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0年  /  第五期

第五期

  • (专稿)一枝一叶总关情——读《钱学森论沙产业 草产业 林产业》有感
  • 开卷有益,此话不假。然而开卷有益并且受益匪浅则非书皆可言。近读《钱学森论沙产业 草产业 林产业》,可谓醍醐灌顶。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人民科学家钱老的“心在强国,志在富民”的赤子之情,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令人肃然起敬;敬佩之余,大有相见恨晚之憾。此情无以言状,权借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聊抒胸臆,然而,钱老之高风亮节非板桥可比,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矣!

     

    一、敢为人先创新论  情系中华见真功

     

    众所周知,钱老是中国的“导弹之父”,但他同时也是“中国的沙产业之父”却鲜为人知。《光明日报》2009114日文首次披露。其实早在公元1984年,《内蒙古日报》头版公开了钱老《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首次向世人展露了其沙产业理论构想。此论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之后,《人民日报》于公元198537日全文转载。此前,钱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期间,受命于国家困窘之秋,亲眼看见战士食不果腹,在巴丹吉林沙漠里挖掘野生肉苁蓉充饥之时,便浮想联翩,萌生了创建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念头,遂业余开始了沙漠生态环境考察,其沙产业理论构想于是滥觞酝酿,由此一发而不可收。为使新理论科学、系统,钱老广收博蓄,与专家学者鸿雁传书,于25年间挥毫亲书408封,情真意切,可亲可敬,意蕴深邃,回肠荡气。这些对于钱老来说,无疑要占去他许多宝贵的时间,难免废寝忘食。可以想象身为著名科学家的国家领导人钱老辛劳至此,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怀是万万不能的。

    钱老的创新理论充满活力,具有无可替代的前瞻性,是其理论的宝贵品质。20世纪60年代的思想领域“唯上是从”之风盛行,国人很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其难可想而知。这不仅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而且更要有自我超越的素质,乘长风,破巨浪,在科学登顶的征途上永不停步。钱老正是具有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超越自我的大科学家和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公元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毅然踏上归国的旅程便下定了报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心。他情系亿万生灵,集智慧之大成,培国基,增国力,強国体,富国民,扬国威,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科技工作之中,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徜徉于哲学与科学的迷宫,于大漠导弹靶场,学也森森,造诣深深,勇于开拓,不惮前行,使“大成智慧”与“两弹一星”精神交相辉映,便有“沙产业”理论问世,造福百姓。

    钱老在给党中央领导的信中,高屋建瓴,直抒胸臆:“怎样才能使西北地区的农业走出困境?我想,西北地区是大片戈壁沙漠,大约有16亿亩,和我国农田面积差不多。戈壁沙漠干旱少雨,但干旱少雨的另一面是阳光充沛。这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和有利条件”;“由此我认为,我们在西部开发中,首先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这就是我提出开发沙产业的指导思想。”钱老指出:“要看到二十一世纪,看到在我国大地上将要出现的知识密集型农业,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生产体系和生产组织的变革。”  

    钱老认为,创建包括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五个类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涉及中国的8亿人,将会引起生产体系和经济结构的革命,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老归纳演绎,鞭辟入里,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什么是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搞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戈壁滩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产业”。“沙产业的技术路线就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此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构思难以达成,无精忠报国之志难以想象。

     

    二、理论构想是科学  实践证明大可行

     

    钱老沙产业理论创建至今,已经历了26年。在此期间,作为新兴产业的沙产业在广大沙区方兴未艾,从甘肃省张掖地区的“西菜东运”,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模式”,涌现了一批沙产业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为数可观的农牧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专家总结为“三效统一”的多赢模式。同时为破解“三农”问题和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难题提供了科学发展的参照系。

    毋庸讳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以粮为纲”曾经被推崇到了“挂帅”的高度,不难理解。殊不知科学的食品安全体系并不等同于“粮猪农业”,而是包括了矿物、植物、动物在内的系统集成,草为第一性生产力物质基础,草产业当仁不让,理应在大农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此明了的问题,在实践中却变得不甚明了了。相形之下,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更显弥足珍贵。公元1983114日钱老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曹美真的信中谈到的现代大农业包括农、林、牧、禽、渔、虫(蜂、蚕、蚯蚓……)、菌(食品菌……)、微生物(沼气、单细胞蛋白……)、工(加工业)等许多方面。并且预言“这就能使农业人口人年均产值达到万元以上,也就能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消灭三大差别。”如今钱老的理论构想正在变成现实。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2008年的内蒙古沙产业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宣布:“到2007年,全区以沙生植物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有47家,实现销售收入40.48亿元,增加值14.5亿元,上缴税金1.39亿元,直接解决和带动了20多万人就业,形成了具有较强效力的甘草、苁蓉、沙棘、沙柳、山杏等沙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此前,内蒙古的决策层即把大力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写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便沙产业、草产业可以“名正言顺”,“轻装上阵”。

    新华通讯社对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实践关注高度从另一视角印证了它的科学性。公元2003114日,新华社社长田聪明在“钱学森院士给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的回信”上批示:“振中同志:此事可以报,且连续报。请酌”。继而,由新华社驻内蒙古分社社长吴国清主持的沙产业、草产业发展调查组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写出了我国第一份系列调查报告即书中所收录的《附件》:《产业化开发使生态建设凸现新路》(上)、《新兴生态产业的发展遇到羁绊》(中)、《调整产业政策、发展沙草产业》(下)三文。从产业发展动向、民营企业所处现状、政府管理问题、政策调整空间、更新观念根本等多角度给予关注,提出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创新理论与科学决策的结合。钱老为此信告田聪明:“新华社正在做21世纪中国西部大发展的一件大事!”

    公元20081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钱老,对其沙产业理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您的沙产业设想正在鄂尔多斯变成现实”。

    遵照钱老书中关于成立“中国沙草产业研究院”的思路,公元2009年底,“中国沙产业研究中心”在内蒙古大学成立。今年38日,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京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并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出席并讲话。可见,从党中央到地方党政领导对沙产业、草产业发展的重视已达到新的高度。

     

    三、用钱学森精神宣传钱学森思想

     

    就书信体著作而言,要在特定的素材框架内悟出科学思想来,实非易事。该书编辑将钱老论述、书信、附录有机结合,使“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相互印证,相得益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地展示了理论创新体系完善的全过程,使全书活跃灵动,逻辑脉络触手可摸,有人有事有情节,读来无枯燥感,着实下了些功夫。然而细究之,真正的功夫不仅在此,更在其外。如上所述,钱老的事迹闻名遐迩,使人由衷敬佩。由此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老名列前茅。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这样写到:“在他心理,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老晚年倡导发展沙产业,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人民日报·大地周刊》的报道重点,“中国沙产业之父”由于该书深层次披露而更加深入人心。

    该书主编夏日是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蒙古族沙产业专家,亲自受到钱老接见;副主编郝诚之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大学中国沙草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以来与钱老有5次书信联系。他们在2002年于全国率先组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肩负起宣传钱老沙草产业理论,打造沙草产业理论平台,构建沙草理论示范基地,搭建沙草产业理论与实践连接桥梁的重任,与课题组人员亲审稿件,条分缕析,钩沉定夺,苦乐其中。记得公元200212月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成立在即,钱老破格欣然担任协会名誉顾问并致信祝贺,令人深受感动,备觉亲切。钱老写到:“喜闻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协会成立。我认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此,我谨表热烈祝贺!”

    公元2001530日,钱老在给赵永亮、郝诚之的信中肯定地说:“看了你们的材料,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做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并预祝你们今后取得更大成就!”使人深受鼓舞。之后副主编郝诚之在国际国内的会议报刊上连续发表了数篇专稿为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理论鼓与呼。《做好草业大文章践行科学发展观》、《钱学森理论与内蒙古生态》、《钱学森与西部开发———写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90诞辰之际》、《钱学森的草产业理论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钱学森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对西部开发的重大贡献》,都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反响。2009年,夏日与郝诚之合著《钱学森院士与中国沙、草产业》等文在《内蒙古日报》、《政协经济论坛》、《中国沙产业草产业网》等媒体先后发表后,好评不断。

    据笔者所知,公元2009年当闻讯钱老母校上海交大拟在徐汇校区建立钱学森图书馆后,丛书编者便开始筹划编辑出版《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思想探微丛书》(一套五本),执意要在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之前为其献上一份厚礼。丛书编辑为此亲赴北京向钱办请教,唯精品标准是求;西安交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强强联合,分工协作,该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亲任编委会主任,遂使《丛书》第一部得以及时面世。

    纵观该书酝酿构思、资料收集、重点注解、分析研究、以及阶段成果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其间相关人物事迹感悟,不难发现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一个“情”字和一个“精”字:钱老情系中华,赞者情不自禁,编者情真意切,精亦求精,故笔者情为所动也。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防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稿)一枝一叶总关情——读《钱学森论沙产业 草产业 林产业》有感
  • 开卷有益,此话不假。然而开卷有益并且受益匪浅则非书皆可言。近读《钱学森论沙产业 草产业 林产业》,可谓醍醐灌顶。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人民科学家钱老的“心在强国,志在富民”的赤子之情,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令人肃然起敬;敬佩之余,大有相见恨晚之憾。此情无以言状,权借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聊抒胸臆,然而,钱老之高风亮节非板桥可比,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矣!

     

    一、敢为人先创新论  情系中华见真功

     

    众所周知,钱老是中国的“导弹之父”,但他同时也是“中国的沙产业之父”却鲜为人知。《光明日报》2009114日文首次披露。其实早在公元1984年,《内蒙古日报》头版公开了钱老《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首次向世人展露了其沙产业理论构想。此论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之后,《人民日报》于公元198537日全文转载。此前,钱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期间,受命于国家困窘之秋,亲眼看见战士食不果腹,在巴丹吉林沙漠里挖掘野生肉苁蓉充饥之时,便浮想联翩,萌生了创建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念头,遂业余开始了沙漠生态环境考察,其沙产业理论构想于是滥觞酝酿,由此一发而不可收。为使新理论科学、系统,钱老广收博蓄,与专家学者鸿雁传书,于25年间挥毫亲书408封,情真意切,可亲可敬,意蕴深邃,回肠荡气。这些对于钱老来说,无疑要占去他许多宝贵的时间,难免废寝忘食。可以想象身为著名科学家的国家领导人钱老辛劳至此,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怀是万万不能的。

    钱老的创新理论充满活力,具有无可替代的前瞻性,是其理论的宝贵品质。20世纪60年代的思想领域“唯上是从”之风盛行,国人很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其难可想而知。这不仅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而且更要有自我超越的素质,乘长风,破巨浪,在科学登顶的征途上永不停步。钱老正是具有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超越自我的大科学家和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公元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毅然踏上归国的旅程便下定了报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心。他情系亿万生灵,集智慧之大成,培国基,增国力,強国体,富国民,扬国威,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科技工作之中,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徜徉于哲学与科学的迷宫,于大漠导弹靶场,学也森森,造诣深深,勇于开拓,不惮前行,使“大成智慧”与“两弹一星”精神交相辉映,便有“沙产业”理论问世,造福百姓。

    钱老在给党中央领导的信中,高屋建瓴,直抒胸臆:“怎样才能使西北地区的农业走出困境?我想,西北地区是大片戈壁沙漠,大约有16亿亩,和我国农田面积差不多。戈壁沙漠干旱少雨,但干旱少雨的另一面是阳光充沛。这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和有利条件”;“由此我认为,我们在西部开发中,首先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这就是我提出开发沙产业的指导思想。”钱老指出:“要看到二十一世纪,看到在我国大地上将要出现的知识密集型农业,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生产体系和生产组织的变革。”  

    钱老认为,创建包括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五个类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涉及中国的8亿人,将会引起生产体系和经济结构的革命,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老归纳演绎,鞭辟入里,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什么是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搞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戈壁滩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产业”。“沙产业的技术路线就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此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构思难以达成,无精忠报国之志难以想象。

     

    二、理论构想是科学  实践证明大可行

     

    钱老沙产业理论创建至今,已经历了26年。在此期间,作为新兴产业的沙产业在广大沙区方兴未艾,从甘肃省张掖地区的“西菜东运”,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模式”,涌现了一批沙产业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为数可观的农牧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专家总结为“三效统一”的多赢模式。同时为破解“三农”问题和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难题提供了科学发展的参照系。

    毋庸讳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以粮为纲”曾经被推崇到了“挂帅”的高度,不难理解。殊不知科学的食品安全体系并不等同于“粮猪农业”,而是包括了矿物、植物、动物在内的系统集成,草为第一性生产力物质基础,草产业当仁不让,理应在大农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此明了的问题,在实践中却变得不甚明了了。相形之下,钱老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更显弥足珍贵。公元1983114日钱老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曹美真的信中谈到的现代大农业包括农、林、牧、禽、渔、虫(蜂、蚕、蚯蚓……)、菌(食品菌……)、微生物(沼气、单细胞蛋白……)、工(加工业)等许多方面。并且预言“这就能使农业人口人年均产值达到万元以上,也就能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消灭三大差别。”如今钱老的理论构想正在变成现实。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2008年的内蒙古沙产业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宣布:“到2007年,全区以沙生植物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有47家,实现销售收入40.48亿元,增加值14.5亿元,上缴税金1.39亿元,直接解决和带动了20多万人就业,形成了具有较强效力的甘草、苁蓉、沙棘、沙柳、山杏等沙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此前,内蒙古的决策层即把大力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写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便沙产业、草产业可以“名正言顺”,“轻装上阵”。

    新华通讯社对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实践关注高度从另一视角印证了它的科学性。公元2003114日,新华社社长田聪明在“钱学森院士给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的回信”上批示:“振中同志:此事可以报,且连续报。请酌”。继而,由新华社驻内蒙古分社社长吴国清主持的沙产业、草产业发展调查组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写出了我国第一份系列调查报告即书中所收录的《附件》:《产业化开发使生态建设凸现新路》(上)、《新兴生态产业的发展遇到羁绊》(中)、《调整产业政策、发展沙草产业》(下)三文。从产业发展动向、民营企业所处现状、政府管理问题、政策调整空间、更新观念根本等多角度给予关注,提出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创新理论与科学决策的结合。钱老为此信告田聪明:“新华社正在做21世纪中国西部大发展的一件大事!”

    公元20081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钱老,对其沙产业理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您的沙产业设想正在鄂尔多斯变成现实”。

    遵照钱老书中关于成立“中国沙草产业研究院”的思路,公元2009年底,“中国沙产业研究中心”在内蒙古大学成立。今年38日,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京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并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出席并讲话。可见,从党中央到地方党政领导对沙产业、草产业发展的重视已达到新的高度。

     

    三、用钱学森精神宣传钱学森思想

     

    就书信体著作而言,要在特定的素材框架内悟出科学思想来,实非易事。该书编辑将钱老论述、书信、附录有机结合,使“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相互印证,相得益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地展示了理论创新体系完善的全过程,使全书活跃灵动,逻辑脉络触手可摸,有人有事有情节,读来无枯燥感,着实下了些功夫。然而细究之,真正的功夫不仅在此,更在其外。如上所述,钱老的事迹闻名遐迩,使人由衷敬佩。由此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老名列前茅。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这样写到:“在他心理,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老晚年倡导发展沙产业,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人民日报·大地周刊》的报道重点,“中国沙产业之父”由于该书深层次披露而更加深入人心。

    该书主编夏日是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蒙古族沙产业专家,亲自受到钱老接见;副主编郝诚之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大学中国沙草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以来与钱老有5次书信联系。他们在2002年于全国率先组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肩负起宣传钱老沙草产业理论,打造沙草产业理论平台,构建沙草理论示范基地,搭建沙草产业理论与实践连接桥梁的重任,与课题组人员亲审稿件,条分缕析,钩沉定夺,苦乐其中。记得公元200212月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成立在即,钱老破格欣然担任协会名誉顾问并致信祝贺,令人深受感动,备觉亲切。钱老写到:“喜闻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协会成立。我认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此,我谨表热烈祝贺!”

    公元2001530日,钱老在给赵永亮、郝诚之的信中肯定地说:“看了你们的材料,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做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并预祝你们今后取得更大成就!”使人深受鼓舞。之后副主编郝诚之在国际国内的会议报刊上连续发表了数篇专稿为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理论鼓与呼。《做好草业大文章践行科学发展观》、《钱学森理论与内蒙古生态》、《钱学森与西部开发———写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90诞辰之际》、《钱学森的草产业理论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钱学森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对西部开发的重大贡献》,都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反响。2009年,夏日与郝诚之合著《钱学森院士与中国沙、草产业》等文在《内蒙古日报》、《政协经济论坛》、《中国沙产业草产业网》等媒体先后发表后,好评不断。

    据笔者所知,公元2009年当闻讯钱老母校上海交大拟在徐汇校区建立钱学森图书馆后,丛书编者便开始筹划编辑出版《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思想探微丛书》(一套五本),执意要在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之前为其献上一份厚礼。丛书编辑为此亲赴北京向钱办请教,唯精品标准是求;西安交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强强联合,分工协作,该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亲任编委会主任,遂使《丛书》第一部得以及时面世。

    纵观该书酝酿构思、资料收集、重点注解、分析研究、以及阶段成果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其间相关人物事迹感悟,不难发现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一个“情”字和一个“精”字:钱老情系中华,赞者情不自禁,编者情真意切,精亦求精,故笔者情为所动也。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防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