碰碑》、《下河南》和《花子》等。四是取材于社会风土人情,如《老侍卫叹》、《梨园馆》、《灯谜会》和《烟花叹》等。

    子弟书是满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民国以来,它虽悄然退出了曲坛,但时至今日它的许多曲目仍然影响着北方各种曲艺形式,如北方的各种大鼓、坠子和二人转等。

    2、八角鼓

    八角鼓是满族民间说唱艺术之一种,它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鼓身为八角形,框用木制,直径约17厘米,单面蒙以蟒皮。八角中的七个角中间各掏为海棠池形,池中各穿一小铜柱,柱上各串有一对小铜钹,钹与钹之间垫一小铜片,犹如在海棠池中空悬一组小镲。另一角是一组以铜柱螺母穿紧着的三个垫片,可为把手,角外下系着双丝穗。鼓被击打时,其声清脆,挥舞时小巧玲珑。它即为乐器,又是道具。八角鼓的八个角,象征着“八旗”;铜镲、铜片、垫片共24个,象征着满蒙汉八旗24个“固山”(旗);把手下垂的两股流苏丝穗,象征着八旗左右两翼,也有“鼓(谷)秀双穗”之意,象征着风调雨顺的丰收年,穗色可根据各自的旗属而定。

    八角鼓源于满族在关外渔猎农耕时的民间艺术。时满族人常在行围打猎之暇,以八角鼓自歌自娱。八角鼓原系一种坐腔岔曲形式,清中叶演唱盛极一时,曾被称为太平歌,后随着驻防八旗的四处流传,逐渐成为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北京、东北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至今,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仍有留存。

    八角鼓说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流派,一为“曲戏”,一为“单弦”。清代内蒙古绥远城的八角鼓属于前者。这种流派是以多种唱腔、多种曲牌和乐器组成联奏、联唱的、并有场次、布景、故事情节的大、中型曲戏,其形式类似“话剧加唱”,因其道白是京腔普通话;其唱腔多采用八角鼓的正调唱法,似与“单弦”又有不同。单弦演唱者是手持鼓,而“曲戏”则把鼓隐并于乐队中,但鼓还是领弦;此外,演员还要按照剧本中的故事进行化妆、穿衣等。所以人们称它为“正调八角鼓戏”。

    八角鼓的各种曲目长短不一,曲牌的多少各异,但唱词基本为七字一句。曲目多以传统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但也有说唱一事一景的小段子。

    三、民间歌谣

    满族民歌是满族及先人的口头诗歌创作。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满族人中世代流传。内蒙古满族民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纵横两个方面反映了满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根据满族民歌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可划分为四类,即儿歌、时政歌、生活歌和情歌。

    1、儿歌

    儿歌又称童谣,是一种流传于儿童之中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娱乐作用的短歌。它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在语言和形式上又有儿童的天真与玩皮。现将有代表性的儿歌辑录如下:

    嘎拉哈

    玩嘎拉,笑呵呵,炕上一群俊格格。

    钱码头,铜线穿,唏里哗啦上下翻。

    你一把,我一把,炕头耍起嘎拉哈。

    嘎拉哈,真有趣,一玩玩到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对着镜子梳旗头。

    梳旗头,穿旗袍,一群合合赶来瞧。

     

    金咕噜棒

    金咕噜棒烧热炕,爷爷打板奶奶唱,

    一唱唱到大天亮,养个孩子没处放,

    一放放在锅台上,吱咂吱咂喝米汤。

     

    小格格

    小格格你会梳头,一梳梳到麦子熟。

    麦子上碾磨成面,芝麻下坊磨成油。

    黄瓜慢慢爬上架,茄子使劲打滴溜。

     

    剪纸歌

    小格格,手儿巧,

    拿把剪子铰呀铰,

    铰只鸡,铰只猫,

    铰只麻鸟喳喳叫。

     

    新年到

    新年来到,人人欢笑,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太太要块大年糕,

    老爷子要顶新毡帽。

     

    敲太平鼓

    太平鼓啊嘣嘣敲,姐妹三人踩高跷。

    大姐踩的秧歌舞,二组踩的步步高。

    最数三姐踩的好,好象一朵彩云飘。

     

    雪天贫家

    大雪大雪纷纷下,柴米油盐都涨价。

    桌子板凳当柴烧,吓得门窗都害怕。

     

    十二月歌

    正月要把龙灯耍,二月要把风筝扎。

    三月清明把柳戴,四月野地摘鲜花。

    五月河里捉鱼虾,六月要把扇子拿。

    七月银河双星会,八月中秋看菊花。

    九月登高重阳去,十月秋粮运回家。

    冬月天寒要烤火,腊月过年把猎杀。

     

    大蜻蜓

    大蜻蜓,绿眼睛,

    两对眼睛亮晶晶,

    飞一飞,停一停,

    东来西去捉蚊蝇。

     

    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飞得低,飞得高,

    尖尖尾巴象剪刀。

     

    萝卜白菜

    红萝卜啊小白菜,红的红来白得白。

    啃萝卜啊吃白菜,圆圆小脸真可爱。

     

    穿衣歌

    丫丫进窝,里头有你哥哥,

    大哥给点儿饭吃,二哥给点儿酒喝。

     

    七仙女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仙女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上提,

    七个仙女摘七样,桃李杏柿梅枣梨。

     

    东西街

    东西街来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了手。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搭戏台,唱大戏,

    接姑娘,迎女婿,

    小外孙,也要去,

    走一步,拿棍比,

    摔了跤,再爬起。

     

    踢毽

    一个键儿,踢两半儿,

    打花鼓儿,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八仙过海,

    踢完九十,再踢一百。

     

    小格格上墙头

    小格格,上墙头,撅根杆,插高楼。

    高楼高,买把刀,刀儿快,切青菜。

    青菜青,买张弓,弓没弦,买只船。

    船没底,买支笔,笔没头,买只牛。

    牛没爪,买匹马,马没鞍,上西山。

    山没路,买匹布,布儿稀,买只鸡。

    鸡儿叫,狗儿咬,怕得格格往家跑。

     

    小老鼠

    小老鼠,爬木梯,

    掉下来,没了气,

    母鼠哭,公鼠叫,

    一群蛤蚂来吊孝。

     

    狼打柴

    狼打柴,狗烧火,

    猫儿坐在炕上捏窝窝,

    一捏捏了十八个。

    窝窝呢?猫儿吃了!

    猫儿呢?上山了!

    山呢?雪盖了!

    雪呢?化成水了!

    水呢?牛喝了!

    牛呢?我吃了!

    呸!呸!把你个馋×嘴!

      2、时政歌

      反映时事政治的民歌在满族中流传很广,它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满族人民对于社会重大历史事件、政治状况、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现辑其要者如下:

    灭了大明建大清

    半夜里,刮大风,罕王起来发大兵,

    骑青马,挎弯弓,灭了大明建大清。

     

    明年今天再见面

    柳树倒来柳树歪,柳树底下打擂台。

    草包饭桶一边站,真个巴图你上来。

    比骑马来比射箭,七天七夜不吃饭。

    赢了就跟罕王走,输了回家打头练。

    练出一身好膀力,明年今天再见面。

     

    老罕王起兵长白山

    一块砖,二块砖,老罕王起兵长白山。

    三块砖,四块砖,萨尔浒大战天下传。

    五块砖,六块砖,八旗兵打进山海关。

     

    跑马占山歌

    大罗圈,小罗圈,阿玛跑马占荒山。

    占荒山,不纳捐,召来垦民一十三。

    又刨地,又烧山,山前山后冒黑烟。

    庄头忙,任事艰,督率垦民种庄田。

     

    打江山

    太阳出来三尺三,跟随罕王打江山。

    打下江山享富贵,子孙万代有吃穿。

     

    驻乌城(乌里雅苏台城)

    岭外岭,山外山,杭爱山外扎营盘。

    天天想,夜夜盼,我驻乌城整三年。

    天头冷,地气寒,我在乌城落了残。

    三年后,回家园,不能打仗和耕田。

    不披甲,不操练,只好在家吃粮钱。

     

    出征歌

    八角鼓,响叮当,八面大旗插四方。

    大旗下,兵成行,我的爱根在当央。

    出远征,去打仗,黄甲黄马黄铃铛。

    爱根回头把我望,挥鞭打马奔前方。

      3、生活歌

      所谓生活歌是专指反映满族人日常家庭生活的民歌。现将有代表性的生活歌谣辑录如下:

    上梁歌

    浇梁头,浇梁头,祖祖辈辈出王侯;

    浇梁腰,浇梁腰,祖祖辈辈吃犒劳。

     

    催眠曲

    悠悠喳,巴不喳,悠悠宝贝睡觉啦;

    狼来了,虎来了,麻猴跳墙过来啦。

     

    求雨谣

    天皇皇来地皇皇,水里有个海龙王;

    腾云驾雾好厉害,旱涝丰欠由它掌。

     

    三伏谣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

     

    数九歌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凉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水流;

    五九四十五,头戴草帽走;

    六九五十四,乘凉找荫地;

    七九六十三,睡觉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修炕别迟疑。

     

    一九二九,押门叫狗;

    三九四九,冻烂碓臼;

    五九寒冬尽,六九消井口;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在家死守;三九四九,棍打不走;

    五九六九,加饭加酒;七九八九,留也要走。

     

    祭灶王

    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

    桌边摆上两盘果,中间献上一碟糖。

    黑豆干草一碗水,灶码贴在灶板上。

    炉内焚烧香一炷,板前蜡烛明晃晃。

    家主过来忙祝愿: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大风天

    大风天,大风天,大风刮得冒白烟。

    刮风我去打老虎,打个老虎做衣衫。

    又挡风,又御寒,还长一身老虎斑。

     

    拜天地

    铺红毡,倒红毡,夫妻二人拜堂前;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公婆年老的。

     

    抬头观

    一进大门抬头观,看看你家索伦杆;

    杆子好比摇钱树,树下金马银驹拴。

     

    上花轿

    大花轿,八人抬,一抬抬到门前来。

    哥哥抱我上花轿,嫂嫂送我眼泪掉。

    敲大锣,放大炮,吹吹打打真热闹。

     

    新媳妇

    新媳妇,争着瞧,

    粉红脸蛋花旗袍;

    两把头,高又高,

    走起路来水上飘。

     

    铺喜炕

    新郎新娘把炕扫,子孙娘娘请来了;

    又铺花生又铺枣,一对丫头一对小。

     

    做媳妇难

    当格格,最清闲,做媳妇,吃黄连。

    忍气吞声还不算,公婆事情没个完。

    早晨起来去问好,晚上睡前去请安。

    问了好,请了安,随后再装一袋烟。

    没事站着立规矩,两腿发麻双脚酸。

    若是民女小脚丫,地皮踩进三尺三。

     

    闹洞房

    被窝一放,孩子一炕,一炕一炕别打仗;

    被窝一拎,孩子一群,一群一群别闹人。

    被头搭被头,养个孩子住高楼;

    被边搭背边儿,养个孩子作高官。

     

    过年谣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年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擦香斗;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满街走。

     

    上寿歌

    五福捧寿寿为先,迈步来到寿堂前。

    寿堂里面摆寿筵,寿桃寿酒往上端。

    男女老少来关寿,手捧寿酒对寿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仙。

    横批还有四个字,福寿双全在上边。

     

    祭灵歌

    孝男孝子跪两边,丧亲之痛泪涟涟。

    西天倒有桥两座,金桥倒比银桥宽。

    金桥底下常流水,银桥底下白浪翻。

    千军万马没敢走,单等亡人走一番。

    4、情歌

    满族情歌是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直接记录,多是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追求,内容极为丰富。现辑其要者如下:

    把你盼

    格格窗前绣金钱,两眼直直望南山;

    不绣鲜花不绣鸟,绣根情丝连青天。

    五更去来夜深还,心儿随你去山间;

    影壁后边把你盼,月儿缺了又补圆。

     

    黄米糕

    黄米糕,粘又粘,红芸豆,撒上边;

    格格做的定情饭,双手捧在我面前。

    吃下红豆定心丸,再吃米糕更觉粘;

    越粘越觉心不散,你心我心粘一团。

     

    解九连环

    铁丝儿长,铜丝儿弯,

    拧个其中意,做个九连环。

    格格三夜没睡觉,她把文章做里边。

    左盘盘成连理枝,右弯弯成并蒂莲。

    连理枝上鸟一对,并蒂莲上蝶孤单。

    四邻哥儿来解其中意,八方哥儿来看九连环。

    左穿右套解不开,都说这里文章难。

    格格抿嘴说了话:不看有方,看有圆(缘)。

    哥们傻眼光发呆,格格发怒让滚蛋。

    不懂我的其中意,怎能解开九连环。

     

    夸爱根

    停了雨,住了风,我的爱根去出征;

    骑白马,配红缨,扬鞭打马一溜风。

    三尺箭,五尺弓,拉弓射箭响铮铮;

    敢打虎,能射鹰,你说英雄不英雄。

     

    盼哥

    天上星星千万颗,地上阿哥多又多;

    老天暗地牵红线,他把线头抛小哥。

    爱小哥来恨小哥,整天骑马象穿梭;

    恨小哥来爱小哥,你咋还不把媒托。

      四、民间谚语

      满族谚语是满族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劳动人民生产知识、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蒙古的满族人从清末以来基本上放弃了满语,至今满族民间的谚语大多是用汉语流传的,其中部分夹杂着一些满语词汇。

      1、农业谚语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乐死庄稼汉,累死老黄牛。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黑云接上头,半夜水长流。

      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天上乌云接了驾,不是阴来就是下。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粮不用翻。

      要想多打粮,发展马牛羊。

      种地不倒茬,白废犁和铧。

         早春不耙地,好比蒸饭跑了气。

         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栽树木。

         家中富不富,先看宅旁树。

         小路好走要人开,大树歇荫要人栽。

         人留子孙草留根,山无草木不养人。

         林中住窝鸟,林木害虫少。

         贫不离猪,富不离书。

         旗兵上阵靠马,庄丁种地靠牛。

         要想地种好,猪羊满圈跑。

         养肥一栏猪,吃用都富足。

         葡萄栽成行,斗地打石粮;夏天绿满架,遮阴好乘凉。

         人怕老来穷,果怕钻心虫。

         天旱不忘锄地,雨涝不忘浇园。

         茄子烟叶山药蛋,重茬饿死庄稼汉。

         山花野草都是宝,中药配制离不了。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香饵之下必有好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草原要富,发展畜牧。

         野生动物浑身宝,护养狩猎安排好。

         捕鼠养貂,生财有道。

         内蒙古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

         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定有好收成。

         2、生活谚语

         不会骑马不要去打猎,不会拉弓不要去打仗。

         善马好骑,善人好欺。

         再好的胭脂也遮不住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吃米不如吃面,走亲戚不如住店。

         天不怕,地不怕,交友最怕贼忽拉。

         三天不打,上房搬砖遛瓦。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白天周游走四方,黑夜熬油补裤裆。

         兔子不吃窝边草,有志小子四处跑。

         七十二行,当兵为王。

         格格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成冤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收不好庄稼一年挨饿,娶不上好妻一辈子受苦。

         吃得好,穿得好,不如夫妻活到老。

         有福之人不用忙,没福之人跑断肠。

         火到猪头烂,钱到事情办。

         荒山出俊鸟,家贫出孝子。

         不听老人话,手背要朝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咬人的狗不呲牙。

         娶妻应取德,交人应交心。

         好鸟选树落,好女选人嫁。

         3、其他谚语

         武艺精不精,单看马箭功。

         拿弓的人忘不了箭,骑马的人忘不了鞍。

         猎人不需要响鞭,窍贼不需要灯笼。

         瘦弱的马就像落地的箭。

         黄鼠狼不嫌小鸡瘦,佐领不管兵丁苦。

         打仗不能失军心,种地不可误农时。

         不教儿女不是好夫妻,不祭祖宗不如猪狗鸡。

         牵着的狗抓不住兔子。

         马好在快,人好在稳。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戏子天天吊嗓子,旗兵天天吊膀子。 

         冻不死的大葱,饿不死的旗兵。

         老满洲倔巴头,每人四两护心油。

         吃水不忘挖井人,领饷不忘皇帝恩。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旗人三件宝:官饷、官田、官城堡。

      明人不做暗事,响鼓不用重锤。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有理走遍天下,没理寸步难行。

         腹中装满才,不怕运不来。

      常走孤魂滩,啥样的鬼没见过。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五、歇后语

      满族歇后语是满族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句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一句是解释和说明,象迷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一句,“歇”去后一句,人们就可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现辑其要者如下:

             卖不了的秫秸—————靠边戳着。

       嫩江放木排—————顺流而下。

       索伦杆上的锡斗—————高高在上。

       满洲人的姑奶奶—————惹不起。

       万胜永的羊头—————头烂了嘴还很硬。

       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癞蛤蚂的脊背—————尽点点。

       天桥地把式—————光说不练。

       一辈子做寡妇—————老守(手)。

       三更半夜出生—————害死(亥时)人。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罗锅上山—————前(钱)紧。

       诸葛亮舌战群儒—————凭(贫)嘴。

       茅茨也睡觉—————离死(屎)不远了。

       乌素图刮风—————没信儿(杏儿)。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火上浇油—————忘(旺)了。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外甥下棋—————讲究(将舅)。

       买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嗓子眼儿里装火药—————一谈(痰)就崩。

       穿着旗袍尿尿—————撩也不撩。

             雀儿头包饺子—————尽嘴。

             一枪打死个苍蝇—————不够本。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归化城的巷子—————圪料把弯。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锔碗的戴眼镜—————找碴。

       庄户人进城—————两眼牢铃。

       狼戴佛珠—————假装善人。

       将军府的衙役—————官不大谱不小。

       大暑天下河—————凉快。

       干河滩撒网—————瞎张罗。

       小孩耍菜刀—————不是玩艺儿。

       马鞍子放在驴背上—————不对号。

       哈拉沁的蛐蛐—————耍眉弄眼。

       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没眼的狼—————瞎嚎。

       丈八的旗袍—————大摇大摆。

       刘备娶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大黑河下豆面—————碗大汤宽。

       鸡爪子烩圪针—————又扎又寡又恶心。

       耗子戴笼头—————假装大牲口。

       天亮下雪—————明白。

       夫妻俩打铁—————对手。

       归化城的稍卖—————香死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擦上胭脂进棺材—————死要面子。

       讨吃子唱歌—————穷开心。

       冬天吃葡萄—————寒酸。

       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凉锅贴饽饽—————溜了。

       老太太得孙子—————大喜。

       耗子舔猫蛋—————找死。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衣角扫死人—————好大威风。

       八月十五的月亮—————分外明。

       生锈的锁—————打不开。

       山头上的草—————根子硬。

       将军衙门的狮子—————对摆着。

       六月的扇子—————借不得。

       古玩店的耗子—————碰不得。

       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庙里的佛爷—————坐着不走。

             猪嘴的本事—————光会拱。

       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如意。

       吴刚砍桂树—————没完没了。

       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城墙上拉尿—————蹶得高。

      六、谜语

      谜语又称“灯谜”,在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则称“破闷儿”,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很奇特的韵文作品。谜语一般由谜底和谜面组成。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用比喻、对比等手段,找出谜面和谜底的共同点—————答案,令人寻味无穷。现辑其要者如下:

             小风吹,吹得动;

       大刀砍,没有缝。             (谜底:水)

       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谜底:日)

       看看没有,摸摸倒有;

       似冰不化,似水长流。     (谜底:玻璃)

       身体轻轻,心中光明;

       带头引路,受人欢迎。     (谜底:灯笼)

       兄弟四五人,各进各的门;

             哪个走错了,出来笑死人。   (谜底:纽扣)

             哥俩一般高,每天三出操;

       保证不迟到,团结互助好。   (谜底:筷子)

       一人拉,一人推,

       雷声响,雪花飞。   (谜底:锯木)

       一只小铁狗,守在家门口;

       客人抬头见,只好往回走。    (谜底:锁子)

       身穿绿花袄,爱唱又爱跳;

       住在水晶宫,陆地把食找。    (谜底:青蛙)

       大哥把灯照,二哥把鼓敲,

       三哥撼大树,四哥用水浇。(谜底:闪、雷、风、雨)

            从小精心培养,长大日晒绳绑,

       最后千刀万剐,临终举行火葬。(谜底:烟草)

             一座军营百个兵,列好队伍等命令,

       一旦需要就出征,牺牲自己换光明。(谜底:火柴)

             黑夜林中一哨兵,眼睛好象两盏灯,

       睢瞧西来瞧瞧东,抓住强盗不留情。

                                                        (谜底:猫头鹰)

             红绿灯笼树上挂,有人爱吃有人怕;

             爱的都想多吃饭,怕的就要眼泪洒。

                                                       (谜底:辣椒)

            自幼生来在山庄,长大成人被刀伤,

       剥个净光遭捆绑,专爱清洁不怕脏。(谜底:扫帚)

            有眼无珠一身光,穿红穿绿又穿黄,

       跟着懒人它睡觉,跟着勤人它就忙。(谜底:针)

       两盏灯,两把扇,

       四把油锤两把钻。   (谜底:牛)

       热天落下冷东西,地上有无不统一,

       大小模样不相等,打得庄稼经不起。(谜底:冰雹)

             红嘴燕,黑肚皮,

       只吃草,不喝水。    (谜底:灶)

       三块砖,盖个庙,

       里头住了个白老道。   (谜底:荞麦)

       黑猫白肚皮,白天走十里,

       黑夜回家来,卧在炕沿底。    (谜底:鞋)

       绿庙红殿堂,里头住的些黑和尚。(谜底:西瓜)

       从南来了一群猴,盖了个被窝露了个头。

                                                        (谜底:房檐头)

             一个老汉一条腿,摘了帽子撕裂了嘴。    

                                                        (谜底:豆芽)

             白公鸡,绿尾巴,大小事宴少不了它。

                                                        (谜底:葱)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谜底:星星)

       沿墙墙,蹬板板,千窟窟,万眼眼。(谜底:礤子)

       一棵树,不高高,上头挂了些小刀刀。

                                                           (谜底:豆角) 

             四面四堵墙,圈猪不圈羊。     (谜底:算盘)

             一个鹰,一个鹞,一个圪臼,一个跳。

                                                       (谜底:铡草刀)

             一个媳妇一只眼,犄角旮旯都看见。

                                                      (谜底:油灯)      

             一个里,一个外,两人里头做买卖。

                                                      (谜底:镜子)

             人在船中走,船在身上行。(谜底:跑旱船)

     

                          (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