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史海钩沉】北京城里的清代通辽蒙古王爷府
  •   有清一代,科尔沁部“从龙佐命”,立下赫赫战功,也受到清王朝的格外恩宠。从1636年大清建立至1911年清王朝灭亡,计276年间,内蒙古、外蒙古、新疆蒙古能够封亲王、郡王爵位的原本不多,这些王爷能在京城建府的就更少了。清代官员由于封爵等级不同,其府邸的建造是有严格规制的。在名称上,只有亲王和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的住所只能称“府”。高级官员的职位不论多高,其住所只能称“宅”或“第”。王府从建筑基址、规模、样式、装饰,甚至几步台阶,基高几尺几寸等,都有严格限制。如果超过规定,朝廷是要严厉治罪的。轻则罚俸,重则夺爵。《钦定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亲王府正门五间、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一尺八寸。正门殿寝可用绿琉璃瓦,门柱可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门钉纵九横七。其它房屋可用筒瓦;府库、仓廪、厨房、马厩及典司执事之屋,都用板瓦;门和柱用黑色油漆。封建等级制度在王府建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从清初王府修建到如今,300多年过去了。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京城里的这些蒙古王府多已颓败倾圮或灰飞烟灭,从钟鸣鼎食到春华秋败,大都改换了主人。昔日的王府,或做医院,或做学校,或做私人住宅,或做办公用地,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现在,在北京城能够查找到的清代蒙古王府仅有15座。其中,内蒙古王爷府12座。在京城内蒙古的12个王府中,通辽的蒙古王爷府就有6座,占内蒙古在京蒙古王府总数的一半。并且通辽蒙古王府的规格也高,全部是亲王府。这6座王府是:  

        

    一、僧王府  

      僧王府,即科左后旗的僧格林沁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炒豆胡同和板厂胡同。炒豆胡同属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一条胡同。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交道口南大街和南锣鼓巷,长400多米。此处从明清时代就称“炒豆儿胡同”, 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九条”,“文化大革命”中改称“大跃进路头条”,1979年复称“炒豆胡同”。炒豆胡同737577号与板厂胡同303234号共有房屋200多间,原为僧格林沁亲王府,1986年被确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僧王府原为索王府。索王即科左后旗第九任札萨克、僧格林沁的族父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嘉庆六年(1801),索王与嘉庆皇帝的三女儿庄敬和硕公主结婚到清宫任职后就住在这里。当时由中、西两所院落组成,各有四进。中所正院正房台阶五层,举架高,面宽一丈多,进深两丈四尺;耳房面宽一丈多。正房耳房都用“金砖”( 澄泥黑光面的大方砖)铺地,有地下暖道,用楠木雕万福纹碧纱橱隔断前后间,内部装修十分讲究。索王进入清宫后,官运亨通,从御前行走、御前大臣到领侍卫内大臣,掌皇宫禁卫,成为嘉庆皇帝倚重的宠臣。索特纳木多布斋与庄敬和硕公主结婚后,虽然俩人感情如胶似漆,但终无结出爱情果实。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选为嗣子,承袭郡王。道光皇帝很看重僧格林沁,袭爵当年任他为御前行走,第二年赏用朱缰。道光八年(1828)十月,道光皇帝把多罗贝勒文和的二女儿指嫁给僧格林沁,当月成婚。僧格林沁结婚时,对王府重新修缮扩大,出银6690两,买下了王府东院杭州织造福德的宅院,三个院子连在一起,重修了五脊六兽三开间的府门,使王府扩大了三分之一。大照壁正对府门,府门两旁有上马石,上马石旁有一对雕石矗灯;府门里两厢置兵器架。僧格林沁的新房就设在王府东侧院落的正院上房。东院内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游廊、花厅、亭、台等。整体建筑有园林式风格,高雅不群,富有幽趣。僧格林沁在清庭出入禁闱,最被恩眷。道光帝驾崩时,他是顾命十大臣之一。咸丰年间,他率兵屡败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正月,咸丰帝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18596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大败英法侵略军,击毁英国舰船十三只,击伤英国舰队司令何伯,嚣张的英国侵略者逃跑,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写下了威震敌胆、憾人心魄的篇章。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列强,马克思在《新地对华战争》一文中,不惜笔墨,中肯地评析了这场战争,无情地揭露了英帝国主义以强凌弱的“海盗式”行径。  

      186010月,朝廷命僧格林沁去镇剿捻军。他转战直隶、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取得很多胜绩。朝廷多次褒奖他“忠勇成性”。18655月,僧格林沁亲王在山东省菏泽吴家店剿捻作战时,求胜心切,疲劳作战,穷追力剿,身冒锋镝,误入埋伏,护卫被打散,他在麦田里被一个十几岁的小捻军张皮梗杀死。当时,“南曾(曾国藩)、北僧(僧格林沁)是大清王朝倚重的两位大臣。对于失去僧格林沁这样的护国良将,朝廷很震惊,下旨把他的灵柩运回北京。年幼的同治皇帝奉两宫太后懿旨亲往僧格林沁王府祭奠,并决定从国库拨款为其修祠建庙,绘像紫光阁。皇帝亲自到一个臣子家中吊唁,这在清代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后来,僧格林沁的儿子伯彦讷谟祜承袭了亲王爵。20世纪20年代,伯彥讷谟祜陆续将王府卖掉,西侧院成为温泉中学,中院为朱家溍先生所买,东侧院除留一部分为阿穆尔灵圭之子和琳自住,其余卖给了西北军。1954年,煤炭部买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为宿舍。一座显赫的王府在百年时间里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二、卓王府  

      卓王府即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图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什锦花园原1921号院。第一代亲王乌克善是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和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长兄。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战,多次带领科左中旗蒙古骑兵出征,帮助清王朝打天下。在绰尔曼城,乌克善率兵大败林丹汗,在大同、上方堡、宣府大败明朝守军,在杀虎口亲自擒获明朝外藩大臣,在索伦擒获叛将噶尔珠塞特尔、哈拉柱,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乌克善是大清王朝在崇德元年(1636)首封的亲王,也是科左中旗的第一个亲王,比满珠习礼受封达尔罕亲王早23年。卓哩克图亲王传了十六代,七、八、九、十、十一代卓哩克图亲王都担任过哲里木盟盟长。  

      卓王府与北京城里的清宗室王府比较,规制略小些,但也有正殿、配殿、寝殿、后罩房等。第十四代卓哩克图亲色旺端鲁布(1908年承袭)、第十五代卓哩克图亲贺喜业勒吐莫尔根都在此居住过。北京人不解蒙语,把卓王府称为“赵王府”,“赵”是“卓”的音变。1932年,贺喜业勒吐莫尔根去日本留学,把王府卖给了直系军阀吴佩孚。1939年,决不事敌的吴佩孚被日本牙医害死,停灵49天,什锦花园的住户不用做饭,磕过三个头就可以到吴家吃饭,并且中餐、西餐、清真饭菜俱全。吴佩孚死后,伪蒙古军政府军长李守信以40万银元买下卓王府。后来,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长郑介民也曾一度搬住此府。从卓王府住过的这些显赫人物,就足以想见它当时的奢华和气派。现今,这里有北京饮食服务总公司宿舍和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单位。  

        

        三、达王府  

      达王府即科左中旗的达尔罕亲王王府。第一代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是孝庄文皇后的四哥,顺治十六年(1659)被封为亲王,传十二代。这十二代亲王,在京城先后有三处王府。  

      1.坐落在安定门内花园府的达尔罕亲王府。花园府(当时北京人也称此花园为“达子府”花园)在安定门大街路西,东邻灵官庙、姑姑寺、柴棒胡同,南达车辇店胡同,西接北锣鼓巷,北接大贵子、小贵子胡同,再北边是安定门西墙根。此处达王府占地面积8亩,东北角有一组院落。这是达尔罕亲王在北京最早的王府。历史上达尔罕亲王到北京朝觐,除了朝廷接待住如意馆外,这里便是他的长住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表现了很高的民族气节。他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利诱,以治肺结核为由,不做蒙奸,离开沈阳,来到北京,住此王府。  

    2.坐落在育群胡同的达尔罕亲王府。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从沈阳来到北京在安定门内花园府的达尔罕亲王府住了一段时间后,搬到东四马大人胡同(现育群胡同15号院)。这处王府为三进院,大门开在东南。外院有倒座的南房、西厢房和北房。穿过腰房是中院,中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北房三开间,东耳房两间,西耳房连着西院为五间。中院西南角有便门通后院。20世纪90年代中期,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后人曾同意把此王府赠与故里科左中旗人民政府。解放战争期间在开鲁担任县委组织部长、时任大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的李柱大姐,感念哲里木盟老乡在她打游击期间把她的女儿养到十几岁这份深情,主动联系光大集团愿意帮助玉成此事。笔者曾从中帮助联系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后来,不知其详。  

      3.坐落在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院的达尔罕亲王府。此处达尔罕亲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是乾隆帝的第三女,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下嫁第五代达尔罕亲王色布腾巴拉珠尔。色布腾巴拉珠尔九岁“即随诸皇子读书于内廷”,乾隆帝御赐色布腾巴拉珠尔的诗句有“世笃姻盟拟晋秦,宫中教养喜成人”。 色布腾巴拉珠尔于乾隆十七年(1752)袭亲王爵,乾隆十八年(1753)兼哲里木盟副盟长;乾隆二十年(1755)在新疆伊犁征剿准噶尔中立下赫赫战功,朝廷赏赐双俸禄。同年,色布腾巴拉珠尔奉诏回京期间错用辉特台吉阿木尔萨纳驻守伊犁。不久,阿木尔萨纳叛变。色布腾巴拉珠尔因此获罪,被夺爵革职。乾隆二十三年(1758),色布腾巴拉珠尔又立战功恢复爵职,画像挂紫光阁。乾隆三十二年(1767),色布腾巴拉珠尔任理藩院尚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色布腾巴拉珠尔在战场因与主官战术不和,又被削去爵职。后来,他的本家子侄承袭了他的爵位,住进他的王府。1923年,色布腾巴拉珠尔的世孙达赉以十五万大洋把此王府卖给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1935年,此王府被当做东北难民救济院。日伪时期被当做兴亚院。日本投降后,被当做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现为党中央某机关接待站,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奈曼亲王府  

      清崇德元年(1636)奈曼建旗。清廷根据军功封衮楚克为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传十六任。道光皇帝的爱女寿安固伦公主嫁给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他的王府就坐落在北京西城区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条二十七号)。德木楚克札布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历任御前大臣、管旗都统、镇抚北部大臣、火器营大臣、管理中正殿奉经事务大臣、内务大臣等军政要职。同治四年(1865),德木楚克扎布逝世后,同治皇帝追任他“亲王”爵位。光绪十八年(1892),第十三任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玛什巴图尔在镇压金丹道叛乱中立下殊功,晋亲王爵。第十四任旗札萨克苏珠克图巴图尔亲王、第十五任旗札萨克阿拉坦胡雅尔,第十六任旗札萨克苏达那木达尔吉都曾在此王府居住。1948年,苏达那木达尔吉将国民党昭乌达盟流亡政府和国民党奈曼旗流亡政府设在此王府。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时,苏达那木达尔吉来不及逃离被逮捕,1951年死于北京。此王府旧址现在为福绥境房管所。  

      北京城里这些清代通辽蒙古王府的存在,是对科尔沁蒙古“从龙佐命”、“荷恩独厚”的最好佐证。蒙古王府,是封建社会特权、宗法、礼制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特殊的建筑组群,以其宏大的规模、完整的布局、严格的规制、多层次的空间组合、富丽的彩绘雕饰,在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清代蒙古王府作为皇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承接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内蒙古通辽市委史志办公室编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北京城里的清代通辽蒙古王爷府
  •   有清一代,科尔沁部“从龙佐命”,立下赫赫战功,也受到清王朝的格外恩宠。从1636年大清建立至1911年清王朝灭亡,计276年间,内蒙古、外蒙古、新疆蒙古能够封亲王、郡王爵位的原本不多,这些王爷能在京城建府的就更少了。清代官员由于封爵等级不同,其府邸的建造是有严格规制的。在名称上,只有亲王和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的住所只能称“府”。高级官员的职位不论多高,其住所只能称“宅”或“第”。王府从建筑基址、规模、样式、装饰,甚至几步台阶,基高几尺几寸等,都有严格限制。如果超过规定,朝廷是要严厉治罪的。轻则罚俸,重则夺爵。《钦定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亲王府正门五间、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一尺八寸。正门殿寝可用绿琉璃瓦,门柱可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门钉纵九横七。其它房屋可用筒瓦;府库、仓廪、厨房、马厩及典司执事之屋,都用板瓦;门和柱用黑色油漆。封建等级制度在王府建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从清初王府修建到如今,300多年过去了。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京城里的这些蒙古王府多已颓败倾圮或灰飞烟灭,从钟鸣鼎食到春华秋败,大都改换了主人。昔日的王府,或做医院,或做学校,或做私人住宅,或做办公用地,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现在,在北京城能够查找到的清代蒙古王府仅有15座。其中,内蒙古王爷府12座。在京城内蒙古的12个王府中,通辽的蒙古王爷府就有6座,占内蒙古在京蒙古王府总数的一半。并且通辽蒙古王府的规格也高,全部是亲王府。这6座王府是:  

        

    一、僧王府  

      僧王府,即科左后旗的僧格林沁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炒豆胡同和板厂胡同。炒豆胡同属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一条胡同。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交道口南大街和南锣鼓巷,长400多米。此处从明清时代就称“炒豆儿胡同”, 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九条”,“文化大革命”中改称“大跃进路头条”,1979年复称“炒豆胡同”。炒豆胡同737577号与板厂胡同303234号共有房屋200多间,原为僧格林沁亲王府,1986年被确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僧王府原为索王府。索王即科左后旗第九任札萨克、僧格林沁的族父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嘉庆六年(1801),索王与嘉庆皇帝的三女儿庄敬和硕公主结婚到清宫任职后就住在这里。当时由中、西两所院落组成,各有四进。中所正院正房台阶五层,举架高,面宽一丈多,进深两丈四尺;耳房面宽一丈多。正房耳房都用“金砖”( 澄泥黑光面的大方砖)铺地,有地下暖道,用楠木雕万福纹碧纱橱隔断前后间,内部装修十分讲究。索王进入清宫后,官运亨通,从御前行走、御前大臣到领侍卫内大臣,掌皇宫禁卫,成为嘉庆皇帝倚重的宠臣。索特纳木多布斋与庄敬和硕公主结婚后,虽然俩人感情如胶似漆,但终无结出爱情果实。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选为嗣子,承袭郡王。道光皇帝很看重僧格林沁,袭爵当年任他为御前行走,第二年赏用朱缰。道光八年(1828)十月,道光皇帝把多罗贝勒文和的二女儿指嫁给僧格林沁,当月成婚。僧格林沁结婚时,对王府重新修缮扩大,出银6690两,买下了王府东院杭州织造福德的宅院,三个院子连在一起,重修了五脊六兽三开间的府门,使王府扩大了三分之一。大照壁正对府门,府门两旁有上马石,上马石旁有一对雕石矗灯;府门里两厢置兵器架。僧格林沁的新房就设在王府东侧院落的正院上房。东院内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游廊、花厅、亭、台等。整体建筑有园林式风格,高雅不群,富有幽趣。僧格林沁在清庭出入禁闱,最被恩眷。道光帝驾崩时,他是顾命十大臣之一。咸丰年间,他率兵屡败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正月,咸丰帝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18596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大败英法侵略军,击毁英国舰船十三只,击伤英国舰队司令何伯,嚣张的英国侵略者逃跑,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写下了威震敌胆、憾人心魄的篇章。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列强,马克思在《新地对华战争》一文中,不惜笔墨,中肯地评析了这场战争,无情地揭露了英帝国主义以强凌弱的“海盗式”行径。  

      186010月,朝廷命僧格林沁去镇剿捻军。他转战直隶、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取得很多胜绩。朝廷多次褒奖他“忠勇成性”。18655月,僧格林沁亲王在山东省菏泽吴家店剿捻作战时,求胜心切,疲劳作战,穷追力剿,身冒锋镝,误入埋伏,护卫被打散,他在麦田里被一个十几岁的小捻军张皮梗杀死。当时,“南曾(曾国藩)、北僧(僧格林沁)是大清王朝倚重的两位大臣。对于失去僧格林沁这样的护国良将,朝廷很震惊,下旨把他的灵柩运回北京。年幼的同治皇帝奉两宫太后懿旨亲往僧格林沁王府祭奠,并决定从国库拨款为其修祠建庙,绘像紫光阁。皇帝亲自到一个臣子家中吊唁,这在清代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后来,僧格林沁的儿子伯彦讷谟祜承袭了亲王爵。20世纪20年代,伯彥讷谟祜陆续将王府卖掉,西侧院成为温泉中学,中院为朱家溍先生所买,东侧院除留一部分为阿穆尔灵圭之子和琳自住,其余卖给了西北军。1954年,煤炭部买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为宿舍。一座显赫的王府在百年时间里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二、卓王府  

      卓王府即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图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什锦花园原1921号院。第一代亲王乌克善是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和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长兄。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战,多次带领科左中旗蒙古骑兵出征,帮助清王朝打天下。在绰尔曼城,乌克善率兵大败林丹汗,在大同、上方堡、宣府大败明朝守军,在杀虎口亲自擒获明朝外藩大臣,在索伦擒获叛将噶尔珠塞特尔、哈拉柱,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乌克善是大清王朝在崇德元年(1636)首封的亲王,也是科左中旗的第一个亲王,比满珠习礼受封达尔罕亲王早23年。卓哩克图亲王传了十六代,七、八、九、十、十一代卓哩克图亲王都担任过哲里木盟盟长。  

      卓王府与北京城里的清宗室王府比较,规制略小些,但也有正殿、配殿、寝殿、后罩房等。第十四代卓哩克图亲色旺端鲁布(1908年承袭)、第十五代卓哩克图亲贺喜业勒吐莫尔根都在此居住过。北京人不解蒙语,把卓王府称为“赵王府”,“赵”是“卓”的音变。1932年,贺喜业勒吐莫尔根去日本留学,把王府卖给了直系军阀吴佩孚。1939年,决不事敌的吴佩孚被日本牙医害死,停灵49天,什锦花园的住户不用做饭,磕过三个头就可以到吴家吃饭,并且中餐、西餐、清真饭菜俱全。吴佩孚死后,伪蒙古军政府军长李守信以40万银元买下卓王府。后来,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长郑介民也曾一度搬住此府。从卓王府住过的这些显赫人物,就足以想见它当时的奢华和气派。现今,这里有北京饮食服务总公司宿舍和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单位。  

        

        三、达王府  

      达王府即科左中旗的达尔罕亲王王府。第一代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是孝庄文皇后的四哥,顺治十六年(1659)被封为亲王,传十二代。这十二代亲王,在京城先后有三处王府。  

      1.坐落在安定门内花园府的达尔罕亲王府。花园府(当时北京人也称此花园为“达子府”花园)在安定门大街路西,东邻灵官庙、姑姑寺、柴棒胡同,南达车辇店胡同,西接北锣鼓巷,北接大贵子、小贵子胡同,再北边是安定门西墙根。此处达王府占地面积8亩,东北角有一组院落。这是达尔罕亲王在北京最早的王府。历史上达尔罕亲王到北京朝觐,除了朝廷接待住如意馆外,这里便是他的长住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表现了很高的民族气节。他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利诱,以治肺结核为由,不做蒙奸,离开沈阳,来到北京,住此王府。  

    2.坐落在育群胡同的达尔罕亲王府。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从沈阳来到北京在安定门内花园府的达尔罕亲王府住了一段时间后,搬到东四马大人胡同(现育群胡同15号院)。这处王府为三进院,大门开在东南。外院有倒座的南房、西厢房和北房。穿过腰房是中院,中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北房三开间,东耳房两间,西耳房连着西院为五间。中院西南角有便门通后院。20世纪90年代中期,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后人曾同意把此王府赠与故里科左中旗人民政府。解放战争期间在开鲁担任县委组织部长、时任大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的李柱大姐,感念哲里木盟老乡在她打游击期间把她的女儿养到十几岁这份深情,主动联系光大集团愿意帮助玉成此事。笔者曾从中帮助联系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后来,不知其详。  

      3.坐落在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院的达尔罕亲王府。此处达尔罕亲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是乾隆帝的第三女,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下嫁第五代达尔罕亲王色布腾巴拉珠尔。色布腾巴拉珠尔九岁“即随诸皇子读书于内廷”,乾隆帝御赐色布腾巴拉珠尔的诗句有“世笃姻盟拟晋秦,宫中教养喜成人”。 色布腾巴拉珠尔于乾隆十七年(1752)袭亲王爵,乾隆十八年(1753)兼哲里木盟副盟长;乾隆二十年(1755)在新疆伊犁征剿准噶尔中立下赫赫战功,朝廷赏赐双俸禄。同年,色布腾巴拉珠尔奉诏回京期间错用辉特台吉阿木尔萨纳驻守伊犁。不久,阿木尔萨纳叛变。色布腾巴拉珠尔因此获罪,被夺爵革职。乾隆二十三年(1758),色布腾巴拉珠尔又立战功恢复爵职,画像挂紫光阁。乾隆三十二年(1767),色布腾巴拉珠尔任理藩院尚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色布腾巴拉珠尔在战场因与主官战术不和,又被削去爵职。后来,他的本家子侄承袭了他的爵位,住进他的王府。1923年,色布腾巴拉珠尔的世孙达赉以十五万大洋把此王府卖给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1935年,此王府被当做东北难民救济院。日伪时期被当做兴亚院。日本投降后,被当做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现为党中央某机关接待站,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奈曼亲王府  

      清崇德元年(1636)奈曼建旗。清廷根据军功封衮楚克为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传十六任。道光皇帝的爱女寿安固伦公主嫁给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他的王府就坐落在北京西城区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条二十七号)。德木楚克札布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历任御前大臣、管旗都统、镇抚北部大臣、火器营大臣、管理中正殿奉经事务大臣、内务大臣等军政要职。同治四年(1865),德木楚克扎布逝世后,同治皇帝追任他“亲王”爵位。光绪十八年(1892),第十三任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玛什巴图尔在镇压金丹道叛乱中立下殊功,晋亲王爵。第十四任旗札萨克苏珠克图巴图尔亲王、第十五任旗札萨克阿拉坦胡雅尔,第十六任旗札萨克苏达那木达尔吉都曾在此王府居住。1948年,苏达那木达尔吉将国民党昭乌达盟流亡政府和国民党奈曼旗流亡政府设在此王府。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时,苏达那木达尔吉来不及逃离被逮捕,1951年死于北京。此王府旧址现在为福绥境房管所。  

      北京城里这些清代通辽蒙古王府的存在,是对科尔沁蒙古“从龙佐命”、“荷恩独厚”的最好佐证。蒙古王府,是封建社会特权、宗法、礼制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特殊的建筑组群,以其宏大的规模、完整的布局、严格的规制、多层次的空间组合、富丽的彩绘雕饰,在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清代蒙古王府作为皇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承接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内蒙古通辽市委史志办公室编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