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特载】在全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上得讲话(盖文山)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盖文山(2013年3月4日)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2013年全区地方志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刚才看了纪录片《方志内蒙古(呼和浩特集)》样片,用电视纪录片形式反映地方志,是地方志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也能使观众普遍接受。同时,看到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也迈出新的步伐,不但出版纸质的志书,而且还开发电子版志书和数据库等,能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这非常好。刚才,杨泽荣主任的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对今年的工作任务作出具体安排,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完全同意,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中华民族素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都将修志视为一种官职、官责,并颁布政令定期编修。志书的编纂过程实际就是梳理传统文化脉络的过程,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通过编修地方志,将本地区的建置沿革、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各方面情况全面系统地记载下来,使后人有所借鉴,使子孙后代知晓其由来,使地方文明得以薪火传承。同时,地方志也是展示地区形象的载体,在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地位非常突出,发挥着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重要作用。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方志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同志每到一地,首先要看当地的地方志书。周恩来总理曾明确指示:“要系统整理地方志,做到古为今用”。邓小平同志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地方志工作也都做出过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善于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改善,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在自治区发展史上都是少有的。详尽、准确地记录这段历史,全面、客观地反映自治区的发展轨迹和时代风貌,保存和总结其中的新鲜史料和宝贵经验,是时代赋予地方志战线全体同志的一项崇高使命。修不好这段历史,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既无法向这段历史交待,也无法向我们的后人交待。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自治区党委原书记胡春华刚到内蒙古,就提出第一类要读的书籍就是自治区史志资料,对地方志体系建设和修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上任伊始,就要找近几年的《内蒙古年鉴》阅读。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亲自兼任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就地方志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出台、方志馆立项、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方志内蒙古》的拍摄等具体工作,多次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给予研究落实。总之,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非常神圣、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辛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去重视它、关心它、支持它,为从事地方志的同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希望全区地方志的同志们,要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机遇,继续发扬方志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有所作为,把内蒙古地方志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要切实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修志体制,切实落实好修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的基本要求。“一纳入”就是将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全面安排。“五到位”就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要求,抓紧解决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突出问题,像抓经济工作、抓项目那样来组织实施修志工作。  

      一是领导到位。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分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明确领导责任,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督促检查本地区修志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解决好地方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领导重视,推动地方志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二是机构到位。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有关规定,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必须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我区盟市都有地方志工作机构,90%以上的旗县有地方志工作机构,据了解,只有乌兰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所属的10个旗县还没有地方志常设机构。有机构的盟市旗县,也存在规格不一、关系不顺畅等问题。自治区各委办厅局除少数单位外,绝大多数单位还没有专职修志机构和专职修志人员。机构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支持地方志工作就是一句空话。乌兰察布和呼和浩特市要督促所属旗县尽快建立机构,其他几个盟市也要重视解决机构规格偏低、关系不畅的问题。委办厅局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修志机构,配备专职修志人员,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必须在办公室设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是经费到位。随着修志形势的发展,修志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修志领域不断扩展,修志手段不断更新,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各级财政必须保障修志经费,要把修志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这项公共事业顺利进行。  

      四是队伍到位。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专职修志人员很少,盟市修志编制人数也不多,而且工作量较大。要采取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部门合作等办法和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修志队伍建设,提高修志工作水平。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熟悉地方情况、热爱并安心地方志工作的专业人员。  

      五是条件到位。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精神,从第一轮修志过程中总结修志经验,进一步解决管理服务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各项保障条件,积极为第二轮修志创造条件,保证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  

         

     三、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几点希望  

      (一)切实增强修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修地方志,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历史责任放在第一位,要把责任意识贯穿于地方志工作的全过程,严把志书质量关。对自治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活动的概括总结,要力求准确,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把握分寸;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和民族、宗教、涉密涉外等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同时,在编修过程中要严守有关规定,坚决维护党、国家和全民族的利益,确保编纂出版的志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得起读者的检验。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修志人员综合素质。从事修志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对修志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个人修养。要充实修志队伍,稳定业务骨干,不断优化修志队伍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要继续加强修志人员培训,注重中青年骨干和专家库建设,不断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关心修志人员的成长进步,改善修志人员的工作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组织实施好今年的重点工作。刚才,地方志办公室杨泽荣主任部署了2014年全区地方志工作,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要真抓实干、落实到位。二轮修志既要加快进度,又要保证志书质量。特别是至今还未启动二轮修志的地区和单位,要尽快抓紧启动。今年上半年,要以自治区政府名义组织督查;各盟市的信息化建设,要在上半年完成建网并实现联网;大型历史纪录片《方志内蒙古》是一项非常有创意的工作,各盟市要通力合作,如期完成。其它具体工作,希望大家按照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要求,落实好、完成好。  

      最后,希望全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认清形势,开拓进取,不辱使命,为自治区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内蒙古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特载】在全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上得讲话(盖文山)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盖文山(2013年3月4日)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2013年全区地方志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刚才看了纪录片《方志内蒙古(呼和浩特集)》样片,用电视纪录片形式反映地方志,是地方志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也能使观众普遍接受。同时,看到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也迈出新的步伐,不但出版纸质的志书,而且还开发电子版志书和数据库等,能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这非常好。刚才,杨泽荣主任的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对今年的工作任务作出具体安排,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完全同意,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中华民族素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都将修志视为一种官职、官责,并颁布政令定期编修。志书的编纂过程实际就是梳理传统文化脉络的过程,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通过编修地方志,将本地区的建置沿革、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各方面情况全面系统地记载下来,使后人有所借鉴,使子孙后代知晓其由来,使地方文明得以薪火传承。同时,地方志也是展示地区形象的载体,在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地位非常突出,发挥着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重要作用。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方志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同志每到一地,首先要看当地的地方志书。周恩来总理曾明确指示:“要系统整理地方志,做到古为今用”。邓小平同志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地方志工作也都做出过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善于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改善,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在自治区发展史上都是少有的。详尽、准确地记录这段历史,全面、客观地反映自治区的发展轨迹和时代风貌,保存和总结其中的新鲜史料和宝贵经验,是时代赋予地方志战线全体同志的一项崇高使命。修不好这段历史,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既无法向这段历史交待,也无法向我们的后人交待。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自治区党委原书记胡春华刚到内蒙古,就提出第一类要读的书籍就是自治区史志资料,对地方志体系建设和修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上任伊始,就要找近几年的《内蒙古年鉴》阅读。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亲自兼任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就地方志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出台、方志馆立项、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方志内蒙古》的拍摄等具体工作,多次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给予研究落实。总之,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非常神圣、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辛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去重视它、关心它、支持它,为从事地方志的同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希望全区地方志的同志们,要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机遇,继续发扬方志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有所作为,把内蒙古地方志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要切实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修志体制,切实落实好修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的基本要求。“一纳入”就是将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全面安排。“五到位”就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要求,抓紧解决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突出问题,像抓经济工作、抓项目那样来组织实施修志工作。  

      一是领导到位。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分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明确领导责任,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督促检查本地区修志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解决好地方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领导重视,推动地方志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二是机构到位。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有关规定,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必须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我区盟市都有地方志工作机构,90%以上的旗县有地方志工作机构,据了解,只有乌兰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所属的10个旗县还没有地方志常设机构。有机构的盟市旗县,也存在规格不一、关系不顺畅等问题。自治区各委办厅局除少数单位外,绝大多数单位还没有专职修志机构和专职修志人员。机构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支持地方志工作就是一句空话。乌兰察布和呼和浩特市要督促所属旗县尽快建立机构,其他几个盟市也要重视解决机构规格偏低、关系不畅的问题。委办厅局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修志机构,配备专职修志人员,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必须在办公室设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是经费到位。随着修志形势的发展,修志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修志领域不断扩展,修志手段不断更新,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各级财政必须保障修志经费,要把修志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这项公共事业顺利进行。  

      四是队伍到位。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专职修志人员很少,盟市修志编制人数也不多,而且工作量较大。要采取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部门合作等办法和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修志队伍建设,提高修志工作水平。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熟悉地方情况、热爱并安心地方志工作的专业人员。  

      五是条件到位。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工作规定》精神,从第一轮修志过程中总结修志经验,进一步解决管理服务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各项保障条件,积极为第二轮修志创造条件,保证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  

         

     三、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几点希望  

      (一)切实增强修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修地方志,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历史责任放在第一位,要把责任意识贯穿于地方志工作的全过程,严把志书质量关。对自治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活动的概括总结,要力求准确,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把握分寸;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和民族、宗教、涉密涉外等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同时,在编修过程中要严守有关规定,坚决维护党、国家和全民族的利益,确保编纂出版的志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得起读者的检验。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修志人员综合素质。从事修志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对修志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个人修养。要充实修志队伍,稳定业务骨干,不断优化修志队伍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要继续加强修志人员培训,注重中青年骨干和专家库建设,不断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关心修志人员的成长进步,改善修志人员的工作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组织实施好今年的重点工作。刚才,地方志办公室杨泽荣主任部署了2014年全区地方志工作,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要真抓实干、落实到位。二轮修志既要加快进度,又要保证志书质量。特别是至今还未启动二轮修志的地区和单位,要尽快抓紧启动。今年上半年,要以自治区政府名义组织督查;各盟市的信息化建设,要在上半年完成建网并实现联网;大型历史纪录片《方志内蒙古》是一项非常有创意的工作,各盟市要通力合作,如期完成。其它具体工作,希望大家按照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要求,落实好、完成好。  

      最后,希望全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认清形势,开拓进取,不辱使命,为自治区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内蒙古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