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3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史记寻踪】通过扎兰屯地区的元代驿路、 明代“海西西陆路”和清代“龙海驿路”
  • 发布时间:2023-10-12
  • 来源:
  • 董联声

    据史料记载,驿路和驿站制度,始于元代 窝阔台至忽必烈时期。

    元代至元元年(1264 年)忽必烈建立元 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建立中书省,在地方建立行中书省。为 加强东北边疆的管理和统治,在东北边疆分别 建立了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今呼伦贝尔市大 兴安岭东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 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等旗市辖境归属辽 阳行省管辖,大兴安岭西部今海拉尔区、满洲 里市、牧业四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 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等旗市区 辖境归属岭北行省管辖。同时,在上述地区修 建多条驿路,实行驿站(时称“站赤”)和万 户、千户、百户管理制度。

    大兴安岭西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为“兴王之 地”,曾经是蒙古汗国时期中心地区和成吉思 汗建立蒙古汗国前较早征服的地区。建立岭北 行省后,为“通达政令,调动军队”,加强中 央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元朝在通往呼伦 贝尔草原的路上修建了两条驿路,并先后建立 了多处驿站。所设驿站初始称“站赤”, 后 改为“驿站”。所修建的驿路一条从祥州(今 吉林省农安县境内)出发,经肇州(今黑龙江 省肇州县四站乡)、八里城到吉答(今黑龙 江省龙江县县城)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从 吉达向西,经吾怜、谋丹、招安、斜鲁、啖鲁 (今牙克石市雅鲁车站)、唆吉、纳的移里迷 (今伊敏河)、移里速恒瑞吉、回忙刺、吾失 温(今乌尔逊河)直通呼伦贝尔草原阿木哥大 王府(一说今新巴尔虎左旗吉布古郎图苏木甘 珠花古城,一说今新巴尔虎右旗境内乌尔逊河河畔),全长千余里。另一条从大宁(亦称北 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大明城)出发, 正北至恩州(今赤峰市宁城县土城子),经花 道、狗城(今赤峰市建昌营子)再向东北至高 州(今赤峰市哈拉木头),然后直向正北,直 达呼伦贝尔草原阿木哥大王府。元代修建的这 两条连接松嫩平原、西接蒙古高原的交通运输 驿路,是呼伦贝尔地区历史上第一条官设驿道, 同是也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境内使用率最高 的重要驿路。其中祥州至吉达再进入雅鲁河流 域(经今扎兰屯市境内)直通呼伦贝尔草原的 驿路,与后来的中东铁路即今滨州铁路走向基 本一致,因此这条驿路也成为清代齐齐哈尔城 通往呼伦贝尔城的重要通道。这两条驿路每路 各设总站官一员,管理驿站事务和书信军情传 达。后改设总站府,设站官、提领、司吏各一 员。其中大宁至阿木哥大王府驿路归属大宁路 管辖,吉达至阿木哥大王府驿路归属开元路管 辖,由辽东道宣慰司总辖。军政首领、王公大 臣通过和使用驿站,按其地位、官职、使命不 同,分别使用朝廷典瑞院发给的金虎符、金符、 银符、海青符、金圆符、银圆符等牌符,享受 等级不同的乘传和食宿待遇,一般使臣则使用 纸制铺马劄( )子(公文)。各驿站皆设有 饭堂、宿舍、马厩等,并备有役丁、厨师、马 匹、车辆,为往来者提供食宿和骑乘。

    明朝建立后,在东北地区实行都司、卫、 所制度。为加强中央与各地都司、卫、所的联 系,依照元代旧制,仍实行驿路驿站制度,并 进行扩充和改建。其中,“海西西陆路”为东 北最重要的一条驿路。“海西西陆路”起点为 肇州,直达呼伦贝尔草原。中间共 10 个驿站, 依次为肇州、龙头山、哈剌场、洮尔河、台州(今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塔子城)、尚山、 寒寒寨(今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免渡河车站 附近)、扎里麻(今扎罗木得车站附近)、哈 塔山、兀良河,进入呼伦贝尔草原,由此再向 西行,直达额尔古纳河岸中俄边境。这条驿路 走向与今滨州铁路基本相同,其主要用途除用 于军事和传达政令外,还用于呼伦贝尔各游牧、 游猎民族向明朝朝廷纳贡。

    据《满洲发达史》载:“海西西陆路”“越 松花江,出洮尔河,向北至雅儿河(今雅鲁河), 由此再向西,仍沿该河,行经路线与今中东铁 路大略相同。再前,则直达今满洲里。”由于 史料的缺失,“海西西陆路”在今扎兰屯市辖 境内建立的驿站名称已不可考,但由此不难看 出,这条驿路必经今扎兰屯市境内。

    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为防止沙俄 军队入侵,加强北部边疆的防御,经清政府批 准,黑龙江将军在大兴安岭西部呼伦贝尔草原 海拉尔修建呼伦贝尔城(也称海拉尔城)。乾 隆元年(1736 年),清政府又在齐齐哈尔(原 称卜奎)修建齐齐哈尔城,黑龙江将军移驻齐 齐哈尔城。同时,在齐齐哈尔城与呼伦贝尔城 之间修建了一条驿路,这就是著名的“龙海驿 路”。清朝依照元明旧制,继续实行台站制度, 重新设置了驿站,同时实行“卡伦”(边防哨 所)制度。“龙海驿路”即齐齐哈尔城(黑龙 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城)至海拉尔城的官路。“龙 海驿路”初时共设 10 个驿站,即西勒图台、 纳齐布台、蒙古勒乌克察起台、额赫昂阿台、 巴里玛台、延博霍托台、霍洛起台、扪都克伊 台、雅克萨台、集尔玛台。这 10 个驿站共经 过齐齐哈尔城、布特哈城(城址在今莫力达瓦 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今扎兰屯市在其管辖 之中)、呼伦贝尔城 3 个行政区,每台之间相 距约 35 ~ 40 公里,全长 870 公里。每个驿站 备有马 20 匹,牛 30 头,大车 6 辆,每年由齐 齐哈尔、布特哈、呼伦贝尔 3 城分别向辖区内 各派 100 兵丁轮班驻防,每台设值班兵丁 10 名。

    清道光六年(1826 年), 由于驿路通过大 兴安岭,山高林密,路途艰险,站距过大,清 政府将上述 10 个驿站改建并增至 17 个驿站。 增设后的 17 个驿站是:齐齐哈尔城辖境 3 个台: 七家子台(今齐齐哈尔市共和乡附近);甘井子台(今黑龙江省甘南县南瑞廷乡)、那奇西 台(今黑龙江省甘南县北刘家店);布特哈城 辖境 7 个台:木尔滚楚台(今阿荣旗音河乡)、 和尼毕拉昂阿台(今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孔 家沟村)、和尼毕拉台(今扎兰屯市卧牛河镇 一心屯村)、西伯尔哈里台(今扎兰屯市卧牛 河镇辖境庙尔山林场)、巴林台(今牙克石市 巴林镇,原属布特哈旗即今扎兰屯市)、嘎尔 甘哈台(今牙克石市雅鲁火车站附近,原属布 特哈旗即今扎兰屯市))、雅尔博克托台(今 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东南沟,原属布特哈旗即今 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城辖境 7 个台:伊勒克 特台(今牙克石市境伊列克得车站)、呼尔格 勒依台(今牙克石市乌奴尔镇南)、们都克伊 台(今牙克石市免渡河镇西南头道暖泉子)、 扎敦毕拉雅克萨台(今牙克石市市区西南)、 哈拉和硕台(今牙克石市市区以西)、扎拉木 台(今牙克石市境扎罗木得车站)、哈克鄂莫 台(今海拉尔区辖境哈克车站)。其中,和尼 毕拉昂阿台、和尼毕拉台(原额赫昂阿台)、 西巴尔哈里台、巴林台、嘎尔甘哈台、雅尔博 克托台 6 个驿站在今扎兰屯市境内(其中巴林 台、嘎尔甘哈台、雅尔博克托台 3 台原属布特 哈旗即今扎兰屯市版图,1950 年划归喜桂图 旗即今牙克石市)。为了保证驿路的畅通无阻, 清政府对驿路和驿站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呼伦贝尔城至齐齐哈尔城驿路和驿站由呼伦贝 尔副都统衔总管管理,设置总站官,下设笔帖 式二员,每个驿站设笔帖式、领催各一员,视 台站大小、位置缓冲,分配不同数量的站丁、 马牛、车辆。站丁 5 ~ 6 人,马匹 10 ~ 12 匹, 牛 15 ~ 18 头,车辆 6 辆。

    为维护中俄边境安全,便于呼伦贝尔城与 额尔古纳河东岸各卡伦(边防哨所)的联系, 咸丰七年(1857 年),清政府修建了海拉尔— 库克多博(今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卡伦驿路, 称为“海库驿路”,主要传递中外交涉的公文, 是当时呼伦贝尔城同俄罗斯交通运输和俄罗斯 商人进入甘珠尔庙经商的必经之路。“海库驿 路”共设 3 个驿站,即博霍图台、依尔该图台、 西拉布拉克台。每个驿站设骁骑校一员,驻披 甲兵 10 名,每年轮换一次。

    清朝末年,随着中东(东清)铁路的勘测、 修建及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龙海驿路”逐渐 衰落。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中东铁路 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输逐步替代驿路和驿站功 能,人员往返、公文传递等均改为铁路运输。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曾繁忙一时的“龙 海驿路”及所有台站全部撤销。

    (作者系中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 学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呼伦贝尔分 院特邀研究员、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研究院特聘 研究员、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荣誉乡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记寻踪】通过扎兰屯地区的元代驿路、 明代“海西西陆路”和清代“龙海驿路”
  • 发布时间:2023-10-12
  • 来源:
  • 董联声

    据史料记载,驿路和驿站制度,始于元代 窝阔台至忽必烈时期。

    元代至元元年(1264 年)忽必烈建立元 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建立中书省,在地方建立行中书省。为 加强东北边疆的管理和统治,在东北边疆分别 建立了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今呼伦贝尔市大 兴安岭东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 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等旗市辖境归属辽 阳行省管辖,大兴安岭西部今海拉尔区、满洲 里市、牧业四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 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等旗市区 辖境归属岭北行省管辖。同时,在上述地区修 建多条驿路,实行驿站(时称“站赤”)和万 户、千户、百户管理制度。

    大兴安岭西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为“兴王之 地”,曾经是蒙古汗国时期中心地区和成吉思 汗建立蒙古汗国前较早征服的地区。建立岭北 行省后,为“通达政令,调动军队”,加强中 央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元朝在通往呼伦 贝尔草原的路上修建了两条驿路,并先后建立 了多处驿站。所设驿站初始称“站赤”, 后 改为“驿站”。所修建的驿路一条从祥州(今 吉林省农安县境内)出发,经肇州(今黑龙江 省肇州县四站乡)、八里城到吉答(今黑龙 江省龙江县县城)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从 吉达向西,经吾怜、谋丹、招安、斜鲁、啖鲁 (今牙克石市雅鲁车站)、唆吉、纳的移里迷 (今伊敏河)、移里速恒瑞吉、回忙刺、吾失 温(今乌尔逊河)直通呼伦贝尔草原阿木哥大 王府(一说今新巴尔虎左旗吉布古郎图苏木甘 珠花古城,一说今新巴尔虎右旗境内乌尔逊河河畔),全长千余里。另一条从大宁(亦称北 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大明城)出发, 正北至恩州(今赤峰市宁城县土城子),经花 道、狗城(今赤峰市建昌营子)再向东北至高 州(今赤峰市哈拉木头),然后直向正北,直 达呼伦贝尔草原阿木哥大王府。元代修建的这 两条连接松嫩平原、西接蒙古高原的交通运输 驿路,是呼伦贝尔地区历史上第一条官设驿道, 同是也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境内使用率最高 的重要驿路。其中祥州至吉达再进入雅鲁河流 域(经今扎兰屯市境内)直通呼伦贝尔草原的 驿路,与后来的中东铁路即今滨州铁路走向基 本一致,因此这条驿路也成为清代齐齐哈尔城 通往呼伦贝尔城的重要通道。这两条驿路每路 各设总站官一员,管理驿站事务和书信军情传 达。后改设总站府,设站官、提领、司吏各一 员。其中大宁至阿木哥大王府驿路归属大宁路 管辖,吉达至阿木哥大王府驿路归属开元路管 辖,由辽东道宣慰司总辖。军政首领、王公大 臣通过和使用驿站,按其地位、官职、使命不 同,分别使用朝廷典瑞院发给的金虎符、金符、 银符、海青符、金圆符、银圆符等牌符,享受 等级不同的乘传和食宿待遇,一般使臣则使用 纸制铺马劄( )子(公文)。各驿站皆设有 饭堂、宿舍、马厩等,并备有役丁、厨师、马 匹、车辆,为往来者提供食宿和骑乘。

    明朝建立后,在东北地区实行都司、卫、 所制度。为加强中央与各地都司、卫、所的联 系,依照元代旧制,仍实行驿路驿站制度,并 进行扩充和改建。其中,“海西西陆路”为东 北最重要的一条驿路。“海西西陆路”起点为 肇州,直达呼伦贝尔草原。中间共 10 个驿站, 依次为肇州、龙头山、哈剌场、洮尔河、台州(今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塔子城)、尚山、 寒寒寨(今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免渡河车站 附近)、扎里麻(今扎罗木得车站附近)、哈 塔山、兀良河,进入呼伦贝尔草原,由此再向 西行,直达额尔古纳河岸中俄边境。这条驿路 走向与今滨州铁路基本相同,其主要用途除用 于军事和传达政令外,还用于呼伦贝尔各游牧、 游猎民族向明朝朝廷纳贡。

    据《满洲发达史》载:“海西西陆路”“越 松花江,出洮尔河,向北至雅儿河(今雅鲁河), 由此再向西,仍沿该河,行经路线与今中东铁 路大略相同。再前,则直达今满洲里。”由于 史料的缺失,“海西西陆路”在今扎兰屯市辖 境内建立的驿站名称已不可考,但由此不难看 出,这条驿路必经今扎兰屯市境内。

    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为防止沙俄 军队入侵,加强北部边疆的防御,经清政府批 准,黑龙江将军在大兴安岭西部呼伦贝尔草原 海拉尔修建呼伦贝尔城(也称海拉尔城)。乾 隆元年(1736 年),清政府又在齐齐哈尔(原 称卜奎)修建齐齐哈尔城,黑龙江将军移驻齐 齐哈尔城。同时,在齐齐哈尔城与呼伦贝尔城 之间修建了一条驿路,这就是著名的“龙海驿 路”。清朝依照元明旧制,继续实行台站制度, 重新设置了驿站,同时实行“卡伦”(边防哨 所)制度。“龙海驿路”即齐齐哈尔城(黑龙 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城)至海拉尔城的官路。“龙 海驿路”初时共设 10 个驿站,即西勒图台、 纳齐布台、蒙古勒乌克察起台、额赫昂阿台、 巴里玛台、延博霍托台、霍洛起台、扪都克伊 台、雅克萨台、集尔玛台。这 10 个驿站共经 过齐齐哈尔城、布特哈城(城址在今莫力达瓦 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今扎兰屯市在其管辖 之中)、呼伦贝尔城 3 个行政区,每台之间相 距约 35 ~ 40 公里,全长 870 公里。每个驿站 备有马 20 匹,牛 30 头,大车 6 辆,每年由齐 齐哈尔、布特哈、呼伦贝尔 3 城分别向辖区内 各派 100 兵丁轮班驻防,每台设值班兵丁 10 名。

    清道光六年(1826 年), 由于驿路通过大 兴安岭,山高林密,路途艰险,站距过大,清 政府将上述 10 个驿站改建并增至 17 个驿站。 增设后的 17 个驿站是:齐齐哈尔城辖境 3 个台: 七家子台(今齐齐哈尔市共和乡附近);甘井子台(今黑龙江省甘南县南瑞廷乡)、那奇西 台(今黑龙江省甘南县北刘家店);布特哈城 辖境 7 个台:木尔滚楚台(今阿荣旗音河乡)、 和尼毕拉昂阿台(今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孔 家沟村)、和尼毕拉台(今扎兰屯市卧牛河镇 一心屯村)、西伯尔哈里台(今扎兰屯市卧牛 河镇辖境庙尔山林场)、巴林台(今牙克石市 巴林镇,原属布特哈旗即今扎兰屯市)、嘎尔 甘哈台(今牙克石市雅鲁火车站附近,原属布 特哈旗即今扎兰屯市))、雅尔博克托台(今 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东南沟,原属布特哈旗即今 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城辖境 7 个台:伊勒克 特台(今牙克石市境伊列克得车站)、呼尔格 勒依台(今牙克石市乌奴尔镇南)、们都克伊 台(今牙克石市免渡河镇西南头道暖泉子)、 扎敦毕拉雅克萨台(今牙克石市市区西南)、 哈拉和硕台(今牙克石市市区以西)、扎拉木 台(今牙克石市境扎罗木得车站)、哈克鄂莫 台(今海拉尔区辖境哈克车站)。其中,和尼 毕拉昂阿台、和尼毕拉台(原额赫昂阿台)、 西巴尔哈里台、巴林台、嘎尔甘哈台、雅尔博 克托台 6 个驿站在今扎兰屯市境内(其中巴林 台、嘎尔甘哈台、雅尔博克托台 3 台原属布特 哈旗即今扎兰屯市版图,1950 年划归喜桂图 旗即今牙克石市)。为了保证驿路的畅通无阻, 清政府对驿路和驿站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呼伦贝尔城至齐齐哈尔城驿路和驿站由呼伦贝 尔副都统衔总管管理,设置总站官,下设笔帖 式二员,每个驿站设笔帖式、领催各一员,视 台站大小、位置缓冲,分配不同数量的站丁、 马牛、车辆。站丁 5 ~ 6 人,马匹 10 ~ 12 匹, 牛 15 ~ 18 头,车辆 6 辆。

    为维护中俄边境安全,便于呼伦贝尔城与 额尔古纳河东岸各卡伦(边防哨所)的联系, 咸丰七年(1857 年),清政府修建了海拉尔— 库克多博(今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卡伦驿路, 称为“海库驿路”,主要传递中外交涉的公文, 是当时呼伦贝尔城同俄罗斯交通运输和俄罗斯 商人进入甘珠尔庙经商的必经之路。“海库驿 路”共设 3 个驿站,即博霍图台、依尔该图台、 西拉布拉克台。每个驿站设骁骑校一员,驻披 甲兵 10 名,每年轮换一次。

    清朝末年,随着中东(东清)铁路的勘测、 修建及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龙海驿路”逐渐 衰落。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中东铁路 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输逐步替代驿路和驿站功 能,人员往返、公文传递等均改为铁路运输。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曾繁忙一时的“龙 海驿路”及所有台站全部撤销。

    (作者系中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 学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呼伦贝尔分 院特邀研究员、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研究院特聘 研究员、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荣誉乡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