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四期
  • (志鉴论坛)八议化解第二轮修志难点
  • 提要:第二轮修志遇到不少难点,本文仅选修志定位、地方特色、阳光记述、资料匮乏、数字抵牾、衔接前志、重修志书八个较有共性的难点,简议化解方法。

    关键词:第二轮修志    难点

      

    笔者在近几年修志实践中,深感修志实践中尚有很多难点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化解。为此,笔者就实践中的切身体会,遴选出8个在第二轮修志中较有共性的难点并简析如下:

      修志定位要准确

    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由于修志定位不准确,以致被“通志”、“断代志”等提法所困惑。章学诚说:“通者,所以通府、州、县之各不相通也。”(1)傅振伦指出:“一省之志曰通志。”(2)可见,通志是省级志书的专称;通,指横向连通,而不是纵向贯通。不能把省级以下贯通古今的志书称为“通志”。“断代志”由断代史附会而来。断代史是“记述某一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如《汉书》、《宋史》等。”(3)自有方志始,修志均不受朝代和历史阶段始末时间限制,“断代志”之称是断朝代、断时代,还是断年代?讲不通,也说不清,以不用为宜。

      充分记述改革开放

    第二轮修志如何充分地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特色,是修志者面临的另一个难点。记述改革开放,体现时代特色,必须在“变化”二字上下功夫,尽力采集具体、生动、鲜活的动态资料,真实地记述好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例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是怎样经营承包土地的;国营工、商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或破产、注销,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他如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事业的改革,党政机关的历次改革,是如何步步深入的,均应在第二轮志书中记述清楚。而一个政区总体改革开放政策、进程、变化,则应在《党委决策》和《施政纪要》篇章内记述清楚。

      切实体现地方特色

    对一些修志单位来说,在第二轮修志中体现地方特色成为难点。究其原因,症结有三:一是对地方特色概念不清;二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三是厚古薄今。

     “特色,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它不是一个点、一条线,而是一片、一系列,通常指大势大略或群体形成的色彩、风格。”(4)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特有的风采。例如,东莞、昆山、萧山、迁安式的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发达,带动各业兴旺;永清、临漳、张北、大城的后发崛起,奋力追赶,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产业、民族风情和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建家园等等。修志工作中,一方面要总揽全局,从历史与现实纵横考察当地大势大略,民风、民情等地域色彩;另一方面也要跳出本地,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本地独有事物,避免沙尘掩金。例如临漳、永清两县人民勤劳淳朴、后起奋进,务实进取,致力于建设产粮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工艺等等,都应当浓墨重彩地予以记述。此外,“地方特色是不断发展、因时而异的,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富有时代特征。”(5)第二轮志书体现地方特色,必然同时具有改革开放浓厚的时代特色。例如,《临漳县志》着力记述的地方特色应当是产粮大县、獭兔养殖、蟠桃种植、沼气建设以及古文化发掘与传承,而不是照抄旧志的古邺文化;《永清县志》重点突出的是无公害蔬菜基地、绿化、旅游、民间工艺、良风美德,而不是长篇辑录史无泽的生平资料;《大城县志》应当着力记述好后发崛起、产业基地建设、发扬孙毅精神,而不是把大批文学艺术爱好者冠名以“学者”、“作家”充斥于志稿之中,更不是无休止的宣扬太监、乳母、姜子牙传说之类。

      坚持阳光记述

    如何记述改革开放30年来出现的负面现象,一直困扰着一些修志工作者。有人提出要记述“暗箱操作”、决策失误,也有人提出要记述所闻所见的腐败现象、社会犯罪现象、浮躁风气等等。这些负面现象该不该记述,怎样记述,的确是一个难点。化解难点,应当遵循志书“记述的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6)的原则,坚持阳光记述。笔者认为,志书能够入志记述的负面资料有三种:一是经法律公开判决的案件;二是党纪、政纪公开处理的案件;三是各执法机构依法整顿、清理、处置的事件。运笔角度必须是从正面记述治理、整顿的成果,而不是所谓揭露、曝光、批判。其余凡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文本为依据的负面资料,一律不入志记述。

      摆脱资料匮乏困境

    自第二轮修志始,由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变化以及机构改革等原因,资料收集的难度较首轮修志时增大。“资料者,即方志赖以编纂之原素也”(7),资料匮乏,何以修志!笔者建议在以下20个方面广征博采:1.发通知、告示,广征域内资料;2.政府主持召开资料稿征集动员会;3.网络下载各有关资料;4.必备本地历年《统计年鉴》;5.定向查阅本地档案资料;6.认真查阅党委、政府会议记录;7.收集本地历次重要会议文件;8.请党委宣传部提供本地新闻见报目录;9.查阅各级报刊关于本地的报道、特载;10.全部收集本地报刊、画册、史志书籍;11.博览邻域报刊书籍,采撷有用资料;12.请新闻、地情摄影者提供照片资料;13.请统计、财政、金融专业人士撰写专业志稿;14.网上查询本籍在外地工作人员;15.走访在外地创业者、已离退休回原籍者;16.专访要事知情人、当事者以及当地“百事通”人士;17.所见所闻,随时记录;18.进行个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19.按税额、税率测算纳税户实际收入;20.约定多个调查联系点,征得第一手资料。

      妥善消除抵牾数字

    首轮志书中数字自相抵牾、互相抵牾现象时而可见,消除数字抵牾是修志工作一大难点。化解方法,对“自相抵牾的数字,从遴选资料到最后的清样校对,不论在哪一个环节,只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认认真真地核对验算一番,是完全可以消除抵牾”(8)。

    互相抵牾的数字,是指一部志书中对同一事情的记述,出现了多处不同的数字。例如,对本政区面积、耕地、绿化率、人口等数字,记入了民政、土地、统计、农业、林业、公安、财政、计划生育等多个机构的不同统计数字。这种互相抵牾的数字不能存在于志书之中。第一,必须在鉴别中取优,政区面积以民政部门数字为准,耕地面积以农业部门数字为准,绿化率以林业部门数字为准,人口数以统计部门数字为准等等。至于财政部门计发耕地补贴的耕地亩数,往往多于农业部门的数字,则应注明其中包括新开垦未列入统计的亩数,或其他原因。第二,到实地勘测、查验,弄清准确数字,例如城区面积,千年古树的高、围,域内某些里程等,实地一考察便知分晓。第三,请行家验算。首轮与第二轮修志中,井陉、三河、大城等县市经验充分说明,请行家严把数字关是消除抵牾的好方法。

      首轮与第二轮志书合理衔接

    首轮与第二轮志书记事如何衔接,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成为难点,源于两种倾向:一是“一刀切”,不管首轮志书记事是否完整,一律从第二轮志书上限年起笔;二是频频向前延伸记事时限,与前志形成诸多不必要的重复。化解这个难点,应当遵循“记述事物的时间范围,要把握在断限内。为保证所记事物的完整性,个别事物的记述可以适当突破上限或下限,但必须有度”(9)的原则,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延伸得太多、太滥。尤其上溯时限“对前志内容的必要重述,应当精炼浓缩。”(10)前志未能完整、清晰记述的,例如改革开放,第二轮志书应当上溯至1978年,翔实记述其进程和变化。而政区建置、人口、环境、民俗等事类则不必向前延伸。总之,首轮与第二轮志书之间的衔接,应当因事制宜,当延则延,应断则断,形成犬牙交错式的整合衔接格局。

      重修志书慎之再慎

    重修,即“重新修订或编纂。”(11)重修志书标准高,要求严,必须在前志基础上,认真做好纠舛、补遗、续事、创新事宜,确保超越前志质量。重修,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成为难点,一是对重修的高标准认识不足,误以为只有重复抄录历史文化,才能突现地方亮点,而不去着力记述30年来全方位的改革开放进程。我们应当走出这个认识误区,切实学习领会、遵循只有“前志质量不高的地区,可以重修”(12)的原则,而绝大多数前志合格的地区,则不必重修,续修足矣,以避免无谓的重复和浪费。二是有的地方现实资料欠缺,不思着力收集、调查、挖掘现实资料,而是照抄前志,再点缀一些不系统的现实资料。这种做法在第二轮修志中应坚决杜绝。

     

            注释:  

      (1)章学诚:《文史通义·释通》。

      (2)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第3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

      (3)《现代汉语词典》,第341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缴世忠:《方志编纂与理论研究常用词语辨析》,《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12期。

      (5)常茂林:《谈谈对地方特色的理解、提炼和把握》,《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3期。

      (6)《河北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标准(试行)》第三项第1款。   

      (7)李泰芬:《方志学》,第187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缴世忠:《志书抵牾数字的措置》,《广东史志》1993年第4期。

      (9)《河北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标准(试行)》第五项第2款。

      (10)(12)《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12期。

      (11)《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383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河北省大城县凤凰新村34101

                      (摘自《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8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八议化解第二轮修志难点
  • 提要:第二轮修志遇到不少难点,本文仅选修志定位、地方特色、阳光记述、资料匮乏、数字抵牾、衔接前志、重修志书八个较有共性的难点,简议化解方法。

    关键词:第二轮修志    难点

      

    笔者在近几年修志实践中,深感修志实践中尚有很多难点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化解。为此,笔者就实践中的切身体会,遴选出8个在第二轮修志中较有共性的难点并简析如下:

      修志定位要准确

    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由于修志定位不准确,以致被“通志”、“断代志”等提法所困惑。章学诚说:“通者,所以通府、州、县之各不相通也。”(1)傅振伦指出:“一省之志曰通志。”(2)可见,通志是省级志书的专称;通,指横向连通,而不是纵向贯通。不能把省级以下贯通古今的志书称为“通志”。“断代志”由断代史附会而来。断代史是“记述某一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如《汉书》、《宋史》等。”(3)自有方志始,修志均不受朝代和历史阶段始末时间限制,“断代志”之称是断朝代、断时代,还是断年代?讲不通,也说不清,以不用为宜。

      充分记述改革开放

    第二轮修志如何充分地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特色,是修志者面临的另一个难点。记述改革开放,体现时代特色,必须在“变化”二字上下功夫,尽力采集具体、生动、鲜活的动态资料,真实地记述好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例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是怎样经营承包土地的;国营工、商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或破产、注销,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他如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事业的改革,党政机关的历次改革,是如何步步深入的,均应在第二轮志书中记述清楚。而一个政区总体改革开放政策、进程、变化,则应在《党委决策》和《施政纪要》篇章内记述清楚。

      切实体现地方特色

    对一些修志单位来说,在第二轮修志中体现地方特色成为难点。究其原因,症结有三:一是对地方特色概念不清;二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三是厚古薄今。

     “特色,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它不是一个点、一条线,而是一片、一系列,通常指大势大略或群体形成的色彩、风格。”(4)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特有的风采。例如,东莞、昆山、萧山、迁安式的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发达,带动各业兴旺;永清、临漳、张北、大城的后发崛起,奋力追赶,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产业、民族风情和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建家园等等。修志工作中,一方面要总揽全局,从历史与现实纵横考察当地大势大略,民风、民情等地域色彩;另一方面也要跳出本地,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本地独有事物,避免沙尘掩金。例如临漳、永清两县人民勤劳淳朴、后起奋进,务实进取,致力于建设产粮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工艺等等,都应当浓墨重彩地予以记述。此外,“地方特色是不断发展、因时而异的,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富有时代特征。”(5)第二轮志书体现地方特色,必然同时具有改革开放浓厚的时代特色。例如,《临漳县志》着力记述的地方特色应当是产粮大县、獭兔养殖、蟠桃种植、沼气建设以及古文化发掘与传承,而不是照抄旧志的古邺文化;《永清县志》重点突出的是无公害蔬菜基地、绿化、旅游、民间工艺、良风美德,而不是长篇辑录史无泽的生平资料;《大城县志》应当着力记述好后发崛起、产业基地建设、发扬孙毅精神,而不是把大批文学艺术爱好者冠名以“学者”、“作家”充斥于志稿之中,更不是无休止的宣扬太监、乳母、姜子牙传说之类。

      坚持阳光记述

    如何记述改革开放30年来出现的负面现象,一直困扰着一些修志工作者。有人提出要记述“暗箱操作”、决策失误,也有人提出要记述所闻所见的腐败现象、社会犯罪现象、浮躁风气等等。这些负面现象该不该记述,怎样记述,的确是一个难点。化解难点,应当遵循志书“记述的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6)的原则,坚持阳光记述。笔者认为,志书能够入志记述的负面资料有三种:一是经法律公开判决的案件;二是党纪、政纪公开处理的案件;三是各执法机构依法整顿、清理、处置的事件。运笔角度必须是从正面记述治理、整顿的成果,而不是所谓揭露、曝光、批判。其余凡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文本为依据的负面资料,一律不入志记述。

      摆脱资料匮乏困境

    自第二轮修志始,由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变化以及机构改革等原因,资料收集的难度较首轮修志时增大。“资料者,即方志赖以编纂之原素也”(7),资料匮乏,何以修志!笔者建议在以下20个方面广征博采:1.发通知、告示,广征域内资料;2.政府主持召开资料稿征集动员会;3.网络下载各有关资料;4.必备本地历年《统计年鉴》;5.定向查阅本地档案资料;6.认真查阅党委、政府会议记录;7.收集本地历次重要会议文件;8.请党委宣传部提供本地新闻见报目录;9.查阅各级报刊关于本地的报道、特载;10.全部收集本地报刊、画册、史志书籍;11.博览邻域报刊书籍,采撷有用资料;12.请新闻、地情摄影者提供照片资料;13.请统计、财政、金融专业人士撰写专业志稿;14.网上查询本籍在外地工作人员;15.走访在外地创业者、已离退休回原籍者;16.专访要事知情人、当事者以及当地“百事通”人士;17.所见所闻,随时记录;18.进行个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19.按税额、税率测算纳税户实际收入;20.约定多个调查联系点,征得第一手资料。

      妥善消除抵牾数字

    首轮志书中数字自相抵牾、互相抵牾现象时而可见,消除数字抵牾是修志工作一大难点。化解方法,对“自相抵牾的数字,从遴选资料到最后的清样校对,不论在哪一个环节,只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认认真真地核对验算一番,是完全可以消除抵牾”(8)。

    互相抵牾的数字,是指一部志书中对同一事情的记述,出现了多处不同的数字。例如,对本政区面积、耕地、绿化率、人口等数字,记入了民政、土地、统计、农业、林业、公安、财政、计划生育等多个机构的不同统计数字。这种互相抵牾的数字不能存在于志书之中。第一,必须在鉴别中取优,政区面积以民政部门数字为准,耕地面积以农业部门数字为准,绿化率以林业部门数字为准,人口数以统计部门数字为准等等。至于财政部门计发耕地补贴的耕地亩数,往往多于农业部门的数字,则应注明其中包括新开垦未列入统计的亩数,或其他原因。第二,到实地勘测、查验,弄清准确数字,例如城区面积,千年古树的高、围,域内某些里程等,实地一考察便知分晓。第三,请行家验算。首轮与第二轮修志中,井陉、三河、大城等县市经验充分说明,请行家严把数字关是消除抵牾的好方法。

      首轮与第二轮志书合理衔接

    首轮与第二轮志书记事如何衔接,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成为难点,源于两种倾向:一是“一刀切”,不管首轮志书记事是否完整,一律从第二轮志书上限年起笔;二是频频向前延伸记事时限,与前志形成诸多不必要的重复。化解这个难点,应当遵循“记述事物的时间范围,要把握在断限内。为保证所记事物的完整性,个别事物的记述可以适当突破上限或下限,但必须有度”(9)的原则,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延伸得太多、太滥。尤其上溯时限“对前志内容的必要重述,应当精炼浓缩。”(10)前志未能完整、清晰记述的,例如改革开放,第二轮志书应当上溯至1978年,翔实记述其进程和变化。而政区建置、人口、环境、民俗等事类则不必向前延伸。总之,首轮与第二轮志书之间的衔接,应当因事制宜,当延则延,应断则断,形成犬牙交错式的整合衔接格局。

      重修志书慎之再慎

    重修,即“重新修订或编纂。”(11)重修志书标准高,要求严,必须在前志基础上,认真做好纠舛、补遗、续事、创新事宜,确保超越前志质量。重修,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成为难点,一是对重修的高标准认识不足,误以为只有重复抄录历史文化,才能突现地方亮点,而不去着力记述30年来全方位的改革开放进程。我们应当走出这个认识误区,切实学习领会、遵循只有“前志质量不高的地区,可以重修”(12)的原则,而绝大多数前志合格的地区,则不必重修,续修足矣,以避免无谓的重复和浪费。二是有的地方现实资料欠缺,不思着力收集、调查、挖掘现实资料,而是照抄前志,再点缀一些不系统的现实资料。这种做法在第二轮修志中应坚决杜绝。

     

            注释:  

      (1)章学诚:《文史通义·释通》。

      (2)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第3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

      (3)《现代汉语词典》,第341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4)缴世忠:《方志编纂与理论研究常用词语辨析》,《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12期。

      (5)常茂林:《谈谈对地方特色的理解、提炼和把握》,《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3期。

      (6)《河北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标准(试行)》第三项第1款。   

      (7)李泰芬:《方志学》,第187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缴世忠:《志书抵牾数字的措置》,《广东史志》1993年第4期。

      (9)《河北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标准(试行)》第五项第2款。

      (10)(12)《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12期。

      (11)《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383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河北省大城县凤凰新村34101

                      (摘自《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8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