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3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修志札记】弘扬方志文化让方志活起来
  • 发布时间:2024-05-20
  • 来源:
  • ◆邢丽君

    2023年11月13—17日,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业务培训班,我随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贺彪一行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以理论授课讲解、实地调研观摩、分组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郑金月,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伟鹏,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增昆,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袁华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副教授吴琼,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高级专家高松分别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地方志”是真正的金字招牌》《地方志数字化转型与浙江实践》《让地方志焕发活力与魅力——以广东地方志信息化为例》《地方志数字化转型探索——以云南省地方志办数字化工作实践为例》《数据化时代网络平台的“三位一体”建设:内容突击、技术驱动和平台出海》《方志文化传播与历史影像创意时间》《当前网络安全态势、问题及应对》为题授课。

    此次培训,既开阔了视野也拓展了思路,对我们后期开展相关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苏云浙三省地方志信息化先进经验做法

    (一)江苏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匠心独运江苏省地方志亮点体现在:一是编纂有文采的志书。通过非虚构的文学体例,把地方的建置沿革,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山川地理、物产、风情、风物、风俗的今昔对比作为参照,以书写展现新时代的巨变。二是编纂有历史细节的志书。江苏编纂老百姓爱看愿读的史志作品时,在不改变志书原有体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留住历史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全景式地还原历史真相。三是编纂赏心悦目的志书。就书籍编纂而言,江苏努力让传统的地方志书籍更加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品位,也就是用最美书籍的标准,采用最美的图片、最美的封面和最美的版心设计,来打造方志书籍。四是做全媒体的志书。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帮助完成快速阅读或深度阅读,江苏打造了崭新的“全媒体志书”。“全媒体志书”打破了“图片是文字附属”这一传统观念,形成图片独立讲述历史的叙述方式。同时,还跟进现代技术的发展,把二维码延伸阅读的功能引入志书,扩展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力图让读者在有限版面中获取更大信息量。

    (二)云南省地方志信息化独出心裁

    云南省地方志亮点体现在: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积极实施地方志文化数字化战略,紧密结合实际,努力依托新媒体,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吸引力、穿透力的地方志数字化产品,掀起了方志文化传播热。

    打造了体量较大的《美哉云南》《美丽云

    南》省情系列微视频。在“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云南发布”“游云南”、爱奇艺、优酷等平台播出,全网总播放量超过4.75亿次,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关注,赢得了持续好评。

    创作了外宣版《走进云南》第一批17集。目前,已对外发布英文版10集,点击量逾300多万人次,得到外交部和省政府、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泰语、老挝语、缅甸语、越南语等版本正在推进制作。同时,还计划联合中国日报社将《走进云南》系列微视频传播到全球170多个国家,通过驻昆领事馆、国际商会、国际航班、中老铁路等将上述视频推向世界,提高云南的文化辐射力。

    云南省志办创新制作了21集动画片《穿越云南三千年——云小志漫游记》。每集正片13分钟,已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爱奇艺等55个媒体平台播出,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余家媒体对其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些动画片在百度上的热点话题数达33.8万条,被评为云南省文艺精品、云南省优秀电视动画片,并参评第九届云南文学艺术奖;被云南省纪委推荐“钱南园”专辑参加由中央纪委牵头开展的清廉微视频微电影系列评选大赛;被云南省广电局推荐参评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目前,云南省数字方志馆、方志智慧搜索等方志公众服务平台和志鉴报送、志鉴协同编纂、融媒体发布、地方志数据分析等20余个系统已初步建成;“云南地方志”在微信、抖音、喜马拉雅、微博、爱奇艺、B站、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开通账号近30个,全网粉丝量突破25万,构建了方志新媒体传播平台体系。

    (三)浙江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独树一帜云南省地方志亮点体现在:围绕“浙里有志”重大应用,先后谋划启动了“浙里学方言”“浙里修家谱”“浙里看家乡”“浙里编年鉴”“浙里修村志”等多个“小应用场景”,初步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方志特色和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积累形成了浙江经验。

    2022年7月,113卷、131册,总计1.13亿字的《浙江通志》全部完成出版任务。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在编纂总结大会上讲话时明确要求:“要打造一批可听、可视、可读、可体验的方志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围绕这一要求,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做好常规全文检索平台,除满足数字化查询要求外,还充分利用《浙江通志》各卷特点,打造富有特色的“方志应用小场景”。

    通过授课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个省地方志做得好,主要原因如下:

    江苏省地方志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悠久的修志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强大的学术团队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全面的资料收集和严谨的编纂态度以及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开放的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

    云南省地方志做得好,除了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外,还因为云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使得云南省的地方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云南省的修志队伍中,涵盖了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等多个领域,这些专家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方志的质量提供了保障。而浙江省修志历史更为悠久,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记载地方历史文化的著作——《越绝书》,开启了浙江地方文献编纂的先河。其中《越绝书》所记内容,包括了山川、湖泊、城郭、交通、冢墓以及纪传。古人有“一方之志,始于越绝”之说。除了浙江人文底蕴深厚、经济发达因素之外,还与浙江修志人员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往往将地方志的编修事业内化为自觉的精神追求和历史使命。如在元代,汉族修志人员没有顾及自身社会地位,也没有放弃修志使命,留下了《至元嘉禾志》《至元四明续志》等一批志书。又如,在社会动荡的民国初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成立通志局,着手筹备《浙江通志》续修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部分地区沦陷的情况下,编纂人员先后辗转在金华、丽水偏僻的山村坚持编修《浙江通志》,修成志稿二百余册。

    二、培训后得到的启示与建议

    在培训中,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了解到全国除了以上几个省份,其他地区的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几乎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地方志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存在着存储格式、数字化程度、存储数据库等不统一的问题,已然成为地方志资源信息共享、自动化网络系统建设、文献资料广泛传播的重要障碍。部分省市地方志分管领导希望中志办能够出台全国统一的数字方志标准规范,使得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据了解,江苏省已经出台了《地方志著录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数字化处理规范》,使得江苏省数字方志标准规范,做到数据统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方志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存、整理和利用地方志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地方志信息化不仅是对资料的数字化,更是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况,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就鄂尔多斯档案史志馆而言,只有在信息化的关键处“落子”,才能实现鄂尔多斯市地方志事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下一步,笔者认为要做如下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掌上方志建设。目前,我市本级设有鄂尔多斯地情网,共11个栏目,年度访问量突破15万,年度访客量突破6.5万。目前,我们正在对地情网进行改版,在网站板式设计、栏目搭配、内容构成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网站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全面适配手机访问和阅读。同时,2024年将推出“掌上方志”微信小程序,方便市民通过手机阅读志书,实现把大志书装进小口袋的愿望。

    二是组织拍摄方志宣传片。制作鄂尔多斯市情系列影像志,把暖城鄂尔多斯的地域文化通过一个个影像志展现出来。

    三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与电视台、报刊、主流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合作,运用文字、图片、音频、动漫、影像等全媒体传播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方志文化产品。总之,地方志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地方志数据库,加强多方合作,推动鄂尔多斯市地方志工作“立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为建设暖城鄂尔多斯贡献方志力量。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地方志编纂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修志札记】弘扬方志文化让方志活起来
  • 发布时间:2024-05-20
  • 来源:
  • ◆邢丽君

    2023年11月13—17日,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业务培训班,我随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贺彪一行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以理论授课讲解、实地调研观摩、分组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郑金月,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伟鹏,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增昆,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袁华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副教授吴琼,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高级专家高松分别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地方志”是真正的金字招牌》《地方志数字化转型与浙江实践》《让地方志焕发活力与魅力——以广东地方志信息化为例》《地方志数字化转型探索——以云南省地方志办数字化工作实践为例》《数据化时代网络平台的“三位一体”建设:内容突击、技术驱动和平台出海》《方志文化传播与历史影像创意时间》《当前网络安全态势、问题及应对》为题授课。

    此次培训,既开阔了视野也拓展了思路,对我们后期开展相关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苏云浙三省地方志信息化先进经验做法

    (一)江苏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匠心独运江苏省地方志亮点体现在:一是编纂有文采的志书。通过非虚构的文学体例,把地方的建置沿革,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山川地理、物产、风情、风物、风俗的今昔对比作为参照,以书写展现新时代的巨变。二是编纂有历史细节的志书。江苏编纂老百姓爱看愿读的史志作品时,在不改变志书原有体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留住历史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全景式地还原历史真相。三是编纂赏心悦目的志书。就书籍编纂而言,江苏努力让传统的地方志书籍更加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品位,也就是用最美书籍的标准,采用最美的图片、最美的封面和最美的版心设计,来打造方志书籍。四是做全媒体的志书。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帮助完成快速阅读或深度阅读,江苏打造了崭新的“全媒体志书”。“全媒体志书”打破了“图片是文字附属”这一传统观念,形成图片独立讲述历史的叙述方式。同时,还跟进现代技术的发展,把二维码延伸阅读的功能引入志书,扩展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力图让读者在有限版面中获取更大信息量。

    (二)云南省地方志信息化独出心裁

    云南省地方志亮点体现在: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积极实施地方志文化数字化战略,紧密结合实际,努力依托新媒体,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吸引力、穿透力的地方志数字化产品,掀起了方志文化传播热。

    打造了体量较大的《美哉云南》《美丽云

    南》省情系列微视频。在“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云南发布”“游云南”、爱奇艺、优酷等平台播出,全网总播放量超过4.75亿次,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关注,赢得了持续好评。

    创作了外宣版《走进云南》第一批17集。目前,已对外发布英文版10集,点击量逾300多万人次,得到外交部和省政府、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泰语、老挝语、缅甸语、越南语等版本正在推进制作。同时,还计划联合中国日报社将《走进云南》系列微视频传播到全球170多个国家,通过驻昆领事馆、国际商会、国际航班、中老铁路等将上述视频推向世界,提高云南的文化辐射力。

    云南省志办创新制作了21集动画片《穿越云南三千年——云小志漫游记》。每集正片13分钟,已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爱奇艺等55个媒体平台播出,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余家媒体对其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些动画片在百度上的热点话题数达33.8万条,被评为云南省文艺精品、云南省优秀电视动画片,并参评第九届云南文学艺术奖;被云南省纪委推荐“钱南园”专辑参加由中央纪委牵头开展的清廉微视频微电影系列评选大赛;被云南省广电局推荐参评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目前,云南省数字方志馆、方志智慧搜索等方志公众服务平台和志鉴报送、志鉴协同编纂、融媒体发布、地方志数据分析等20余个系统已初步建成;“云南地方志”在微信、抖音、喜马拉雅、微博、爱奇艺、B站、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开通账号近30个,全网粉丝量突破25万,构建了方志新媒体传播平台体系。

    (三)浙江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独树一帜云南省地方志亮点体现在:围绕“浙里有志”重大应用,先后谋划启动了“浙里学方言”“浙里修家谱”“浙里看家乡”“浙里编年鉴”“浙里修村志”等多个“小应用场景”,初步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方志特色和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积累形成了浙江经验。

    2022年7月,113卷、131册,总计1.13亿字的《浙江通志》全部完成出版任务。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在编纂总结大会上讲话时明确要求:“要打造一批可听、可视、可读、可体验的方志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围绕这一要求,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做好常规全文检索平台,除满足数字化查询要求外,还充分利用《浙江通志》各卷特点,打造富有特色的“方志应用小场景”。

    通过授课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个省地方志做得好,主要原因如下:

    江苏省地方志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悠久的修志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强大的学术团队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全面的资料收集和严谨的编纂态度以及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开放的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

    云南省地方志做得好,除了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外,还因为云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使得云南省的地方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云南省的修志队伍中,涵盖了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等多个领域,这些专家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方志的质量提供了保障。而浙江省修志历史更为悠久,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记载地方历史文化的著作——《越绝书》,开启了浙江地方文献编纂的先河。其中《越绝书》所记内容,包括了山川、湖泊、城郭、交通、冢墓以及纪传。古人有“一方之志,始于越绝”之说。除了浙江人文底蕴深厚、经济发达因素之外,还与浙江修志人员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往往将地方志的编修事业内化为自觉的精神追求和历史使命。如在元代,汉族修志人员没有顾及自身社会地位,也没有放弃修志使命,留下了《至元嘉禾志》《至元四明续志》等一批志书。又如,在社会动荡的民国初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成立通志局,着手筹备《浙江通志》续修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部分地区沦陷的情况下,编纂人员先后辗转在金华、丽水偏僻的山村坚持编修《浙江通志》,修成志稿二百余册。

    二、培训后得到的启示与建议

    在培训中,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了解到全国除了以上几个省份,其他地区的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几乎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地方志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存在着存储格式、数字化程度、存储数据库等不统一的问题,已然成为地方志资源信息共享、自动化网络系统建设、文献资料广泛传播的重要障碍。部分省市地方志分管领导希望中志办能够出台全国统一的数字方志标准规范,使得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据了解,江苏省已经出台了《地方志著录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数字化处理规范》,使得江苏省数字方志标准规范,做到数据统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方志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存、整理和利用地方志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地方志信息化不仅是对资料的数字化,更是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况,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就鄂尔多斯档案史志馆而言,只有在信息化的关键处“落子”,才能实现鄂尔多斯市地方志事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下一步,笔者认为要做如下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掌上方志建设。目前,我市本级设有鄂尔多斯地情网,共11个栏目,年度访问量突破15万,年度访客量突破6.5万。目前,我们正在对地情网进行改版,在网站板式设计、栏目搭配、内容构成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网站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全面适配手机访问和阅读。同时,2024年将推出“掌上方志”微信小程序,方便市民通过手机阅读志书,实现把大志书装进小口袋的愿望。

    二是组织拍摄方志宣传片。制作鄂尔多斯市情系列影像志,把暖城鄂尔多斯的地域文化通过一个个影像志展现出来。

    三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与电视台、报刊、主流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合作,运用文字、图片、音频、动漫、影像等全媒体传播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方志文化产品。总之,地方志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地方志数据库,加强多方合作,推动鄂尔多斯市地方志工作“立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为建设暖城鄂尔多斯贡献方志力量。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地方志编纂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