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六期
  • (志鉴论坛)人物传可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
  • 近日,看了一些方志的人物传,发现除了文化艺术界传主以外,包括政界、军界、教育界、科技界等,极少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这可能是源于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人物传只要把人物的生平和主要事迹记述清楚就可以了,而传主的其他个性爱好,包括文化艺术修养等,记不记无关紧要。

    然而,文化艺术修养,对人的成长是起很大作用的。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视文化艺术教育的。大教育家孔子所教“六艺”中就有“诗”、“书”和“乐”艺。他把学《诗》作为培养德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还总结育人规律,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一个君子的培养,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得到知识的启发,并通过礼仪制度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行为道德规范,而最终能成为君子则要凭借乐教。而孔子本人就有很高的文艺修养,他曾学琴于师襄,精通乐理。

    现当代中国,培养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也是需要文化艺术滋养的。2005729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两人谈到文化艺术修养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钱学森兴趣广泛,知识面很宽,他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在早年求学时他虽然学的是自然科学,但同时也学过钢琴和管弦乐,曾是上海交通大学钢管乐团的重要成员。他还曾师从著各国画大师高西尧先生学习绘画,而且成绩很好,得到高先生的表扬。他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温总理对钱老说:“您讲的话很重要,像您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文艺修养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会谱曲①,您也是一样。可能就是艺术方面的修养,使您的思想更开阔。而现在学理工的往往只钻研理工,对文学艺术懂得很少,这不利于全面发展。”②

    在温总理看望钱学森之后几个月,钱学森又一次谈创新的哲理,他说:“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我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使我们一些一般情况的大学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达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的标准。”③

    从中国古代重视诗书礼乐教育,以及温总理和钱学森强调科学家的文化艺术修养,联系到方志人物传的写作,笔者认为,在记述传主生平事迹的基础上,也应注意记述其文化艺术修养情况。

    有的人物传是记述了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如《绍兴市志·秋瑾传》记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尤喜杜甫、辛弃疾诗词,能诗词,倾历代英雄人物”,“被捕受审讯时坚不吐实,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以对。所作诗词豪放悲壮,感情浓郁深沉,后人辑为《秋瑾集》”。杜、辛等诗词的熏陶,对秋瑾的性格品质及诗词创作有很深的影响。记载秋瑾的文学修养,对表现秋瑾的品德情操是有重要作用的。再如该志书的《戴葆庭传》记载戴葆庭“平生爱读史书,勤练书法,好绘水墨兰花。待人处世,重然诺,轻名利,助人为乐,在钱币界颇受好评”。戴葆庭(1895-1976)是钱币鉴定专家,被钱币界誉为“南戴北骆(泽民)”,如此写,表现了戴葆庭的兴趣爱好和淡泊名利的性情,并非闲笔。

    但是,总的看来,新方志人物传的编写,对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往往是忽略的。政治人物注重记述政治才能和事功,军事人物注重记述军事才干、作战勇敢和勇于牺牲的品质,科学家注重记述科研成果,能工巧匠注重记述技艺的超卓等等,似乎写传主的通文史、会书画、懂音律,赋诗作曲等是赘笔闲辞,影响对人物主要事迹的表达,这是不正确的。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情况,可以表现传主的性情、旨趣和爱好,避免面目单一,还可以表现人物品德、情操的由来与发展,为传主生平事迹的记述增光添彩。比如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好河山遭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肆意践踏,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的苦难深渊,他义愤填膺,写下了《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词中写:

                                     黑水白山,

                                    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中华无辜男儿,

                                    倍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

                                    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敌国庄园无复见

                                    泪潸然。

                                    争自由,

                                    誓抗战。

                                    效马援,

                                    裹尸还。

                                    看拼斗疆场,

                                    军威赫显。

                                    冰天雪地矢壮志,

                                    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

                                    慰轩辕。

    这气壮山河的诗篇,表现了赵尚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以及甘洒热血慰轩辕的豪情壮志。我看了《黑龙江省志·赵尚志传》,记述了赵尚志的军事才能和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但没有一笔记述其文才。如果记述赵尚志的文才诗情,就能更全面地展示赵尚志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也可反映出良好的人文修养对塑造人的性格品质的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要重视人物传传主文化艺术修养的记述,也要实事求是,把握适度。实际上,并非所有传主都能诗能文,都有“艺术细胞”,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当在少数,所以,有则写之,没有可写的也不必勉强。再则,人物传是以写传主的生平事迹为主,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要和写生平事迹融为一体,不能为写而写。如写秋瑾在狱中书写“秋风秋雨愁煞人”,是为表现她“坚不吐实”时的心态和高雅气质,烘托了当时气氛,也符合她作为一个革命者和诗人的身份。

    由于方志人物传和长篇人物通讯不同,字数有限,不可能给表现人物文化艺术修养以很多的篇幅,所以,这方面的记述要非常精练,有的点染几笔即可,如上引《戴葆庭传》记载其“爱读史书,勤练书法,好绘水墨兰花”,仅十余字,达到表现人物性情修养的目的就可以了。《秋瑾传》记述秋瑾的文才诗情的用字也不很多。这要求方志人物传写作者要精心选材,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释:

    ①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的。

    ②摘自《光明日报》2005231日《亲切的交谈》。

    ③摘自《光明日报》20051122日钱学森:《思考创新的哲理》。

    (作者: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人物传可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
  • 近日,看了一些方志的人物传,发现除了文化艺术界传主以外,包括政界、军界、教育界、科技界等,极少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这可能是源于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人物传只要把人物的生平和主要事迹记述清楚就可以了,而传主的其他个性爱好,包括文化艺术修养等,记不记无关紧要。

    然而,文化艺术修养,对人的成长是起很大作用的。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视文化艺术教育的。大教育家孔子所教“六艺”中就有“诗”、“书”和“乐”艺。他把学《诗》作为培养德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还总结育人规律,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一个君子的培养,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得到知识的启发,并通过礼仪制度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行为道德规范,而最终能成为君子则要凭借乐教。而孔子本人就有很高的文艺修养,他曾学琴于师襄,精通乐理。

    现当代中国,培养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也是需要文化艺术滋养的。2005729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两人谈到文化艺术修养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钱学森兴趣广泛,知识面很宽,他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在早年求学时他虽然学的是自然科学,但同时也学过钢琴和管弦乐,曾是上海交通大学钢管乐团的重要成员。他还曾师从著各国画大师高西尧先生学习绘画,而且成绩很好,得到高先生的表扬。他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温总理对钱老说:“您讲的话很重要,像您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文艺修养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会谱曲①,您也是一样。可能就是艺术方面的修养,使您的思想更开阔。而现在学理工的往往只钻研理工,对文学艺术懂得很少,这不利于全面发展。”②

    在温总理看望钱学森之后几个月,钱学森又一次谈创新的哲理,他说:“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我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使我们一些一般情况的大学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达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的标准。”③

    从中国古代重视诗书礼乐教育,以及温总理和钱学森强调科学家的文化艺术修养,联系到方志人物传的写作,笔者认为,在记述传主生平事迹的基础上,也应注意记述其文化艺术修养情况。

    有的人物传是记述了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如《绍兴市志·秋瑾传》记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尤喜杜甫、辛弃疾诗词,能诗词,倾历代英雄人物”,“被捕受审讯时坚不吐实,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以对。所作诗词豪放悲壮,感情浓郁深沉,后人辑为《秋瑾集》”。杜、辛等诗词的熏陶,对秋瑾的性格品质及诗词创作有很深的影响。记载秋瑾的文学修养,对表现秋瑾的品德情操是有重要作用的。再如该志书的《戴葆庭传》记载戴葆庭“平生爱读史书,勤练书法,好绘水墨兰花。待人处世,重然诺,轻名利,助人为乐,在钱币界颇受好评”。戴葆庭(1895-1976)是钱币鉴定专家,被钱币界誉为“南戴北骆(泽民)”,如此写,表现了戴葆庭的兴趣爱好和淡泊名利的性情,并非闲笔。

    但是,总的看来,新方志人物传的编写,对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往往是忽略的。政治人物注重记述政治才能和事功,军事人物注重记述军事才干、作战勇敢和勇于牺牲的品质,科学家注重记述科研成果,能工巧匠注重记述技艺的超卓等等,似乎写传主的通文史、会书画、懂音律,赋诗作曲等是赘笔闲辞,影响对人物主要事迹的表达,这是不正确的。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情况,可以表现传主的性情、旨趣和爱好,避免面目单一,还可以表现人物品德、情操的由来与发展,为传主生平事迹的记述增光添彩。比如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好河山遭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肆意践踏,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的苦难深渊,他义愤填膺,写下了《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词中写:

                                     黑水白山,

                                    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中华无辜男儿,

                                    倍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

                                    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敌国庄园无复见

                                    泪潸然。

                                    争自由,

                                    誓抗战。

                                    效马援,

                                    裹尸还。

                                    看拼斗疆场,

                                    军威赫显。

                                    冰天雪地矢壮志,

                                    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

                                    慰轩辕。

    这气壮山河的诗篇,表现了赵尚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以及甘洒热血慰轩辕的豪情壮志。我看了《黑龙江省志·赵尚志传》,记述了赵尚志的军事才能和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但没有一笔记述其文才。如果记述赵尚志的文才诗情,就能更全面地展示赵尚志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也可反映出良好的人文修养对塑造人的性格品质的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要重视人物传传主文化艺术修养的记述,也要实事求是,把握适度。实际上,并非所有传主都能诗能文,都有“艺术细胞”,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当在少数,所以,有则写之,没有可写的也不必勉强。再则,人物传是以写传主的生平事迹为主,记述传主的文化艺术修养要和写生平事迹融为一体,不能为写而写。如写秋瑾在狱中书写“秋风秋雨愁煞人”,是为表现她“坚不吐实”时的心态和高雅气质,烘托了当时气氛,也符合她作为一个革命者和诗人的身份。

    由于方志人物传和长篇人物通讯不同,字数有限,不可能给表现人物文化艺术修养以很多的篇幅,所以,这方面的记述要非常精练,有的点染几笔即可,如上引《戴葆庭传》记载其“爱读史书,勤练书法,好绘水墨兰花”,仅十余字,达到表现人物性情修养的目的就可以了。《秋瑾传》记述秋瑾的文才诗情的用字也不很多。这要求方志人物传写作者要精心选材,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释:

    ①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的。

    ②摘自《光明日报》2005231日《亲切的交谈》。

    ③摘自《光明日报》20051122日钱学森:《思考创新的哲理》。

    (作者: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