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志鉴论坛】如何提高新修村志的质量
  •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修村志之风正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令人鼓舞。19916月,浙江省江山市《白沙村志》出版发行。此后,浙江省将村志编修、出版纳入浙江乡村社会研究系列丛刊,已有一批村志问世。安徽省着手编纂《名镇名村志》,一些地方已先行自发编纂、出版了一批村志。在山西省2.8万余个行政村中,目前有500余个村编纂了村志。截至20137月,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139个村庄已经完成69部村志的编修。  

      新村志真实记录了村庄由穷到富、由农民到居民、由农村到社区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突出了地方特点。让一些古老的村落文化得以传承。让村庄这个实实在在的氛围,成为村民记忆中的一部分。村志工作者通过史学来为自己定位,让史籍留下自己的足迹,展现了不同的村庄特色。这对回顾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人结合近年来对新村志的编写实践,谨以求学之心斗胆投石,与修志同仁们商榷,诚望众师不吝赐教,共同为提高新村志编写质量增砖添瓦。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新村志是中国最低行政级别的志书,它具有其他地方志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一部村志几十万字,只记载几百户人家和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把方方面面都记述得很具体很充分,村里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出过些什么样的人才、有哪些有价值的文物,有什么样的传说故事,哪家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搬来,甚至土改时候的土地房产、包产到户有几亩土地都可以一一记载下来,是村民查考资料的工具书,也是做人做事的好教材。  

      新村志编纂要坚持“六突出”和“五结合”的工作思路。“六突出”,即突出本村的特色亮点,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为产业发展服务,突出乡土人才和在外工作优秀人才的记述,突出乡土民族特色文化的展示,突出动员在外工作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参与志书编纂工作。“五结合”,即把村志编纂与认识村情结合起来,与展示村庄风貌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与培育名优产业结合起来,以村志书的编纂促进村庄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新村志编纂的目标,一是理清村庄的历史脉络,即村庄是怎么来的,经过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二是理清楚村庄的人文家底,写出有价值的文化遗产,知道哪些东西是在乡村旅游中可以展示的,那些应该改造丰富后才能展示;三是反映村民的意志,记录村民团结进取的精神,使之成为村民修身养性的生活指南;四是总结本村历史上的经济产业发展规律,寻找优势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目标;五是积累本村的历史文化资料,建立村史馆,为村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做好准备。  

      新村志编纂的程序一般是由村上组建村志编纂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负责行政领导工作,同时挑选村内熟悉村情和有文字功底的村民组成编写组,确定主编、副主编人选,负责村志的材料收集和稿件编写。县(区)史志办负责技术指导。初稿完成后,要召开审稿会,听取村民和各方面人士对志稿修改的意见。反复修改达到出书标准时,经村志编纂领导小组批准后,才可以交出版社印刷出版。在正式出版前,稿件还要交县(区)史志办审查备案,方可正式出版,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年。  

      新村志的编写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要经受得起村民的评价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编写村志,与全体村民息息相关。所以村志的编修,离不开村民的监督与配合,一部好的村志问世,应该是全体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新修村志是一项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事业,起着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作为村志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强化使命意识,提高史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成为德才兼备的修志人才。我们应该博采已修村志之长,为己所用,不断提高新修村志的质量。要大力推进村志工作的法制化,通过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和修志机构的职能、职责和参与者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此项工作,制约不能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机构和个人,让修志尽快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撑和制约,依法行政,使修志工作获得新局面、修志事业获得新发展。  

      新村志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生产、管理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之提供全面的、科学的、可靠的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村志的这一功能,决定了村志机构的服务地位,这就要求修志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质量是村志的生命和价值所系。村志是一村经济、社会、历史、人文的总体反映,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可以传承后世,所以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增强创名志、出佳志的精品意识,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村志的内容和形式,要随着时代变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社会的到来,村志信息采集、编辑加工、数据与图形处理、排版及村志应用检索和事务管理等要走现代化道路,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资料翔实,存真求实  

      资料是村志的基础,基础牢固与否,决定村志的质量高低。因此,要始终把资料收集与运用,当成编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整个组织编纂过程中,取舍材料严格把关,力求将重要材料一网打尽,多多益善,宁多勿少。将功夫下在集材上,不走“捷径”,不笔下“生花”,坚持运用万字资料,写成千字初稿,把缺材增补完成在草稿编撰之中。“焦点访谈,实事细记。”对不理想、不合格、不满意的资料,对照篇目,认真推敲,列出纲目,深入采访,缺项增之,断线补之,错误改之,体例正之。特别是对80年代后出现的新事物,如福利彩票、民间组织管理、社团登记、扶困解贫、低保救济、弃婴领养等,这些问题,敏感性大,政策性强,既要慎重对待,更需详细记载。初稿完成,经多次反复,顺利完成草稿,精心修改后,方可定稿出版。村志记事取材,向来是以文字资料为主。文字资料范围广,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是村志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文字资料虽是村志主体,但不一定都是完整无误资料。村志横涉百科,纵贯古今,一村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有很多是没有文字记录的,即使有记录,有时亦不必完全真实与恰当,这就要求我们迈开双脚,深入到广袤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吸取营养,补充血液,吐故纳新。我们的原则是: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即真实记载村志的历史与现实。  

        

        三、众手成志,妙在一笔   

      一部村志的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端正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工作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主编。主编要充分发挥统帅作用。“众手成志,妙在一笔”就是说要突出主编在修志工作中的主要地位,主编把众多编辑写出的书稿,从体例、文风、修辞等诸多方面统一起来,一挥而就。一是勾勒框架,制订篇目。篇目是村志的大纲,篇目制订得好,村志的质量也高。在制订篇目时,我作为主编,先坐下来学习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再找出本村特点,诸如地处沿海,华侨比例高,文化遗产多,改革开放后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以此勾勒出新村志的框架。我主张村志的篇目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也就是先制订出篇目,有个总体设计,再不断修改完善,使其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规律。二是以主编为中心,全面开展征集资料和编写工作。篇目确定以后,我根据现有编写人员的实际水平和特长进行了分工。编辑人员根据分工,各自为战,各个击破。这时主编不能掉以轻心,高枕无忧,而要定期召开调度会,经常过问编辑进度,对一些重要部门,或者疑难问题,主编要亲自出马。主编要有“主见”,作为主编不能马马虎虎,人云亦云;不能只看眼前,要着眼长远,想到未来。主编要“编”,也就是说,作为主编一定要身先士卒,要亲自参与编写,要加强修志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村志学的博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作为村志主编,既要有崇高的思想,过人的组织才能,还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一是提高素质,多读书。近五年来,我读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书和学习已出版村志的先进经验,用于不断充实自己。二是既要亲自编写志稿,又要当好导演,拿出自己的主导意见。我负责编写概述、科技、民俗、附录等。通过编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指导全盘编志工作。  

        

        四、语言文字,优美典雅  

      新村志要在把握村志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追求村志语言的优美典雅,以增强新村志的可读性。新村志要写成富于魅力的、可读的、教育村民的东西,不要写成流水账,不要写成简单的结论。村志语言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杜绝语言平庸呆板,缺少生气,可读性不强的弊端。如:恰当地运用比喻,既可使文字生动形象,又可使文章见解明了;适当地运用排比的手法,可以加强语势,使之更加流畅,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另外,注意语言的韵律和气势,使之声情并茂,增强感染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时,一定不能背离村志的特殊体例与章法,把地村志写成其他的文体。  

        

        五、精心安排 ,照片图表  

      照片、图表较之文字表述,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图表的形式反映事物,也是村志的亮点。新村志要通过现代化手段,制作一些三维立体图及多种形式的示意图,来丰富图的表现力,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比例关系。例如,村域变迁,风景名胜,文化、教育、卫生机构的分布,事业发展变化情况等等,往往用一张照片、一个示意图就可一目了然,能胜过一大段文字记述。要求在编写志稿的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制作一些图、表。随文照片及各种图、表和文字记述结合起来,能够相得益彰,显得史料性更强,而且随文照片一般都是黑白的,安排灵活,印刷方便,造价也低,应更多地使用。当然,图表的运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内容,更不能使图表脱离实际内容,甚至相互矛盾。要坚持形式服从内容的需要,使图形美更好地体现内容美。  

        

        六、统一审稿,规范体例  

      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审阅同一章、节志稿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而通过集体审稿,就可以统一思路,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形成统一的标准,预防类似的事物在不同的篇章出现五花八门的情况。例如,在参加评审的志稿中,各章都用到了表格,但用法却各种各样,有的左右加了边框,有的没加边框;有的表头用的是“年度”,有的用“年代”,有的用“年份”;表格底下有注释的,有的是用“注”,还有的用“说明”、“注释”等;有的注释是在表格里,有的是在外,很不统一。而集体讨论后就对这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见:表格的标题要有时间、主语和表述内容,表头表示时间要用“年度”,底下注释要用“注”,若有很多条注释则用“注:1.2.3.”。这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规定,避免了各自为体的现象。  

        

        七、准确完整,避免谬误  

      编写村志就是要全面地反映村庄的历史和现状,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通过试写可以发现自己或别人因疏忽或其他原因而发现不了的错误,如资料的科学性、一致性以及时间等方面的问题。有的稿件记述不合逻辑,不合事理,但在语法表述上并无错误,这就让编者很难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但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人多力量大,集体评审时必然会发现其中的不科学性。这样改才能使记述更合理、更科学。新村志讲求言必及事,用事实说话,忌用空话、套话,让志稿的语言更加严谨、朴实,从而提高了整篇志稿的质量。  

        

        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知识是无止境的,编写村志也一样。每个人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知识层面不尽相同,对知识掌握的侧重点也不同。大家需要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这一问题也体现在志稿资料的全面性、典型性方面,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不可能是全面的,往往会忽略其中的部分问题。而集体审稿就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村志强调“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全面,又要有条理,有典型性,以线纵述历史,以面横陈全貌,以点重彩着笔,由线而写到面,线、面中突出点,以点连线,以点支面,不能泛泛而记。  

        

        九、横排门类,纵述史实  

      体例是村志的表达方式。新村志由于内容更加丰富,门类更加齐全,特别是经济部类、政治部类都有所加强,这就要求新修村志的体例结构适应内容的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在体裁上,可以述、记、志、传、图、表、照、录、附等多种体裁并用。比如在篇、章前设置概述、无题小序以增加村志的整体性、连续性。在结构上,除继承“横排纵写、事以类从”的方式外,还提出了“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使内容更加完善、丰富,资料更加系统、翔实,并注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特略同”,突出了地方特点、时代特点、专业特点。在记述上,采取“述而不论”“秉笔直书”,运用“寓观点、褒贬于记述中”。既达到了存真求实,记述的客观性,又做到了倾向正确,记述的科学性。  

        

        十、实事求是,客观记述  

      实事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编写村志更是如此。但从出版的村志来看,有相当多的村志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记述成绩多,失误少,或者干脆不记,有的虽然反映了,但从记述内容上来看,多反映的是上级的或是带有普遍性的失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当然,这种带有普遍性的失误,在村志也应该结合本村的实际予以记述,但决不能以普遍性代替特殊性。上级的指示、文件等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去执行、落实,而各级党委、政府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就难免会有失误。这种失误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有。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以记述成绩为主是对的,但失误、挫折也不少,其中有许多教训可供借鉴。现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我们工作中的失误,记述失误的原因,恐怕比单纯的记述成绩,回避矛盾,更能警示后人、启迪后人,推动村庄发展。  

      新事物层出不穷,从经济方面看,过去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现在有许多已成为工业企业的一员。许多从事种植业者告别了曾一度奉若神明的化肥,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始备受青睐。从社会生活看,电子邮件、网上购物、出门打的、自费旅游等新鲜事物,陆续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风靡一时的卡拉OK,在经历了几度辉煌之后,势头已逐渐减弱。习惯亦常为局势所改变。“非典”流行期间,众人一改沿用多年的见面握手习惯,改用语言问候。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时期都有鲜明的特色。扣紧其主流与特色,以图照反映社会的变革,就能抓住时代特色,凸现村庄个性化特色。新村志要详独略同,凸现出自己的特点,反映出与其他村庄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对于这种个性化特色,在以文字记述的同时以图照的形式保存下来,让后人具体化地感知改革开放的历史。  

      综上所述,新村志编写是一项浩繁的系统文化工程,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只是在提高新村志质量上做了粗浅探索,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教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如何提高新修村志的质量
  •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修村志之风正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令人鼓舞。19916月,浙江省江山市《白沙村志》出版发行。此后,浙江省将村志编修、出版纳入浙江乡村社会研究系列丛刊,已有一批村志问世。安徽省着手编纂《名镇名村志》,一些地方已先行自发编纂、出版了一批村志。在山西省2.8万余个行政村中,目前有500余个村编纂了村志。截至20137月,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139个村庄已经完成69部村志的编修。  

      新村志真实记录了村庄由穷到富、由农民到居民、由农村到社区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突出了地方特点。让一些古老的村落文化得以传承。让村庄这个实实在在的氛围,成为村民记忆中的一部分。村志工作者通过史学来为自己定位,让史籍留下自己的足迹,展现了不同的村庄特色。这对回顾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人结合近年来对新村志的编写实践,谨以求学之心斗胆投石,与修志同仁们商榷,诚望众师不吝赐教,共同为提高新村志编写质量增砖添瓦。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新村志是中国最低行政级别的志书,它具有其他地方志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一部村志几十万字,只记载几百户人家和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把方方面面都记述得很具体很充分,村里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出过些什么样的人才、有哪些有价值的文物,有什么样的传说故事,哪家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搬来,甚至土改时候的土地房产、包产到户有几亩土地都可以一一记载下来,是村民查考资料的工具书,也是做人做事的好教材。  

      新村志编纂要坚持“六突出”和“五结合”的工作思路。“六突出”,即突出本村的特色亮点,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为产业发展服务,突出乡土人才和在外工作优秀人才的记述,突出乡土民族特色文化的展示,突出动员在外工作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参与志书编纂工作。“五结合”,即把村志编纂与认识村情结合起来,与展示村庄风貌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与培育名优产业结合起来,以村志书的编纂促进村庄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新村志编纂的目标,一是理清村庄的历史脉络,即村庄是怎么来的,经过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二是理清楚村庄的人文家底,写出有价值的文化遗产,知道哪些东西是在乡村旅游中可以展示的,那些应该改造丰富后才能展示;三是反映村民的意志,记录村民团结进取的精神,使之成为村民修身养性的生活指南;四是总结本村历史上的经济产业发展规律,寻找优势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目标;五是积累本村的历史文化资料,建立村史馆,为村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做好准备。  

      新村志编纂的程序一般是由村上组建村志编纂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负责行政领导工作,同时挑选村内熟悉村情和有文字功底的村民组成编写组,确定主编、副主编人选,负责村志的材料收集和稿件编写。县(区)史志办负责技术指导。初稿完成后,要召开审稿会,听取村民和各方面人士对志稿修改的意见。反复修改达到出书标准时,经村志编纂领导小组批准后,才可以交出版社印刷出版。在正式出版前,稿件还要交县(区)史志办审查备案,方可正式出版,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年。  

      新村志的编写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要经受得起村民的评价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编写村志,与全体村民息息相关。所以村志的编修,离不开村民的监督与配合,一部好的村志问世,应该是全体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新修村志是一项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事业,起着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作为村志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强化使命意识,提高史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成为德才兼备的修志人才。我们应该博采已修村志之长,为己所用,不断提高新修村志的质量。要大力推进村志工作的法制化,通过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和修志机构的职能、职责和参与者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此项工作,制约不能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机构和个人,让修志尽快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撑和制约,依法行政,使修志工作获得新局面、修志事业获得新发展。  

      新村志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生产、管理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之提供全面的、科学的、可靠的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村志的这一功能,决定了村志机构的服务地位,这就要求修志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质量是村志的生命和价值所系。村志是一村经济、社会、历史、人文的总体反映,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可以传承后世,所以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增强创名志、出佳志的精品意识,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村志的内容和形式,要随着时代变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社会的到来,村志信息采集、编辑加工、数据与图形处理、排版及村志应用检索和事务管理等要走现代化道路,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资料翔实,存真求实  

      资料是村志的基础,基础牢固与否,决定村志的质量高低。因此,要始终把资料收集与运用,当成编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整个组织编纂过程中,取舍材料严格把关,力求将重要材料一网打尽,多多益善,宁多勿少。将功夫下在集材上,不走“捷径”,不笔下“生花”,坚持运用万字资料,写成千字初稿,把缺材增补完成在草稿编撰之中。“焦点访谈,实事细记。”对不理想、不合格、不满意的资料,对照篇目,认真推敲,列出纲目,深入采访,缺项增之,断线补之,错误改之,体例正之。特别是对80年代后出现的新事物,如福利彩票、民间组织管理、社团登记、扶困解贫、低保救济、弃婴领养等,这些问题,敏感性大,政策性强,既要慎重对待,更需详细记载。初稿完成,经多次反复,顺利完成草稿,精心修改后,方可定稿出版。村志记事取材,向来是以文字资料为主。文字资料范围广,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是村志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文字资料虽是村志主体,但不一定都是完整无误资料。村志横涉百科,纵贯古今,一村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有很多是没有文字记录的,即使有记录,有时亦不必完全真实与恰当,这就要求我们迈开双脚,深入到广袤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吸取营养,补充血液,吐故纳新。我们的原则是: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即真实记载村志的历史与现实。  

        

        三、众手成志,妙在一笔   

      一部村志的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端正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工作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主编。主编要充分发挥统帅作用。“众手成志,妙在一笔”就是说要突出主编在修志工作中的主要地位,主编把众多编辑写出的书稿,从体例、文风、修辞等诸多方面统一起来,一挥而就。一是勾勒框架,制订篇目。篇目是村志的大纲,篇目制订得好,村志的质量也高。在制订篇目时,我作为主编,先坐下来学习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再找出本村特点,诸如地处沿海,华侨比例高,文化遗产多,改革开放后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以此勾勒出新村志的框架。我主张村志的篇目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也就是先制订出篇目,有个总体设计,再不断修改完善,使其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规律。二是以主编为中心,全面开展征集资料和编写工作。篇目确定以后,我根据现有编写人员的实际水平和特长进行了分工。编辑人员根据分工,各自为战,各个击破。这时主编不能掉以轻心,高枕无忧,而要定期召开调度会,经常过问编辑进度,对一些重要部门,或者疑难问题,主编要亲自出马。主编要有“主见”,作为主编不能马马虎虎,人云亦云;不能只看眼前,要着眼长远,想到未来。主编要“编”,也就是说,作为主编一定要身先士卒,要亲自参与编写,要加强修志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村志学的博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作为村志主编,既要有崇高的思想,过人的组织才能,还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一是提高素质,多读书。近五年来,我读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书和学习已出版村志的先进经验,用于不断充实自己。二是既要亲自编写志稿,又要当好导演,拿出自己的主导意见。我负责编写概述、科技、民俗、附录等。通过编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指导全盘编志工作。  

        

        四、语言文字,优美典雅  

      新村志要在把握村志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追求村志语言的优美典雅,以增强新村志的可读性。新村志要写成富于魅力的、可读的、教育村民的东西,不要写成流水账,不要写成简单的结论。村志语言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杜绝语言平庸呆板,缺少生气,可读性不强的弊端。如:恰当地运用比喻,既可使文字生动形象,又可使文章见解明了;适当地运用排比的手法,可以加强语势,使之更加流畅,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另外,注意语言的韵律和气势,使之声情并茂,增强感染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时,一定不能背离村志的特殊体例与章法,把地村志写成其他的文体。  

        

        五、精心安排 ,照片图表  

      照片、图表较之文字表述,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图表的形式反映事物,也是村志的亮点。新村志要通过现代化手段,制作一些三维立体图及多种形式的示意图,来丰富图的表现力,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比例关系。例如,村域变迁,风景名胜,文化、教育、卫生机构的分布,事业发展变化情况等等,往往用一张照片、一个示意图就可一目了然,能胜过一大段文字记述。要求在编写志稿的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制作一些图、表。随文照片及各种图、表和文字记述结合起来,能够相得益彰,显得史料性更强,而且随文照片一般都是黑白的,安排灵活,印刷方便,造价也低,应更多地使用。当然,图表的运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内容,更不能使图表脱离实际内容,甚至相互矛盾。要坚持形式服从内容的需要,使图形美更好地体现内容美。  

        

        六、统一审稿,规范体例  

      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审阅同一章、节志稿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而通过集体审稿,就可以统一思路,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形成统一的标准,预防类似的事物在不同的篇章出现五花八门的情况。例如,在参加评审的志稿中,各章都用到了表格,但用法却各种各样,有的左右加了边框,有的没加边框;有的表头用的是“年度”,有的用“年代”,有的用“年份”;表格底下有注释的,有的是用“注”,还有的用“说明”、“注释”等;有的注释是在表格里,有的是在外,很不统一。而集体讨论后就对这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见:表格的标题要有时间、主语和表述内容,表头表示时间要用“年度”,底下注释要用“注”,若有很多条注释则用“注:1.2.3.”。这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规定,避免了各自为体的现象。  

        

        七、准确完整,避免谬误  

      编写村志就是要全面地反映村庄的历史和现状,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通过试写可以发现自己或别人因疏忽或其他原因而发现不了的错误,如资料的科学性、一致性以及时间等方面的问题。有的稿件记述不合逻辑,不合事理,但在语法表述上并无错误,这就让编者很难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但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人多力量大,集体评审时必然会发现其中的不科学性。这样改才能使记述更合理、更科学。新村志讲求言必及事,用事实说话,忌用空话、套话,让志稿的语言更加严谨、朴实,从而提高了整篇志稿的质量。  

        

        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知识是无止境的,编写村志也一样。每个人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知识层面不尽相同,对知识掌握的侧重点也不同。大家需要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这一问题也体现在志稿资料的全面性、典型性方面,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不可能是全面的,往往会忽略其中的部分问题。而集体审稿就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村志强调“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全面,又要有条理,有典型性,以线纵述历史,以面横陈全貌,以点重彩着笔,由线而写到面,线、面中突出点,以点连线,以点支面,不能泛泛而记。  

        

        九、横排门类,纵述史实  

      体例是村志的表达方式。新村志由于内容更加丰富,门类更加齐全,特别是经济部类、政治部类都有所加强,这就要求新修村志的体例结构适应内容的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在体裁上,可以述、记、志、传、图、表、照、录、附等多种体裁并用。比如在篇、章前设置概述、无题小序以增加村志的整体性、连续性。在结构上,除继承“横排纵写、事以类从”的方式外,还提出了“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使内容更加完善、丰富,资料更加系统、翔实,并注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特略同”,突出了地方特点、时代特点、专业特点。在记述上,采取“述而不论”“秉笔直书”,运用“寓观点、褒贬于记述中”。既达到了存真求实,记述的客观性,又做到了倾向正确,记述的科学性。  

        

        十、实事求是,客观记述  

      实事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编写村志更是如此。但从出版的村志来看,有相当多的村志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记述成绩多,失误少,或者干脆不记,有的虽然反映了,但从记述内容上来看,多反映的是上级的或是带有普遍性的失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当然,这种带有普遍性的失误,在村志也应该结合本村的实际予以记述,但决不能以普遍性代替特殊性。上级的指示、文件等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去执行、落实,而各级党委、政府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就难免会有失误。这种失误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有。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以记述成绩为主是对的,但失误、挫折也不少,其中有许多教训可供借鉴。现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我们工作中的失误,记述失误的原因,恐怕比单纯的记述成绩,回避矛盾,更能警示后人、启迪后人,推动村庄发展。  

      新事物层出不穷,从经济方面看,过去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现在有许多已成为工业企业的一员。许多从事种植业者告别了曾一度奉若神明的化肥,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始备受青睐。从社会生活看,电子邮件、网上购物、出门打的、自费旅游等新鲜事物,陆续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风靡一时的卡拉OK,在经历了几度辉煌之后,势头已逐渐减弱。习惯亦常为局势所改变。“非典”流行期间,众人一改沿用多年的见面握手习惯,改用语言问候。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时期都有鲜明的特色。扣紧其主流与特色,以图照反映社会的变革,就能抓住时代特色,凸现村庄个性化特色。新村志要详独略同,凸现出自己的特点,反映出与其他村庄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对于这种个性化特色,在以文字记述的同时以图照的形式保存下来,让后人具体化地感知改革开放的历史。  

      综上所述,新村志编写是一项浩繁的系统文化工程,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只是在提高新村志质量上做了粗浅探索,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教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